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陳立紅

(作家)

鎖定
陳立紅,1966年9月出生,河南南陽桐柏人 。畢業於鄭州大學中文系作家班。曾從事編輯記者和出版發行工作多年,曾任團中央“我們的文明”主題活動組委會、中國青少年社會服務中心信息部部長,青少廣播網總輯,“民族魂”“血鑄中華”網站執行主編。
中文名
陳立紅
外文名
Chen lihong
別    名
阿東陳
憤怒詩人
國    籍
中國
民    族
漢族
出生日期
1966年9月
畢業院校
鄭州大學中文系作家班
職    業
作家
主要成就
中國廣播網總編
出生地
河南省桐柏縣
代表作品
詩作《祖先》《季節》,詩集《文明的呼喚》《現實的背影》
筆    名
阿東陳、憤怒詩人

陳立紅人物經歷

陳立紅個人經歷

1966年 出生於河南南陽桐柏縣
1990年 加入河南省作家協會
2007年 出席中國青年作家創作會議
2007年 榮獲第二屆中國社會教育“銀杏獎”特別貢獻獎
2011年 度網絡時代十大知名詩人
至今 中國青少年廣播網總編輯

陳立紅寫作歷程

1985年開始發表作品,1990年加入河南省作家協會,2007年出席中國青年作家創作會議。曾獲《詩刊》《詩神》及河南作協等授予的全國及省以上文學獎7次。出版有詩集《文明的呼喚》《現實的背影》《短信情詩100首》,長篇説《桐柏寨》(著),主編、編輯有《永遠的毛澤東》《永遠的鄧小平》和史詩鉅著《世典》(張傳奇著)等圖書光盤10多種。1995年開始自學電腦,2000年進入互聯網行業。策劃編輯網上“魯迅紀念館”“聞一多紀念館”“巴金紀念館”及“鴉片戰爭紀念館”“五四運動紀念館”“長征紀念館”等網站100多個。所負責的網站曾被評為“中國優秀文化網站”和“2005年中國互聯網站品牌欄目(頻道)”。個人曾被評為2005—2006年度“中直機關精神文明建設先進個人”,2007年榮獲第二屆中國社會教育“銀杏獎”特別貢獻獎,被評為2011年度網絡時代十大知名詩人。

陳立紅主要職務

曾任團中央“我們的文明”主題活動組委會、中國青少年社會服務中心信息部部長,中國青少年廣播網總編輯,“民族魂”“血鑄中華”網站執行主編。 [1] 

陳立紅主要作品

陳立紅出版作品

《文明的呼喚》
一部旨在紀念中國新詩誕生90週年,呼喚中華文明偉大復興的詩集《文明的呼喚》已由中國青年出版社出版。詩集再現了作者陳立紅從一個激進青年成長為抒情詩人的心路歷程,從感嘆個人際遇到期盼民族復興的巨大轉變,是引人思索、催人奮進的勵志之作。 [1] 
《現實的背影》
中國首部個人博客詩集《現實的背影》於2010年由內蒙古人民出版社出版發行。該書是青年詩人陳立紅新浪博客“現實的背影”的新詩精選,分《物質的明與暗》《精神的高與低》《靈魂的升與降》三輯,透過匆忙繁複的生活表象,以詩性的目光探究現實的本質與內藴,從日常事物的細微、個人境遇的周遭和社會自然的變化,發掘被物慾喧囂的時尚文化所遮蔽的人類生存的真相,揭示了盛世繁榮表象之下的濃重陰影和沉痛隱憂,表達了一箇中國詩人在經濟文化全球化背景下對世界發展的看法和拷問,對人類未來的審視和自省,是直面現實、關注底層、震撼心靈的最新力作。作品語言精緻,結構嚴謹,境界高遠,厚重大氣,是中國網絡詩歌的重要收穫。 [2] 

陳立紅作品解讀

詩集《文明的呼喚》2007年9月由中國青年出版社出版,是一部旨在“紀念中國新詩誕生90週年、呼喚中華文明偉大復興”的詩集。新聞出版總署原署長、中國版協主席於友先作序,給予高度評價,盛讚作者陳立紅“具有寬廣的視野、宏大的構思和較強的語言駕馭能力”,陳立紅在審視民族歷史和傳統文化過程中,獲得了自信和從容,受到《人民日報》和“我們的文明”主題活動組委會好評,是中國詩壇的新收穫。
詩集由《祖先:歷史的面容》《家鄉:現實的背影》《文明:未來的呼喚》三部分組成,包含從歷史、現實、未來到鄉土、國家、國際的廣闊題材,既有對田園、家鄉、人生的深情吟唱,也有對社會醜陋現象和世界霸權行徑的嚴厲批判。
陳立紅在自序中指出,互聯網是21世紀最偉大的發明,一種基於虛擬網絡的新的文明生態正在形成,人類的心靈、精神和價值追求正在發生不可逆轉的深刻改變。而網絡詩歌以簡潔凝練的形式、跨越時空的速度、直指人心的力量,將理所當然地承擔起記錄和描述這種深刻改變的時代責任。 [2] 

陳立紅出版圖書

陳立紅外界評價

詩歌愛好者在“西廂詩會”中喝茶誦詩 詩歌愛好者在“西廂詩會”中喝茶誦詩
著名詩人、中國青少年廣播網總編輯陳立紅的評價:“看了照片,感覺氛圍不錯。當下社會,人們關注物質太重,因詩歌不能增加GDP。詩人在當代中國的尷尬遭遇,其實就是中國人文精神和道德神話幻滅的象徵。但詩歌的優美語言、自由氣質和充滿靈性的深刻意味,卻是滋養人類心靈的無價良藥。喧鬧商城多一些這樣安靜的茶社和詩會,吸引更多的愛詩或不愛詩的人蔘與,將會大大提升一個城市的精神氣質。詩歌是原創文化的核心和源頭,在文化大發展大繁榮的格局中,政府應該積極扶持與詩歌相關的文化企業,這雖然不能馬上見到直接的經濟效益, 但其歷史文化價值、對人的精神和心靈的引領與提升價值,以及由此衍生的文化產品價值,都不可低估。” [3]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