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陳佔元

(中國著名翻譯家)

鎖定
陳佔元(1908年10月27日~2000年2月2日),出生於廣東省南海縣九江鎮。中國著名翻譯家。畢業於法國巴黎大學。回國後歷任福建改進出版社編輯部主任,廣西教育研究所研究員,明日出版社總編輯,北京大學西語系教授。譯著有長篇小説《歐也妮·葛朗台》(新譯本)、《農民》、《山,水,陽光》,傳記文學《裴多菲傳》等。 [2] 
中文名
陳佔元
國    籍
中國
出生日期
1908年10月27日
逝世日期
2000年2月2日
出生地
廣東省南海縣九江鎮
性    別

陳佔元人物生平

1908年10月27日,陳佔元出生在廣東省南海縣九江鎮,至七八歲時才開始在香港進行漢文學啓蒙。1927年2月15日,愛好法國文學的陳佔元乘坐郵船前往法國巴黎留學。經過一年半的法語語言學習之後,1928年秋到1934年春,陳佔元在巴黎大學(索爾邦)修習哲學課程:美學、希臘哲學、哲學史等。1934年春,陳佔元回到祖國。當時的社會環境很不安穩,他也沒有什麼工作,恰逢魯迅和茅盾1934年9月在上海創辦了專門翻譯和介紹外國文學的文藝雜誌——《譯文》,同時陳佔元在法國留學的同學及友人黎烈文也參與創辦之事,他便向陳佔元邀約譯稿,這便是陳佔元進行翻譯活動的開始。當時《譯文》刊出的陳佔元的譯文大部分為法國作品(1934—1937年間),約有7篇;但也有從紀德法譯版轉譯的俄國普式庚(普希金)的作品,如《驛長》,共計8篇譯作。 [1] 
1940年,陳佔元在香港創辦“明日社”,並出版了卞之琳的一部詩集及一部報告文學,還有陳佔元自己的兩部譯作。1941年3月至6月,應黎烈文之邀,擔任福建省臨時省會永安《改進》出版社編輯,並領工資。期間通過《改進》雜誌發表的譯作也不在少數。1941年年底,陳佔元開始在廣西教育研究所工作。1942年,陳佔元在桂林太平路繼續使用“明日社”的名字,出版了十幾部譯作,其中譯者有馮至、卞之琳、梁宗岱、陳佔元等。當時還與李廣田、馮至、卞之琳等人在桂林編輯出版了一個文藝刊物《明日文藝》,可惜只有四期。 [1] 
也是在桂林,陳佔元碰上了一生摯愛——廣東中山人鄭學詩,兩人結為伉儷。1943年成為三口之家。有了家室之後,陳佔元開始考慮尋找一份相對穩定的工作。於是1946年秋進入北京大學任教,之後法國文學教學便成為他的主要工作,但是他仍然堅持法國文學的翻譯及研究工作。20世紀50年代之後,陳佔元陸續翻譯了法國作家布洛克、阿拉貢、斐蓋爾、西蒙娜·戴麗等的作品,還有巴爾扎克的兩部作品《農民》和《高利貸者》的譯作也印刷出版,加上《人間喜劇》序言的翻譯,讓陳佔元對巴爾扎克的翻譯和研究都上了新的台階。這篇譯文的發表對於“研究巴爾扎克與現實主義問題有極為重要的作用。正是當時文藝界急需的一份‘思想材料’,發表後也確實成為了理論界人士經常印證的典籍,產生了深遠的影響”。20世紀80年代初陳佔元的妻子鄭學詩過世,當時陳佔元曾對子女們説:“現在我對什麼都無所謂了,只是對做學問還有興趣。”在後期,陳佔元繼續翻譯和研究狄德羅、紀德、西奧朗等作家的作品,並陸續發表和出版了一些譯作和研究評論性文章。 [1] 
除此之外,陳佔元還擔任了一些社會職務,如中國作家協會會員,外國文學工作者協會會員和法國文學研究會顧問。此外他還是中國社會科學院外國文學研究所《馬克思主義文藝理論叢書》《外國文藝理論叢書》和《外國文學名著叢書》的編委,擔任《中國大百科全書》外國文學卷法語文學分卷副主編等職務。 [1] 
2000年2月2日,陳佔元因病逝世,享年92歲。 [1] 

