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集美新城

鎖定
集美新城是廈門踐行跨島發展戰略的生動實踐案例。集美新城位於福建省廈門市幾何中心,地處進出廈門島交通門户,距廈門高崎國際機場10公里,距廈門北站5公里,規劃總用地面積77.7平方公里,由“一心、兩片、兩園區”組成。 [16] 
自2010年2月啓動建設以來,集美新城按高起點、高標準、高層次、高水平要求,以勇於創新、敢為人先的開拓精神,開荒闢地,雷厲風行,創造新城建設“廈門速度”,順利完成“一年全面啓動,三年初具規模,五年基本建成,十年集聚成城”既定目標,初步形成人居環境優美、產業業態高端、文化品位高尚、創業條件優越、功能配套完善,具有濱水特色的環灣生態型人文新城。 [17] 
中文名
集美新城
外文名
JimeiNew City/ Jimei CBD
行政區類別
CBD
郵政編碼
361021
所屬地區
中國廈門集美區
著名景點
廈門園林博覽苑 [18] 
廈門老院子民俗文化風情園 [18] 
廈門市集美大學 [18] 
著名景點
廈門誠毅科技探索中心 [18] 
廈門靈玲國際馬戲城 展開
著名景點
廈門誠毅科技探索中心 [18] 
廈門靈玲國際馬戲城
廈門市圖書館集美新館
集美塔
杏林灣環灣綠道-最美海上自行車道 收起
面    積
77.7 km² [17] 
電話區號
0592
車牌代碼
閩D
地理位置
中國華東福建省南部廈門島西北方
氣候條件
亞熱帶季風性氣候
火車站
廈門北站

集美新城新城特色

集美新城中軸線:傳統與現代有機融合

新城核心區的空間佈局採用傳統軸線式的方法,以集美學村校訓“誠毅”命名的商業大街作為貫通各個單體的主軸。中軸線又是一條山水通廊,以廈門園博苑為起點,以河南山為終點,市民廣場、市民中心、市民公園、商業街、白鷺雙塔與軟件園區依次排列。 [44] 
在中軸線上按照傳統文化做法,佈置了集美塔(79.9米高的仿古塔)和鐘樓、鼓樓、亭閣,增加了中華傳統文化氣息。中軸線傳承嘉庚建築風格,尊重維護自然山水生態體系,奠定集美新城人文別緻的嘉庚風格和大氣磅礴的城市格局。 [44] 
中軸線實景圖 中軸線實景圖
中軸線夜景 中軸線夜景
中軸線示意圖 中軸線示意圖
集美新城核心區規劃效果圖 集美新城核心區規劃效果圖
誠毅國際商務中心
總高度262米,是目前廈門島外第一高樓、廈門市第三高樓。誠毅國際商務中心是一棟商業寫字樓,位於集美新城首個CBD杏林灣商務營運中心,是該中心的12號樓,2019年正式命名為“誠毅國際商務中心”。 [42] 
誠毅國際商務中心54層觀景視野絕佳,在此可以俯瞰集美新城和杏林灣全景,從嘉庚風格的文教區到大樓林立的杏林灣商務運營中心,從交通繁忙的廈門北站到生機勃勃的軟件園三期,從美輪美奐的園博苑到碧波盪漾的杏林灣……眼前的每處風景都講述着跨島發展的“城長”故事。 [62] 
誠毅國際商務中心不僅是集美區地理上的“制高點”,更是新興產業聚集的經濟高地。2020年8月,海峽兩岸(廈門)直播電商產業合作園在這幢大樓落户,一口氣引來天貓、考拉海購等多個國內頭部電商平台入駐,成為輻射兩岸、帶動大陸台企台商融入“互聯網+”新經濟風口的強大載體。 [62] 
這幢島外最高樓還是集美影視企業總部區所在地,此前,集美專門出台《誠毅國際商務中心影視企業總部區招商管理辦法》,吸引一批影視類總部企業、影視招商平台企業和影視類“三高”企業進駐。 [62] 
誠毅國際商務中心
市民中心
集美新城市民廣場位於集美新城西亭中心區內,依靠中央公園,用地面積6.5萬平方米,總建築面積約12.72萬平方米,包括集美文教區服務中心、集美台商投資服務中心、集美區人力資源大廈。 [46] 
集美新城市民中心 集美新城市民中心
集美塔位於集美新城市民公園內,建築以傳統仿古寶塔造型為主,塔身共七層,高79.9米,為七層八面塔,由兩層基座、七層塔身和塔剎三個部分組成,是福建省內仿古第一高塔。 [61] 
從外觀看,集美塔基座部分為中心對稱的四邊形,自下向上,逐層分收,逐漸轉化成對稱的八邊主體,具有一種韻律感。 [61]  塔身運用仿木圓柱、木斗拱、坡屋頂、挑檐、起翹等傳統手法,結合頂部的大尺度屋蓋和塔剎,具有濃厚的傳統建築風格。在傳統的基礎上,設計者還融入了彰顯地方特色的閩南元素,大量運用石材等閩南建築材料及嘉庚建築的細部設計。紅柱金瓦的集美塔,突顯了集美新城在規劃建設中對傳統文化和歷史底藴的尊重。 [47] 
集美塔內部設置:底2層集美人文館,面積約為6000平方米,共有六個展廳:集美人文簡史廳、嘉庚精神展示廳、華僑文化展示廳、閩南文化展示廳、學村文化展示廳、5G+AR黨史館。底1層非遺館,面積約為4000平方米共有四個展廳:龍舟競渡廳、民俗集市廳、薰風集雅廳、花樣童年廳。 [58] 
閩台檔案館,即共同家園共同記憶檔案展館,位於集美塔1層,由國家檔案局、全國台聯指導,中國第一歷史檔案館、福建省檔案館、福建省台聯、廈門市檔案館主辦。展廳分為八個部分(序廳、隸屬與共、開發同功、文韻聯芳、共御外敵、放映廳、交流融合和後記),包括150餘份檔案,100餘件歷史圖片,200餘張照片檔案, [60]  主要為中國第一歷史檔案館和福建省檔案館館藏珍貴檔案,以及福建省台辦、廈門市檔案館徵集的一些重要照片檔案。 [59] 
集美塔

