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隆寶灘保護區

鎖定
隆寶灘保護區為國家級濕地自然保護區。位於青海省玉樹藏族自治州玉樹縣隆寶鎮境內。由隆寶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管理站管理。隆寶灘省級自然保護區成立於1984年,1986年晉升為國家級自然保護區。保護對象為黑頸鶴。
中文名
隆寶灘保護區
地    點
青海省玉樹藏族自治州
東西長
25千米
南北寬
約42千米

隆寶灘保護區簡介

隆寶灘保護區是國家級濕地自然保護區。位於青海省玉樹藏族自治州玉樹縣隆寶鎮境內。由隆寶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管理站管理。隆寶灘省級自然保護區成立於1984年,1986年晉升為國家級自然保護區。保護對象為黑頸鶴。保護區東西長25千米,南北寬約42千米,總面積為100平方千米,其中核心區面積75.73平方千米,緩衝區16平方千米,實驗區為8.27平方千米。隆寶灘自然保護區濕地被列為中國重要濕地。保護區屬高原大陸性氣候,年均氣温﹣0.4℃。1月平均氣温﹣11.1℃,7月平均氣温9.3'℃。年均降水量730毫米,多集中於6~8月。年均日照時數2300小時,11月至翌年4、5月為冰凍期。

隆寶灘保護區濕地狀況

保護區濕地地處青藏高原東部,瀕臨通天河,四周環繞倉宗查依山、寧蓋仁其崩巴山、亞欽亞瓊、肖好拉加等高山。濕地為一片高山草甸沼澤區,平均海拔4100~4200米,面積45平方千米,由隆寶湖及益曲穿過沼澤區低窪地形成的5個淡水湖及眾多小湖組成。隆寶湖水域面積約5平方千米,平均水深5~6米,最深處為20米。益曲形成的湖羣,水深約0.2~0.4米,其中最大的湖面積約2平方千米,湖羣中有一小島,長2000米,寬20米,面積約4000平方米。興雅隴、協雄隴、波瑪拉湧、格崗隴、涅大果尚、幫瓊隴等7條河流為濕地主要補給水源。

隆寶灘保護區生物資源

隆寶湖區的水生植物、魚類、獸類及昆蟲資源豐富,為隆寶湖形成完整、多樣化的生態系統提供了重要條件。①植物資源。保護區內植被以高原苔草沼澤和沼澤草甸為主。共有高等植物30多種,其中水生植物有10多種,以輪藻、杉葉藻等為主;其餘大部分為濕生草本植物,以蒿草、圓囊苔草矮金蓮花、水麥冬、長花野青茅、驢蹄草及金蠟梅等為優勢種羣。此外還有冬蟲夏草等菌類16種。②動物資源。保護區內共有脊椎動物37種,以鳥類為主,有12目20科30種,其中留鳥9種,夏候鳥17種,冬候鳥1種,旅鳥2種,有1種居留型尚未確定,以斑頭雁、黑頸鶴、角百靈、長嘴百靈為優勢種羣。獸類資源種類較少,僅有4目5科7種。其中國家Ⅰ級重點保護動物有6種,包括黑頸鶴、黑鸛、胡禿鷲、白尾海雕玉帶海雕、雪豹;國家Ⅱ級重點保護動物有10種,包括大天鵝(見天鵝)、高山兀鷲、短耳鴞、縱紋腹小鴞、斑頭雁、藏雪雞、禿鷲、獵隼、藏原羚、黃羊。此外區內還有昆蟲類20種。
截至2023年6月,鳥類種羣數量由保護區成立前的12目20科30種增加到目前的17目39科135種,黑頸鶴數量由22只增加到最多時的216只,斑頭雁也從原來的幾百只增加到1萬餘隻。棲息地有黑頸鶴、遺鷗、黑鸛、胡兀鷲和金雕5種國家一級保護野生動物、13種國家二級保護野生動物。植物種類由26科65屬85種增加到38科100屬159種。 [1] 

隆寶灘保護區保護工作

隆寶灘保護區為黑頸鶴典型的高原繁殖地和生活區,為保護黑頸鶴棲息地,管理部門在核心區的湖岸邊設立保護站。隆寶灘為三江源保護區生態保護和建設工程中的項目實施區之一。2005年政府開始實施退牧還草工程,至2007年共完成退牧還草970平方千米,有效恢復了生態植被。
2023年2月2日,國家林業和草原局宣佈我國新增18處國際重要濕地,青海玉樹隆寶灘濕地位列其中,履約面積達0.95萬公頃。 [1]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