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潘際鑾

鎖定
潘際鑾(1927年12月24日—2022年4月19日),出生於江西瑞昌。焊接工程專家,中國科學院院士清華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南昌大學名譽校長,湘潭大學名譽校長 [1] 
1944年潘際鑾考入國立西南聯合大學機械系;1946年轉入清華大學機械系繼續學習;1948年從清華大學畢業後留校任教,同年加入中國共產黨;1950年進入哈爾濱工業大學機械系就讀碩士研究生;1953年碩士畢業後擔任哈爾濱工業大學機械系教師,參與創建了哈爾濱工業大學的焊接專業;1955年返回清華大學機械系,建立焊接教研組,並擔任教研組主任,並先後擔任講師、副教授、教授。1978年擔任德國亞琛工業大學機械系客座教授、德國漢諾威工業大學材料工程系客座教授;1980年當選為中國科學院學部委員;1987年擔任秦山核電站焊接顧問;1993年出任南昌大學校長、黨委副書記;2002年擔任南昌大學名譽校長 [2]  ;2011年擔任西南聯大北京校友會會長。
潘際鑾主要研究內容為:焊接工藝、焊接自動化、焊接電源、可焊性,是中國焊接學科創始人之一,參與創建中國高等院校中第一批焊接專業 [1] 
2022年4月19日,潘際鑾因病醫治無效在北京逝世,享年95歲。 [15] 
中文名
潘際鑾
外文名
Pan Jiluan
國    籍
中國
民    族
漢族
出生地
江西瑞昌
出生日期
1927年12月24日
逝世日期
2022年4月19日
畢業院校
哈爾濱工業大學
職    業
教育科研工作者
代表作品
《Arc welding control》,《現代弧焊控制》
主要成就
1980年當選為中國科學院學部委員
信    仰
共產主義
性    別

潘際鑾人物生平

1927年12月24日,潘際鑾出生於江西瑞昌的一個書香門第,小學畢業於江西九江濱興小學,他在雲南省高中畢業生會考中獲得全省第一名 [3] 
1944年8月,考入國立西南聯合大學機械系,大學第一學期的期中考試,他的專業課物理成績不及格 [3] 
1946年7月,國立西南聯合大學撤銷,潘際鑾轉入清華大學機械系繼續學習 [4] 
1948年8月,從清華大學畢業後留校任教,擔任機械系助教。同年10月加入中國共產黨 [5] 
潘際鑾院士
潘際鑾院士(5張)
1950年8月,被清華大學推薦到哈爾濱工業大學機械系就讀碩士研究生,師從前蘇聯焊接專家普羅霍洛夫 [6] 
1953年8月,碩士畢業後,擔任哈爾濱工業大學機械系教師、焊接教研室主任,參與創建了哈爾濱工業大學的焊接專業 [6] 
1955年8月,帶領在哈爾濱工業大學參加焊接研究生學習的10多名學員返回清華大學,正式建立焊接教研組,並被任命為教研組主任,並先後擔任清華大學機械系講師、副教授、教授。
1959年,作為訪問學者,前往前蘇聯巴頓焊接研究所學習。
1978年,擔任德國亞琛工業大學機械系客座教授、德國漢諾威工業大學材料工程系客座教授。同年晉升為清華大學機械工程系教授,並擔任清華大學機械系主任(任期至1991年)。
1980年,當選為中國科學院學部委員。
1986年,擔任美國俄亥俄州立大學焊接系客座教授。同年擔任清華大學學術委員會主任(任期至1995年)。
1987年—1991年,在中國自行建設第一座核電站(秦山核電站)時擔任焊接顧問。
1993年4月,擔任南昌大學校長、黨委副書記(任期至2002年) [2] 
1997年,研發出了無軌導全位置爬行焊接機器人原型機 [16] 
2001年,獲得中國焊接終身成就獎。
2002年12月,擔任南昌大學名譽校長 [7] 
2007年6月,受聘為南昌職業學院顧問 [8]  。同年,擔任九江學院學術委員會主任。
2010年,擔任雲南曲靖師範學院學術委員會名譽主任。同年,擔任新餘學院院學術委員會名譽主任 [9] 
2011年,擔任西南聯大北京校友會會長。
2017年,作為聯合創始人,與馮消冰共同成立了北京博清科技有限公司, [17-19]  將無軌導全位置爬行焊接機器人產業化。 [16] 
2022年4月19日,潘際鑾因病醫治無效在北京逝世,享年95歲。 [15] 

