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陳敏

(南宋武將)

鎖定
陳敏(1113年~1173年),字元功,贛州石城(今江西石城)人。
全    名
陳敏
元功
所處時代
南宋
民族族羣
漢族
出生地
贛州石城(今江西石城)
出生日期
1113年
逝世日期
1173年

陳敏人物生平

陳敏平定贛亂

陳敏,字元功,是贛州石城人。陳敏身高六尺多,精通騎馬射箭,累積做官到忠靖郎。因為楊存中的推薦,提升閣門祗候。當時閩地盜寇較多,殿司的士兵去防衞,都不服水土。從這時候,開始招募三千當地士兵安置在左翼軍中,讓陳敏任統制,駐紮在漳州。陳敏考察各郡的要害地方,共有十三處,全都分派兵力扼守,盜賊一出動就將他們捕獲。 [8] 
紹興二十二年(1152年),贛州的齊述佔據贛州城叛亂,響應聚集的有數萬人,準備放棄贛州往南侵犯。陳敏聽到消息後説:“贛州兵精悍強勁,善於奔走險地,如果朝廷發的兵沒有到,萬一奔突衝出,江、湖、閩、廣等地就要受騷擾震動了。”不等命令,率領他的部隊奔馳七天,直接抵達贛州並將城包圍起來。過了一個月,朝廷命令李耕統率各路大軍來到,擊破了叛軍。累積功勞任命為右武大夫,封為武功縣男,兼任興州刺史。徵召到朝廷,宋高宗見他外形相貌魁武偉岸,授任破敵軍統制。不久母親去世,下詔命服喪未滿重新起用,率領他的部隊駐守太平州。 [2]  [9-10] 

陳敏從伐金朝

紹興三十一年(1161年),金主完顏亮來進攻,成閔任京湖路招討使,將陳敏的軍隊隸屬他,升任馬司統制,駐軍在荊、漢之間。陳敏勸成閔説:“金人的精鋭騎兵都在淮河一帶,汴都一定沒有守備,如果從陳、蔡兩地直搗大梁,擊潰它的心腹,這是救援江、淮地區的辦法。”成閔不聽。跟隨成閔退到廣陵駐守,此時金兵還沒有渡過淮河,陳敏又勸説成閔攔擊返回的金軍,又不聽,陳敏於是稱病回到姑孰。 [4] 
紹興三十二年(1162年),宋孝宗即位,張浚巡視安撫江、淮地區,上奏任命陳敏為神勁軍統制。張浚檢閲部隊後,陳敏改任都督府武鋒軍都統制。朝廷派遣李顯忠北伐,張浚想派陳敏同去,陳敏説:.“盛夏發兵不合時宜,而且金國人的重兵都在大梁,我是客方他是主方,勝敗的形勢先已形成了。希望稍微等一等。”張浚不聽,命令陳敏屯兵盱眙。李顯忠到了符離,果然失利,陳敏於是進駐泗州防禦。金人議和,宋孝宗下詔命陳敏退守滁陽。陳敏向朝廷請求,説滁陽不是迎擊敵人的好地方,改守高郵,兼主管軍事。與金人在射陽湖交戰,打敗他們,燒了他們的船,追到沛城,再次擊敗他們。 [5] 

陳敏鎮守高郵

乾道元年(1165年),遷任宣州觀察使,召入朝授任主管侍衞步軍司公事。在任一年多,陳敏上書直言説:“長期擔任皇宮警衞,沒有機會效鷹犬之力,何況敵人性情多詐,和談不足以依靠。如今兩淮沒有設防,臣請求率領舊部士兵,再次駐守高郵。”接着請求重新修築高郵城。於是取消常任官階,授任光州觀察使。朝廷把武鋒軍分為四支,提升陳敏為都統制兼高郵軍的知軍事,還賞賜他錢用來修建城堡和屯田。陳敏到了高郵,城牆的建築增高並加厚了,超過了原來的規模。從寶應到高郵,按照舊時的樣式修築十二座石壩,從此運河暢通無阻,沒有發生水患。 [6] 

