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橋衝鎮

鎖定
橋衝鎮,隸屬於廣東省汕尾市陸豐市,地處陸豐市東南部,東至南塘鎮,西至城東街道,南至碣石鎮金廂鎮,北至博美鎮內湖鎮。鎮人民政府駐地距市政府23千米。 [7]  行政區域總面積66.00平方千米。截至2019年末,橋衝鎮户籍人口為65411人。 [8]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前屬大塘鄉府。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初改為溪南鄉府。1958年,博美、溪南、八萬合併為博美公社。1973年1月,由博美公社劃出溪南九個大隊成立橋衝公社。1984年3月,撤公社設立橋衝區。1987年4月,撒區建立橋衝鄉。1992年,撤鄉建橋衝鎮。 [7]  截至2020年6月,橋衝鎮下轄10個行政村。 [9]  鎮人民政府駐橋衝村。 [7] 
2011年末,農業總產值14130萬元。工業總產值達到2120萬元。商業外貿有各類市場10個。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985萬元。財政總收入564萬元,比上年增長15%。各類存款6000萬元。 [7]  2019年,橋衝鎮有工業企業4個,橋衝鎮有營業面積超過50平方米以上的綜合商店或超市20個。 [8] 
中文名
橋衝鎮
外文名
Qiaochong Town
行政區劃代碼
441581117000
行政區類別
所屬地區
廣東省汕尾市陸豐市 [7] 
地理位置
陸豐市東南部 [7] 
面    積
66.00 km² [8] 
下轄地區
10個行政村 [9] 
政府駐地
橋衝村 [7] 
電話區號
0660 [7] 
郵政編碼
516523 [7] 
氣候條件
亞熱帶季風氣候 [7] 
著名景點
宋盧天潢墓
明盧百鍊墓
清盧東鹹墓
觀音山文物保護區
白沙天后宮
車牌代碼
粵N
人    口
65411人(2019年户籍人口)

橋衝鎮歷史沿革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前屬大塘鄉府。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初改為溪南鄉府。
1958年,博美、溪南、八萬合併為博美公社。
1973年1月,由博美公社劃出溪南九個大隊成立橋衝公社。
1984年3月,撤公社設立橋衝區。
1987年4月,撒區建立橋衝鄉。
1992年,撤鄉建橋衝鎮。 [7] 

橋衝鎮行政區劃

2011年末,橋衝鎮轄大塘、下塘,後衝、白沙、溪碧、東竹、石東、湖石、禾潭,橋衝10個村民委員會,下設56個村民小組。 [7] 
截至2019年,橋衝鎮共轄10個行政村,38個自然村。 [2] 
截至2020年6月,橋衝鎮下轄10個行政村。 [9]  鎮人民政府駐橋衝村。 [7] 
橋衝鎮區劃詳情
橋衝村
下塘村
白沙村
東竹村
湖石村
大塘村
後衝村
溪碧村
石東村
禾潭村

橋衝鎮地理環境

橋衝鎮位置境域

橋衝鎮,地處陸豐市東南部,東至南塘鎮,西至城東街道,南至碣石、金廂兩鎮,北至博美、內湖兩鎮。 [7]  行政區域總面積66.00平方千米。 [8] 

橋衝鎮地形地貌

橋衝鎮地勢低平,南部小山連綿、坡地起伏,屬丘陵地帶,北部多沙質壤土,屬河流沖積和海相沉積平原。 [7] 

橋衝鎮氣候

橋衝鎮屬亞熱帶季風氣候,其特點是海洋性特徵明顯,氣候温和。 [7] 

橋衝鎮水文

橋衝鎮西北部靠烏坎河中、下游沿岸,有渡頭溪流過。 [7] 

橋衝鎮自然災害

橋衝鎮主要自然災害有洪澇、颱風等。 [7] 

橋衝鎮人口

2011年末,橋衝鎮轄區總人口6萬多人。 [7] 
截至2019年末,橋衝鎮户籍人口為65411人。 [8] 
2020年第七次全國人口普查顯示,橋衝鎮擁有常住人口32682人,比2010年減少12704人,比重由2010年的3.39%下降至2.68%。 [6] 

橋衝鎮經濟

橋衝鎮綜述

2011年末,農業總產值14130萬元。工業總產值達到2120萬元。商業外貿有各類市場10個。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985萬元。財政總收入564萬元,比上年增長15%。各類存款6000萬元。 [7] 
2019年,橋衝鎮有工業企業4個,橋衝鎮有營業面積超過50平方米以上的綜合商店或超市20個。 [8] 

