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陳羣

(《三國志・戰略版》中的武將)

鎖定
陳羣是手遊《三國志・戰略版》裏面的一名武將。
陳羣為魏陣營、5星級武將,設計來源於魏國的官僚陳羣。 [1] 
中文名
陳羣
性    別
登場作品
《三國志・戰略版》
星 級
5
陣 營
統 御
6

陳羣背景故事

魏國的官僚。陳泰之父。祖父陳寔、父親陳紀、叔父陳諶皆是東漢名臣。在曹操臨終之際,與曹洪、賈詡、司馬懿等人共同被託付後事。在曹操死後,逼迫獻帝讓位。在曹丕死後成為司空,與曹真、司馬懿共同輔佐曹叡;效忠剛剛入主豫州的劉備。在劉備敗於呂布後,前往徐州。呂布戰死後效忠曹操。在曹丕是魏太子時,與司馬懿、吳質、朱鑠共為學友。在曹丕登基後,獻上《九品官人法》。此法成為了魏晉南北朝時代任官制度的基礎。 [1] 

陳羣能力設定

陳羣兵種適性

名稱
級別
騎兵
C
盾兵
B
弓兵
B
槍兵
C
器械
C
參考資料 [1] 

陳羣武將戰法

類型
名稱
介紹
自帶戰法
清流雅望
武將委任為冶鐵官時,鐵礦產量提升1.5%。
拆解戰法
挫鋭
戰鬥前3回合,使敵軍單體進入虛弱狀態,造成傷害時有32.5%幾率無法造成傷害。
參考資料 [1] 

陳羣玩法分析

陳羣戰法分析

  • 自帶戰法:清流雅望
分析:內政類戰法,如果將陳羣委任為冶鐵官時,可以帶來鐵礦產量的百分比提升,陳羣是唯一一個提升鐵礦資源產量的橙將。戰爭打的就是資源,誰能擁有更多的資源誰就更容易取得最後的勝利,清流雅望這個戰法能在前期更快的升級建築,領先對手一步,在後期大量徵兵消耗大量資源的時候,也可以擁有更多的兵力來對抗敵軍。 [2] 
  • 傳承戰法:挫鋭
分析:陳羣的傳承戰法是挫鋭,指揮控制戰法,前三回合使敵軍進入虛弱狀態,滿級有65%的幾率無法造成傷害。這個戰法不僅看運氣,還要看對面陣容。運氣好時命中對面主力輸出可以大幅度降低對方的輸出,運氣不好時命中對面輔助等於少帶一個戰法。此外即使中了主力輸出,65%的概率實戰中又有點低。在面對三輸出陣容時,挫鋭可以起到較為不錯的效果。 [2] 

陳羣推薦戰法

推薦戰法
見機行事、簡政:作為冶鐵官,增加資源的數量和自身的政治屬性有關,所以選擇這兩個可以提升政治的戰法。 [2] 

陳羣玩家評價

陳羣,內政型武將,屬性應着重關注他的政治以及魅力屬性,政治基礎屬性96點,成長值為2.62,滿級政治數值是全武將第四。魅力基礎屬性為73,成長值為0.99,陳羣魅力的成長屬性使得他不適合參與與魅力有關的內政職位。(17173評 [2] 

陳羣彩蛋花絮

原型故事
在錢穆創作的《中國曆代政治得失》中這樣寫到:
漢代是鄉舉裏選之後,而再由中央加以一番考試的。其先是對策,對策只是徵詢意見而已。直要到東漢晚期,左雄為尚書,才始正式有考試。其時則考試只為選舉制度中之一節目。迨至東漢末年,天下大亂,漢獻帝逃亡,中央地方失卻聯繫,一切制度全歸紊亂,鄉舉裏選的制度,自亦無從推行。於是朝廷用人沒有了標準,尤其是武人在行伍中濫用人員,不依制度。曹操以陳羣為尚書,掌吏部用人事,陳羣始創設九品中正制。此制大體,就當時在中央任職,德名俱高者,由各州郡分別公推大中正一人。由大中正下再產生小中正。然後由中央分發一種人才調查表,此項表格中,把人才分成九品,上上上中上下,中上中中中下,下上下中下下。讓各地大小中正,各就所知,把各地流亡在中央的人士,分別記入。不論其人已經做官或從未入仕,皆可入登記表。表內詳載其年籍各項,分別品第,並加評語。所以主持這項工作的便稱九品中正。這些表格,由小中正襄助大中正核定後呈送吏部,吏不便根據此種表冊之等第和評語來斟酌任用,分別黜陟。這樣一來,官吏之任命與升降,比較有一客觀標準。而此項標準,則依然是依據各地方之羣眾輿論與公共意見,依然仍保留有漢代鄉舉裏選之遺意。所由與近代西方民主選舉制度不同者,仍然是一叢眾,一從賢。中國傳統觀念,總謂賢人可以代表羣眾輿論與公共意見。此是一理論。至於賢人而實不賢,中中而並不中正,則另是一事實。至少在曹魏初行此制時,總比以前漫無標準各自援用私人好得多。一時制度建立,吏治澄清,曹家的得天下,這制度也有關係的。
但究竟此制僅為一時的救弊措施。如同某藥治某病,病癒即不宜再服。否則藥以治病,亦以起病。迨及晉代統一天下,以迄於南北朝,對於陳羣此制,都繼續採用,不能加以更新,這樣毛病就出了。首先是人人想獲大中正品題提拔,便紛紛集中到大中正所在地的中央。全國人才集中到中央,這不是件好事。首先是地方無才,不僅地方行政要減低效率,而地方風俗文化,也不易上進。地方垮台了,中央哪能單獨存在。所以中央集權不是件好事,而中央集才也不是件好事。這是第一點。再則中正評語,連做官人未做官人通體要評,而吏部憑此升黜,如是則官吏升降,其權操之中正,而不操於此本官之上司。這是把考課銓敍與選舉混淆了。於是做官的也各務奔競,襲取社會名譽,卻不管自己本官職務與實際工作,而其上司也無法奈何他。在陳羣時,為什麼要大中正定由中央大官兼職呢?此因當時地方與中央已失卻聯繫,故只就中央官來兼任大中正,好由他推選他的本鄉人士之流亡在中央者備供中央之任用。但又為何中正簿上定要連做官人一併登記品評呢?因為如此做法,便可把當時已經濫用不稱職的一批人澄清除去。這些都是陳羣創設此制時之苦心。因此九品中正制就其為一時救弊起見,也不算是壞制度。但到後來,因施行的時間空間關係都不同了,而還是照樣沿用,遂終於出了大毛病。 [3]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