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陸豐市人民政府

鎖定
陸豐市人民政府是廣東省汕尾市陸豐市的行政管理機關,是縣級行政機關。政治、治安,汕尾市管轄。
地址:陸豐市東海大道中段。
中文名
陸豐市人民政府
外文名
Lufeng Municipal Peoples Government
成立時間
1988年1月
辦公地址
廣東省汕尾市陸豐市東海鎮東海大道中段
行政級別
縣級市
簡    稱
陸豐市政府
現任市長
高火君 [3] 
機關性質
地方行政機關

陸豐市人民政府陸豐簡介

陸豐,1995年撤縣建縣級市,位於中國廣東省汕尾市東南部碣石灣畔,北與陸河縣、普寧市交界;東與惠來縣接壤;西與海豐縣和汕尾市市城區為鄰,南瀕南海,是海陸豐革命根據地的重要組成部分。
至2005年,陸豐市轄17個鎮、3個街道辦事處及銅鑼湖農場、大安農場、星都經濟開發試驗區。
                           人民路 人民路
陸豐市境內有河流22條,總長458公里,徑流總量23.58億立方米。大中小型水庫山塘235宗,總庫容量38186萬立方米。主要河流有:螺河、烏坎河、鰲江、龍潭河。
陸豐海岸曲折,港口眾多。主要港灣有碣石灣、甲子港、湖東港、碣石港、烏坎港、金廂港、咽港、淺澳港、烏泥港。其中碣石灣位於北緯22°39′至22°52′、東經115°34′至115°49′之間,面積34.5平方公里,為廣東省較大的海灣;甲子港位於甲子角西北處,是國務院批准的對外開放口岸裝卸點和廣東省十大漁港之一;湖東港位於湖東鎮之東,50噸船可以進出;碣石港位於碣石灣東北部,為國家級漁港;烏坎港位於碣石灣頂部,歷史上曾是個運輸良港,港口納潮面積18.2平方公里,入港平均漲潮量750萬立方米。 主要島嶼有甲子島嶼、疊石島、東白礁島嶼、大礁母島、宮仔島、赤礁東島、大士島、羊仔島、北士島、漁翁島、眼礁島、東桔礁島、西桔礁島、刺礁島、頭幹島、白礁島、黑大礁島,還有230個暗礁。
                         清雲山 清雲山
2014年陸豐市實現地區生產總值220億元,增長11%;工業總產值401.96億元,增長24.3%;固定資產投資163.29億元,增長13%;公共財政預算收入16.25億元,增長16%,本級税收收入6.88億元,其中地税6.38億元,國税4935萬元;外貿出口總額1.44億美元,增長1.5%;外貿進口總額1.47億美元,增長3.84%。
第一產業
陸豐市農作物主要有水稻小麥、大豆、芋頭、紅麻、玉米、番薯、木薯、花生、甘蔗等。林木有16科35種,常見的有喬木、灌木。
2013年陸豐市農業增加值108.26億元,增長3.9%;糧食總產量41.72萬噸。農業產業化不斷推進,糧食、無公害農產品、特色農產品等生產基地初具規模,全市擁有各級農業企業64家,其中國家級1家、省級10家;新增省級菜籃子基地16個,培育基地9個。投入4.4億元完成中央和省級民生水利項目125宗,改善農田灌溉面積1.1萬畝。及時啓動政策性水稻保險工作,全年賠付受災農户900萬元。全國500強企業浙江海亮集團落户海豐縣發展有機農業。鮜門、小漠標準化漁港加快建設。
第二產業
2013年,陸豐市電子信息、電力能源、工藝品製造、紡織服裝四大主導產業實現增加值156.82億元,佔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66.7%,對工業增長的貢獻率達79%。
第三產業
2013年,陸豐市第三產業完成增加值247.81億元,佔GDP的36.9%;旅遊總收入82.04億元,增長13.2%;紅海灣濱海旅遊產業園區完成總體規劃,項目工程加快推進;銀行金融機構各項存款餘額485.32億元,增長14.8%,各項貸款餘額228.54億元,增長19.8%,存貸比提高2個百分點。 [1] 

