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陳家鏞

鎖定
陳家鏞(1922年2月17日—2019年8月26日),出生於四川省金堂縣,濕法冶金學家、化學工程學家,中國科學院學部委員中國科學院過程工程研究所研究員、博士生導師 [9] 
陳家鏞於1943年從國立中央大學化學系畢業後留校任教;1947年赴美國伊利諾伊大學厄巴納-香檳分校留學,先後獲得碩士和博士學位;1951年博士畢業後前往麻省理工大學化學工程系擔任博士後副研究員;1952年回到伊利諾伊大學厄巴納-香檳分校化學工程系擔任博士後副研究員;1954年擔任美國杜邦化學公司薄膜部的約克斯研究所研究工程師;1956年回國後參與籌建中國科學院化工冶金研究所;1958年至1984年擔任中國科學院化工冶金研究所濕法冶金研究室主任;1978年至1983年擔任中國科學院化工冶金研究所副所長;1980年當選為中國科學院學部委員(院士);2019年8月26日在北京逝世,享年98歲 [1-2] 
陳家鏞主要從事冶金反應動力學、化學反應工程、化工和礦物分離、生化工程、粉末材料等領域的研究 [9] 
中文名
陳家鏞
國    籍
中國
民    族
漢族
出生地
四川省金堂縣
出生日期
1922年2月17日
逝世日期
2019年8月26日
畢業院校
伊利諾伊大學厄巴納-香檳分校
職    業
教育科研工作者
代表作品
《濕法冶金手冊》
主要成就
1980年當選為中國科學院學部委員(院士)

陳家鏞人物生平

陳家鏞
陳家鏞(6張)
1922年2月17日,陳家鏞出生於四川省金堂縣。
1925年,隨父母搬至成都市區青龍街的祖屋居住,先後進入成都縣立高等小學和成都縣立中學校就讀。
1939年,考入國立中央大學化學工程系。
1943年8月,從國立中央大學化學系(現南京工業大學)畢業,隨後在校擔任助教,在高濟宇的指導下,從事研究工作。
1947年,在高濟宇李景晟等教授的推薦下,申請到了赴美國伊利諾伊大學留學深造的機會,通過了國民政府組織的公派留學考試,先後師從斯萬(Sherlock Swann)和約翰斯通(H.F. Johnston)教授攻讀碩士和博士學位。
1949年,從美國伊利諾伊大學厄巴納-香檳分校化學工程專業畢業,獲得碩士學位。
1951年,從美國伊利諾伊大學厄巴納-香檳分校化學工程專業畢業,獲得博士學位;2月,擔任麻省理工大學化學工程系博士後副研究員。
1952年8月,受到約翰斯通(H.F. Johnston)教授邀請,回到伊利諾伊大學厄巴納-香檳分校化學工程系,擔任博士後副研究員。
1954年2月,接受美國杜邦化學公司薄膜部的約克斯研究所的聘請、擔任研究工程師,參加研究和開發聚酯連續聚合以使該產品更能順利加快投入生產。
1956年10月,回國後協助葉渚沛所長籌建中國科學院化工冶金研究所,領導組建了中國第一個從化學工程角度專門從事濕法冶金的研究室,擔任室主任、研究員。
1958年—1984年,擔任中國科學院化工冶金研究所濕法冶金研究室主任。
1978年10月—1983年11月,擔任中國科學院化工冶金研究所副所長 [12] 
1980年,當選為中國科學院學部委員(院士);7月,加入中國共產黨 [8] 
2012年2月15日,陳家鏞先生九十華誕座談會暨綠色化工冶金學術研討會在中國科學院過程工程所舉行 [14] 
2019年8月26日5時30分,因病醫治無效,在北京逝世,享年98歲 [13] 

