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陳煥章

(清末民初思想家)

鎖定
陳煥章(1881-1933) [2]  (一説1880年出生) [3]  ,孔教會創辦人。字重遠。廣東高要人(今廣東省肇慶市)。光緒進士。早年投康有為門下,在廣州萬木草堂讀書。 [2]  1903年,陳煥章中第59名舉人,1904年甲辰恩科進士。1905年,陳煥章由學務大臣張百熙奏派為留美學員,隨同考查憲政大臣戴鴻慈等同乘“西比利亞”郵船赴美。1907年,陳煥章考入讀哥倫比亞大學經濟學系就讀,1911年獲哥倫比亞大學哲學博士學位。 [5]  陳煥章於辛亥革命前夕回國。民國建立後,陳煥章受康有為指示,建立孔教會,任主幹事和《孔教會雜誌》總編輯。1913年,陳煥章召開孔教會第一次全國大會,舉行大規模祀孔典禮。是年冬任袁世凱總統府顧問,為袁氏鼓吹帝制。張勳復辟失敗後,陳煥章投靠段祺瑞,任“安福國會議員。1923年,陳煥章任北京孔教大學校長,又被聘為曹錕總統顧問。1928年北洋軍閥覆滅後,退居香港。 [2]  1933年12月,陳煥章在香港患病去世。 [4]  著有《孔門理財學》《孔教經世法》等。 [2] 
(概述圖來源: [1] 
別    名
字重遠
所處時代
清末民初
出生地
廣東高要(今廣東省肇慶市)
出生日期
1881年(一説1880年) [2] 
逝世日期
1933年12月
主要作品
《孔門理財學》
《孔教經世法》
本    名
陳煥章
國    籍
中國
畢業院校
萬木草堂
哥倫比亞大學
職    業
孔教學院院長
師    從
康有為
人物身份
思想家,社會活動家,孔教徒

陳煥章人物生平

陳煥章早年經歷

陳煥章,(1881-1933) [2]  (一説1880年出生) [3]  ,孔教會創辦人。字重遠。廣東高要人(今廣東省肇慶市)。 [2]  陳家世代耕讀,曾祖父是縣學生員(秀才),一生從教,祖父和父親也讀明理,因家道中落,要終年操持營生。母親要日夜進行手工勞作來維持家計。難得的是他有個傑出的母親,在他3歲的時候便教這個長子讀《三字經》,隨教隨念。陳煥章自幼聰慧,竟然也句句上口,顯示了不凡的才智。他有時到私熟外聽師生們讀書,並跟隨琅琅書聲大聲誦讀,表露出聰敏的資質。正式人館就學才幾年,老師就看出他已初具童子應試的文化程度。光緒十八年(1892),12歲的陳煥章來到肇慶參加院試,經學政最後考錄,成為縣學生員。後來依例補作廩生。
為了深造,陳煥章與鄉中有志於求學的青年學生一樣,到廣州拜名師,進名館,並得到舅舅的資助。他的父親陪他到省城就學,輾轉幾次,最終進入了聲名鵲起的康有為所辦的萬木草堂,與梁啓超、麥孟華、徐勤等成為同學。由於陳煥章比那幾個學生年輕六七歲,因此倍受器重,被康有為視為得意門生。後來陳煥章出了名,康有為更稱之為“吾弟”“仁弟”。1894年,甲午中日戰爭爆發,中國戰敗,民族危機深重,愛國心切的知識分子們思考着挽救民族危難的辦法。第二年乙未屬於會試年,康有為、梁啓超在北京聯合參加會試的舉人“公車上書”,提出變法圖強等三項主張。又過三年逢戊戌年,康有為、梁啓超推動變法維新運動,舉國震驚。由於“百日維新”失敗,康有為、梁啓超都逃亡日本,萬木草堂停課,陳煥章不得不走出書齋,先回家鄉活動,不久後到澳門參與宣傳變法維新的《知新報》的社務,撰文編稿,主持專題論述。三年後,他轉往廣州時敏學堂,先任教習,第二年任監督,重新回到學校進行教學和研修,這使他的學業有了很大的長進。 [6] 

