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陳國強

(清華大學合成與系統生物學中心主任)

鎖定
陳國強,1963年12月生,1985年畢業於華南理工大學,1989年獲得奧地利格拉茨(Graz)工業大學博士學位。1990至1994年在英國諾丁漢(Notthingham)大學和加拿大阿爾伯達(Alberta)大學做博士後研究,1994年被聘為清華大學副教授,1997年聘為教授和博士生導師。973“合成生物學”項目的首席科學家、教育部長江學者特聘教授,現為清華大學教授、合成與系統生物學中心主任。 [2]  [4] 
陳教授長期從事“工業微生物、生物塑料生物燃料”的研究,在國際學術期刊上共發表微生物技術和生物材料相關論文幾百篇, Web of Sciences紀錄論文被引用多次,獲得授權專利30項、40個公開專利,開發的技術已經在數家公司用於大規模生產微生物塑料聚羥基脂肪酸酯PHA。 [4] 
中文名
陳國強
出生日期
1963年12月
畢業院校
華南理工大學
奧地利格拉茨(Graz)工業大學
汕頭市第十二中學 [3] 
主要成就
973“合成生物學”項目的首席科學家 [4] 
教育部長江學者特聘教授 [4] 
榮獲國家發明二等獎(排名第一)、談家禎生命科學創新獎、茅以升科技獎、第八屆中國青年科技獎、紐倫堡國際發明獎 [4] 
自然科學基金委國家傑出青年 [4] 
性    別
學    位
博士
職    稱
教授

陳國強人物簡介

陳國強 陳國強 [3]
陳國強:1963年出生於廣東汕頭,曾就讀於汕頭市第十二中學。1985年從華南理工大學畢業後,前往奧地利攻讀博士學位;1990年至1994年間在英國加拿大做博士後研究,1994年回國後被聘為清華大學副教授。現為清華大學教授、合成與系統生物學中心主任。長期從事“生物合成PHA材料及其下一代工業生物技術(NGIB)”的研究,其帶領團隊開發的NGIB已在數家公司用於大規模生產微生物塑料PHA。 [2] 

陳國強人物經歷

學習工作經歷
時間
地點
內容
1981-1985
學士
1986-1989
奧地利格拉茨工業大學
博士
1990-1992
博士後
1992-1994
加拿大阿爾伯達大學
博士後
1994-1997
副教授
1997-今
清華大學
教授
陳國強有一個夢想:用可降解可食用的生物塑料PHA,取代會造成“白色污染”的石油基塑料。從1994年回國至今,他一直在研究如何利用微生物發酵,將陳化糧甚至廚餘垃圾這些有機質轉化成生物塑料,並將之稱作“下一代工業生物技術”。
2021年10月,陳國強帶領團隊完成200噸生物塑料PHA(聚羥基脂肪酸酯)的開放生產,這些生物塑料被順利製成纖維紡織品、可降解農膜、管材、3D打印材料、醫用無紡布以及發光材料等。這意味着,陳國強用可降解、可食用生物塑料PHA取代會造成“白色污染”的石油基塑料的夢想終於成真。 [2] 

陳國強研究方向

PHA在微生物中生理作用的研究;
PHA作為組織工程材料的應用研究;
PHA作為可降解材料和生物燃料的應用研究開設的課程;
《微生物學》、《發酵工程前沿》、《系統生物學與合成生物學》。

陳國強主要貢獻

面對生物製造PHA成本高、能耗高、難以大規模產業化、相關研究遇冷等難題,陳國強38年如一日,潛心研究。最終,他的團隊發展出“下一代工業生物技術”,使生物製造PHA技術得到巨大提升。其研究成果已應用於相關產業多個領域,也讓我國在合成生物學和“下一代工業生物技術”製造PHA生物塑料的道路上,處於世界領先水平。 [3] 
陳國強 陳國強 [3]

陳國強獲獎記錄

提起陳國強,許多人都説,他是在外潮籍學者的佼佼者,也是潮汕人的驕傲。過去的十幾年中,他獲得了第八屆中國青年科技獎、自然科學基金委國家傑出青年、紐倫堡國際發明獎、國家發明二等獎(排名第一)、談家禎生命科學創新獎、茅以升科技獎、教育部高校青年教師獎等一系列獎項,可謂榮譽等身。
2023年3月24日,國際代謝工程學會將2023年度國際代謝工程獎授予陳國強教授,以表彰他通過開發利用嗜鹽菌和NGIB對全球代謝工程領域所作出的卓越貢獻。 [2]  陳國強是首位獲得該獎項的中國科學家。 [2] 

陳國強人物評價

合成生物學和“下一代工業生物技術”製造PHA生物塑料的道路上,陳國強團隊使我國處於世界領先的水平。——人民日報( 2022年04月11日19版)評 [1] 
只要認準目標,他肯定不忘初心,一直往這個方向去努力。——陳小梅(陳國強姐姐) [2]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