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陳慶堃

鎖定
陳慶坤(1919-1983),廣東番禺人。1919年生。畢業於黃埔海軍學校第二十二期航海科和中央海軍訓練團。歷任海軍分隊長、參謀、附員、組員、教官和謀報員等職。1947年任“中基”艦少校副艦長。1949年任“永嘉”艦艦長。
去台灣後,歷任“太倉”艦艦長和國防大學教官。1953年任掃佈雷艦隊上校參謀長。1955年任“咸陽”艦艦長。後任海軍總司令部作戰副參謀長室助理副參謀長。1962年3月任驅逐艦隊少將司令。1965年3月任海軍艦隊指揮部訓練司令。1968年任海軍驅逐艦隊司令。後任海軍艦隊指揮部中將指揮官。
1983年8月逝世。譯有《美海軍艦艇操作術》。 [1] 
中文名
陳慶堃
國    籍
中國
出生日期
1919年
逝世日期
1983年
職    業
軍人
職    務
永嘉號掃雷艦少校艦長

陳慶堃人物簡介

陳慶坤(1919-1983)、廣東番禺人。廣東黃埔海軍學校第二十二期航海科、中央海軍訓練團畢業。歷任海軍分隊長、參謀、教官。
1947年任“中基”艦少校副艦長,1949年任“永嘉”艦中校艦長,同年赴台灣。後任“太倉”艦艦長,國防大學教官,掃佈雷艦隊上校參謀長,“咸陽”號驅逐艦上校艦長,台灣海軍總司令部作戰助理副參謀長。
1962年起任驅逐艦隊少將司令,海軍訓練指揮部少將司令。
1968年起任海軍驅逐巡洋艦隊中將司令,海軍作戰指揮部中將指揮官。
譯有《美國海軍艦艇操作》等。 [2] 

陳慶堃主要事蹟

拒絕起義,帶走永嘉號
解放戰爭時期,國民黨海軍的起義投誠,主要集中於1949年2月至12月不到一年的時間內。據權威部門統計,起義、投誠艦艇總共97艘,官兵3800餘人,其中規模最大的一次發生在1949年4月23日,海防第二艦隊司令林遵率領9艘軍艦和21艘小艇,官兵1271人,在南京笆斗山江面決定“不走”,投奔新政權。事後,毛澤東朱德盛讚此次起義為“南京江面上的壯舉”。
1949年1月,解放軍取得淮海戰役完全勝利,未來全線向南推進,迫近長江北岸已是勢不可擋。1947年底至1948年初,林遵曾在上海召集一些海軍的老同事、老同學舉行小型聚會交換意見,“大家都認為國民黨註定要失敗,為了國家民族,為了個人出路,只有投向共產黨才是光明大道”,萌發了派人去香港和共產黨取得聯繫的想法。
4月23日上午七八點鐘,艦長會議在永嘉艦上召開,林遵着重指出:“國民黨大勢已去,桂永清自己乘飛機跑了,如果沿江下駛,不但有許多狹窄水道,岸上共軍還有重炮、要塞炮。我們應該從大局着想,為國家民族着想,為自己和下屬的前途着想,不應該只考慮當前個人的一些問題。”
毫無疑問,第二艦隊官兵中相當一部分人對國民黨仍有留戀,一旦第三次世界大戰爆發,美國必勝,蘇聯必敗,共產黨靠蘇聯,投共沒有出路,建設中國海軍必須跟英、美走。綜合幾位當事人的回憶,討論現場確實七嘴八舌,“走”與“不走”兩派針鋒相對,有些艦長拿不定主意,不敢輕易表態。艦長會議持續一個上午沒有定案,吃過午飯繼續討論,林遵決定進行無記名投票來表決去留問題,根據艦隊參謀戴熙愉説法,16位艦長參與投票,贊成留下的8票,反對的2票,棄權的6票。林遵的回憶稍有出入,10票贊成“不走”,2票反對,4票棄權。
此時,陳慶堃擔任永嘉艦艦長,陷入了沉思,“如留於此地,不僅有愧軍人志節,將來定必任人長期凌辱;憑連日來沿江夜戰之經驗,午夜後濃霧瀰漫,敵炮不易瞄準,必能衝出江陰”。陳慶堃後來撰寫回憶文章,只説突圍決心,不提投票之事。
王業鈞1948年底畢業於青島海軍官校,時任永嘉艦中尉通信官,晚年接受台灣“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訪問,道出了不為人知的箇中隱情。原來陳慶堃內心傾向於“走”,但感到勢單力薄,“我們一條船也沒辦法突圍”,思前想後投下棄權票。林遵移艦之後,陳慶堃召集本艦軍官議事,介紹了投票情況,王業鈞自告奮勇:“我們剛畢業,各艦都有同學,願意負責聯絡他們一起衝。”時機緊迫,陳慶堃急忙拿筆寫了一個字條:“宗炎兄:我已ok,細節請與來員王業鈞商量。”於是,永嘉艦輪機長鄒弘達親自駕駛小艇,載着王業鈞駛往永修艦。 [3] 
林遵送走各位艦艇長後,參謀長戴熙愉悄悄地提醒他説:“永嘉旗艦是桂永清從美國接回來的新艦,艦長陳慶堃是桂永清的親信,剛才他在會上就一直不表態,請司令小心點為好。”隨即,林遵調來了一艘炮艇,以巡視為名登上了惠安艦。由於林遵一夜沒睡,又連續緊張地開會,正想抽空打個盹,突然聽到江面上響起了一陣刺耳的汽笛聲,他連忙問道:“這是怎麼回事?” [4] 
傍晚時分,陳慶堃帶領永嘉艦如約懸掛起錨的信號旗,發動機器,拔錨啓航。陳務篤記得很清楚:“十幾條軍艦的煙囱裏都冒着黑煙,有的主機已隆隆在響,有的在嘩嘩起錨。只見永嘉艦起的錨尚沒出水,船艄就翻起了巨大的水花,它斜着艦身急速地調過頭來,桅杆上又升起了一串‘跟我走’的旗號。”軍艦走掉一大半,林遵站在惠安甲板上急得直跺腳,戴熙愉猛然想起自己犯了一個大錯:“這是我的過失,離開永嘉艦時沒有叫他們降下司令旗,回到惠安艦又忘了升司令旗,想必各艦長有所誤會,以為司令還在永嘉艦,盲目跟它跑了。”
吳建安主張開炮轟擊,林遵沒有同意,由於官兵的思想準備過於倉促,軍心還很不穩定,如果相互炮擊,可能會引起更大的混亂。後經張家寶、陳務篤等人提醒和建議,林遵親自用報話機不停地呼叫,永綏、楚同、安東、美盛四艦先後調頭返回。
與之相反,永嘉等七艦拼命往長江下游突圍,解放軍炮兵猛烈轟擊攔截,體積最大的興安艦很快下沉,艦齡超過30年的永績艦負傷擱淺。24日黎明,永嘉、永修等五艦相繼抵達吳淞口,王業鈞這時才發現,“永嘉艦簡直被打得不像樣,人則東倒西歪的躺下來,很多都睡着了”。 [3]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