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陳忠明

(北京大學環境科學與工程學院教授)

鎖定
陳忠明,北京大學環境科學與工程學院環境科學系主任,教授,博士生導師,研究大氣環境科學。
研究領域:大氣環境化學,城市與區域大氣污染形成機制與控制對策,全球環境與氣候變化。
中文名
陳忠明
國    籍
中國
畢業院校
北京大學
學位/學歷
博士
專業方向
大氣環境化學
職    務
北京大學環境科學與工程學院環境科學系主任
職    稱
教授

陳忠明人物經歷

1995年獲北京大學理學博士學位(唐孝炎院士指導),國內第一個完成大氣化學反應動力學博士學位論文,創立環境模擬與污染控制國家重點實驗室(北京大學)大氣化學反應動力學實驗室,榮獲北京大學首屆優秀博士論文獎,留校工作至今。1996年在法國國家科學研究中心(CNRS)燃燒與反應系統實驗室做訪問學者。1998至2000年應邀在日本國立名古屋大學大氣水圈科學研究所工作,先後擔任日本文部省先端研究中心(COE)客員教授和日本學術振興會(JSPS)研究員。 [1] 

陳忠明研究方向

主要研究大氣化學以及全球環境與氣候變化,以探索“大氣化學變遷與氣候變化相互作用規律”為科學目標,採用實驗室模擬與外場觀測相結合的手段,研究各種物質在大氣中遷移轉化動力學和機理,深入系統地研究揮發性有機物(VOCs)、含硫含氮化合物、氯氟烴(CFCs)替代物等與光化學煙霧酸沉降及氣候變化密切相關物質的大氣氣相和多相反應規律,並現場觀測研究大氣過氧化物、醛酮化合物和自由基等活性中間體物質濃度水平和時空變化規律,在國際上形成了以“大氣氧化能力”為核心的大氣化學研究特色,為環境管理和決策以及氣候變化對策提供科學依據。

陳忠明學術成果

負責或參加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國家973課題、國家863課題、國家大氣專項課題等科研項目十餘項。已發表國內外期刊論文90餘篇。榮獲中國環境科學學會青年科技獎、教育部優秀青年教師資助計劃、教育部科學技術進步一等獎、北京大學楊芙清-王陽元院士獎教金優秀獎等獎勵。中國氣象學會大氣成分專業委員會委員、中國光學會光譜專業委員會副主任委員、中國環境科學學會高級會員、美國AGU會員、歐洲EGU會員;擔任國際期刊《Environmental Chemistry》顧問編委,中國光學會期刊《光譜學與光譜分析》編委。 [1] 
研究組以探究大氣環境和氣候演變規律為目標,主要研究其中最為基礎原理的大氣化學反應動力學和機理,努力探索,突出原創,取得系統性研究成果,得到國內外大氣環境科學界認可,代表性學術成果包括:(1)根據實驗模擬和環境評估,提出了HFC-152a是一種環境和氣候友好的氯氟烴(俗稱“氟里昂”)替代物,有利於保護大氣臭氧層和減緩氣候變暖,受到國家環保部重視,為編制和執行《中國消耗臭氧層物質逐步淘汰國家方案》提供了科學依據,該方案後來成為聯合國向發展中國家推廣的範本;(2)提出了二氧化硫(SO2)在大氣顆粒物上非均相氧化反應是硫酸鹽形成的一個重要途徑,高濕度和強氧化劑的存在能大大加速這一反應;(3)建立了有機物大氣水相反應概念模型,提出了低溶解度揮發性有機物(psVOCs)可以在水相顆粒表面發生氧化反應,生成二次有機氣溶膠(SOA)等PM2.5物質,進而提出了VOCs大氣水相反應可能被嚴重低估的觀點,這對於深入認識雲、霧和霾的形成機理具有重要意義;(4)自主研發了國際最先進的大氣過氧化物測量裝置,該儀器能夠在線測定大氣環境中過氧化氫(H2O2)和多種有機過氧化物(ROOH),特別是能夠定量測定很不穩定的a-羥基烷基過氧化物和過氧有機酸,這不僅能推動大氣環境研究,也有助於加深環境健康研究;(5)提出了過氧化物是聯繫大氣氧化劑循環-VOCs反應以及無機-有機氣溶膠的紐帶,通過實驗室模擬、外場觀測和模式計算,定量地研究了過氧化物與二次氣溶膠生成以及自由基循環的動力學關係,在此基礎上總結出氧化劑氣-液-固循環在大氣環境和氣候變化中具有重要作用。 [1] 

陳忠明訪問交流

訪問眾多大學,包括英國劍橋大學、美國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歐文分校、戴維斯分校、洛杉磯分校、加州理工學院威斯康星大學、喬治亞工學院、哈佛大學、日本京都大學、早稻田大學等,與相關領域知名教授進行廣泛學術交流。 [1]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