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陳箴

(當代藝術家)

鎖定
陳箴(1955-2000)是中國最早的裝置藝術家之一,先後畢業於上海工藝美術學校和上海戲劇學院。1986年赴法國留學,曾先後在巴黎國立高等美術學院和巴黎造型藝術高級研究院學習並任教。從1989年起,他在法國和世界各地參加了上百個個展和各種重要的主題性藝術展,為中國當代藝術在國際藝壇上的地位作出了獨到貢獻。 [1] 
中文名
陳箴
國    籍
中國
民    族
出生日期
1955年
逝世日期
2000年
畢業院校
上海戲劇學院
職    業
藝術家,畫家
出生地
上海

陳箴藝術家

陳箴個人簡介

陳箴(1955-2000上海)是中國最早的裝置藝術家之一,在上海學習繪畫之後八十年代去了巴黎深造,並開始了用日常物品創作出非凡的裝置作品。像牀,帆布牀,牀墊,保齡球以及一些其他物品。他探索生活的二元性,陰和陽,以及東西方的差別,他在全球各地創造出精緻的裝置和項目,他去以色列和巴西的貧民窟旅行,他住在紐約,巴黎和上海。90年代時他對道教的理解被廣為流傳,在質疑人與周遭事物關係的問題上實驗自己的想法。他在牛糞上種鮮花,他創作了巨大的牀和鼓皮,譚盾為他譜曲。2000年45歲的陳箴死於癌症。

陳箴個人年表

雙圓桌 1997年 法國 里昂 180x630x450cm 雙圓桌 1997年 法國 里昂 180x630x450cm
1976年上海市工藝美術學校教授
1978年上海市戲劇學院舞台美術設計專業
1982年上海戲劇學院教授
1989年巴黎造型藝術高級研究院研修
1991年巴黎國立高等美術學院客座教授
1993年~1995年巴黎造型藝術高級研究院教授
1995年~1999年法國國立南錫美術學院教授
1997年當代藝術中心客座教授,北九州,日本

陳箴個人展覽

陳箴簡述

陳箴個人展覽 陳箴個人展覽
1986年上海戲劇學院畫廊上海中國 10月1989年凡爾登市政府大廳凡爾登法國 2.21-26
1990年陳箴·倉庫028 與孚日美術館合作巴黎法國 4.24-29
1991年陳箴瓦朗蒂娜·蒙加達畫廊羅馬意大利 1.31-3.15
陳箴巴黎國立高等美術學院巴黎法國 6.14-7.22(目錄)
自然與物體·木乃伊達尼·凱勒畫廊慕尼黑德國 9.13-10.26
1992年文藝復興之門藝術空間科羅米爾法國 3.27-5.9
物體照亮黑暗維維達畫廊佛羅倫薩意大利
借屍還魂格勒諾布爾國家當代藝術中心法國 6.6-8.8
迸發的未來藝術品04 聖萊美省當代藝術中心法國 6.26-10.3
水晶體內的風景 2000年 意大利 水晶體內的風景 2000年 意大利
1993年多晶現象米歇爾·瑞恩畫廊圖爾法國 5.15-7.24懺悔之光烏德勒支中央博物館荷蘭
宗教之所呂蒙·塔奧畫廊阿姆斯特丹荷蘭 10.15-11.18
水與火純淨之源達尼·凱勒畫廊慕尼黑德國 11.9-12.22
1994年荒野策劃人:弗朗斯·莫里紐約新當代藝術博物館紐約

