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陳曉雲

(安徽交通職業技術學院教授)

鎖定
陳曉雲,女,安徽交通職業技術學院教授。中共黨員。省級教學名師。1956年5月出生安徽潛山。安徽教育學院93年7月漢語言文學專業大學本科畢業。安徽大學中文系2003年7月現當代文學專業研究生畢業。從事小學教育十年,中學教育十年,大學教育二十餘年。歷任安徽大學交通分校,安徽交通職業技術學院秘書、副主任兼秘書,管理工程系副主任等行政職務。安徽交通職業技術學院記者團顧問,安徽交通職業技術學院學生會 《學刊》指導老師。
安徽省寫作學會副會長,詩人,筆名田野。在《中國青年報》《安徽日報》《安徽青年報》《安徽教育報》《安徽交通報》等發表數篇詩歌散文 [1] 
中文名
陳曉雲
出生地
安徽潛山
職    業
教師
性    別

陳曉雲教育成果

主持省教育廳重點項目“大學語文教學改革與研究”項目獲省級“教學成果二等獎”,獲獎證書編號(2008178-1)。主持交通廳軟課題“交通職業辦學模式及精品課程建設的研究”(2009-035)項目.在全省得到了廣泛地推廣,受到了教育交通行業專家高度讚揚。參加指導帶領年青教師完成了多項課題研究。2008年4月被《安徽省人民政府發展研究中心》聘請為“安徽省交通安全保障體系建設與交通事故災害應急機制研究”項目研究員。主編省級規劃教材《新視線語文》一部,主審省級規劃教材《應用文寫作》一部,發表論文三十多篇。參編了安徽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安徽文化名人世家》撰寫了兩萬字。所授“大學語文”“應用文寫作”“公共關係學”“心理學”“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等課程。教學效果顯著深受學生歡迎愛戴。
參考資料 [1] 

陳曉雲發表論文

《戲曲研究67》“論明中戲曲觀念的嬗變”。
《安徽史學》(2004第3期)“包世臣的文學書法建樹”。
《史學月刊》(2005第8期)“説國必依山川”。
《黨史縱覽》(2014第2期)“陳獨秀的詩史、詩氣、詩魂”。
《安徽科技》(2012第12期)“文學對社會生活的審美反映”
《合肥工業大學學報2004第2期》“談姚鼐的詩歌芻議”。
《合肥聯合大學學報2003第4期》“關於《齊物論》真偽及著作年代考”。
《讀寫月報1997第3期》“讀老舍的《北京的春節》”。
《宿州學院學報》(2006第5期)“評姚瑩論詩絕句六十首”。
《宿州學院學報》(2010第1期)“論文學的社會功能”。
《宿州學院學報》(2011第9期)“對行業和社會力量參與交通職業教育可行性探討”。
《淮南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07第3期)“老舍小説中悲劇人物的意識特徵”。
安徽師範大學《學語文》(1991第1期)“談鄭振鐸《海燕》的繪畫美”。
安徽師範大學《學語文》(1992第4期)“瑣憶教學片談”。
安徽師範大學《學語文》(1997、8月號)“女性尊嚴的頌歌説《簡 .愛》”。
安徽師範大學《學語文》(2001第4期)“陳情表的藝術力量”。
《北京工業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03第4期)“大學語文教學綜述”。
《北京工業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07第3期)“淺談小説的審美特徵”。
《北京工業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06第2期)“大學語文課程的結構與改革”。
《科技與產業》(2009第9期)“中國農村勞動力轉移的推拉模型和實證分析”。
《教育教學論壇》(2003第5期)“小議《典論.論文》大業説”等。
《安徽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08第3期)“旌德縣呂家四姐妹研究”。
《安徽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1第4期)“漢魏六朝文學述評”。
《安徽教育學刊》(1997第1期)“我的第一堂課”。
《安徽教育學刊》(1998第3期)“《中華歷代名文評析》評介”。
《安徽教育學刊》(2001第1期)“談教師的愛心”。
《安徽教育論壇》(2003第4期)“古代教子詩文的德育內涵”。
《安徽交通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04第3期)“新格律詩派健將朱湘世家”。
《安徽交通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06第4期)“淺談白居易諷喻詩的創作成就”。
《安徽交通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07第3期)“論安徽文化名人的成就”。
《安徽交通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09第3期)“淺談大學語文教學”。
《安徽交通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4第1期)“略述交通文化現代意識”。
先後在CN刊號《陝西交通職業技術學院學報》《安徽教育論壇》發表數篇論文。
參考資料 [1]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