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隱士

(基督教隱士)

鎖定
指出於宗教動機出家隱居的人。通常隱士選擇獨居生活是為了祈禱贖罪。該詞源自希臘文:eremos,意為“荒涼的(地方)”或“孤獨的(人)”。
中文名
隱士
外文名
Hermit
定    義
指出於宗教動機出家隱居的人

隱士背景介紹

基督教文化中,以利亞施洗約翰耶穌為隱士生活的原型。基督教最早的隱士於公元3世紀晚期出現於埃及,因不堪羅馬當局的迫害,遁入曠野,祈禱苦修,如埃及“沙漠教父”,特別是安東尼開基督教隱修主義之先河。許多教父作家,如聖巴西爾、聖格列高利哲羅姆、克里斯托等都曾經度過一段隱居生活。隱士生活通常伴有苦行,如有隱士以牆壁將自己封在山洞裏面,僅留下一個小口取用食物。

隱士發展歷史

4世紀,隱士生活擴展到西歐,隱士們常常聚集在一位著名精神領袖的身邊。最後隱士生活演變為與修道院修道士相同的生活或團體生活。11、13和14世紀隱士生活得到巨大發展。這些隱士採用修道院的規則來規範自己的生活。在羅馬天主教宗教改革之後,隱士逐漸消失,但其傳統保留在隱修修會之中。20世紀,在羅馬天主教和聖公會中再度出現。在東部教會中,隱士傳統一直未斷 [1] 
參考資料
  • 1.    丁光訓、金魯賢.《基督教大辭典》:上海辭書出版社,2010年10月:第772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