陸豐市人民政府領導信息

市 長:高火君
常務副市長:劉學深
副市長:嚴波、林學茂、葉偉健、劉亮、葉君玉 [8]  、陳俊彥 [9]  、陳樹立 [10-11] 

陸豐市人民政府政府部門

陸豐市政府辦公室
陸豐市信息中心
陸豐市發改局
陸豐市經信局
陸豐市教育局
陸豐市科技局
陸豐市民宗局
陸豐市公安局
陸豐市司法局
陸豐市財政局
陸豐市人社局
陸豐市國土局
陸豐市住建局
陸豐市交通局
陸豐市水務局
陸豐市農業局
陸豐市文廣新局
陸豐市衞計局
陸豐市審計局
陸豐市環保局
陸豐市統計局
陸豐市藥監局
陸豐市林業局
陸豐市海洋局
陸豐市安監局
陸豐市物業局
陸豐市糧食局
陸豐市體育局
陸豐市農機局
陸豐市旅遊局
陸豐市地震局
陸豐市人防辦公室
陸豐市老幹部局
陸豐市信訪辦公室

陸豐市人民政府其它機構

市總工會
共青團陸豐委
市婦女聯合會
市科技技術協會
市殘疾人聯合會
市歸國華僑聯合會
文學藝術界聯合會
市黨史研究室
市委黨校
地方誌辦公室
檔案局
機關事務管理局
畜牧獸醫局
供銷合作聯社
龍潭灌區管理局
公用事業局
市人民醫院
疾病預防控制中心
無線電管理辦公室
勞動就業服務管理中心
人才服務辦公室
社會保險基金管理局
港務局
地方公路管理站
農業技術推廣中心
會計函授站局

陸豐市人民政府行政區劃

陸豐市人民政府概況

1992年12月,橋衝、西南、碣北、上英、甲西5個鄉建制改為鎮建制80年代的陸豐縣城。1994經省政府批准改原湖陂農場為星都經濟開發試驗區(副處級),並析陸豐之華僑農場置汕尾市華僑管理區(縣級)。
1995年從博美鎮壓析出軍湖、內湖等6個管區置內湖鎮。1996年3月經省政府批准,撤銷碣北鎮併入碣石鎮,同時成立碣石經濟技術試驗區(副處級)。1997年4月從城東鎮析出後坎、浮州等8個管區置河東鎮。
截至1998年止,陸豐市有23個鎮(場、區),282個農村管理區,39個居民管理區,1106自然村。(以上出處)
1999年,陸豐市轄20個鎮,45個居委會、298個村委會:東海鎮、甲子鎮碣石鎮湖東鎮、大安鎮、博美鎮、內湖鎮、南塘鎮陂洋鎮、八萬鎮、金廂鎮、潭西鎮甲東鎮、河西鎮、城東鎮、上英鎮、橋衝鎮、甲西鎮、西南鎮、河東鎮。
2000年,陸豐市轄20個鎮。總人口1164767人,各鎮人口: 東海鎮
142429、 甲子鎮 94211 、碣石鎮 184767、 湖東鎮 56917 、大安鎮 39442 、博美鎮 46813、 內湖鎮 19800 、南塘鎮 84836 、陂洋鎮 29947 、八萬鎮 17431、 金廂鎮 32810 、潭西鎮 48029 、甲東鎮 58607 、河西鎮 27132、 城東鎮 59110、 河東鎮 24277、 上英鎮 18563、 橋衝鎮 39338、 甲西鎮 80232、 西南鎮 23458 、銅鑼湖農場虛擬鎮 15256 、星都經濟試驗區虛擬鄉 7422 、華僑管理區虛擬鄉 13940 。(根據第五次人口普查數據;單位:人)2002年,陸豐市轄20個鎮(東海、大安、城東、八萬、陂洋、博美、南塘、甲子、甲東、湖東、碣石、金廂、潭西、河西、橋衝、甲西、上英、西南、內湖、河東),280個村委會、47個居委會。
