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陳嚮明

(革命人物)

鎖定
陳嚮明(1921—1989),女,原名陳壽萱,又名陳子英、陳黎洲,福建閩侯人。1939年5月,在上海啓秀女中讀書時加入共產黨。啓秀女中畢業後,先後任上海光華大學、大同大學、大夏大學的中共地下黨支部書記、中共杭州工委書記等職。1945年10月,擔任中共上海大學區委委員。1947年10月29日,浙江大學學生自治會主席於子三在獄中被害後,杭州爆發學生運動。1948年1月,共中央上海局調陳嚮明接替洪德銘擔任中共杭州工委書記,擔起領導學生運動的重任。在運動中,她強調要把主要精力放在深入發動羣眾和開展各學校工作上,使浙大學生自治會的改選取得了勝利,並在許多學校發展了黨員和黨的外圍組織Y.F,在杭高、藝專、省醫學院、浙大附中等校建立黨的支部。1949年3月,中共杭州市委(地下)成立後,陳嚮明任市委委員兼青年工作委員會書記,主要負責學校工作。解放後曾任上海少年兒童出版社副社長兼總編輯。1959年被錯劃為右派,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後改正。後擔任上海少年兒童出版社社長兼總編輯黨組書記。曾榮獲為紀念宋慶齡而設立的“中國福利會婦幼事業樟樹獎”。另有教授博士等同名人物。
本    名
陳嚮明
別    名
陳黎洲
出生日期
1921年
逝世日期
1989年
性    別
原    名
陳壽萱

陳嚮明人物介紹

陳嚮明,女,又名陳黎洲、陳子英,福建閩侯人。民國23年(1934年)在上海啓秀女中讀書時接受了進步思想。一·二九運動爆發,年僅14歲的陳嚮明在上海蔘加示威遊行,並在班級年刊上發表文章,宣傳抗日救國。民國28年5月參加中國共產黨,從事黨的地下工作。在大學讀書時,先後擔任光華大學、大同大學、大夏大學的黨支部委員、支部書記。畢業後,任中共上海學生運動委員會大學區委和社會區委委員。解放戰爭時期,先後任崇明縣工人運動委員會書記、杭州工人運動委員會書記,參加領導了上海和杭州地區的學生和工人運動。

陳嚮明個人生活

1949年7月,南下福建,創辦《福建青年》。1951年冬調回上海,任共青團華東委員會常委兼學校工作部部長,並當選為共青團中央委員。
1955年4月,陳嚮明任初創時期的上海少年兒童出版社副社長兼總編輯、黨組書記。她提出了制訂12年出書規劃的設想,並在調查研究的基礎上,向共青團中央寫了題為《關心兒童讀物出版工作的報告》,就全國少年兒童讀物出版工作的狀況、前景和發展方向等重大問題提出建議。
陳嚮明在1959年被剝奪了工作權利,下放勞動。1962年返回上海,在上海文藝出版社開始了十幾年的文學編輯生涯。陳嚮明雖身處逆境,但對工作仍是一絲不苟。在處理自發來稿中不管能否採用,總是認真負責及時處理,凡有修改基礎的,都寫出詳細的審稿意見和退修意見;在處理重版書中總是力爭在重版前再提高一步;對違反政策的書則堅決把關,不予出版;對青年作者則是滿腔熱情地進行輔導,使之提高作品質量。在此期間,恢復了政治名譽、黨籍和級別。
1979年4月,陳嚮明重返上海少年兒童出版社,先任副社長兼副總編輯,不久任社長兼總編輯。她大刀闊斧地撥亂反正,從編輯思想、文藝觀點、出版方針、幹部路線等方面進行整頓。在她主持下,少兒出版社出書不片面追求經濟效益,着眼於百年育人大目標。《兒童文學研究》再虧本也堅持出版;《少年自然百科辭典》是一時賺不了錢的大工程,照樣上馬。她不滿足於多出好書,還要考慮如何讓每本書發揮更大作用,經她四處奔波,多方呼籲,全國性的“故事大王”競賽活動開展成功,使每一本書起到以一當十的作用。整整10年,她夜以繼日地工作,負責幾個專業書稿的終審。她還擔任中國出版工作者協會理事、上海出版工作者協會副主席等職務。 [1] 
參考資料
  • 1.    荒砂,孟燕坤主編;《上海婦女志》編纂委員會編. 上海婦女志[M]. 上海:上海社會科學院出版社, 2000.07. 第662-66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