陳煥章中舉赴美

光緒二十九年(1903),鄉試開考,陳煥章順利中舉。第二年的甲辰年正科會試仍然如期舉行,適值慈禧太后七十壽辰,故這一正科被冠上“恩科”以示皇恩浩蕩。這對於一心盼望舉業善終的舉子來説無疑是頭等福音,對陳煥章而言更是絕好的機遇。因北京貢院還沒有修復,所以會試改在河南開封舉行。結果陳煥章成為貢士。五月二十一日,陳煥章依舊例到北京參加殿試,並於二十五日金榜題名。陳煥章列名為三甲第131名,得正式名銜為賜同進士出身,順利地走完科舉全程。這一年,他24歲,是最年輕的進士之一,同試之人大多比他大5-10歲。放榜後朝考,陳煥章得用為內閣中書,在清朝定製分用進士的四項中居第三項,居即用知縣之前,因而雖然他排名靠後一點,但仍然得以在朝任職。有機會進入新設的進士館,報名留學美國獲准,在光緒三十一年(1905)九月隨考察憲政五大臣一行赴美國,年底到達,入讀庫克學院。 [6] 
1907年,陳煥章考入紐約哥倫比業大學政治經濟系。是年秋,被組約全體華僑公舉為縱約“七華公所”所長。組約“孔教會”、“孔教義學”、“華僑學校”的創立,他不遺餘力。凡是僑胞一切公益事宜,未嘗不奔走盡力。成績卓著,眾僑皆請其連任。1910年冬,陳以英文撰著《孔門理財學》。全書數十萬言,分三十六卷,由哥倫比亞大學編入法政叢書之內,風行世界各地。其作是書,含昌明孔子之學,發揮中華文明之意。1911年,得哥倫比亞人學哲學博士學位。我國人之以進士出身,而能考得外國博士者,此乃高要縣亦端州所屬十餘縣之絕無僅有,在中國歷史中亦屬校校者。當時國內政府機關、黨派團體函電分馳,敦請他早日歸國任職,且許以尊位高薪。然陳博士概行謝絕,自美遷道歐洲,遍遊英、法、德、意、葡、及東南亞各地,籍以增廣見聞,切磋交流文化。牛津大學、劍橋大學之蘇慧廉、翟理斯教授,柏林大學衞禮賢院長,與陳煥章引為同調,自此訂交。 [5] 

陳煥章學成歸國

1912年,陳煥章自香港往上海。是年秋,嘉興曾植、歸安朱祖謀、番禹梁鼎芬,商與創立“孔教會”於海寧路。以講習學問為體,以救濟社會為用,宗禮孔子,誦讀經傳,創始於國內,推廣於外洋。該會由陳煥章任總幹事,主持會務,海內外先後成立支會分會,計130餘處。1913年初,陳煥章創刊《孔教會雜誌》,並任該雜誌總編輯。是年夏入都。陳煥章、嚴復、夏曾佑、梁啓超、王式通聯名致書國會,請定孔教為國教,並許信教自由。是年被聘為袁世凱總統府顧問。且開創孔教大會於山東曲阜。1914年,袁世凱之帝制運動甚烈,團體個人之勸進者無數。袁世凱屢欲用之,多方威脅利誘,且諷之勸進,曾派偵探監視。陳煥章痛斥北京為惡勢力所據,遂離京返高要硯洲鄉,姑避其追害。
1917年,陳煥章創《經世報》於北京。時府院之爭益烈,遂有張勳復辟之難。陳對復辟之舉,實痛惡之。1918年,陳煥章由中央學術團體舉為參院議員。他提議孔子聖誕節,應放假慶祝,懸旗結綵。兩院一致通過。又提與泰國建交以保護華僑案,獲通過,且為“迦匿奇世界和平基金會”撰寫《孔教經世法》二十四卷,力主止戈弭兵,組織世界大國政府,其論術皆有益於國,造福於民,及世界和平者也。
1919年,陳煥章從政府領得官地,在北京甘石橋建“孔教總會”,擬建巨廈為大會堂,各方一致贊助,均謂百萬之金不難募足,豈知廣州軍政府解體,粵桂相爭,內亂連年不息,國將不國,國內外之認捐者皆觀望之。大廈鋼筋水泥基礎之工程5萬元,亦費多力始克有成。1923年,陳煥章創立“孔教大學”,分經、文、法三專業,陳任該校校長,以昌明孔教培養通儒為宗旨。1926年,陳煥章知內爭日烈,孔學難以宏揚,乃往東南亞各國宣教,所至如新加坡、印尼、斯里蘭卡、馬來西亞、緬甸、泰國、越南、高棉等地,皆受歡迎。1927年,陳煥章接紐約世界和平聯合會函邀,赴瑞士日內瓦參加世界宗教和平大會。陳煥章先赴美及拉美各國宣教。抵三藩市,往碼頭歡迎之旅美各社所僑胞達數百人。
1929年,陳煥章歸國抵港,創立“孔教學院”於香港上環堅道,自任院長,每週作專題講學,每聽者皆數百人,開南方講學之風。1931年辛末年,陳煥章從事修訂《宣統高要縣誌》。1933年10月24日,陳煥章博士終因中風症在香港孔教學院內逝世。 [8] 

