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雉水書院

鎖定
雉水書院,始建於1747年(清乾隆十二年),位於江蘇省通州直隸州如皋縣(今江蘇省如皋市),由知縣趙廷健所建。1821年(清道光元年),知縣托克托布率紳士胡萱生(胡瑗26世孫)等人重修雉水書院,因考斯邑為胡瑗(安定先生)故里,更名為安定書院。 [1-4] 
中文名
雉水書院
成立時間
1747年
別    名
安定書院
現    名
安定小學
創辦人
趙廷健
地理位置
江蘇省南通市如皋市

雉水書院書院簡介

1747年(清乾隆十二年),知縣趙廷健建雉水書院,該書院在張玉成露香池館故址(原安定小學址)。袁士彪、沈全道等呈請捐送崇正書院膏火田702.5 畝,併入雉水書院。
1821年(清道光元年),知縣托克托布率紳士胡萱生(胡瑗26世孫)等人於如城北部后街重修雉水書院,建正屋三楹、魁星閣、洗硯池等處,因考斯邑為宋胡文昭公(胡瑗)故里,更名為安定書院。書院經費由袁士彪等鄉紳捐田維繫。 [1] 
清末廢除科舉,大多書院紛紛倒閉,安定書院卻轉身成為安定小學。這要歸功於如皋近代第一賢達——沙元炳先生。沙元炳,教育家、實業家、詩人,如皋人,與張謇先生同科考中進士,後又回鄉與張謇一起興辦實業,發展教育,造福鄉梓。沙元炳素來敬仰安定先生,還推行胡瑗的理念——讀書人既要真實,也要務實。他聘請好友——同科進士金鉽任職書院山長,又在院內創辦志局,輯修《如皋縣誌》。
1902年,沙元炳等士紳積極響應張謇的通海地區教育規劃,決定在如皋創辦高等小學堂。沙先生首先想到的便是日漸式微的安定書院。於是,他率眾將安定書院改為模範蒙學堂,日後更名城市第一初等、高等學堂,1916年又定名安定學堂,1923年正式定名安定小學。
創辦初期,學校僅有15名學生(南通曆史文化研究者、語文老師趙宏建)。那段時間,沙先生又在捐款興建如皋師範(中國最早的公立師範學校之一),十分忙碌。他還親自兼任模範蒙學堂校長,決定將安定書院所有熟田683畝、沙田800餘畝,及草田、店房全部用作辦學經費。1905年,學校興建一幢二層教學樓,共計8個教室,5個班級,師生181人。安定學堂成為如皋歷史上第一所近代化小學。
大約在1905年,沙元炳邀同人雅集,作有《安定學校門外池荷盛開,時暑假散學,召同校諸友,酌酒賦詩》。詩作將學生比作花朵,老師比作園丁,寫道:“防害施肥慎護持,調停性質與花宜。待看萬頃青紅遍,才是栽培滿足時。”於是,沙元炳為安定學堂聘用多位名師出任校長,包括他的南菁書院校友、書畫家許情荃,魯迅的日本宏文學院校友姜佐周,詩人賈興等。在沙元炳等名師的精心教導下,早期的安定小學走出一批批傑出的校友,像醫藥學家葛克全、書法名家宗孝忱、報人葛克信等,其中革命烈士甚多,包括湯景延湯亞熊沈誠石俊、張兆山。1931年10月,安定小學高級部全體師生百餘人在如城舉行反日救國大遊行,前後兩個小時。
胡瑗提出‘致天下之治者在人才,成天下之才者在教化’‘明體達用’等教育思想,首創了‘分齋教學’(實際就是分科教學)機制,創立了‘商討教學’的先進課堂教學理念。安定小學的校風‘唯實’與沙元炳創辦的另一所名校如皋師範的校風‘真實’,不謀而合,都是對安定先生的紀念。 [4] 

雉水書院得名由來

如皋舊名雉水,又名東皋。傳説周朝賈國滅亡,賈大夫來到如皋避難。他有一位美麗的夫人,姓雷。美人從無笑容。賈大夫便帶她來到水邊射殺野雉。百步穿楊,一箭命中,賈大夫射中野雉,雷夫人燦然一笑,千嬌百媚。雉水由此得名。清乾隆十二年(1747年),如皋知縣趙廷健初建雉水書院,即取名於此。
北宋教育家、理學家胡瑗,字翼之,如皋人,是北宋理學先驅,因為祖籍為陝西安定堡(今陝西省子長市安定鎮),所以世人尊他為“安定先生”,他創建的學派也被稱為“安定學派”。道光元年(1821年),如皋知縣托克托布及鄉紳胡萱生等人在重修雉水書院。不少人思量,如皋是安定先生的故里,天下讀書人都知道他的名聲。況且湖州、揚州、泰州等地,早有安定書院,於是公眾合議,將雉水書院更名為安定書院。 [4] 

雉水書院歷史記載

清光緒《通州直隸州志》卷五:“安定書院在治東北即露香館址,舊名雉水書院。” [2]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