截至2005年12月31日,陸豐市轄3個街道(東海街道、城東街道、河西街道)、17個鎮(甲子鎮、大安鎮、八萬鎮陂洋鎮博美鎮南塘鎮甲東鎮湖東鎮碣石鎮金廂鎮潭西鎮橋衝鎮甲西鎮上英鎮西南鎮內湖鎮、河東鎮),共計280個村委會、47個居委會。
教育
陸豐市形成了九年義務教育基礎,高中教育、學前教育、職業教育、成人教育相配套的教育體系。
中學:龍山中學、甲子中學碣石中學林啓恩紀念中學博美中學、佛庇學校等。
市教師進修學校、廣播電視大學、技工學校、特殊教育學校各1所。
陸豐市行政區域劃
城鎮
面積
人口(萬)
郵政區碼
駐地
東海街道
56平方公里
213482
516500
南堤路100號
城東街道
48平方公里
58910
516511
城東大道
河西街道
54平方公里
26413
516500
廣汕公路
甲子鎮
14.72平方公里
91365
516538
瀛城大道北四片石
碣石鎮
120平方千米
187670
516545
金獅區北園路
大安鎮
93.5平方公里
31381
516562
大安鎮附近
八萬鎮
126平方公里
19489
516525
政府路
陂洋鎮
159平方公里
28655
516527
陂溝村
南塘鎮
141.5平方公里
91236
516534
躍進路附近
甲東鎮
75平方公里
60893
516600
石清
湖東鎮
54平方公里
58766
516543
湖東鎮附近
金廂鎮
48平方公里
32717
516551
金廂墟
潭西鎮
75平方千米
46393
516555
潭陽圩
橋衝鎮
66平方公里
32682
516500
橋衝墟
甲西鎮
107平方公里
81747
516538
新寨村
上英鎮
49.2平方公里
18211
516553
英施
西南鎮
81.5平方公里
21241
516557
西南鎮
內湖鎮
50平方公里
23997
516513
內隆全公路東側
河東鎮
1356平方公里
28430
516600
陸河公路東側
銅鑼湖農場
59.22平方公里
14538
516529
廣新路28號
星都經濟開發試驗區
20.78平方公里
6004
516555
廣汕公路旁
大安農場
13.4平方公里
1359
516721
陸河公路東側
羅經嶂林場
9.87平方公里
13
516525
萬安路與政府路交叉口東南側
湖東林場
11.4平方公里
84
516543
X139縣道
東海岸林場
20 平方公里
64
516532
前邊村
紅嶺林場
21.93平方公里
188
516557
X134縣道
畜牧果林場
8.1平方公里
50
516532
高長坑村附近
場、區人口另計(數據更新:2020年) [4-7] 