集美新城建築風格:以嘉庚風格為主基調

集美新城建設中運用嘉庚建築風格,是對集美學村傳統文脈的傳承。將這一學村建築風格應用於新城的建設中,使得學村的建築意象發展成為城市意象,塑造新城獨特的建築特色。 [44] 
位於核心區的嘉庚建築風格公建羣,總用地面積約20萬平方米,總建築面積約56萬平方米,主要包括嘉庚藝術中心(包括1500座劇場、500座電影院、6000平方米展覽廳)、誠毅科技館(即誠毅科技探索中心,5.38萬平米)、誠毅圖書館(即廈門市圖書館集美新城館區,6萬平米,單體面積全省最大)、誠毅書城、市民中心、商務中心(集美湖豪生大酒店)、閩南戲曲藝術中心。 [44] 
七大公建全部為嘉庚風格建築,比集美老城區嘉庚風格建築大近4倍,形成嘉庚建築羣,集創新性、科技性、時尚性、參與性、娛樂性為一體,將休閒購物、影視藝術、綜合演藝、科普展示、羣藝表演、教育培訓、餐飲美食、體藝健身、賓館酒店、政務服務等主題功能有機融合,是按市場化運營的大型綜合性公共文化項目。 [44] 
廈門市圖書館集美新城館區
廈門市圖書館集美新城館區,即誠毅圖書館,是提升廈門島外公共文化服務能力建設的重點公共文化建築之一,2018年10月投入使用,用地面積2.43萬平方米,總建築面積約10.17萬平方米,館舍建築面積6萬平方米,設計館藏圖書300萬冊,設有閲覽座席4300多個,是福建省單體面積最大的公共圖書館建築,面積是廈圖文化藝術中心館區的2.3倍。 [43] 
走進圖書館,頂部的玻璃穹頂就讓人眼前一亮,球面面積達1680平方米,抬頭便可180°仰望天空,盡是古典與文藝的氣息。兩道長梯盤踞在圖書館壁上,串聯着所有樓層,漫步在環形長廊上,彷彿置身於西方歌劇院,華麗且磅礴。 [63] 
誠毅圖書館
集美湖豪生大酒店
集美湖豪生大酒店,即集美新城商務中心,位於集美新城核心區杏林灣畔,是集美新城重要產業項目,由杏林建設開發公司投資建設、大中華酒店公司運營管理,其定位為國際品牌商務會議酒店。 [48] 
集美湖豪生大酒店由一座18層的主樓與兩座5層的裙樓組成,其特色有: [48] 
(1)外觀為紅瓦飛檐閩南式屋頂與西洋式屋身相結合、中西合璧的典型嘉庚建築風格; [48] 
(2)配有485間舒適客房及套房、240個豪生咖啡廳、25個超大貴賓包間、6間80至150 平方米麪積不等的會議室; [48] 
(3)配有總面積超過2500 平方米的活動空間,設計靈活多變,可根據實際使用分隔組合; [48] 
集美湖豪生大酒店外景 集美湖豪生大酒店外景
(4)1250 平方米無柱大宴會豪生廳,挑高8米,配備先進的環繞音響系統和大型LED顯示屏,打造一流視聽盛宴;525 平方米無柱多功能廳,挑高5米,與豪生廳共享525 平方米的宴會前廳,並配有商務中心、獨立衣帽間、貴賓休息室及新娘化妝間。 [48] 
作為入駐廈門的首家豪生品牌酒店,集美湖豪生大酒店結合人文集美的當地特色,尊重本土文化,將豪生的酒店標準化與閩南文化有機結合,讓賓客在此感受全新的健康生活方式。 [48] 
嘉庚藝術中心
嘉庚藝術中心
嘉庚藝術中心(5張)
嘉庚藝術中心用地面積2.95萬平方米,總建築面積約6.3萬平方米,於2015年6月對外開放。設立廈門嘉庚劇院(委託保利劇院公司管理)與廈門華誼兄弟電影中心,是獨具特色的文化娛樂場所。嘉庚劇院主體設施為1447座大劇場,其中一層地座951個座位,二層樓座388座,樂池活動座椅108座。大劇場配有工藝設計流暢合理的機械自動化舞台,含道具室、化妝間、候演室等。 [49] 
誠毅科技探索中心 誠毅科技探索中心
誠毅科技探索中心,即誠毅科技館,位於集美新城核心區,總建築面積5.24萬平米,設置航空航天、航海、防災減災、科技夜遊四大主題,擁有國內首創的天宮一號、中國空間站&中庭光影秀、巨型滑梯、X-Flight時空探險、歡樂時光之旅等五大核心展項,與廈門市防震減災科普教育基地、國內首個常態化科技夜遊項目“科探奇妙夜”等,共同構成全國首家以“探索”為主題的室內大型科普樂園。 [50] 
閩南戲曲藝術中心
閩南戲曲藝術中心 閩南戲曲藝術中心
閩南戲曲藝術中心位於集美新城嘉庚藝術中心南側,總建築面積1.67萬平方米。該中心以傳承、弘揚非物質文化遺產為事業理念,是歌仔戲、高甲戲演藝表演、學研和交流,以及教育、培訓為核心內容的戲曲藝術中心。該中心整合了廈門市戲曲藝術資源,立足廈門,輻射閩南金三角乃至港澳台及東南亞,以閩南特色的傳統戲曲藝術服務觀眾,滿足人民羣眾日益增長的文化需求,提升廈門旅遊文化的層次和品位,使之成為海峽兩岸傳統戲曲藝術的重要交流平台。 [51] 

