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雕屬

鎖定
雕屬(學名:Aquila):鷹形目、鷹科下的一屬大型猛禽。共有11個物種。體長50釐米或更長。多數頭部無冠羽初級飛羽次級飛羽的長度差距超過跗骨的長度;爪彎曲度大,後爪通常較內爪稍長。
棲息于山地闊葉林、混交林、草原和丘陵地區。通常單獨或成對活動,冬天有時會結成較小的羣體。食物包括雁鴨類、雉雞類、齧齒目、鴿子、烏鴉、刺蝟和鼬類。多數分佈於歐亞大陸和非洲,少數見於大洋洲和北美洲。
列入中國《國家重點保護野生動物名錄》(2021年2月5日):瀕危(EN)1種;易危(VU)3種;近危(NT)1種;無危(LC)6種。
中文名
雕屬 [9] 
拉丁學名
Aquila
動物界
脊索動物門
鳥綱
鷹形目
鷹科
雕屬
11種 [4] 
亞    門
脊椎動物亞門
亞    綱
今鳥亞綱
亞    科
雕亞科
命名者及年代
Brisson, 1760
保護級別
瀕危(EN)1種;易危(VU)3種;近危(NT)1種;無危(LC)6種 IUCN標準;列入《國家重點保護野生動物名錄》:金雕、白肩雕和草原雕 一級,白腹隼雕二級。 [4]  [7] 

雕屬動物學史

雕屬(Aquila)是由法國動物學家馬圖林·雅克·布里松(Mathurin Jacques Brisson)於1760年以金雕(Aquila chrysaetos)作為模式種引入的。雕屬屬於一個緊密結合的“典型”鷹羣,包括隼雕屬(Hieraaetus)、高冠鷹鵰屬(Lophaetus)、林雕屬(Ictinaetus)和烏雕屬(Clanga)屬。這個羣體作為更大的“靴子”鷹羣(Aquilini族或Aquilinae亞科)中的一個進化枝出現。 [1] 
雕亞科中較為基礎的成員,如鷹鵰屬(Spizaetus)和亞洲鷹鵰屬(Nisaetus)的羽毛,通常在成鳥身上有條紋,而在具有平坦、蒼白的下體的幼鳥中則明顯不同。相比之下,在雕屬——隼雕屬——高冠鷹鵰屬(Aquila-Hieraaetus-Lophaetus)進化枝中,成鳥的羽毛通常是深色的,幼鳥更接近成鳥。隼雕屬物種具有深色和淺色(或“染色”)變體,高冠鷹鵰屬具有淺色、無條紋的下體。 [2] 
分子遺傳學研究發現雕屬和隼雕屬是多系的。2005年至2014年間,英國鳥類學家聯盟將白腹隼雕屬(Bonelli)和雕屬的靴雕都包括在內。此外,克萊門茨(Clements)的清單從2001年到2009年將所有隼雕屬物種合併到雕屬。目前的方法是將雕屬保留為一個單獨的屬,白腹隼雕和非洲雕移入雕屬,細嘴隼雕移入隼雕屬。 [3] 
烏雕小烏雕印度烏雕(以前稱為Aquila clanga, Aquila pomarina, Aquila (p.) hastata)被認為在遺傳上更接近於林雕屬和高冠鷹鵰屬,而不是其他雕屬物種,並且可能被歸入一個單獨的屬即烏雕屬。 [1] 
雕屬的成員,不包括遷移到烏雕屬和隼雕屬的成員,但包括白腹隼雕和非洲雕在(核)LDH 基因中共有兩個缺失,以及線粒體cyt-B基因序列的相似性,儘管其中一個缺失被恢復在金雕中。 [2] 

雕屬形態特徵

雕屬模式種金雕:屬大型猛禽。頭頂黑褐色,後頭至後頸羽毛尖長,羽基暗赤褐色,羽端金黃色,具黑褐色羽幹紋。上體暗褐色,肩部較淡,背肩部微綴紫色光澤;尾上覆羽淡褐色,尖端近黑褐色,尾羽灰褐色,具不規則的暗灰褐色橫斑和一寬闊的黑褐色端斑;翅上覆羽暗赤褐色,羽端較淡,為淡赤褐色。初級飛羽黑褐色,內側初級飛羽內翈基部灰白色,綴雜亂的黑褐色橫斑或斑紋;次級飛羽暗褐色,基部具灰白色斑紋,耳羽黑褐色。頦、喉和前頸黑褐色,羽基白色;胸、腹亦為黑褐色,羽軸紋較淡,覆腿羽、尾下覆羽和翅下覆羽及腋羽均為暗褐色,覆腿羽具赤色縱紋。 [5] 
該屬物種特性:兩性異形,雄性比雌性小;具顯著的雙目視覺,可以有效識別獵物;上顎彎曲成能夠撕裂肉的鈎子的喙;腿爪有4根尖爪,指甲通常長而彎曲且鋒利,能夠捕捉獵物。 [8] 

雕屬棲息環境

棲息於高山曠野、山麓丘陵、河流、沼澤濕地、森林附近、草原、河流的砂岸、山地闊葉林和混交林,低矮的草地和樹木稀疏的地方。 [5] 