橋衝鎮農業

橋衝鎮有耕地面積2.8萬畝。2011年末,農業總產值14130萬元。糧食作物以水稻、番薯等為主。主要經濟作物有荔枝、龍眼、寸豆、珍珠茄、冬瓜等。種果面積達9500畝,總產量2200噸,總產值1740萬元;蔬菜種植面積2300畝,總產量2110噸,總產值590萬元;早晚造糧食及其他糧食作物種植面積38520畝,總產量達15200噸。2011年,農業總產值14130萬元。有總投資4.5億元的富煒城高新種養基地,總投資500萬元的“陸豐市有穗種養基地”發展傳統種植業,2011年,全鎮淡海水養殖面積7200畝,水產品總產量1840噸,總產值3610萬元。 [7] 

橋衝鎮工業

2011年末,橋衝鎮有水產品加工廠等企業5家。工業總產值達到2120萬元。 [7] 

橋衝鎮商業

2011年末,橋衝鎮商業外貿有各類市場10個。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985萬元,比上年增長10%。 [7] 

橋衝鎮金融

2011年,橋衝鎮各類存款6000萬元,比上年增長20%。 [7] 

橋衝鎮社會事業

橋衝鎮文化事業

2011年末,橋衝鎮有農家書屋11個,文化站1個。 [7] 

橋衝鎮教育事業

2011年末,橋衝鎮有幼兒園1所,在園幼兒93人,專任教師7人;小學9所,在校生4647人,專任教師192人;中學1所,在校生2709人,專任教師73人,初中適齡人口入學率100%,小升初升學率100%,九年義務教育覆蓋率達100%。各類民辦學校和教育機構1所。 [7] 

橋衝鎮醫療衞生

2011年末,橋衝鎮有各級各類醫療衞生機構11個,新型農村合作醫療100%。 [7] 

橋衝鎮廣播電視

2011年,中央台、各省衞視等40個頻道在橋衝鎮落户,電視綜合覆蓋率達到95%,實現了無線電廣播“村村響”。

橋衝鎮社會保障

2011年,橋衝鎮有核定低保對象1166人,農村五保供養對象179人,發放五保供養支出4.3萬元,敬老院1家,福利會1個,全年發放救助款項136萬元,受惠羣眾2500人次。國家撫卹,補助各類優撫對象320人,撫卹事業費支出81.2萬元。參加新型農村社會養老保險0.84萬人。 [7] 

橋衝鎮郵政電信

2011年末,橋衝鎮有徵訂報紙0.1萬份、期刊0.02萬冊;電信企業1家,服務網點1個,寬帶網絡覆蓋全鎮。 [7] 

橋衝鎮基礎設施

排水
2011年末,橋衝鎮有自來水廠1座。 [7] 
園林
2011年末,橋衝鎮綠化建成常年對公眾開放綠地3000平方米,主要道路綠化普及率90%。 [7] 

橋衝鎮交通運輸

橋衝鎮境內有礙博河公路,鎮內村村通公路。2011年末,橋衝鎮已開通公交線路3條。 [7] 

橋衝鎮歷史文化

橋衝鎮名稱來歷

因設公社時政府駐地在橋衝村而得名。 [7] 

橋衝鎮開燈節

橋衝鎮歷史文化悠久,一直保持有“開燈”傳統習俗,寓意“開丁”,通過鼓樂、醒獅、英歌舞等民俗表演活動,慶祝家鄉人丁興旺,同時也豐富廣大村民的節日生活,表達新一年的美好願景。 [1] 

橋衝鎮潮劇

大塘潮劇團 大塘潮劇團
潮劇也稱潮州戲,形成於明代,清代傳入陸豐。潮劇從崑曲變化而來,屬於高腔系統,稱為曲牌體系。由曲牌、滾板、民間小調和詞牌組成了具有地方特色的潮劇音樂唱腔。與曲牌相結合的打擊樂和“幫聲”是潮劇又一大特色。民國十年(1921年),碣石中醫生施楚生始建“普梨園”潮劇子弟班,到建國前夕,全縣有10多個潮劇子弟班。較為盛名的有“福祥齋”、“樂同春”、“錦江豔影”、“湖東潮劇團”等。主要演出劇目有《陳三五娘》、《白兔記》、《玉蝴蝶》、《蓮花庵》、《六妹歸唐》等。活動範圍遍及潮汕地區。建國後,潮劇演出活動還比較活躍,至1994年底,縣內只存橋衝鎮大塘村1個業餘潮劇團。 [3] 