陸豐市人民政府具體情況

1.建立健全和優化市委對重大工作的領導體制機制 [2] 
(1)組建市監察委員會。落實黨中央關於深化監察體制改革的部署,將市監察局的職責,以及市人民檢察院查處貪污賄賂、失職瀆職及預防職務犯罪等反腐敗相關職責整合,組建市監察委員會,同市紀律檢查委員會合署辦公,履行紀檢、監察兩項職責,實行一套工作機構、兩個機關名稱。
不再保留市監察局。
(2)組建市委審計委員會,作為市委議事協調機構。市委審計委員會辦公室設在市審計局。
(3)組建市委教育工作領導小組,作為市委議事協調機構。市委教育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設在市教育局。
(4)將市委全面深化改革領導小組改為市委全面深化改革委員會,作為市委議事協調機構。市委全面深化改革委員會辦公室設在市委辦公室。
(5)將市委全面依法治市工作領導小組改為市委全面依法治市委員會,作為市委議事協調機構。市委全面依法治市委員會辦公室設在市司法局。
(6)將市委網絡安全和信息化領導小組改為市委網絡安全和信息化委員會,作為市委議事協調機構。市委網絡安全和信息化委員會辦公室設在市委宣傳部,市委宣傳部對外加掛市互聯網信息辦公室牌子。
(7)組建市委外事工作委員會,作為市委議事協調機構。市委外事工作委員會辦公室設在市委辦公室,將市政府辦公室(市外事僑務局)的外事工作職責劃入市委辦公室,市委辦公室對外加掛市外事局牌子。
2.加強市委職能部門的統一歸口協調管理職能
(1)市委組織部統一管理市委機構編制委員會辦公室。將市機構編制委員會改為市委機構編制委員會,作為市委議事協調機構。調整優化市委機構編制委員會領導體制。市委機構編制委員會辦公室為市委機構編制委員會的辦事機構,承擔市委機構編制委員會日常工作,作為市委工作機關,歸口市委組織部管理。
(2)市委組織部統一管理公務員工作。將市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承擔的有關公務員管理職責劃入市委組織部,對外加掛市公務員局牌子。
(3)市委宣傳部統一管理新聞出版和電影工作。將市文化廣電新聞出版局(市版權局)的新聞出版、電影管理職責劃入市委宣傳部,對外加掛市新聞出版局(市版權局)牌子。
(4)市委統一戰線工作部統一管理民族宗教、僑務和台港澳事務工作。將市民族宗教事務局併入市委統一戰線工作部,將市政府辦公室(市外事僑務局)的僑務管理職責,相關機構的港澳事務管理職責劃入市委統一戰線工作部,對外加掛市民族宗教事務局、市台港澳事務局、市僑務局牌子。市民族宗教事務局列入市政府工作部門序列,不計入機構限額。將市政府辦公室的海外華人華僑社團聯誼等職責劃歸市歸國華僑聯合會行使。
3.新組建和優化職責的機構
(1)組建市自然資源局。將市國土資源局的職責,以及市住房和城鄉規劃建設局的城鄉規劃管理職責,市發展和改革局的配合組織編制主體功能區規劃職責,市水務局的水資源調查和確權登記管理職責,市林業局的森林、濕地等資源調查和確權登記管理職責,市海洋與漁業局的海洋資源管理職責等整合,組建市自然資源局,加掛市海洋局牌子。
不再保留市國土資源局。
(2)組建市農業農村局。將市農業局(市委農村工作辦公室)的職責,市畜牧獸醫局的行政職能,以及市海洋與漁業局的漁業漁政管理職責,市發展和改革局的農業投資項目、市財政局的農業綜合開發項目、市國土資源局的農田整治項目、市水務局的農田水利建設項目管理職責,相關機構的農機管理行政職能等整合,組建市農業農村局。市農業農村局加掛市扶貧開發辦公室牌子。市委農村工作辦公室設在市農業農村局。
不再保留市農業局、市海洋與漁業局、市畜牧獸醫局。
(3)組建市文化廣電旅遊體育局。將市文化廣電新聞出版局的文化、廣播電視管理職責,相關機構的旅遊管理、體育管理行政職能整合,組建市文化廣電旅遊體育局。
不再保留市文化廣電新聞出版局。
(4)組建市衞生健康局。將市衞生和計劃生育局的職責,以及市民政局的老齡工作職責,市安全生產監督管理局的職業安全健康監督管理職責等整合,組建市衞生健康局。市老齡工作委員會的日常工作由市衞生健康局承擔。
