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雁門太守行

(南朝梁褚翔詩作)

鎖定
《雁門太守行》是南朝梁詩人褚翔創作的一首五言古詩。這是一首充滿豪氣、勃發向上的邊塞詩歌,前六句為一個層次,寫整裝從軍;次八句為一個層次,寫行軍、戰鬥,及敵人投降的整個戰爭過程;最後兩句是主人公的寄語。全詩於平靜的敍述中流露出對家國的熱愛及對敵人的蔑視的激烈情緒,充分體現出了魏晉南北朝時期北方人民愛國和尚武的精神。
作品名稱
雁門太守行
作    者
褚翔
創作年代
南朝梁
作品出處
《樂府詩集》
作品體裁
五言古詩

雁門太守行作品原文

雁門太守行
三月楊花合,四月麥秋初
幽州寒食罷,鄭國採桑疏
便聞雁門戍,結束事戎車
去歲無霜雪,今年有閏餘
月如弦上弩,星類水中魚
戎車攻日逐,燕騎蕩康居
大宛歸善馬,小月送降書
寄語閨中妾,忽怨寒牀虛。 [1] 

雁門太守行註釋譯文

雁門太守行詞句註釋

⑴雁門太守行:樂府相和歌瑟調曲曲名。漢古辭述雁門太守王渙事蹟,後世擬作多“備言邊城征戰之思”(《樂府詩集》引《樂府解題》)。
⑵楊花:柳絮。合:聚合。
⑶麥秋:指四月,乃麥子開始成熟的季節。
⑷幽州:在今河北北部及遼寧一帶。寒食:節令名,在清明節前後,禁火三日。
⑸鄭國:西周時在今陝西華縣,東周時遷至今河南新鄭,皆在黃河流域。
⑹雁門:山名,在山西代縣西北,上有雁門關,自古衞戍守重地,這裏是泛指。
⑺結束:整裝。戎車:兵車。
⑻閏餘:意為閏月。中國傳統使用的夏曆,是以月亮繞地球定曆法,一年較地球公轉之期少十天多一點,所以每過三年加一個閏月,五年有兩個閏月,十九年就有七個閏月。
⑼弦上弩:意為半圓形。弩是帶機的弓,有一直臂,拉上弦,則弦成半圓。
⑽星:指流星,倏來忽往,捉摸不定。
⑾日逐:匈奴王號的一種,位次於左賢王,領西域諸國。
⑿燕騎:燕地的騎兵。燕,即幽州。蕩:掃蕩。康居:古西域國名。
大宛:西域國名,盛產駿馬。小月:即小月氏,亦古西域國名,同“康居”、“大宛”均代指敵人和敵國。 [2]  [3]  [4]  [5] 

雁門太守行白話譯文

三月柳絮成團舞,四月麥子初黃熟。
幽州偏遠過寒食,鄭地蠶老桑葉疏。
聽聞雁門戰事緊,整頓軍備驅兵車。
去年冬天無霜雪,今逢閏月春來遲。
月亮半圓如弩弦,流星類似水中魚。
兵車直攻日逐王,驃騎一鼓平康居。
大宛歸順獻駿馬,月氏震懾送降書。
寄信安慰閨中妾,不要埋怨受孤獨。 [2] 

雁門太守行創作背景

《雁門太守行》的本事,文學史上難以考證,唯褚翔此作,始切合題意。作者雖生長於文恬武嬉、腐化墮落、不思進取、得過且過的南朝,但是為官清正、廉潔自守,能夠一反潮流,不啻鶴立雞羣,深受百姓愛戴。作者對北國的風土人情自然若明若暗,因而這首詩是憑藉想象,運用藝術手法創作的,實際上也是作者崇高的理想。 [2] 