陳佔元主要作品

1940年,陳佔元在香港創辦“明日社”,出版了卞之琳的詩集《慰勞信集》和報告文學《七七二團在太行山一帶》,以及陳佔元的兩部譯作:《生活的藝術》和《愛的藝術》。從1942年到1944年的約兩年時間裏,“明日社”就出版發行了用土紙印刷的十餘種文學著作及譯著。其中,譯著有:《新的糧食》([法]紀德著,卞之琳譯)、《歌德與悲多汶》([法]羅曼·羅蘭著,梁宗岱譯)、《交錯集》(里爾克等著,梁宗岱譯)、《生活藝術三種》([法]莫洛亞著,王苑等譯)、《詩與真》([德]歌德著,劉思慕譯)、《權力》([英]羅素著,沈煉之譯);著作有:《非古復古與科學精神》(梁宗岱著)、《屈原》(梁宗岱著,再版)、《十年詩草》(卞之琳著)、《十四行集》(馮至著)。除此之外,還有陳佔元自己的七部譯作:《山·水·陽光》([法]桑宋著)、《紅海逃亡記》([法]蒙佛雷特著)、《悲多汶傳》([法]羅曼·羅蘭著)、《夜航》([法]聖·狄瑞披裏著)、《馬來亞的狂人》([奧]支維格著,羅曼·羅蘭序)、《女人女人》([法]蒙特爾朗著)、《婦人學校》([法]安得利·紀德著)。 [1] 
陳佔元從20世紀30年代開始翻譯,一直到20世紀末,從事翻譯約50多年,翻譯了50餘部作品和文章。他的譯作忠實於原文,通俗易懂。在翻譯的同時,陳佔元在法國文學的研究上所下的功夫並不亞於對法國文學的翻譯。從1947年開始,陸續地發表一些文學研究或評論文章,如:《兩部法國文學史》(1947年《文學雜誌(上海1937)》第2卷第7期156—160頁)、《關於蒙特爾朗》(1948年《海濱雜誌副刊》第1期20—21頁)、《巴爾扎克的“高老頭”》(1957年《西方語文》第1卷第2期212頁)、《狄德羅的“從反面談演員”譯名商榷》(1961年《光明日報》第7。29卷2頁)、《巴爾扎克〈農民〉譯本序言》(1979年《外國文學叢刊》第1輯期1頁)、《本刊顧問談外國文學翻譯和研究:有關法國文學的幾點意見》(1983年《國外文學》第2期1頁)、《聖·狄舒貝里和他的〈夜航〉》(1984年《國外文學》第1期63頁)、《紀德和他的小説》(1984年《法國研究》第1期15頁)、《梁宗岱與雨果》(1987年《散文世界》第3期27頁)、《巴黎的回憶與感想》(1989年《外國文學》第5期54—59頁)、《藝術評論家狄德羅》(1989年《法國研究》第3期77—89頁)、《讀〈惡之花〉插圖本》(1993年《文藝報》第11.27卷6頁)。在這十幾篇的研究論文中,大部分都是介紹他所譯介的作品及作家,如關於蒙特爾朗、紀德、巴爾扎克、狄德羅、聖·狄舒貝里等人及作品的文章;而對於狄德羅的作品,則是他稱之為“文學以外的學問”。 [1] 
陳佔元的譯作呈多面性。其中的文學性譯作有《農民》《婦人學校》《馬來亞的狂人》等二十幾部;藝術性譯作有《音樂散論》《狄德羅畫評選》等五六部;人物評論或傳記性譯作有《悲多汶傳》《名人自傳:塔布伊夫人自述》等十部左右;還有政治性譯作有《法西斯的政治賭博》《美國的外交政策》等約二十部,其他研究性文論幾篇如《文學與時代》等。由此説來,他的譯作數量多,涉及的作者也多,譯作內在的邏輯聯繫較強,尤其是很多譯作還具有時效性。即是説,原作發表之後,兩三年的時間就被陳佔元譯介到中國。這類作品往往是政治性譯作,如《共產主義的人物——斯大林畫像》(L’homme du Communisme: Portrait de Staline),為法國的Jean Richard Bloch所著,1949年12月由巴黎的Editions Sociales出版社出版,1950年上海的平明出版社就出版了陳佔元的譯本;再如《自由越南紀行》(Je reviens du Viet-Nam Libre(Note De Voyage)),由法國共和青年聯盟總書記里奧·斐蓋爾Leo Figueres所著,1950年由巴黎某出版社(未註明)出版,1952年陳佔元翻譯此書之後,由世界知識出版社出版。 [1] 
參考資料
  • 1.    秦瓊芳. 陳佔元鮮為人知的出版事業及其法國文學翻譯紀事[J]. 成都理工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 2018, 第26卷(3):71-76.
  • 2.    陳佔元  .中國作家網[引用日期2023-12-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