不再保留市衞生和計劃生育局。
(5)組建市退役軍人事務局。將市民政局的退役軍人優撫安置職責,市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的軍官轉業安置職責,以及軍隊有關職責等整合,組建市退役軍人事務局,按中央有關改革部署實施。
(6)組建市應急管理局。將市安全生產監督管理局的職責,以及市政府辦公室的應急管理職責,市公安局的消防管理職責,市民政局的救災職責,市國土資源局的地質災害防治職責,市水務局的水旱災害防治職責,市林業局的森林防火職責,相關機構的震災應急救援職責,防汛抗旱防風、減災、抗震救災、森林防火等指揮部(委員會)的職責等整合,組建市應急管理局,按中央有關改革部署實施。
不再保留市安全生產監督管理局。
(7)重新組建市司法局。將市司法局的職責,以及市政府辦公室(市法制局)的法制工作職責整合,重新組建市司法局。
(8)優化市審計局職責。將市發展和改革局的重大項目稽察職責,市財政局的本級預算執行情況和其他財政收支情況的監督檢查職責,相關機構的國有企業領導幹部經濟責任審計和國有企業監事會職責等劃入市審計局。
(9)組建市市場監督管理局。將市市場和質量監督管理局、市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市食品安全委員會辦公室)的職責,以及市商務局(市科學技術局)的專利管理職責,市發展和改革局的價格監督檢查職責等整合,組建市市場監督管理局,加掛市知識產權局牌子。市食品安全委員會的具體工作由市市場監督管理局承擔。
不再保留市市場和質量監督管理局、市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
(10)組建市醫療保障局。將市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的城鎮職工和城鄉居民基本醫療保險、生育保險職責,市發展和改革局的藥品和醫療服務價格管理職責,市民政局的醫療救助職責等整合,組建市醫療保障局。
(11)重新組建市林業局。將市林業局的職責,以及市國土資源局、市住房和城鄉規劃建設局、市環境保護局等部門的自然保護區、風景名勝區、自然遺產、地質公園管理職責等整合,重新組建市林業局,由市自然資源局統一領導和管理。
(12)理順市檔案局(市檔案館)職責。將市檔案局的行政職能劃入市委辦公室,市委辦公室對外加掛市檔案局牌子。市檔案館作為市委直屬事業單位。
不再保留與市檔案館合併設立的市檔案局。
(13)組建市政務服務數據管理局。將市政府辦公室的政務服務管理職責,市商務局(市科學技術局)的電子政務職責,以及相關機構的政務數據資源管理利用、公共資源交易管理職責等整合,組建市政務服務數據管理局,統一負責政務服務管理、“互聯網+政務服務”、政務數據管理、公共資源交易管理等工作。
(14)按照中央有關部署,配合做好國税地税徵管體制改革。
(15)按照省和市有關部署,配合做好生態環境體制改革。
4.不再設立的機構
(1)不再設立市社會治安綜合治理委員會及其辦公室、市委維護社會穩定工作領導小組及其辦公室,有關職責交由市委政法委員會承擔。
(2)將市委防範和處理邪教問題領導小組及其辦公室職責交由市委政法委員會、市公安局承擔。
(二)與中央和省級機構基本對應的其他機構和因地制宜設置的機構
1.與中央和省級機構基本對應的其他機構
市委辦公室、市直屬機關工作委員會、市委巡察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作為市委工作機關;市政府辦公室、市發展和改革局、市教育局、市科技工業和信息化局、市公安局、市民政局、市財政局、市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市住房和城鄉建設局、市交通運輸局、市水務局、市國有資產監督管理局、市統計局、市信訪局作為市政府工作部門。其中:
(1)優化市委辦公室職責。將相關機構的地方誌管理行政職能劃入市委辦公室。