潘際鑾主要成就

潘際鑾科研成就

  • 科研綜述
20世紀50年代末,潘際鑾試驗成功板極電渣焊及重型錘鍛模堆焊,應用於生產。60年代初試驗成功氬弧焊應用於核反應堆製造,完成中國自己生產的第一套核反應堆焊接工程。繼之研究成功中國第一台電子束焊機,並對焊接的熱裂紋的機理進行了深入的研究。70年代末研究電弧傳感器,首次建立電弧傳感器的動、靜態物理數學模型,並研製成功具有特色的電弧傳感器及自動跟蹤系統。80年代研究成功“QH-ARC”焊接電弧控制法,首次提出用電源的多折線外特性,陡升外特性及掃描外特性控制電弧的概念,為焊接電弧的控制及焊接自動化開闢了新的途徑。2003年研製成功爬行式弧焊機器人,屬國際領先水平。2008年完成了“高速鐵路鋼軌焊接質量的分析”、“高速鐵路鋼軌的窄間隙自動電弧焊系統”項目 [10] 
  • 研究成果獎勵
時間
項目名稱
獎勵名稱
1965年
ZD-30電子束焊機
國家科委、國家經委、國家計委等聯合授予的新產品創造二等獎
1984年
新型MIG焊接電弧控制法”“QH-ARC法
國家發明一等獎
1984年
焊接用雙向激光自動跟蹤系統
北京市科學技術成果二等獎 [9] 
2008年
彩圖科技百科全書。器與技術卷
國家科學技術進步二等獎
  • 學術論著
截至2010年,潘際鑾在中國國內外發表學術論文100餘篇,出版中文著作6部,英文著作1部,並獲得第十屆全國優秀科技圖書一等獎(2001年) [11] 
出版日期
名稱
作者
出版社
2007.12
《自強不息 厚德載物 潘際鑾院士八十華誕慶賀文集》
潘際鑾著
北京:清華大學出版社
2005.10
《彩圖科技百科全書 第5卷 器與技術》
潘際鑾,汪廣仁卷主編
上海:上海科學技術出版社
2000
《現代弧焊控制》
潘際鑾著
北京:機械工業出版社
1995
《機械製造科學(熱加工)》
潘際鑾主編
北京:科學出版社
1991
《焊接手冊》第一卷(工藝與設備)
潘際鑾主編
北京:機械工業出版社
1958.11
《焊接中的熱裂縫》
潘際鑾編
北京:機械工業出版社
2003
《Arc Welding Control》
潘際鑾編
Woodhead Publishing Limited
  • 授權專利
截至2010年,潘際鑾獲國家專利10餘項,美國專利2項 [11] 
1.中國專利 ZL 96 2 11738.2,1997年9月13日,“動態温度場實時檢測傳感器”(第一發明人)
2.中國專利 ZL 93 1 19445.8,1996年1月28日,“交流熔化極惰性氣體保護焊焊接電弧控制裝置”(第一發明人)
3.中國專利 NO. ZL 93 2 13847.0,1994年“焊接温度場檢測裝置用傳感器(第一發明人)
4. 中國專利 NO. ZL 92 2 44476.5,1993年“空心軸電機驅動的旋轉掃描焊炬”(第一發明人)
5. 中國專利 NO.85100074,1989年“焊接過程中監測工件坡口和裝配狀況的光電傳感方法”(第一發明人)
6. 美國專利 NO.4,628,181,1986年12月9日,“Method of Controlling the Output Characteristic of a Welding Power Source for Arc Welding and Electric Circuit to be Used for Such Apparatus”(第一發明人)
7. 中國專利 NO.85100037 I,1985年4月1日,“焊接電源外特性控制法,弧焊機及其電路”(第一發明人)
8. 中國專利 ZL 03 1 53663.8,2003年8月19日 “永磁履帶自主全位置爬行式弧焊機器人控制方法” (第一發明人)
9. 美國專利 US 7,498,542 B2,2009年3月3日,“Control, Method and System for a Trackless Autonomous Crawling All Position Arc Welding Robot With Wheels and Permanent Magnet Caterpillar Belts” (第一發明人)