陳家鏞主要成就

陳家鏞科研成就

  • 科研綜述
陳家鏞著作
陳家鏞著作(2張)
陳家鏞於20世紀50年代在美國麻省理工學院及伊利諾大學做博士後研究,並在杜邦公司的研究所任研究工程師,對氣溶膠過濾及聚酯連續聚合反應工程等方面作了重要工作。1956年回國後,在中國科學院化工冶金研究所(現中國科學院過程工程研究所)期間,在用濕法冶金方法處理中國難選金屬礦,製備新型複合塗層粉末,多相反應工程以及金屬、抗生素及酶的分離原理、技術及方法等方面,長期進行具有創新性的科研及開發工作,如研究出高效萃取分離釩與鉻、錸與鉬等的新過程。長期堅持生產自己研究成功的多種複合塗層粉末,滿足了中國國防工業的需要 [7] 
  • 學術論著
出版時間
書名
作者
出版社
1991.12
《濕法冶金中鐵的分離與利用》
陳家鏞等編著
冶金工業出版社
1997
查金榮,陳家鏞著
冶金工業出版社
1998
陳家鏞等著
冶金工業出版社
2001
汪家鼎,陳家鏞主編
化學工業出版社
2004
毛在砂,陳家鏞編著
科學出版社
2004.07
《過程工業與清潔生產 走環境友好的道路》
陳家鏞,楊守志編著
清華大學出版社
2005.09
陳家鏞主編
冶金工業出版社 [5] 
  • 科研成果獎勵
獲獎時間
項目名稱
獎項名稱
1978年

全國科學大會獎
1980年

國家發明三等獎
1982年

國家科學技術委員會發明獎
1987年

國家自然科學獎
1988年

國防科技進步獎
1990年

國家科學技術委員會發明獎
2001年
滴流牀反應器的性能和優化模擬研究
北京市科學技術獎三等獎(排名第二) [11] 
2009年
多相體系的化學反應工程和反應器的基礎研究及應用
國家自然科學二等獎(排名第二)
2014年
新型功能化超順磁性顆粒的製備及在分離技術中的應用
國家技術發明二等獎(排名第五) [10] 

陳家鏞榮譽表彰

時間
榮譽表彰
授予單位
1980年
中國科學院學部委員(院士)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 [4] 
1996年

陳家鏞社會任職

時間
擔任職務
1965年1月—1978年3月
1978年3月—1983年6月
1979年
化工學報》編輯委員會委員
1983年6月—1988年4月
1984年1月
1988年4月至1993年3月
1993年1月
中國化工學會第35屆理事
1993年1月
《化學工程學報(英文版)》編輯委員會總編輯
1993年3月—1998年3月
1998年
《化工學報》編輯委員會顧問委員 [20] 


中國勞動保護學會顧問

陳家鏞個人生活

  • 家世背景
陳家鏞出生於一個知識分子家庭,父親陳松譜早年曾開辦私塾,陳家鏞排行第四,是家中的長子 [6] 
  • 情感婚姻
1948年,陳家鏞與中央大學化學系畢業的劉蓉在美國結婚,並同在伊利諾大學學習 [6] 
  • 人物軼事
2005年1月26日,《科學中國人》雜誌社刊登照片聲稱他於2004年8月15日去世,陳家鏞認為是有人在詛咒他,非常氣憤、煩惱。使原告的精神遭受損害,故請求法院判決《科學中國人》雜誌社承擔恢復名譽、消除影響的民事責任。法院判決《科學中國人》雜誌社賠償原告的精神損失撫慰金5萬元 [3] 

陳家鏞人物評價

陳家鏞是中國濕法冶金學科奠基人、化工學科開拓者之一。他為中國濕法冶金學科的建立和工程技術的發展奠定了基礎 [8] (中國科學院評)
陳家鏞作為著名化工專家,他辛勤耕耘,為推動中國化學工程學科建設和發展作出了積極貢獻;作為中國濕法冶金的開拓者之一,他堅持不懈,使中國的濕法冶金在很多方面已達世界先進水平;作為中國首批博士生導師之一,他循循善誘、誨人不倦;作為連續五屆的全國政協委員,他積極參政議政,為中國的科技發展建言獻策 [6] (《中國科學報》評)

陳家鏞後世紀念

  • 陳家鏞院士獎學金
2019年,為紀念陳家鏞先生、傳承科技報國和治學育人精神,由中國科學院過程工程研究所楊超教授發起並在湖南理工學院設立了“陳家鏞院士獎學金”,旨在獎勵和資助湖南化工、冶金專業品學兼優和家庭經濟困難但自強不息的在學研究生,鼓勵他們奮發圖強、為國家和社會建功立業 [21] 
參考資料
展開全部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