集美新城生態景觀:融山海河湖城為一體

集美新城選址巧妙地利用了現有地形,充分尊重自然環境,並主動適應自然環境。新城的規劃建設充分體現了濱水的特色。對於選址內的山體,也因地制宜地保留下來,規劃成整個中心區的綠核。充分闡釋了“環灣生態型”新城這一概念。 [44] 
保護提升生態環境,建有海上大觀園“園博苑”,擁有海水温泉、生態濕地等珍貴資源,實施杏林灣流域綜合治理,打造20公里環灣綠道。 [44] 
杏林灣
即杏林灣水利風景區。佔地面積約8.67平方千米,水域面積6.9平方千米。自20世紀50年代起,先後建成集杏海堤、杏林灣水庫、集美水閘、集杏海堤水閘、排澇泵站、園林博覽苑等水利工程設施。 [52] 
杏林灣水庫於1959年開工建設,1979年建成,是具有防洪、排澇等綜合作用的中型水庫。集美水閘位於集美銀江路與集杏海堤交會處,於1970年建成。2010年新建集杏海堤水閘。 [52] 
杏林灣排澇泵站位於海堤水閘東側庫內區域,建成後與集杏海堤水閘聯合運用,可使杏林灣高水位控制在1.4米以內,有效應對50年一遇的洪水。 [52] 
杏林灣
杏林灣(2張)
目前景區水電、通信、交通等基礎設施以及吃、住、娛、購等服務設施齊全。2007年9月開園的廈門園林博覽苑,是國家重點公園、國家城市濕地公園和國家4A級旅遊景區。海上自行車道遊人如織,是休閒遊玩勝地,更是知名網紅打卡點;市民廣場是集美新城中心地帶,集美最高樓坐落於此;杏林灣是皮划艇訓練基地,更是候鳥棲息地,人、鳥、艇於水上相映生輝。景區裏建設水環境監測網絡、水環境預警預報系統、防洪排澇泵站等,保障水利安全。此外,景區持續開展水環境治理工作,水質逐年向好。2021年,杏林灣水庫水質類別為Ⅳ類。 [52]  2023年1月杏林灣晉級省級水利風景區。 [53] 
廈門水上運動中心
廈門水上運動中心,位於杏林灣畔,賽道沿線陸地建築以嘉庚風格為主與杏林灣景緻渾然一體,被譽為“最美水上賽道”。 [54] 
廈門水上運動中心
廈門水上運動中心(2張)
2010年1月廈門水上運動中心一期開工建設,一年半後,佔地12425平方米的一期完成。一期建成後,運動員們有了宿舍、食堂、圖書室等地。2014年水上運動中心第二期開工,2015年佔地9737平方米的二期完工,分別有了中國最大的看台和世界最大的終點塔,以及指揮棧橋、水上設施和輔助設施等。 [54] 
水上運動中心航道長2170米,寬162米,主要訓練項目有賽艇、皮划艇等。運動中心在賽道西側設置一條長2100米的浮式防浪設施,抗外浪、消內浪,以確保水面平穩,並且在200米、250米、500米、1000米、1500米、2000米處設置分段計時站,保證計時的精確。 [54] 
成功舉辦全國青運會賽艇項目 [54] 中國盃賽艇公開賽暨中國賽艇大師賽舉辦地 [55] 
廈門園林博覽苑於2007年9月開園,地處廈門市集美區杏林灣,是第六屆中國國際園林花卉博覽會的舉辦地,也是國家重點公園、國家城市濕地公園、廈門市綜合公園和國家4A級旅遊景區。 [45] 
廈門園林博覽苑
廈門園林博覽苑(7張)
總面積為240.61公頃,其中陸地面積為163.78公頃,水體面積為76.83公頃,綠地面積為146.14公頃。園博苑以廣闊的杏林灣水域為背景,自然形成多島結構、眾星拱月的“園在水上、水在園中”的景觀特點。園區以“和諧共存·傳承發展”為主題,堅持“展園景緻、景觀優美、自然和諧、海峽兩岸風情濃郁、可持續發展”的理念,涵蓋園林花卉、休閒旅遊、自然生態、文化藝術和商貿交流等內容,全方位地展示博大精深的中國傳統園林藝術和豐富多彩的國際園林風格,建造了北方園、江南園、嶺南園、民族風情園、國際園、閩台園、中華教育園等10大園區。 [45] 
園博苑建有國家二級重點保護野生動物紫水雞棲息生態小島,紫水雞在生態小島棲息繁衍。生態島嶼的多島結構也使園博苑岸線曲折而豐富,園區所處的杏林灣生態島鏈已是廈門重要的鳥類棲息地和候鳥越冬地,共有繁殖鳥、冬候鳥90多種,除紫水雞外,還有夜鷺、黃嘴白鷺、紅腹錦雞、白腹錦雞、褐翅鴉鵑等國家二級保護動物在此棲息。2018年棲息在杏林灣的鸕鷀族羣達3萬隻左右,冬季(每年11月至次年3月)成羣結隊的鸕鷀盤旋於杏林灣水面,蔚為壯觀。 [45] 
環杏林灣公園
環杏林灣公園
環杏林灣公園(2張)
環杏林灣公園,即環灣綠道,位於集美后溪流域的下游,岸線全長20.6公里,佔地面積110.58公頃。公園建設以生態環保為理念,充分利用杏林灣原有的濕地景觀,裝點以2000餘種喬木灌木,是以自然演替為主、人為管理為輔的一座帶狀生態花園。公園突出低碳、環保、休閒、懷舊元素,打造“最樂活”的自行車綠道,景觀設計中融入閩南、集美學村和濱海風格元素,充分利用灣區原有的濕地景觀,提升集美生態環境,打造廈門版的“西湖”。 [56] 
最美海上自行車道
最美海上自行車道
最美海上自行車道(2張)
廈門海上自行車道位於廈門集美新城杏林灣岸線,全程長2.6公里,被譽為“最美海上自行車道”。杏林灣岸線總長20.6公里,是以生態運動為主題的濱水休閒帶。整個環杏林灣自行車道全長約26公里,已成為集美新城的綠色紐帶,突出低碳、環保、休閒、懷舊元素,打造“最樂活”的自行車綠道。 [57] 