陳煥章主要作品

陳煥章的博士論文和專著《孔門理財學》直到近年才有多種中文譯本面世。該書的英文原名直譯成現代漢語是“孔夫子及其學派的經濟原理”,意譯為“孔門理財學”。“孔門”的意思是孔子及其所開創的學派,包括孔子本人、他的弟子、再傳弟子以及傳承孔子學説的其他儒生。“財”指財富,“理財”原是中國傳統術語,按本書所説的內容,學者們認為“理財”相當於經濟學中的“經濟或“社會經濟”,而不僅僅是個人財產。從篇幅來看,英文原書有800頁,譯成現代漢語有四五十萬字,分量相當厚重。
陳煥章的這一部取材於中國古代典籍、撰作於美國著名學府的洋洋灑灑的論著面世不久便受到歐美經濟學界的重視,各經濟學名家也紛紛發表書評作正面、積極的評價。哥倫比亞大學華文教授夏德、政治經濟學教授施格都為該書作推崇的序言。我國首位法學博士,曾任中華民國臨時政府司法總長、北洋政府國務總理、廣州護法軍政府外交部長的伍廷芳為該書作跋稱:“是書闡發精微,考據詳贍,以新學之諧,力發舊學之幽光。”“使非學有根源,才通經濟者克臻此。際茲民國財政困難之秋,此書洵為出色當行之作。”
美國《東方評論報》在1912年5月的書評稱:“是書也,有莫大價值於西方世界者也。”“是書之題目,雖含義甚廣,而作者獨自顯其能,使凡西方之通儒及學生,與乎普通之讀者,皆能明瞭,此誠華人未有之著作也。其永垂不朽,真可作為紀功碑矣。將來譯作華文,必可證明其有益於華人,而為無價之寶,美哉是著乎。”當時在英國劍橋大學經濟學講壇上嶄露頭角、主編經濟學刊物《經濟學雜誌》的約翰・梅納德・凱恩斯也在該雜誌上發表書評,對《孔門理財學》中引述的論點、事例加以評論,表明中國古代的經濟狀況已被這位獨創性很強的經濟學家攝入視野之中。瑞士日內瓦高級國際問題研究院相藍欣教授近年所著的《傳統與對外關係——兼評中美關係的意識形態背景》一書,也給予了高度評價:“陳煥章是接着傳統經濟思想系統講的第一位學者。他的《孔門理財學》不但是中國人在西方正式出版的第一本經濟學著作,而且是唯一一本全面詮釋傳統,並有重大創新的鴻篇鉅製。” [7] 
參考資料
  • 1.    陳煥章先生. 宗聖學報. 1917(第2卷 第6期),第1頁。
  • 2.    北京師範學院,歷史系中國近現代史教研室編. 簡明中國近現代史詞典 上[M]. 1984,第367頁。
  • 3.    陳大同著. 端州歷史文化叢書:史繹集[M]. 廣州:暨南大學出版社, 2017.12,第181頁。
  • 4.    李盛平. 中國現代史詞典[M]. 1987,第516頁。
  • 5.    政協高要市委員會編. 高要文史精編 下[M]. 2007.12,第546-547頁。
  • 6.    陳大同著. 端州歷史文化叢書:史繹集[M]. 廣州:暨南大學出版社, 2017.12,第181-182頁。
  • 7.    陳大同著. 端州歷史文化叢書:史繹集[M]. 廣州:暨南大學出版社, 2017.12,第183頁。
  • 8.    政協高要市委員會編. 高要文史精編 下[M]. 2007.12,第548-551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