潘際鑾人才培養

潘際鑾參與創建中國國內高等院校中第一批焊接專業,長期從事焊接專業的教育教學工作,並獲得國家級教學成果獎二等獎(2001年)及三等獎(2001年) [11] 
1993年,潘際鑾受江西省政府的邀請,出任新組建的南昌大學校長長達10年,他領導南昌大學克服重重困難,結束了江西省無國家重點學科、無博士學科點的歷史 [12] 

潘際鑾榮譽表彰

時間
榮譽/表彰
1980年
中國科學院學部委員
1985年
北京市人民政府授予北京市特等勞動模範稱號
1985年
中華全國總工會授予全國優秀科技工作者
1991年
中國機械工程學會授予科學技術成果獎
1995年
全國教育系統勞動模範稱號
1996年
江西省勞動模範稱號
1996年
中華全國總工會授予全國五一勞動獎章
2000年
何梁何利科學與技術進步獎
2001年
中國焊接學會授予中國焊接最高榮譽獎

美國紐約州立大學(尤帝卡分校)名譽教授 [1] 

潘際鑾社會任職

時間
擔任職務
1977年
中國共產黨第十一次全國代表大會代表
1997年
中國共產黨第十五次全國代表大會代表
2007年
九江學院學術委員會主任
2010年
雲南曲靖師範學院學術委員會名譽主任
2010年
新餘學院院學術委員會名譽主任
2011年
西南聯大北京校友會會長
1981年—1986年
中國焊接學會理事長
1982年—1985年
國際焊接學會副主席

國務院學位委員會委員兼材料科學與工程評審組組長

中國機械工程學會副理事長

江蘇科技大學雙聘院士

美國俄亥俄州立大學、德國亞琛大學、德國漢諾威大學客座教授

華南理工大學、大連交通大學、山東工業大學等校顧問教授

潘際鑾個人生活

潘際鑾 與家人
潘際鑾 與家人(2張)
潘際鑾年輕的時候一心撲在學習上,大學畢業當了助教,沒戀愛過,也沒找過女朋友。1950年,年僅19歲的李世豫隻身一人來到北京準備考大學。當時李世豫請自己的老鄉幫忙找住處,而這位老鄉正好跟潘際鑾住在一起,於是兩人就認識了。當時潘際鑾對李世豫有好感,就主動幫她找住處,幫她補習功課。1950年潘際鑾去哈爾濱讀研,李世豫留在北京考大學,五年後,潘際鑾回到北京,李世豫北大畢業,兩人就結婚了 [6] 

潘際鑾人物評價

潘際鑾為中國第一條時速350公里高速列車奧運前順利開通做出貢獻 [1] (清華大學評)
潘際鑾是第一位“中國焊接終身成就獎”的獲得者,為中國焊接事業做出了開創性成就 [13] (清華大學機械工程系評)

潘際鑾人物影響

  • 潘際鑾院士獎學金
2017年4月25日,“潘際鑾院士獎學金”設立儀式在清華大學主樓接待廳舉行,該獎學金作為清華大學名師獎學金之一,主要鼓勵清華大學機械工程系相關學科領域學習與研究的德才兼備的博士生、碩士生和本科生,旨在發揚和傳承潘際鑾院士的卓越貢獻和為人、為學的優良傳統,鼓勵和支持中國焊接以及相關學科領域優秀人才的培養、學術創新與工程應用 [14] 
參考資料
展開全部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