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隆昌縣誌

鎖定
《隆昌縣誌》是巴蜀書社1995年1月1日出版的書籍,作者是四川省隆昌縣誌編纂委員會。今存道光三年(1823)刻本和1961年傳抄本。 [1-3] 
中文名
隆昌縣誌
作    者
四川省隆昌縣誌編纂委員會
類    別
地方誌
出版社
巴蜀書社 [2] 
出版時間
1995年1月1日
頁    數
842 頁
定    價
80 元
開    本
27 開
裝    幀
精裝
ISBN
9787805237312

隆昌縣誌內容簡介

此志分四十三門附一門,少數門類下列有細目,約15萬字。藝文門佔三分之一,均系明、清人士著述,以本邑明代著名人物、兵郎尚書劉時俊,清乾隆年間知縣黃文理所著詩文、收載最多,各有十餘篇(首)。時俊仍系《渝城功過紀略》及若干詩賦,文理多為修建城池官署、學校寺廟之碑記和名山勝景之詠頌詩詞。是志即以藝文門載為較有價值。另外是山川古蹟等門類記述略詳,如迥龍山、天峯山玉蟾山玉屏山,金鵝洞、紫巖等。有較高的史料價值。 [1] 

隆昌縣誌出版背景

①十二卷,清黃文理纂修。黃文理,巴陵人,曾任隆昌縣知縣。隆昌縣誌創於康熙二十五年(1686),其時縣令錢振龍奉檄纂輯數條,附入郡志,僅二十四頁。黃文理任縣令後,認為舊志過於簡陋,因修茲編而續之。《隆昌縣誌》乾隆二十九年(1764)刻本,共十二卷,卷首為序、姓氏、凡例、城圖、輿圖。正文分為:卷一,星野、形勝、山川、沿革。卷二,疆域、城池、廨署。卷三,壇壝祀典。卷四,坊表里社鄉場、橋樑。卷五,田賦、户口、積貯、鹽政、防訊。卷六,學校、廟制、禮樂、書籍、學額、書院、鄉飲。卷七,驛遞、鋪遞。卷八,秩官。卷九,選舉、名宦、人物、忠孝、節義、隱逸、流寓。卷十,風俗、節序、土產、古蹟、寺觀、仙釋、墳墓、祥異、雜記。卷十一至卷十二,藝文。此志搜遺輯墜,使一邑志乘益臻完備,其功不可沒。然列目紛繁,有失倫次。且卷端太守以下載序六篇之多,率皆僚屬標榜諛頌之詞,讀之令人生厭。
② 四十二卷首一卷。清魏元燮、花映均修,覺羅國歡增修,晏祐增纂。覺羅國歡,曾任隆昌縣知縣。晏祐,進士,曾任平谷縣知縣。隆昌本富順之隆橋驛,隆慶年間始割榮、瀘與富之地而成縣。志乘自乾隆二十九年(1764)縣令黃文理纂修後,乾隆三十二年(1767)縣令朱雲駿、道光三年(1823)縣令張聘三、咸豐十一年(1861)縣令花映均先後續修。茲編則為續咸豐志而作。《隆昌縣誌》同治元年(1862)刻本,此志名目次序,悉遵省城志局頒發纂修章程,毫無變易。凡乾隆四十年,以前,備錄舊志,乾隆四十年以後事,皆一一增入。藝文門悉錄舊志,新人新篇,非無佳作,然以其人見存,故避嫌不登。綜觀全書,文筆流暢,選材精審。木政、權政、土司、屯練、屯田、古帝王、故宮、僭竊、方技等類,以非隆昌縣所有,故削而不載,亦為允當。尚有同治十三年(1874)晏祐增刻本。 [4] 

隆昌縣誌作者簡介

清張聘三等修,耿履端等纂。張聘三,山東蟬縣(今屬棗莊)人,監生,於嘉慶十五年(1810)、道光元年(1821)、七年(1827)、九年(1829)四任隆昌知縣,繼劉傳經之後主修隆昌縣誌。耿履端,隆昌人,嘉慶三年(1798)舉人,十六年(1811)進士,官直隸平谷知縣
張聘三《序》修纂始末曰:“隆昌縣治建於前明隆慶年間,系割富、榮、瀘三處之壤以成。其歷代文獻故實,皆分載於他乘,隆邑古無成書。自隆慶二年逮崇禎甲申,凡七十八載,豈無集為志者?或兵燹之後,又復無存?國朝承平以來,宰斯邑者不乏人,而縣誌,至乾隆二十九年,前令黃公文理始創修之;輯書十三卷,隆邑於是乎有志。乾隆四十年,朱公雲駿又復修改之。餘於嘉慶五十年來蒞斯土,竊見黃公之志,著作之初,各體俱備,固燦燃可觀,但無不失繁縟者。朱公仿康氏《武功》義例,撰志六篇,史法自屬謹嚴,而事例又不免失之太簡;且已閲三十餘年之久,或有宜添入記載者。餘與邑人士纂輯之,未果,旋乞假回裏。道光辛巳之冬,餘重來斯邑,知前任劉公傳經奉文纂修縣誌,業經輯有成書,但系造送省垣備採之作,不惟義例多所未備,且未經木刻,難垂久遠。因集諸紳士校閲之;再考四川通志及隆昌舊志,共加磨勘,繁者損之,簡者益之,匝月成書,付諸梓人,刊以壽世。至於損益之果否盡善與採訪之有無掛漏,以及隆邑之人文蔚起而風俗蒸蒸日上者,尤不能不有望於後之君子隨時補輯,以備輶軒之採擇。”蓋張聘三初任斯土,見乾隆舊志後又失修數十載,欲集資增修,卻因事回家鄉,未能開局。接任縣事劉傳經(江西贛縣舉人)與教諭廖堂等人商議後設局舉事。及騁三回任之時,志稿已經編就。閲之甚喜,遂請行將赴京供職的履端和邑舉人郭書等再事校訂之後付之梓行。 [1]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