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陳文良

(北京食用菌協會名譽會長)

鎖定
陳文良,男,1937年11月出生在遼寧興城市,研究員,食用菌專家,中共黨員,北京食用菌協會名譽會長、北京市農林科學院科協委員、北京農學會理事中國食用菌協會專家委員會常務委員,先後主持過鳳尾菇黑木耳、高檔食用菌和珍稀食用菌等項目的育種和栽培技術的研究,技術達到國內領先水平。
中文名
陳文良
國    籍
中國
民    族
漢族
出生地
遼寧興城
出生日期
1937年11月
性    別

陳文良人物簡介

陳文良,1962年8月,畢業於內蒙古農牧大學植保系。1962~2004年,在北京市農林科學院從事科學研究工作42年,食用菌項目主持人。曾任北京食用菌協會第二屆(1995~1998)、第三屆(1998~2001)和第四屆(2001~2004)會長;中國食用菌協會第一屆理事(1987~1993)、第二屆和第三屆(1994~2005)常委理事。據有關資料顯示,陳文良曾任北京市通州區政府、順義區政府、大興區黃村鎮政府、北京金信食用菌有限公司北京必潔仕環保新技術開發有限責任公司的技術顧問。 [1] 

陳文良科研成果

陳文良在1962~1981年間,先後參加了甘薯黑斑病棉花枯黃萎病和大白菜病害等項目的研究工作。棉花枯黃萎病綜合防治研究項目獲得北京市政府科技進步三等獎(1978)。1982年開始,從事食用菌栽培技術方面的研究工作,《白靈菇和杏鮑菇優良新品種選育及關鍵技術研究》項目,獲得北京市政府科學技術二等獎(2005.02),《北京食用菌綜合技術開發》項目獲得北京市政府星火科技二等獎(1992.12),《黑木耳代用料栽培綜合配套技術研究》(1991.03)和《高檔菇優良新品種選育與大面積推廣》項目(1995.03)先後獲得北京市政府科技進步三等獎,《北京猴頭菌1號新菌株》獲得法國專利(1989.04),《食用菌優良品種及配套技術大面積推廣》(1996.12)和《利用北京當地資源種植食用菌技術大面積推廣》(1997.12),分別獲得北京市金橋工程一等獎和二等獎,多次獲得北京市金橋工程組織獎。參加國內外重要學術會議20餘次,在大會上多次作學術報告。1989年4月,應邀參加在瑞士日內瓦舉辦的第二屆國際作物新品種展覽會,會上展出了他選育的食用菌新品種;1991年2月,他應邀赴瑞士日內瓦做學術報告。2002年9月,應邀參加在日本舉辦的中、日、韓東北亞食用菌研究協作會議。作為評審專家,經常參加國家有關部委(農業部、科技部、國家計委、財政部等)、中央在京教學科研單位、中國食用菌協會、北京市和有關省市的項目評審和成果鑑定會議。代表性著作有《食用菌栽培》、《風尾菇栽培》和《北方食用菌栽培》(合著)等。還在《食用菌學報》、《食用菌》、《中國食用菌》和《北京農業科學》等刊物上發表學術論文80餘篇。 [1] 

陳文良獲獎情況

陳文良曾獲北京市農林科學院先進工作者(1975.12)、北京市農林科學院為優秀黨員(1986.07)、全國食用菌行業先進工作者(1997.08)、北京市科協先進工作者和最佳理事長(1998.05)、北京市先進科普工作者(2000.05)、北京食用菌協會有突出貢獻專家(2004.04)等榮譽稱號。 [1]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