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陳家谷戰役

鎖定
陳家谷戰役是宋軍在雍熙北伐失敗後試圖將控制區的百姓內遷,而與收復失土的遼軍發生的遭遇戰。由於宋軍內部意見不一,導致合理的戰術建議遭到否決,最終以戰敗收場。
名    稱
陳家谷戰役
發生時間
雍熙三年(986年)
地    點
朔州
參戰方
北宋、遼
結    果
遼軍獲勝
參戰方兵力
宋軍數萬,遼軍號稱十萬
傷亡情況
楊業被俘,絕食殉國
主要指揮官
潘美
楊業,耶律斜軫
蕭撻凜

陳家谷戰役戰役背景

北宋雍熙三年(986年),宋太宗 [1]  詔命在北伐失敗後已經奉命退回代州的西路軍重新出兵,將已經收復的雲、應、朔、寰四州百姓內遷。此時,遼軍已經攻克寰州,直逼朔州,切斷雲、應二州的退路 [2] 

陳家谷戰役戰役準備

北宋
雲應等州行營兵馬都部署(主將):檢校太師、忠武軍節度使潘美
雲應等州行營兵馬副都部署(副將):雲州觀察使楊業
雲應等州行營兵馬都監(監軍):西上閣門使、蔚州刺史王侁,軍器庫使、順州團練使劉文裕
兵力:數萬。
山西諸路兵馬都統(主將):北院樞密使耶律斜軫
山西諸路兵馬副部署(副將):彰德軍節度使蕭撻凜
山西兵馬都監(監軍):將軍耶律題子
兵力:十萬。

陳家谷戰役戰役經過

出兵前,副將楊業建議避免和遼軍決戰,向應州進軍,示意切斷遼軍後路,迫使遼軍退往應州,此時朔州百姓可以撤退到石碣谷,宋軍再以強弩守住谷口掩護撤退。而雲州百姓在宋軍出發前就通知其南撤到應州,與應州百姓一起向南通過大石路撤回代州。此時宋軍主力與遼軍相持,再派騎兵保護二州百姓撤退,遼軍也不敢越過宋軍主力攻擊撤退的百姓,這樣不用決戰就可以達到戰役目的。但是建議遭到監軍王侁反對,他主張直接進攻寰州,與遼軍進行決戰,擊敗遼軍再掩護百姓撤退,受到另一監軍劉文裕的贊同。楊業表示不可行,王侁則激將説楊業莫非有二心,迫使楊業同意進行主力決戰,並自請為先鋒以明心志 [1] 
宋軍到達朔州後,遼軍也已趕到。楊業敦請主將潘美在陳家谷口佈陣,自己作為先鋒繼續前進 [3]  。遼軍主將耶律斜軫派副將蕭撻凜設伏,自己與楊業交戰後假裝敗退,楊業中伏大敗 [4]  。監軍王侁派人在高台眺望戰況,看到楊業追擊遼軍,便率兵前去爭功,潘美不能阻止王侁,於是一起沿着河邊行軍二十里,得知楊業戰敗後又立即撤退而不救援。楊業殺出重圍後且戰且退,到達陳家谷口只剩淄州刺史王貴和兒子楊延玉等殘部百餘人,發現潘美已經撤退,傷心欲絕,勸説部下各自逃命,但大家都慷慨赴死,無人逃難。楊業藏匿於樹林中,被右皮室詳穩耶律奚底射中,墜馬被擒。遼軍主將耶律斜軫責罵楊業,楊業但稱有死而已,又嘆息説受皇帝厚恩,本想立功邊境以報答,卻受奸臣逼迫而戰敗,沒臉苟活人世,於是絕食三天而死。

陳家谷戰役戰役影響

楊業死後,首級被傳往雲、應二州,當地宋軍棄城而逃。至此,雍熙北伐取得的全部土地百姓被遼軍奪回,宋軍精鋭大量戰死,導致宋軍戰鬥力削弱。宋太宗追究戰敗之責,將潘美連降三級貶為檢校太尉,王侁、劉文裕奪官,王侁發配金州,劉文裕發配登州。又追贈楊業檢校太尉、大同軍節度使蔭補其子供奉官楊延昭為崇儀副使,殿直楊延浦、楊延訓為供奉官,楊延瑰、楊延貴、楊延彬為殿直。
參考資料
  • 1.    《宋史·楊業傳》:“業謂美等曰:‘今遼兵益盛,不可與戰。朝廷止令取數州之民,但領兵出大石路,先遣人密告雲、朔州守將,俟大軍離代州日,令雲州之眾先出。我師次應州,契丹必來拒,即令朔州民出城,直入石碣谷。遣強弩千人列於谷口,以騎士援於中路,則三州之眾保萬全矣。’侁沮其議曰:‘領數萬精兵而畏懦如此。但趨雁門北川中,鼓行而往。’文裕亦贊成之。業曰:‘不可,此必敗之勢也。’侁曰:‘君侯素號無敵,今見敵逗撓不戰,得非有他志乎?’業曰:‘業非避死,蓋時有未利,徒令殺傷士卒而功不立。今君責業以不死,當為諸公先。’”
  • 2.    《宋史·楊業傳》:“未幾,詔遷四州之民於內地,令美等以所部之兵護之。時契丹國母蕭氏與其大臣耶律漢寧、南北皮室及五押惕隱領眾十餘萬,復陷寰州。”
  • 3.    《宋史·楊業傳》:“將行,泣謂美曰:‘此行必不利。業,太原降將,分當死。上不殺,寵以連帥,授之兵柄。非縱敵不擊,蓋伺其便,將立尺寸功以報國恩。今諸君責業以避敵,業當先死於敵。’因指陳家谷口曰:‘諸君於此張步兵強弩,為左右翼以援,俟業轉戰至此,即以步兵夾擊救之,不然,無遺類矣。’”
  • 4.    《遼史·耶律斜軫傳》:“太后親帥師救燕,以斜軫為山西路兵馬都統。……斜軫聞繼業出兵,令蕭撻凜伏兵於路。明旦,繼業兵至,斜軫擁眾為戰勢。繼業麾幟而前,斜軫佯退。伏兵發,斜軫進攻,繼業敗走,至狼牙村,眾軍皆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