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陳權

(中國人民解放軍第一野戰軍司令部高級參謀)

鎖定
陳權(1890-1950)原名崇謙,字伯恭,諸暨楓橋人。中國人民解放軍第一野戰軍司令部高參。16歲,進入浙江陸軍測量學堂,19歲,考入陸軍測繪大學。畢業後,分配至參謀本部浙江陸地測量局工作,歷任地形科審查、股長、科長等職,後任筧橋中央航空學校教官、測量講習所(大陸高級測量學校前身)所長。 [1] 
中文名
陳權
別    名
字伯恭
國    籍
中國
原    名
崇謙

目錄

陳權人物生平

陳權,原名崇謙,字伯恭,楓橋鎮先後陳(今先進村)人。中國人民解放軍第一野戰軍司令部高參。16歲,進浙江陸軍測量學堂。19歲,考入北京陸軍測繪大學。畢業後,分配參謀本部浙江陸地測量局工作,歷任地形科審查、股長、科長等職,併兼筧橋中央航空學校教官、測量講習所(大陸高級測量學校前身)所長。
民國26年(1937)7月,抗日戰爭爆發後,國民政府、抗戰最高統帥部(軍事委員會)陸續內遷重慶,陳權任軍事委員會軍令陸地測量總局地形處處長及四川省測量局局長等職。民國35年(1946)6月改組後,陳權任國防部測量局第一測量隊少將隊長,先後駐成都、西安、蘭州等地。任職期內,曾奉調瀋陽搞接收工作,旋又返回重慶。內戰爆發後,陳權在蘭州受張治中影響,主張和平談判。
1949年9月25日。新疆警備總司令陶峙嶽率部10萬人通電起義。與南遷廣州的國民政府脱離關係。同月29日,陳權響應陶峙嶽在蘭州起義。當時,“川陝甘邊區綏靖主任”胡宗南派快速部隊追擊,陳權率部退往新疆。中國人民解放軍迅速進軍西北,促使新疆和平解放,陳權任第一野戰軍司令部高參。後因健康原因,復員回浙江,重新出任大陸高級測量學校校長。1950年8月,患腦溢血,病逝杭州。
陳權一生從事測量技術和教育工作,雖長期奔波在外,仍然熱愛家鄉,關心家鄉人民生活,曾發起整治孝泉江,建造防洪堤,使圩內水稻免遭洪水災害,又在清潭廟創辦學校,聘請教師,使學齡兒童皆能入學,他重視文化教育至今仍為村民所傳頌。著有《大地測量》、《浙江地形》等著作。
長子陳久,原名漢強,字愛恆,生於清宣統三年(1911)。早年求讀於楓橋鎮大東公學,考入紹興省立五中,後又畢業於上虞春暉高中,進北京華北大學,又東渡日本,在東京中央大學攻讀政治經濟。民國26年(1937)夏,畢業回國,適逢“七七事變”,即投入抗日部隊,輾轉南北戰場達七年之久。民國33年(1944)秋,在山西中條山戰鬥中犧牲。 [1] 
參考資料
  • 1.    陳炳榮編著:《楓橋史志》,方誌出版社,1998年,第283-284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