陳敏晚年生涯

乾道四年(1168年),金國人侍旺在漣水軍叛變,秘密地向南宋求和,聲稱與山東十二州豪傑約定起義,以收復中原。宋孝宗問陳敏的意見,陳敏説:“侍旺想借助我國的威勢來行劫持之事罷了,必定不能成事,希望不要聽信他。”正好屯田統領官與侍旺私下有交往,侍旺事情敗露,金朝從中挑撥離間,宋孝宗知道這不是陳敏的罪過,於是召陳敏為左驍衞上將軍。 [11] 
言事的人建議想戍守清河口,陳敏説:“金兵每次從清河出發,必定派兵馬從上流悄悄渡過,現在想守住那個地方,應該先修楚州城池,大概楚州是南北的咽喉要塞,是彼此都想要爭奪的地方。長淮二千多里,河道通向北方的人有五個,清、汴、渦、潁、蔡這些地方是通向南方的,只有楚州運河一條通道。北方人從五河順流而下,將打算渡江,沒有得到楚州運河,就沒有理由直達。從前周世宗從楚州向北在神堰開鑿老鸛河,通航戰艦以進入大江,南唐於是失掉兩淮之地。由此看來,楚州實際上是南朝的司命之神,希望朝廷留意。”到了此時,陳敏再次出守高郵,於是詔令他與楚州守臣左祐一同修築楚州城池,左祐去世後,陳敏移守楚州。北邊使者經過那裏觀看城牆雉堞堅固新整,稱之為“銀鑄城”。因歸順正統人二百家逃歸,降授忠州團練使,停止職務為福建路總管,更改任江西路總管、贛州駐札。一個多月後,朝廷命令前往福州選拔軍隊,又命令返回豫章教練江西團結各郡人馬。不久提舉佑神觀,仍然享有朝廷的俸祿和職位,接着又恢復蘄州防禦使的職位,再任命為武鋒軍都統制兼知楚州,恢復光州觀察使的職位,因病去世。特別贈慶遠軍承宣使。 [7] 

陳敏歷史評價

薛弼:昔守章貢,有武夫周虎臣、陳敏者,丁壯各數百,皆能戰,視官軍可一當十。 [12] 《宋史》引
脱脱阿魯圖等:陳敏善守,畢再遇善戰。 [1] 《宋史》

陳敏人際關係

父親:陳皓,有才能武力,建炎末年,因為擊破贛州盜賊李仁的功勞,補授官職直到承信郎。 [3] 