集美新城新城名片

集美新城優質醫療資源

四川大學華西廈門醫院 [3] 
2019年8月廈門市人民政府與四川大學簽訂戰略合作協議,引進四川大學華西廈門醫院 [64]  。醫院以“立足福建、引領東南、輻射一帶一路”為目標,定位為國內一流的集醫療、教學和科研為一體的三級甲等綜合性醫院, [64]  引進包括口腔、婦兒、神經外科等多個四川大學附屬醫院國家臨牀重點專科,打造區域性醫療高地和疑難重症診療中心 [64] 
四川大學華西廈門醫院
四川大學華西廈門醫院(8張)
醫院選址集美新城片區,瀋海高速公路與杏錦路交叉口西南側, [65]  總用地面積約10.5萬平方米,建築面積約26.4萬平方米。規劃建設牀位800張,主要建設內容包括綜合性醫院、大型醫療設備用房、教學與科研用房、華西廈門研究院等。 [7]  目前該醫院已建成試運營。 [7] 
廈門市婦幼保健院集美院區 [4] 
總用地面積約5.3萬平方米,總建築面積13.8萬平方米。 [6] 
廈門市婦幼保健院集美院區
廈門市婦幼保健院集美院區(4張)
由門急診樓,住院樓,科研後勤樓,液氧站及地下室等配套組成,設置牀位800牀,車位1298個。重點開辦婦科、產科、兒科等學科,着力打造優勢學科競爭力。 [6] 
廈門市婦幼保健院集美院區於2020年9月26日開工建設,建設週期為40個月,計劃2024年上半年投入使用。 [34] 

集美新城優質教育資源

廈門外國語學校,是由廈門市教育局舉辦的一所公辦全日制完全中學,是福建省一級達標學校 [36] 是福建省唯一一所具有外語類應屆優秀高中畢業生保送全國重點大學資格的學校。 [35] 
廈門外國語學校集美校區
廈門外國語學校集美校區(7張)
廈門外國語學校集美校區位於集美新城核心區錦亭北路和誠毅西路交叉口西南側,毗鄰建發央著、中海杏林鷺灣、中交和美新城等小區。廈門外國語學校集美校區是廈門外國語學校的第三個校區,會聚集外國語學校優質師資力量,是具備集美特色的校區,也是廈門教育“名校跨島”的一張名片。 [37] 
校區總用地面積10.34萬平方米,總建築面積為14.69萬平方米,含初中部60個班和高中部60個班。 [38]  先進的教學條件、舒適的宿舍環境,設施設備配備齊全,為學生提供良好的教育資源。
校區現已投入使用,面向全廈門市進行招生,除普通班外,設有錢學森班、實驗班。 [39]  同時,和學校本部一樣,符合條件的學生,同樣擁有保送大學資格。 [39] 

集美新城廈門軟件信息產業基地

軟件園三期
軟件園三期(4張)
廈門軟件園三期位於集美新城核心區,規劃面積10平方公里,建築面積860萬平方米,是以“高起點、高標準、高層次、高水平”建設的產城人融合的軟件園區。 [40] 
重點發展大數據人工智能、數字創意、電子商務、智慧城市與行業應用、移動互聯五大產業領域。 [41] 