(2)優化市政府辦公室職責。將相關機構的提出人民防空重點城市防護類別和防護標準職責、人民防空指揮工程建設和管理職責、指導協調海防管理和控制職責、協助查處有關海防案件職責等劃入市政府辦公室,加掛市金融工作局、市人民防空辦公室牌子。
(3)優化市發展和改革局職責。將市糧食局的行政職能,以及市商務局(市科學技術局)、市民政局等部門的組織實施重要物資和應急儲備物資收儲、輪換和日常管理職責,市商務局的有關電力能源管理、節能管理職責,相關機構的公共機構節能管理職責等劃入市發展和改革局,加掛市糧食和物資儲備局牌子。
不再保留市糧食局。
(4)組建市科技工業和信息化局。將市商務局(市人民政府口岸局、市科學技術局)的職責,市無線電管理辦公室的行政職能等整合,組建市科技工業和信息化局,加掛市商務局、市口岸局牌子。
不再保留單設的市商務局。
不再保留市無線電管理辦公室。
(5)組建市住房和城鄉建設局。將市住房和城鄉規劃建設局的職責,市公用事業局的行政職能,以及相關機構的人防工程建設質量監督管理相關職責,市環境保護局、市市場和質量監督管理局、市交通運輸局、市水務局、市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的城市管理職責等整合,組建市住房和城鄉建設局,加掛市城市管理和綜合執法局牌子。
不再保留市住房和城鄉規劃建設局、市環境保護局、市公用事業局。
(6)優化市交通運輸局職責。將市公路局的行政職能,以及相關機構的港務管理、地方公路管理行政職能等劃入市交通運輸局。
不再保留市公路局。
(7)組建市國有資產監督管理局。將相關機構的國有資產監督管理職責整合,組建市國有資產監督管理局。
(8)將市信訪局由在市委辦公室掛牌調整為市政府工作部門。
2.因地制宜設置的機構
市委老幹部局作為市委工作機關。
(1)組建市委國家安全委員會,作為市委議事協調機構。市委國家安全委員會辦公室設在市委辦公室。
(2)組建市融入粵港澳大灣區建設領導小組,作為市委議事協調機構。市融入粵港澳大灣區建設領導小組辦公室設在市發展和改革局。
(3)市委老幹部局歸口市委組織部管理。
(4)不再保留市社會工作委員會。
機構改革後,共設置黨政機構36個。黨委機構10個,其中,紀檢監察機關1個,工作機關9個。政府工作部門26個。(詳見附件)
三、統籌推進其他各項改革
(一)深化縣級人大、政協機構改革和羣團組織改革
1.深化市人大機構改革。適應新時代我國社會主要矛盾變化和陸豐市實際,加強人大對預算決算、國有資產管理等的監督職能,健全人大組織制度和工作制度,完善專門委員會設置,更好發揮其職能作用。在整合相關專門委員會職責的基礎上,組建市人大社會建設委員會。將市人大法制委員會更名為市人大監察和司法委員會,增加配合深化監察體制改革、完善監察制度體系、推動實現黨內監督和國家機關監督有機統一方面的職責。
2.深化市政協機構改革。推進人民政協履職能力建設,加強人民政協民主監督,優化政協專門委員會設置,更好發揮其作為專門協商機構的作用。在整合相關專門委員會職責的基礎上,組建市政協農業和農村委員會。
3.深化羣團組織改革。貫徹落實黨中央和省關於羣團改革工作的部署要求,繼續推進羣團組織改革創新。推動羣團組織增強政治性、先進性、羣眾性,着力解決“機關化、行政化、貴族化、娛樂化”等問題,優化機構設置,完善管理模式,創新運行機制,堅持眼睛向下、面向基層,將力量配備、服務資源向基層傾斜。促進黨政機構同羣團組織功能有機銜接,支持和鼓勵羣團組織承擔適合其承擔的公共服務職能,增強羣團組織團結教育、維護權益、服務羣眾功能,更好發揮羣團組織作為黨和政府聯繫人民羣眾的橋樑和紐帶作用。
(二)深化市委市政府直屬事業單位改革和承擔行政職能的事業單位改革
切實抓好市委市政府直屬事業單位改革,按照精幹高效原則設置市委市政府直屬事業單位。全面推進承擔行政職能的事業單位改革,除行政執法機構外,完全、主要和部分承擔行政職能的事業單位,均納入改革實施範圍。在全面清理行政職能的基礎上,按照能轉職能的不轉機構、確需轉機構的實行綜合設置的原則,區分情況推進改革。將承擔行政職能的黨委和政府直屬事業單位併入相關黨政機構,將承擔行政職能的部門所屬事業單位的行政職能迴歸機關。行政職能剝離劃轉後,餘下職能任務飽滿的,可繼續保留原事業單位,重新明確其職責任務和類別。改革後,除行政執法機構外,不再保留或新設承擔行政職能的事業單位。改革後保留設置的事業單位,名稱不再稱“委、辦、局”。銜接主管部門及其職責調整情況,同步劃轉和改革部門所屬事業單位。按照中央改革部署推進公益類事業單位改革。加大經營服務類事業單位轉企改制力度。