橋衝鎮方言

橋衝鎮 橋衝鎮
海陸豐話過去被其他方言區的人稱為“福佬話”,或稱“河洛話”,是廣東汕尾市使用人口最多、流行地域最廣的一種方言。福佬話常常被汕尾以外的人誤以為是潮汕話或者閩南話,其實兩種説法都不準確,福佬話屬於閩南方言的一個分支,它與潮汕話是兄弟關係。 [11]  所謂“河洛話”是因為講這種方言的人,是從前中原戰亂民族大遷移時,從河南洛水一帶講中原古音的移民帶來南方福建,然後又遷來廣東東部定居的人,因此其他方言區的人稱這種移民為“河洛人”,其方言移為“河洛話”。 [4] 
海陸豐地區方言與潮汕話同屬閩南話的分支。從海陸豐各地族譜記載來看,他們的先祖大多是在明末清初自福建移民而來。據《海陸豐歷史文化叢書》記錄,講閩南話的福建先民來到海陸豐後,與土著居民、客家人和講粵語白話的人頻繁接觸後,吸收了大量客家話、粵語的詞彙,經過數百年的發展,才形成了有別於泉漳話、潮汕話的本土方言——海陸豐福佬話,也稱“學佬話”。 [10] 

橋衝鎮歷史古蹟

歷史文物
橋衝鎮現存有大塘盧氏宗祠乾隆君御批匾額、林則徐題大塘盧氏宗祠壁書、宋盧天潢墓、明盧百鍊墓、清盧東鹹墓、宋林直可墓、明盧東善墓、宋卓植夫妻墓等。 [1] 
觀音山文物保護區
觀音山位於橋衝鎮東竹、溪碧兩村東南面,碣博河公路段西側,西瀕碣石港。觀音山主峯海拔640米,因峯頂巨石狀似觀音端坐蓮花座面向大海,故取名觀音山。
觀音山上有棲雲巖寺,始建於明朝,清乾隆二十四年(1759年)擴建,是一處歷史悠久的佛教聖地,也是陸豐抗日時期重要的革命根據地。因受2013年強颱風天兔的襲擊,寺院完全損壞。
觀音山棲雲巖寺已被批准為宗教活動場所和文物保護單位。 [5] 
白沙天后宮
白沙天后宮 白沙天后宮
白沙天后宮始建於南宋末年,已有800多年曆史,2014年,當地羣眾為弘揚媽祖立德、行善、大愛精神,投入資金600多萬元,重新擴建天后宮,增建了宮殿、戲台、文化廣場等,其佔地面積達到6000平方米、建築面積600平方米。建築主體宏偉壯觀、風格獨特、設計精湛,對研究元、明、清時期民間信仰、民俗文化傳播、陸豐地區廟宇建築特色等有一定的歷史文化價值,是一處集羣眾休閒、健身、文化交流的重要場所。
2017年9月,白沙天后宮被市文化部門定為文物保護單位。

橋衝鎮著名人物

盧天潢:生於北神宗元豐七年甲子,卒於南宋高宗紹興三十年庚辰(1084-1160年),享壽七十七歲,天潢公27歲成進士,出守循州刺史,拜中散大夫。
盧百鍊(1592~1665年):諱鍛,字學純,陸豐大塘人。明崇禎十五年(1642年),進京廷試任官京秩,授兵部職方司主事,並薦疏治南監軍道。明崇禎十七年(1644年),吳三桂引清兵入關,中原大地,生靈塗炭。盧百鍊痛心疾首,先後隨明宗室唐王、福王、桂王等在江南各省轉戰萬里,與清兵浴血奮戰十七年。清順治十八年(1661年),桂王朱由榔(即永曆帝)在緬甸蒙難,隊伍被迫疏散。盧百鍊潛伏山林,輾轉回鄉,繼續進行抗清復明活動。
卓觀大:字道開,坊廓都(今陸豐市蠔潭)人,清康熙年間貢生。
卓世勇:字蒼碩,坊廓都(今陸豐市蠔潭)人,清康熙五十九年(1720年)庚子科貢生。
卓越:號喬郎,坊廓都(今陸豐市蠔潭)人,清雍正元年(1723年)癸卯科恩貢生,清雍正二年(1724年)甲辰科舉人。
卓曜:石帆都(今陸豐市禾潭)人,明嘉靖五年(1526年)丙戌科貢生,任山東省崑山縣丞。
盧大雨 盧大雨
盧大雨:藝名廣東雨神,內地歌手,1986年7月14日出生。廣東省汕尾人,2017年10月,發表歌曲《廣東愛情故事》。
參考資料
展開全部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