陳敏史料索引

脱脱、阿魯圖等《宋史·卷四百二·列傳第一百六十一》 [1] 
參考資料
  • 1.    《宋史·卷四百二·列傳第一百六十一》  .國學導航[引用日期2023-09-28]
  • 2.    《宋史·卷四百二·列傳第一百六十一》:召赴闕,高宗見其狀貌魁岸,除破敵軍統制。尋丁母憂,詔起復,以所部駐太平州。
  • 3.    《宋史·卷四百二·列傳第一百六十一》:父皓,有才武,建炎末,以破贛賊李仁功,補官至承信郎。
  • 4.    《宋史·卷四百二·列傳第一百六十一》:、紹興三十一年,金主亮來攻,成閔為京湖路招討使,以敏軍隸之,升馬司統制,軍於荊、漢間。敏説閔曰:"金人精騎悉在淮,汴都必無守備,若由陳、蔡徑搗大梁,潰其腹心,此救江、淮之術也。"不聽。從閔還駐廣陵,時金兵尚未渡淮,敏又説閔邀其歸師,復不聽。敏遂移疾歸姑孰。
  • 5.    《宋史·卷四百二·列傳第一百六十一》:孝宗即位,張浚宣撫江、淮,奏敏為神勁軍統制。浚視師,改都督府武鋒軍都統制。朝廷遣李顯忠北伐,浚欲以敏偕行,敏曰:"盛夏興師非時,且金人重兵皆在大梁,我客彼主,勝負之勢先形矣。願少緩。"浚不聽,令敏屯盱眙。顯忠至符離,果失律,敏遂入泗州守之。金人議和,詔敏退守滁陽。敏請於朝,謂滁非受敵之所,改戍高郵,兼知軍事。與金人戰射陽湖,敗之,焚其舟,追至沛城,覆敗之。
  • 6.    《宋史·卷四百二·列傳第一百六十一》:乾道元年,遷宣州觀察使,召除主管侍衞步軍司公事。居歲餘,敏抗章曰:"久任周廬,無以效鷹犬,況敵情多詐,和不足恃。今兩淮無備,臣乞以故部之兵,再戍高郵。"仍請更築其城。乃落常階,除光州觀察使,分武鋒為四軍,升敏為都統制兼知高郵軍事,仍賜築城屯田之費。敏至郡,板築高厚皆增舊制。自寶應至高郵,按其舊作石〈石達〉十二所,自是運河通泄,無衝突患。
  • 7.    《宋史·卷四百二·列傳第一百六十一》:適屯田統領官與旺交通,旺敗,金有間言,上知非敏罪,乃召敏為左驍衞上將軍。言事者議欲戍守清河口,敏言:"金兵每出清河,必遣人馬先自上流潛渡,今欲必守其地,宜先修楚州城池,蓋楚州為南北襟喉,彼此必爭之地。長淮二千餘里,河道通北方者五,清、汴、渦、潁、蔡是也;通南方以入江者,惟楚州運河耳。北人舟艦自五河而下,將謀渡江,非得楚州運河,無緣自達。昔周世宗自楚州北神堰鑿老鸛河,通戰艦以入大江,南唐遂失兩淮之地。由此言之,楚州實為南朝司命,願朝廷留意。"及是,再出守高郵,乃詔與楚州守臣左祐同城楚州,祐卒,遂移守楚州。北使過者觀其雉堞堅新,號"銀鑄城"。以歸正人二百家逃歸,降授忠州團練使,罷為福建路總管,改江西路總管,贛州駐札。月餘,朝廷命往福州揀軍,又命還豫章教閲江西團結諸郡人馬。俄提舉佑神觀,仍奉朝請,繼復蘄州防禦使,再除武鋒軍都統制兼知楚州,復光州觀察使,以疾卒。特贈慶遠軍承宣使。
  • 8.    《宋史·卷四百二·列傳第一百六十一》:陳敏,字元功,贛之石城人,父皓,有才武,建炎末,以破贛賊李仁功,補官至承信郎。敏身長六尺餘,精騎射,積官至忠靖郎。以楊存中薦,擢閣門祗候。時閩地多寇,殿司兵往戍,率不習水土。至是,始募三千兵置左翼軍,以敏為統制,漳州駐紥。敏按諸郡要害,凡十有三處,悉分兵扼之,盜發輒獲。
  • 9.    《宋史·卷四百二·列傳第一百六十一》:贛州齊述據城叛,嘯聚數萬,將棄城南寇。每聞之曰:"贛兵精勁,善走嶮,若朝廷發兵未至,萬一奔衝,江、湖、閩、廣騷動矣。"不俟命,領所部馳七日,徑抵贛圍其城。逾月,朝廷命李耕以諸路兵至,破之。累功授右武大夫,封武功縣男,領興州刺史。
  • 10.    《宋史·卷三十·本紀第三十》:(紹興)二十二年……秋七月……丁巳,虔州軍卒齊述殺殿前司統制吳進、江西同統領馬晟,據州叛。八月己卯,遣鄂州都統制田師中發兵同江西安撫使張澄、殿前司遊奕軍統制李耕討述。九月乙未,又遣左翼軍統制陳敏相繼討之。癸丑,章復罷。
  • 11.    《宋史·卷四百二·列傳第一百六十一》:四年,北界人侍旺叛於漣水軍,密款本朝,稱結約山東十二州豪傑起義,以復中原。上以問敏,敏曰:"旺欲假吾國威以行劫爾,必不能成事,願勿聽。"
  • 12.    (元)脱脱等撰,宋史 卷335-387,吉林人民出版社,第8197頁.
展開全部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