(三)深化綜合行政執法改革
按照中央和省部署,深化行政執法體制改革,統籌配置行政執法職能和執法資源,全面梳理、規範和精簡執法事項,相對集中行政處罰權、行政強制權。切實推進市場監管、文化市場、衞生健康領域行政執法體制改革,繼續完善交通運輸、農業、城市管理等領域行政執法體制改革。
1.改革市場監管綜合執法體制。整合工商、質監、食品、藥品、物價、商標、專利、商務、鹽業等執法職責和隊伍,組建市場監管綜合執法隊伍。市市場監督管理局實行“局隊合一”體制,直接承擔執法職責。
2.深化文化市場綜合執法體制改革。將旅遊市場執法職責和隊伍整合劃入文化市場綜合執法隊伍,統一行使文化、文物、出版、廣播電視、電影、旅遊市場、體育行政執法職責。市文化廣電旅遊體育局實行“局隊合一”體制,直接承擔執法職責。
3.完善交通運輸綜合執法體制。在前期改革基礎上,繼續完善交通運輸綜合執法體制,交通運輸綜合行政執法隊伍統一行使公路路政、道路運政、水路運政、航道行政、港口行政、工程質量監督管理行政執法職責。市交通運輸局實行“局隊合一”體制,直接承擔執法職責。
4.完善農業綜合執法體制。在前期改革基礎上,繼續完善農業綜合執法體制。市農業農村局實行“局隊合一”體制,直接承擔執法職責。漁政執法隊伍調整由省垂直管理,繼續集中行使海洋監察、海島管理、漁政管理、漁港監督、漁船監督檢驗、海洋環境保護等執法職責,並建立與農業農村、自然資源、生態環境等部門間的協調工作機制。
繼續推進城市管理綜合執法體制改革。整合與城市管理密切相關、需要納入統一管理的執法職責和隊伍,統一行使城市管理綜合執法職責。整合公共衞生、醫療衞生、計劃生育、中醫藥、職業安全健康等監督執法職能和隊伍,組建衞生綜合監督行政執法隊伍,統一行使衞生與健康執法職責。
根據不同層級政府的事權和職能,按照整合隊伍、提高效率的原則,減少執法隊伍種類,合理配置執法力量。推動整合同一領域或相近領域執法隊伍,實行綜合設置。繼續探索實行跨部門跨領域綜合執法,建立健全綜合執法主管部門、相關行業管理部門、綜合執法隊伍間協調配合、信息共享機制和跨部門、跨區域執法協作聯動機制。
推進執法力量向基層和一線傾斜。在鎖定行政執法編制的基礎上,建立完善體現綜合執法特點的編制管理方式,逐步規範綜合執法隊伍人員編制管理。可通過政府購買服務等方式,補充有關輔助人員,建立健全網格化管理機制。完善執法程序,嚴格執法責任,做到嚴格規範公正文明執法,推進全市行政執法標準化、信息化建設,加強執法監督,不斷提高執法水平。
(四)深入推進基層政權建設和審批服務便民化改革
夯實基層基礎,壓減政府部門權責清單事項數量。重點強化市政府社會管理、公共服務職能,相應加強社會管理、民生保障部門,讓市政府在服務保障羣眾需求上有更大作為。機構改革調整出來的編制全部用於充實基層工作力量。整合審批、服務、執法等方面的力量和職能,優化機構設置,推動建立簡約高效的基層管理體制。
按照《中共中央關於深化黨和國家機構改革的決定》有關要求,深化鎮級行政管理體制改革。充分發揮鎮級黨委(黨工委)領導核心作用,加強黨的全面領導,強化黨組織統籌協調功能,夯實黨在基層的執政基礎。鎮級工作重心要轉到加強黨的建設和公共服務、公共管理、公共安全上來。優化機構和職能配置,整合機構編制資源,在機構限額內統籌設置黨政辦、組織辦、經濟服務辦、社會事務辦等綜合性辦公室,完善鎮級組織架構體系。以縣鎮權責清單管理為抓手,理順縣鎮職責關係,優化事業站所管理體制,加強鎮級對事業站所的統籌管理,推動機構編制資源向鎮級傾斜,市本級事業單位改革調整出來的編制用於充實鎮級工作力量,使鎮級有人有權有物,保證鎮級事情鎮級辦、鎮級權利給鎮級、鎮級事情有人辦。加快轉變鎮級政府職能,強化服務功能,大力推進審批服務標準化和集中辦理,全面推行審批服務“馬上辦、網上辦、就近辦、一次辦”,實現“一枚公章管審批”。深化鎮級綜合行政執法體制改革,整合各類執法隊伍、職責,實現“一支隊伍管執法”;整合優化基層治理網格,實現“多網合一、一員多能”,提升基層監管執法服務能力。