集美新城廈門島外CBD

杏林灣商務運營中心
杏林灣商務運營中心
杏林灣商務運營中心(5張)
杏林灣商務運營中心佔地面積12萬平方米,總建築面積55萬平方米(含公建配套及地下室為77.4萬平方米),其中寫字樓37萬平方米,商業12萬平方米、公寓4.5萬平方米,地下車位17萬平方米,其他為公建。共有12棟建築,包含一棟262米的地標性超高層寫字樓,一棟159米的超高層寫字樓,2棟100米的單身公寓及多棟100米以下的高層寫字樓和商業服務配套設施的中央商務區 [26] 
杏林灣商務運營中心已吸引600多家企業入駐(含租賃企業),員工8500多人,整體入駐率為70%。 [26] 
杏林灣商務運營中心擁有三大配套優勢:
一、由集美十餘所高校院所和嘉庚精神聚合成的人力資源優勢; [24] 
二、以杏林灣區的生態景觀、温泉、園博苑、淡水湖構成的環境優勢; [24] 
三、依靠杏林、集美兩大國家級台商投資區的規模經濟區和海峽兩岸交通樞紐——廈門北站為龍頭形成的產業和物流優勢。 [24] 
杏林灣商務運營中心形成功能齊全、配套完善的CBD中心,吸引眾多知名企業紛至沓來,成為集研發、營運、展示和結算等為一體的區域性商務營運中心,與園博苑共同為杏林灣片區帶來商機和人氣,帶動片區快速、成熟發展,成為集美區乃至廈門市新一輪跨越式發展新的增長點。 [25] 

集美新城主要片區

截至2022年底,集美新城由“一心、兩片、兩園區”5大區域組成:西亭中心區、廈門北站片區(2012年併入)、杏林老工業區(2019年併入)、軟件園三期、機械工業集中區(2017年併入) [5] 
集美新城“一心四片”分區示意圖 集美新城“一心四片”分區示意圖

集美新城一心

西亭中心區,已逐步打造成為集商務商貿、文化旅遊、文教居住、研發辦公等為一體的產城融合示範區。

集美新城兩片

廈門北站片區,已逐步打造成為集綜合交通換乘、商務商貿物流、居住等為一體的綜合交通樞紐。
杏林老城區(老工業區),將通過城市更新,改造為活力、温情、複合型居住及產業綜合城區。

集美新城兩園區

軟件園三期,東片區全面建成投用,已逐步打造成為軟件信息業專業園區,致力於打造海西“硅谷”。
機械工業集中區,已逐步打造成為機械裝備製造業專業園區。

集美新城主導產業

集美新城軟件信息服務業

廈門千億產業鏈之一,其中軟件園三期為核心載體。 [19] 
軟件園三期“金海豚”廣場 軟件園三期“金海豚”廣場

集美新城商務商貿業

成杏林灣商務營運中心、北站營運中心、創新創業大廈三大總部集聚區;形成杏林灣、北站、文教區三大商圈。 [12] 
萬科雲城
萬科雲城
萬科雲城(3張)
坐落於集美文教區核心區域的萬科雲城是一個19萬㎡的多業態複合型樂活社區,緊鄰集美大道和杏林灣路城市主幹道。在毗鄰老城區的同時,佔據新城區的有利位置。青年客羣流量佔比超過85%,為年輕人提供了“工作、生活、娛樂零距離”的一站式綜合空間。萬科雲城彙集專有特色的MCN基地和高校資源,將潮玩、美食、娛樂、社交全面融合,增強空間內人與人的互動,打造“工作商務餐-社交空間-休閒娛樂-夜生活”,滿足全時段生活與消費需求。 [66] 
萬科雲城商業街區——雲城萬科裏是當下集美區“現象級”的青年潮玩勝地,入選了廈門市文旅局評選的“廈門2022年10大精品網紅主題線路”。項目引進海底撈、星巴克、聽風的歌等160家品牌和體驗娛樂業態,圍繞音樂、藝術、潮玩的生活方式,營造與年輕人之間的共鳴感,通過舉辦城市青年節、音樂節、藝術塗鴉、文化展覽等,緊跟年輕潮流人士的目光和行為方式,豐富集美區夜生活形態,引領廈門集美潮玩風向。 [66] 
萬科雲城產業辦公發展板塊現已形成新媒體文創、直播電商、文創設計、軟件信息服務等行業的企業集聚,引入230多家中小企業,年產值超過3億元。於2021年7月正式啓用的華僑大學(集美)政產學研基地已入駐團隊20支,產業對接涵蓋數字經濟、綠色經濟、文旅經濟、鄉村振興等領域,累計孵化和遷入公司58家,實現企業產值近1億元;開展項目合作和成果轉化100餘項,初步形成了區域發展人才集聚效應,校地合作成效顯著提升。 [66] 