雕屬生活習性

通常單獨或成對活動,冬天有時會結成較小的羣體,但有些物種偶爾也能見到20只左右的大羣。或翱翔於空中,或長時間的停息於空曠地區的孤立樹上或岩石和地面上。覓食活動主要在白天,多在河谷、沼澤、草地和林間空地等開闊地方覓食。覓食方式除站在岩石上、樹上或地上等待獵物出現時突襲外,也常在低空和高空飛翔巡獵。善於隨着高空上升的氣流,展開寬闊的雙翅和扇形尾羽。長時間盤旋翱翔,或沿着山脊乘風作直線的快速滑翔;在高空盤旋時,依賴敏鋭的視覺,能清晰窺伺地面獵物的活動,然後用粗壯的腳和鋭利的爪向獵物發動突然襲擊,捕獲後將獵物撕裂吞食。 [5] 
食物包括:雁鴨類、雉雞類、狍子、鹿、山羊、狐狸、旱獺、野兔、齧齒目、鴿子、烏鴉、刺蝟和鼬類。 [5] 

雕屬分佈範圍

分佈於阿富汗、阿曼、安道爾、奧地利、阿塞拜疆、白俄羅斯、保加利亞、克羅地亞、愛沙尼亞、芬蘭、法國、德國、匈牙利、伊朗、伊拉克、意大利、約旦、拉脱維亞、列支敦士登、摩爾多瓦、北馬其頓、阿曼、巴勒斯坦、葡萄牙、羅馬尼亞、俄羅斯、沙特、斯洛伐克、斯洛文尼亞、西班牙、瑞典、瑞士、敍利亞、土耳其、烏克蘭、阿聯酋、英國、也門、阿爾巴尼亞、亞美尼亞、不丹、波黑、中國、印度、以色列、日本、哈薩克斯坦、朝鮮、韓國、吉爾吉斯斯坦、馬裏、蒙古、黑山、尼泊爾、挪威、巴基斯坦、波蘭、塞爾維亞、塔吉克斯坦、土庫曼斯坦、美國、烏茲別克斯坦、撒哈拉沙漠西部。阿爾及利亞、加拿大、丹麥、埃及、埃塞俄比亞、格魯吉亞、希臘、利比亞、毛里塔尼亞、墨西哥、摩洛哥、緬甸、突尼斯、捷克、黎巴嫩、立陶宛、比利時、塞浦路斯、直布羅陀、馬耳他、荷蘭、聖皮埃爾和密克隆羣島、愛爾蘭、科威特、安哥拉、貝寧、布隆迪、喀麥隆、中非共和國、剛果(金)、科特迪瓦、赤道幾內亞、加蓬、加納、利比里亞、尼日利亞、盧旺達、塞拉利昂、多哥、烏干達、澳大利亞、巴布亞新幾內亞、吉布提、老撾、葡萄牙、泰國、東帝汶、越南、孟加拉、盧森堡、斯里蘭卡、博茨瓦納、布基納法索、乍得、科特迪瓦、厄立特里亞、岡比亞、幾內亞、幾內亞比紹、肯尼亞、馬拉維、莫桑比克、納米比亞、尼日爾、塞內加爾、索馬里、南非、南蘇丹、蘇丹、斯威士蘭、坦桑尼亞、贊比亞、津巴布韋、博茨瓦納、埃斯瓦蒂尼、萊索托和印尼。 [4]  [10] 

雕屬繁殖方式

繁殖期在高山懸崖峭壁的凹處,或高大喬木樹冠的頂端,或人跡罕至的地面草叢上營巢,用枯樹枝堆成,內鋪獸毛、殘羽、枯葉、細枝等。每年修葺,形成巨大的皿狀。每窩產卵1-3枚;孵化期42-50天,幼雛留巢55-80天,有的長達3個月以上。 [5] 

雕屬下級分類

雕屬(11種)

圖片
名稱和命名者及年代
IUCN標準
1
西班牙帝雕 西班牙帝雕
Aquila adalberti
C. L. Brehm, 1861
易危(VU)
2
叫鷹鵰 叫鷹鵰
Aquila africana
(Cassin, 1865)
無危(LC)
3
Aquila audax
(Latham, 1802)
無危(LC)
4
金雕 金雕
Aquila chrysaetos
(Linnaeus, 1758)
無危(LC)
5
白腹隼雕 白腹隼雕
Aquila fasciata
Vieillot, 1822
無危(LC)
6
格氏雕 格氏雕
Aquila gurneyi
G. R. Gray, 1861
近危(NT)
7
白肩雕 白肩雕
Aquila heliaca
Savigny, 1809
易危(VU)
8
草原雕 草原雕
Aquila nipalensis
Hodgson, 1833
瀕危(EN)
9
茶色雕 茶色雕
Aquila rapax
(Temminck, 1828)
易危(VU)
10
非洲雕 非洲雕
Aquila spilogaster
(Bonaparte, 1850)
無危(LC)
11
黑雕 黑雕
Aquila verreauxii
Lesson, 1831
無危(LC)
[4] 

雕屬保護現狀

全部列入《世界自然保護聯盟瀕危物種紅色名錄》(IUCN)2016年 ver3.1:
瀕危(EN)1種;易危(VU)3種;近危(NT)1種;無危(LC)6種。 [4] 
白肩雕列入附錄Ⅰ,其餘10種列入附錄Ⅱ。 [6] 
列入中國《國家重點保護野生動物名錄》(2021年2月5日):
金雕、白肩雕和草原雕 一級;白腹隼雕二級。 [7] 

雕屬主要價值

雕類多數捕食野鼠、野兔、野山羊等,對維持生態平衡起一定作用。雕類物種數量稀少,在國際上是受保護的猛禽。 [5]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