把機構改革同深化簡政放權、放管結合、優化服務改革有機結合起來。加強權責清單管理,有效規範和約束行政權力運行。持續開展“減證便民”行動,減少蓋章、審核、備案、確認等各種繁瑣環節和手續。加快推進部門政務信息聯通共享,着力提升“互聯網+政務服務”水平。推進供水、供電、供氣等人民羣眾經常打交道的公共事業部門便民化改革,最大限度方便企業羣眾辦事。
(五)強化機構編制管理剛性約束
強化黨對機構編制工作的集中統一領導。全面清理限額外行政機構,規範管理合署辦公機構、掛牌機構、臨時機構、派出機構、議事協調機構及其辦事機構。黨政機關合署辦公的,實行一套工作機構、兩個機關名稱。掛牌機構不得設為實體機構。合署辦公機構、掛牌機構不增加領導職數。議事協調機構一般不單設辦事機構,具體工作由相關部門承擔。聯席會議不掛牌子、不刻公章、不單獨行文。臨時機構要在階段性、臨時性任務完成後及時撤銷。精簡整合規範各類派出機構。統一規範內設機構規格和名稱,加大內設機構綜合設置力度,綜合性內設機構不超過內設機構總數的三分之一。整合歸併的黨政機構,綜合性內設機構合併為一套,業務機構要根據工作的內在聯繫進行重新設計和整合。該精簡的精簡,該加強的加強。
強化編制總量控制。嚴禁擅自增加編制種類、超編進人、超職數配備領導幹部。統籌使用各類編制資源,加大部門間、地區間編制統籌調配力度,打破編制分配之後地區所有、部門所有、單位所有的模式。全面清理取消擅自設置的機構和崗位、擅自配備的職務。嚴格控制編外聘用人員,從嚴規範適用崗位、職責權限和各項管理制度。堅決整治上級部門通過劃撥經費、項目審批、考核督查、評比表彰等方式,要求下級增設機構、提高規格、增加人員編制或領導職數等“條條幹預”行為。健全機構編制同組織人事、財政預算管理共享的信息平台,全面推行機構編制實名制管理。加大機構編制違法違紀行為查處力度,切實維護機構編制管理的嚴肅性。
四、組織實施
(一)加強組織領導。市委深化機構改革工作領導小組具體負責全市機構改革的組織領導、總體設計、統籌協調和督促落實。各地各有關部門要相應建立領導和協調機制,組建工作專班,明確責任主體和工作進度,抓好本地本部門機構改革組織實施工作。市委主要負責同志要牽頭掛帥,靠前指揮,當好改革的“施工隊長”,及時研究解決改革遇到的突出問題,協調解決重大事項,督促改革工作有序推進。
(二)細化工作進度。堅持蹄疾步穩、緊湊有序推進改革,縣級機構改革要在2019年3月底前基本完成。
(三)穩妥有序推進。全面貫徹“先立後破、不立不破”原則,有組織、有步驟、有紀律推進機構改革,把握好改革發展穩定關係,確保機構改革期間各項工作連續穩定,防止出現空檔期。深入做好思想政治工作,密切關注幹部職工思想動態,穩定好乾部職工隊伍,做到思想不亂、工作不斷、隊伍不散、幹勁不減。提前謀劃和統籌做好相關政策研究及保障工作,明確涉改部門領導班子調整配備、人員轉隸、資產劃轉、集中辦公、富餘人員安排、離退休幹部管理服務等方面的具體措施和辦法。要提前研究涉改部門的機構編制職數框架,為部門組建和制定“三定”規定打好基礎。加強宣傳和輿論引導,凝聚改革共識,堅定改革信心,為改革順利開展營造良好環境。
(四)嚴明紀律規矩。按照中央和省要求,嚴格執行機構改革政治紀律、組織紀律、機構編制紀律、幹部人事紀律、財經紀律、保密紀律。黨委(黨組)主要負責同志要當好第一責任人,對中央和省明確的改革任務要堅決落實到位,涉及機構變動、職責調整的部門,要服從大局,確保機構、職責、隊伍等按要求按時限調整到位,不允許遲滯拖延,不允許搞變通,不允許突擊提拔和調整幹部。將機構改革實施情況納入重大決策部署督察任務和巡察範圍進行督促檢查,嚴肅查處違法違紀行為。 [2] 

陸豐市人民政府政府地圖

政府辦公地址:陸豐市東海鎮東海大道中段。
參考資料
展開全部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