雁門太守行作品鑑賞

雁門太守行整體賞析

這首詩前六句為一個層次,寫整裝從軍。“三月楊花合,四月麥秋初”,説的是三月間楊花凋謝了,再也見不到那紛紛揚揚的柳絮飛舞景象。四月間麥子成熟,收穫的季節已經來臨。“幽州寒食罷,鄭國採桑疏”,通過寒食節與採桑季節已過這兩個有季節性象徵的描寫,又強調了第一二句所點的時間,並補出地點。值得注意的是,詩中一再提及“麥秋”、“採桑”等與農業有關的事,可見抒情主人公是位農民。所寫地點從陝西至河北,包括了黃河以北的廣闊平原。就在農村大忙季節過後,“便聞雁門成,結束事戎車”,就傳來邊地吃緊的消息,馬上要從軍出征,於是整裝出發。
次八句為一個層次,寫行軍、戰鬥,及敵人投降的整個戰爭過程。“去歲無霜雪,今年有閏餘。月如弦上弩,星類水中魚”,寫行軍。關於行軍的描寫,詩人突出了兩點:一是氣候反常,去冬居然未降霜雪,今年又是閏年;二是夜行軍,通過月、星表現出來,可見他們日夜兼程、備受酷日、冷月之苦的情況。“戎車攻日逐,燕騎蕩康居”,寫戰鬥。“攻”字、“蕩”字寫出“我方”的氣勢,不僅攻擊敵方,而且掃蕩敵方,真是所向披靡。“大宛歸善馬,小月送降書”,在“我方”的“攻”“蕩”下,敵人“歸善馬”、“送降書”,徹底戰敗了。至此,基本上能夠明確戰爭的經過、結果及交戰的對象了。描寫戰鬥的四句詩的句式是一樣的名詞加動詞加名詞,四個動詞,八個名詞非常相稱,讀起來十分緊湊,正能與戰爭的緊張氣氛相吻合。
最後兩句“寄語閨中妾,勿怨寒牀虛”,戰爭取得勝利,告一段落,徵人才得空寄語家中的妻子:不要埋怨獨守空房。當然這裏的“寄語”不一定是指實際的捎信,也可能是徵人在默默地祈望。其實,牀倒並不一定寒,但由於“虛”了,就會使人產生“寒”的感覺。這裏麪包含了主人公對空守閨中、望眼欲穿的妻子的體貼,從而也更表明了他對家鄉、對祖國的感情。沒有國土的平安,就沒有自己的安樂,所以,主人公寧願捨棄後者,作出犧牲。這最後深情的寄語,使全詩的主題有了昇華。
整體來看,這是一首充滿豪氣、勃發向上的邊塞詩歌。全詩於平靜的敍述中流露出對自己家國的熱愛及對敵人的仇恨和蔑視的激烈情緒,充分體現出了魏晉南北朝時期北方人民愛國和尚武的精神,讀來令人振奮和慨嘆。 [3]  [4] 

雁門太守行名家點評

原中央電視廣播大學教授韓傳達:詩寫徵人從軍,沒有邊塞寒荒、戰事艱苦的淒涼哀怨,充滿積極奮發的樂觀情調,詩風豪邁昂揚。尾聯更一反傳統相思老調,頗見新奇。(《中國古典文學名著分類集成》) [5] 

雁門太守行作者簡介

褚翔(505—548),字世舉,河南陽翟(今河南禹州)人。仕梁武帝時代,為官清正自持,歷有善政,累遷至吏部尚書。太清二年(548),丁母憂,哀傷過度而卒。其詩僅存一首。 [2]  [5] 
參考資料
  • 1.    郭茂倩.樂府詩集(二).北京:西苑出版社,2009:157
  • 2.    趙光勇.漢魏六朝樂府觀止.西安:陝西人民教育出版社,2019:375-376
  • 3.    賀新輝.古詩鑑賞辭典.北京:北京燕山出版社,1989:961-962
  • 4.    蕭滌非.漢魏晉南北朝隋詩鑑賞詞典.太原:山西人民出版社,1989:1142-1144
  • 5.    王筱雲.中國古典文學名著分類集成 詩歌卷2.天津:百花文藝出版社,1994:3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