集美新城文化演藝旅遊業

靈玲馬戲城、嘉庚劇院、星巢越中心等一批藝術項目陸續開業;大陸對台研學總部大樓啓用。 [13] 
廈門靈玲國際馬戲城
廈門靈玲國際馬戲城(3張)
廈門靈玲國際馬戲城位於集美新城杏錦路,佔地350畝,是以馬戲為主題,融合國際馬戲演出、動物展示及互動、動物馬戲親子主題酒店為一體,集旅遊觀光、休閒娛樂、文化教育一站式的大型旅遊度假區。主要由靈玲國際馬戲大劇院、靈玲動物王國、靈玲大酒店、靈動青春·台灣創業園及研學旅行營地中心五大部分組成。 [67] 
靈玲動物王國是集動物展示、互動、近距離接觸體驗及動物行為展示的動物互動樂園,內設26個展館,住着來自世界各地的動物國寶:中國國寶大熊貓、澳大利亞國寶袋鼠、印度國寶白虎、德國國寶棕熊、阿爾及利亞國寶耳廓狐、毛里求斯國寶象龜、多米尼加國寶金剛鸚鵡、秘魯國寶羊駝以及來自五大洲上百種珍稀動物。 [67] 
廈門靈玲國際馬戲大劇院秉承全球採購、世界生產、中國創意的發展理念,由來自五大洲200餘名中外藝術家攜手動物明星共同獻藝,傾力打造薈萃全球馬戲精華的“馬戲聯合國”。 [67] 
研學旅行營地中心是全國為數不多的國家級產業園,也是少有超五星級的城市中心營地,建築面積4萬多平方米,與靈玲大酒店緊鄰,共14層,高達50米。營地中心研學既擁有多樣化的研學職業體驗中心,還擁有能同時容納上千人的研學自助餐廳,能輕鬆解決研學團在用餐人數多、用餐時間集中的就餐難題。同時,配備了19個多媒體研學教室,為研學學子提供了學習交流、分享的大型平台。營地中心共有348間動物主題營地客房,每間可容納4人、最多可同時接待約1500名學生。每間客房均配有電視、空調、獨立衞生間、淋浴室...硬件設施一應俱全,滿足研學旅行的多樣化需求。 [67] 
萬舜匯·大明廣場
大明廣場
大明廣場(3張)
萬舜匯·大明廣場位於集美新城核心區杏林灣路和立言路交匯處西北側,毗鄰中航城C區、集美大悦城商業綜合體,與靈玲國際馬戲城隔水相望。廣場總建築面積11.3萬㎡,其中地上建築面積5.4萬㎡,地下建築面積5.9萬㎡,共有44棟建築單體,配有769個地下停車位。 [68] 
具有閩南文化特色的大明廣場建築融合閩南紅磚、傳統古厝、特色騎樓三大特色,融合“嘉庚、閩南、南洋”等多元文化,濱水而建,圍湖而建,沿途設置慢行道、休閒茶棚以及親水平台,具備社交娛樂功能。運營理念以夜經濟為突破,吸引市民遊客,以文興旅、以旅促商,聯動周圍景區,打造全天候、綜合性、高品質的旅遊名片。 [68] 
大明廣場得名於具有300多年曆史的祖廟——大明寺,未來,人們可以聽到從大明廣場上傳來的悠揚鐘聲,構成“大明鐘聲”景觀。 [69] 

集美新城機械裝備製造業

形成汽車製造工程機械兩大產業集羣,以及輸配電設備等裝備製造產業優勢。 [14] 

集美新城公建配套

集美新城文體設施

坐擁市民公園、園博苑,以及老院子景區、誠毅科探中心、市圖書館集美新城分館等多元化的文化休閒配套。擁有嘉庚藝術中心、廈門市青少年足球訓練中心、水上運動中心等一批文體設施,成功舉辦首屆全國青運會賽艇比賽 [1]  [15] 
星巢越(廈門)中心
星巢越(廈門)中心是國內首個音樂藝術產業綜合體,是集美區政府引進的文化產業重點項目。 [20] 
星巢越中心位於集美區杏林灣營運中心8號樓,總建面積1.5萬平,以原創音樂為核心,集音樂孵化、製作、展演、展覽、交流、體驗為一體,探索音樂與各類藝術的跨界融合,發展音樂藝術潮流文化,倡導音樂生活方式。星巢越中心於2019年5月正式開業,核心功能空間包括户外音樂藝術空間、音樂生活館、展演中心、創客基地、國風劇場、黑膠博覽館等。 [20] 
星巢越(廈門)中心
廈門市青少年足球訓練中心
青訓中心位於集美新城核心區西側,總用地面積接近10萬平方米,定位為國家級青少年足球訓練中心主要包括六片標準足球訓練場、一條標準400米跑道、3座可容納500名觀眾的看台以及更衣室等。 [9] 
廈門市青少年足球訓練中心

