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陳丙森

鎖定
陳丙森 [1]  , 1933年7月生, 江蘇揚州人, 1953年畢業於清華大學機械工程系, 195 3~19 56年先後在哈爾濱工業大學和清華大學隨蘇聯專家學習焊接,1956年畢業於清華大學機械工程系研究生班。
中文名
陳丙森
國    籍
中國
出生日期
1933年7月
出生地
江蘇揚州

陳丙森簡介

曾擔任過清華大學焊接教研室副主任、機械工程系副主任、機械工程研究所所長、清華大學黨委委員等工作,為國家重點博士點--清華大學焊接專業的科研事業和人才培養作出了重要貢獻。自1990年迄今被選為中國焊接學會副理事長,學術工作委員會主任, 1990~1995年期間還兼任'數值分析和CAD/CAM'專業委員會主任委員。90 年代被勞動部聘為'鍋爐壓力容器安全技術鑑定委員會'委員。

陳丙森科研經歷與成就

陳丙森從50年代初開始參與建立了清華大學焊接專業, 培養了大批焊接領域科研和工程技術人員。40多年來,主要從事焊接工藝、焊接結構設計與製造、焊接接頭強度與斷裂及焊接專家系統和應用軟件的研究與開發方面的教學與科研工作。
在50~60年代陳丙森參與組織了大型軋機機架電渣焊、大型鍛模堆焊、大型軋輥堆焊、火車輪箍堆焊、核反應堆鋁池殼氬弧焊、電子束焊機研製、多層包紮式水壓機高壓蓄勢器製造等項目。
他在70年代參加進行的“大直徑厚壁管全位置自動焊機”項目,在1978年獲得全國科學大會的獎勵。80年代以來,他主持了“9%Ni鋼大型球罐應力分析與評定”、“焊接接頭彈塑性條件下斷裂參量的研究”、“焊接接頭斷裂行為的分形分析”、“焊接接頭失效斷口計算機輔助體視學研究”等項目。
80年代初國外提出將能量回路積分-J積分作為彈塑性斷裂參量用於工程實際的方法,但在焊接結構安全評定中仍延續使用主要反映經驗數據的裂紋張開位移COD參量。他的研究探討了J積分斷裂判據用於力學性能不均勻,並具有殘餘應力的焊接接頭特定條件的可能性,提出只有將J積分原有定義加以修正才可以全面地用於焊接接頭的缺陷評定。
用分形幾何方法對斷口表面進行分析以研究斷裂發展過程的規律是80年代初才發展起來的新的研究方法。他將這一新方法用於焊接接頭斷裂問題的研究。此後,他進一步利用現代體視學方法和計算機輔助分析方法系統地研究了焊接接頭表面的三維幾何形貌特徵,並對其與斷裂微觀機理和過程進行了深入的分析。
這些研究成果已先後在“金屬學報”、“機械工程學報”、“Engineering Fracture Mechanics”、“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Fracture”等雜誌上發表。近年來,鑑於計算機技術的飛躍發展,陳丙森致力於計算機在焊接領域的應用與推廣。先後主持召開了“焊接專家系統專題學術會議”和“全國計算機在焊接生產中應用的學術與技術交流會”並作了題為“計算機的發展和在焊接中的應用”、“信息時代、先進製造技術與焊接生產”、“計算機輔助焊接技術(CAW)與焊接工程軟件”等大會報告。
他研製的“弧焊工藝專家系統”獲得了中國石化總公司科技進步二等獎和北京市科技進步三等獎。這一系統現已在國內20餘家企業應用。他領導的小組還開發了“焊接CCT圖應用系統”、“焊工技術檔案管理系統”、“焊材用量、工時及成本估算系統”、“有缺陷焊接結構安全評定系統”等焊接工程應用軟件以及工程機械焊接結構裝配焊接工藝計算機輔助設計系統(CAPP)。

陳丙森學術榮譽

2009年,在哈爾濱召開的"第十四次全國焊接學術會議"上,清華大學機械工程系陳丙森教授榮獲"中國焊接終身成就獎",潘際鑾院士為他頒發了證書、獎牌和獎金。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