陳箴藝術展

“陳箴藝術展”將於2006年2月25日——3月18日在上海美術館舉辦,由張晴擔任策展人。本次展覽將展出他從1990年至2000年十年間的14件大型裝置作品。這是已故華裔法國藝術家陳箴的代表性作品首次在國內的完整展出,其著名的裝置作品《絕唱——舞身擂魂》更是在中國的首次亮相,屆時,在2月24日的開幕式上將雲集六位擊鼓手和六位舞者來共同完成此作。
.陳箴於1955年出生於上海,2000年病逝於法國巴黎,享年45歲。藝術在陳箴的理想中,是治療改善人性和自然命運之間關係的過程,他深切而全身心地關懷人類的處境和未來,直至生命的最後一刻。其作品涉獵的主題非常廣泛,涉及到國際政治問題,社會問題,文化衝突問題,人的生命問題;他善於運用隱喻和反諷的藝術語言,把中國文化和西方文化的對話提升到哲學的高度加以審視。他的作品集合了思維的廣度和語言的力度,為當代藝術的多元化做出了不可磨滅的傑出貢獻。
陳箴的逝世在全世界藝術界引起了巨大的震動和悲痛。自2001年起在美國、英國、法國、德國、希臘、荷蘭等國家先後舉辦了陳箴作品回顧展,作為世界對他的藝術、他的為人的最為誠摯的肯定。2003年10月中法文化交流年期間,在巴黎東京宮舉辦了陳箴作品回顧展,按照陳箴生前的願望,巴黎秋季音樂節主辦人、巴黎東京宮展覽館負責人以及陳箴朋友協會共同請來了譚盾黃豆豆參加展覽。譚盾特別為《絕唱——舞身擂魂》創作了“擊鼓法”,黃豆豆及兩名鼓手為開幕式做了“舞身擂魂”的即興表演。
本次在上海美術館舉辦的“陳箴藝術展”是故土家鄉對這位遠方遊子的懷念和召喚。希望能籍此次展覽,讓陳箴的藝術精神能永遠留在他不平息的鼓聲中,留在所有喜歡他的觀眾心中。

陳箴成就

淨化室 2000年 意大利 都靈 淨化室 2000年 意大利 都靈
自1989年起,他在法國和世界各地參加了上百個個展和羣展,積極參與當代藝術的觀念和思想探索,成為上世紀90年代後期國際當代藝術舞台上最重要的年輕藝術家之一。25歲時得了溶血性貧血的陳箴,對生命與時間的價值觀有着深刻的認識與反省。他視疾病為寶貴的經歷並將它轉換成藝術創作的動力。1999年他為藝術創作設立了一個新的研究課題:“一個終年的計劃--我想成為一名醫生。”

陳箴作品介紹

陳箴簡介

陳箴的裝置作品“蹦樂”,由方形蹦牀與放置物品的圓形空間組合而成,底部有數百個佛教銅鈴及置於四角的銅鐘,內有使用過的炮彈殼。蹦牀周圍以粗麻繩作為保護網。當孩子們在其中歡跳舞蹈時,銅鈴之間相互碰撞,奏出美妙而歡快的音樂;置於四角的帶有音符的銅鐘也同時有專人敲打,使這個舞蹈音樂的大樂器更加活潑生動,並強化了作品的主題,意即教堂或寺廟的“鐘聲”與“炮聲”此起彼伏。這就是世界上某些國家與地區的兒童面對的現實。和着孩子們歡跳的節奏,燦爛悦耳的小銅鈴聲喚醒了孩子們的天真與純樸,安撫着他們由於貧困和戰亂而遭受創傷的幼小心靈。
裝置結合了舞蹈與音樂的概念。藝術家的初衷是關注不發達國家及地區的兒童,將悲傷變為快樂,讓孩子們在面對貧窮或戰爭的同時感受到生活的愉悦和力量。2000年,由瑞士的“為世界而藝術”組織向世界各地30多位藝術家發起了主題為“獻給世界受難兒童的禮物”的創作邀請,之後在不同國家巡迴展示作品的計劃與模型,並由300名兒童在開幕式上投票選出他們心中最喜愛的“禮物”。陳箴所創作的“蹦樂”在意大利羅馬巡迴展中獲獎。

陳箴代表作品

《三把椅子》《不間斷的聲音》等。
三把椅子 三把椅子
不間斷的聲音 不間斷的聲音

陳箴評價

1990至2000年間,他以現代裝置的手法創造了大批深得國際好評的藝術作品,被人們列為90年代最具影響力的現代裝置藝術家之一。他的作品遊走於中西文化之間,尋求一種能全方位闡述自己獨特思維的多元化的藝術語言。他堅信藝術有超越政治與科學的力量,把對人類、社會、自然命運的關注、對東西文化及多元文化的解釋、對消除人類怨恨、平等對話的願望都融入於他的作品之中。
著名旅法策展人費大為表示,除了卓越的藝術成就外,陳箴的人品也是他取得成功的重要原因之一。“陳箴是一個勤奮的藝術家,更是一個誠懇的人,他熱情洋溢,積極向上,會給人提供貼心的幫助,更會讓人振作。”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