集美新城教育體系

構建幼、小、中、職到大學的完整教育體系,彙集15所高校和科研機構。規劃建設九年制學校 8 所、中學4所、小學8 所和公辦幼兒園 38 所。 [8] 
華僑大學1960年創辦於著名僑鄉福建省泉州市,是周恩來總理親自批准設立的高等學府。1983年中共中央確定華僑大學為“國家重點扶植的大學”。 [27]  1997年,坐落於福建廈門集美學村的原集美華僑學生補習學校成建制併入華僑大學,更名為華僑大學華文學院。2003年學校在教育部首批本科教學工作水平評估中獲評優秀等級。2006年廈門校區正式啓用。2018年學校入選福建省“雙一流”建設高校。 [28]  華僑大學目前形成一校兩地的辦學格局,總佔地面積214.78萬平方米,建築面積107.3萬平方米;現有各類圖書資料共472餘萬冊。 [29] 
華僑大學
華僑大學直屬中央統戰部領導,是中央統戰部、教育部與福建省共建的綜合性大學,也是新中國最早實行董事會制度的大學之一。學校董事會由海外華僑華人、港澳同胞、歸僑等各界著名人士、專家、領導組成,莊希泉、胡平、賈慶林、陳明義、宋德福、王剛等曾先後擔任華僑大學董事會董事長。國家領導人廖承志、葉飛親自擔任首任、次任校長。現任校長為國家高層次人才特殊支持計劃領軍人才、國家傑出青年科學基金獲得者徐西鵬教授。 [29] 
華僑大學始終堅持“面向海外、面向港澳台”的辦學方針,秉承“為僑服務、傳播中華文化”的辦學宗旨,貫徹“會通中外、並育德才”的辦學理念,為海內外培養各類優秀人才超20萬名,其中超過5萬名校友分佈在境外各地,主要集中在港澳台及海上絲綢之路沿線國家和地區,成為促進中外交流合作的友好使者。 [29] 
現有教學學院28個,本科專業94個,其中10個專業通過工程教育認證。學校現有一級學科碩士點27個、二級學科碩士點2個,專業學位碩士點20個,一級學科博士點8個、二級學科博士點2個,博士後流動站5個。學校擁有哲學、經濟學、法學、教育學、文學、歷史學、理學、工學、農學、醫學、管理學、藝術學等學科門類12個,形成文理滲透、理工結合、工管相濟、協調發展的學科體系。現有國家重點學科、省部級重點學科41個,福建省高峯高原學科17個,工程學、材料科學、化學3個學科進入ESI全球排名前1%。 [29] 
華僑大學現有教職工2672名,其中專任教師1792名;有雙聘院士6人;有國家領軍人才入選者、“國家傑出青年科學基金”獲得者、國家“百千萬人才工程”入選者、全國文化名家暨“四個一批”人才入選者、國家高端外國專家項目入選者、教育部“新世紀優秀人才支持計劃”入選者,以及歷年享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專家等各類高端人才近400人次;擁有科技部“創新人才推進計劃”重點領域創新團隊和教育部“長江學者和創新團隊發展計劃”創新團隊。 [29] 
華僑大學現有全日制普通本科生25551人,研究生5953人,有來自5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華僑華人、港澳台和外國學生4969人,是全國擁有境外學生最多的大學之一。 [29] 
集美大學地處福建省廈門市,是福建省“雙一流”建設高校、福建省重點建設高校,是交通運輸部與福建省、自然資源部與福建省、福建省與廈門市共建高校,博士學位授予單位,碩士推免生資格單位。 [30] 
集美大學
集美大學辦學始於著名愛國華僑領袖陳嘉庚先生1918年創辦的集美學校師範部和1920年創辦的集美學校水產科、商科,迄今已有百年曆史。1994年,集美師範高等專科學校、集美航海學院、集美財經高等專科學校、廈門水產學院、福建體育學院合併組建集美大學。學校以“誠毅”為校訓,在長期辦學實踐中堅持“嘉庚精神立校,誠毅品格樹人”,在海內外享有廣泛聲譽。 [30] 
學校總佔地面積2344畝,校舍建築面積約103萬平方米,校園建築特色鮮明,有8棟嘉庚建築為國家級重點文物保護建築,新校區建築羣榮獲“新中國成立60週年百項經典暨精品工程”。學校建有萬兆高速校園網,圖書館現有館藏紙質文獻333萬餘冊,中外文紙質現刊近千種,電子圖書1300萬多冊,電子期刊3萬餘種。引進中外文數據庫65個,自建特色數據庫5個。 [30] 
學校設有20個學院,在校生29400多人,其中全日制本科生 26400多人,研究生2600多人,國際學生近200人。現有專任教師1500人左右,擁有院士13人(其中全職2人)、國家級高層次人才41人次、省部級高層次人才206人次、市廳級高層次人才319人次。 [30] 
學校學科門類較為齊全,涵蓋經濟學、法學、教育學、文學、理學、工學、農學、管理學、藝術學等9個學科門類。植物學與動物學、工程學、農業科學3個學科進入ESI全球前1%。現有一級學科博士學位授權點4個、一級學科碩士學位授權點15個、碩士專業學位授權點(類別)18個。擁有福建省一級重點學科8個(其中特色重點學科2個)、水產學科博士後科研流動站1個。船舶與海洋工程、水產學科入選福建省“雙一流”建設高校主幹學科,船舶與海洋工程學科羣、水產與食品工程學科羣入選福建省高峯學科,航運與港口物流學科羣、區域經濟與管理學科羣、閩台體育文化學科羣、數理學科羣入選福建省高原學科。 [30] 
學校現有本科專業76個,其中國家級特色專業4個、國家級一流本科專業建設點25個、國家級“卓越”人才培養計劃專業6個、國家級專業綜合改革試點項目3個、教育部工程教育認證專業3個、省級一流專業建設點24個、省級特色專業建設點和省級專業綜合改革試點各11個、省服務產業特色專業8個、省創新創業教育改革試點專業6個。擁有國家級教學團隊1個、國家級實驗教學示範中心2個、國家級虛擬仿真實驗教學中心1個、國家級大學生校外實踐教育基地1個、省級教學團隊12個、省級實驗教學示範中心16個、省級虛擬仿真實驗教學中心4個。作為培養我國高級航海人才的重要基地,學校擁有目前世界上最大的教學實習船——“育德”輪,總載重達6.4萬噸。 [30] 
廈門理工學院是福建省屬公立本科大學,實行省市共建、以市為主的管理體制。學校秉持“以學生為本,為產業服務”的辦學理念,遵循“明理精工,與時偕行”的校訓,積極探索產學融合、校企合作、對外合作三位一體的服務地方發展道路,建設“親產業、開放式、國際化”的高水平應用技術大學。 [31] 
廈門理工學院
學校現設有機械與汽車工程學院 、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電氣工程與自動化學院、光電與通信工程學院(微電子學院)、計算機與信息工程學院、土木工程與建築學院、環境科學與工程學院、數學與統計學院、外國語學院 、設計藝術學院、經濟與管理學院(海峽商貿學院)、馬克思主義學院、文化產業與旅遊學院、影視與傳播學院、軟件工程學院、體育部、繼續教育學院、國際教育學院等18個院、部。 [70] 
學校現有機械工程、管理科學與工程、建築學、藝術學理論4個碩士學位授權一級學科點和電子信息、藝術、機械、材料與化工、能源動力、土木水利、會計、體育等8個碩士專業學位授權點, 64個本科專業,涵蓋理學、工學、經濟學、管理學、文學、藝術學、法學等學科門類;全日制在校生近20000人(含研究生、留學生);截至2023年2月,學校共有專任教師近1200人,其中,具有高級職稱的教師佔比60%,具有碩士及以上學位的教師佔比為95%,擁有包含“國務院特殊津貼專家、教育部新世紀優秀人才、全國模範教師、全國優秀教師、閩江學者、省級教學名師和優秀教師”等在內的一批高層次師資隊伍。學校的“教師發展中心”被評為省級示範中心。 [70] 
學校的快速發展得到了社會各界的廣泛認可,連續五屆獲評省級“文明學校”,獲評省級“先進基層黨組織”,被譽為“地方經濟的人才搖籃”等。近年來,學校的辦學成績、綜合改革、產教融合、服務地方等工作多次獲得省市領導批示肯定。根據上海軟科發佈的“2022軟科中國大學排名”,綜合排名居於全國第277位,在全國理工科院校中排名第128位,在省內上榜院校中排名第7位。根據艾瑞深校友會網發佈的2022中國大學一流專業排名,11個應用型專業全國排名均為第1名,位列2022年中國大學一流專業排名(應用型)全國理工類院校第16名。 [70] 
福州大學廈門工藝美術學院是福州大學重點建設的學院之一,學院成立於1952年,現有兩個院區,老院區坐落於國家AAAAA景區的鼓浪嶼,新院區位於集美區大學城。 [32] 
福州大學廈門工藝美術學院
中國科學院城市環境研究所位於美麗的南方海濱城市—廈門市。研究所成立於2006年7月4日,是中國科學院下屬的事業法人單位,是目前國際唯一的專門從事城市環境綜合研究的國立研究機構,擁有“環境科學與工程”“生態學”專業一級學科博士、碩士學位授予點以及“環境科學與工程”博士後科研流動站。 [33] 
中國科學院城市環境研究所

集美新城醫療衞生

鄰近廈門市第二醫院,四川大學華西廈門醫院、廈門市婦幼保健院集美院區,新增高等級衞生醫療配套。 [10] 

集美新城生活配套

擁有尚柏奧萊、IOI MALL、世茂廣場、大悦城商業綜合體 [2]  等大型商業,形成三大商圈。 [11] 
iOi MALL
IOI MALL
IOI MALL(2張)
廈門iOi MALL作為馬來西亞IOI產業集團在中國投資的第一個大型商業綜合體,坐擁杏林灣優美風光、地處集美新城“心臟”,地理位置優秀、交通便利。 [22]  商場位於集美新城集美大道與杏林灣路交匯處, 交通路網四通八達,擁有地鐵、BRT、空港、公交、高速五位一體的交通體系 [23] 
所處地理位置極優,位於集美新城集美大道與杏林灣路兩大主幹道交匯處,周邊交通配套齊全。毗鄰華僑大學、廈門理工學院等高等院校,盡享年輕客羣資源。附近高品質住宅小區林立,帶來百萬中產消費客羣。 [21] 
總建築面積達19.3萬平方米,是集美區商業體量最大的項目。以“全客羣都市時尚生活購物中心”為定位,引入品牌超200個,首進品牌達30%。 [21] 
商場佈局為地下3 層,地上 5 層,配套停車位近 1500 個 [23] 立足高尚社交生活方式、注重家庭體驗、主張“一站式+體驗式” 歡樂消費模式、致力為消費者提供吃、喝玩、樂、購一站式輕鬆消費體驗,打造集美新城商業新地標。 [22] 

集美新城交通優勢

集美新城建設地下綜合管廊,配套先進市政體系,構築東南交通樞紐地位,擁有福廈高鐵客運專線,福廈、廈深、龍廈、鷹廈鐵路,軌道交通1號線、4號線、6號線,瀋海、廈沙高速廈門大橋集美大橋杏林大橋,BRT等組成的公鐵聯運網絡,內有“四縱四橫”主幹路網,片區市政道路連片成型。構建廈門市域半小時交通圈、廈漳泉1小時交通圈,實現集美新城高速通行目標。
廈門軌道交通規劃路線圖 廈門軌道交通規劃路線圖
參考資料
展開全部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