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清華大學機械工程系

鎖定
清華大學機械工程系是清華大學機械工程學院下屬的一個教學系,是清華大學最早成立的工科系之一。 [1] 
清華大學機械工程系始建於1932年,其前身為清華大學工學院機械工程學系,是清華最早成立的工科系之一。1952年,院系調整成立了清華大學機械製造系,之後歷經變遷。2012年12月27日,經清華大學批准由原機械工程系和原精密儀器與機械學系中機械工程學科的教職工組建新的機械工程系。 [2] 
根據2020年5月清華大學機械工程系官網顯示,機械工程系開設1個本科專業;擁有2個一級學科博士學位授予權,2個一級學科碩士學位授予權,4個專業學位授權領域,建設有1博士後流動站;教職工人數共計168人,其中在職教授48人,副教授76人,具有博士學位教師139人;另有82名在站博士後、128名合同制人員;在讀研究生共789人,其中碩士生367人、博士生422人,其中包含國際學生59人。 [1]  [3] 
中文名
清華大學機械工程系
簡    稱
機械工程系
創辦時間
1932年
學校類別
理工
主管部門
清華大學機械工程學院
現任領導
系主任:汪家道
系黨委書記:呂志剛
專職院士數
4人
本科專業
1個
碩士點
學術學位授權一級學科2個
專業碩士學位類別2個
博士點
學術學位授權一級學科2個
專業博士學位類別1個
博士後
科研流動站1個
國家重點學科
一級學科2個
地    址
北京市海淀區清華大學李兆基科技大樓A401
主要獎項
國家發明一等獎1項,二等獎1項,三等獎3項,四等獎3項(截至2020年5月)
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3項,三等獎2項(截至2020年5月)
國家自然科學二等獎3項(截至2020年5月)
知名校友
潘際鑾賙濟温詩鑄柳百成張孝文邵寧

清華大學機械工程系歷史沿革

機械工程系淵源於1932年成立的清華大學工學院機械工程學系,是清華大學最早成立的工科系之一,也是中國歷史最悠久的工程學科院系之一。
1932年夏,清華大學成立工學院,機械工程學系歸屬工學院管理。機械工程學系以“造就各項機械工程專門人才,適應國內社會需要”為宗旨,設置了3 個學科組, 即原動力工程組、機械製造工程組、飛機及汽車工程組。
1937年至1945年抗戰期間,機械工程學系隨清華大學南遷,先後在長沙臨時大學和西南聯合大學辦學。
1946年,隨學校遷回到北京清華園
1952年,全國高等學校院系調整,北京大學燕京大學的機械工程學系併入清華大學機械工程學系,並取消學院建制,同時機械工程學系分為機械製造系和動力機械系。
1960年,機械製造系分為精密儀器及機械製造系和冶金系,以熱加工專業為主。
1978年,機械製造系更名為機械工程系,以冷加工和精密儀器專業為主。
1971年,機械工程系改稱精密儀器系。
1984年,精密儀器系改稱精密儀器與機械學系。
1988年,機械工程系部分教師轉入學校新成立材料科學與工程系。
1996年,精密儀器與機械學系、機械工程系、汽車工程系聯合成立機械工程學院,之後工程力學系、熱能工程系、工業工程系、基礎工業訓練中心也分別併入機械工程學院。
2001年,精密儀器與機械學系和機械工程系部分教師轉入學校新成立的工業工程系。
2012年,由原機械工程系和原精密儀器與機械學系中機械工程學科的教職工組建新的機械工程系。 [2]  [4] 
清華大學機械工程系

清華大學機械工程系辦學條件

清華大學機械工程系專業設置

根據2020年5月清華大學機械工程系官網顯示,機械工程系所擁有的本科生專業為“機械工程”。 [5] 

清華大學機械工程系學科建設

  • 建設概況
根據2020年5月清華大學機械工程系官網顯示,機械工程系擁有2個一級學科博士學位授予權,2個一級學科碩士學位授予權,3個專業學位授權領域;建設有1博士後流動站,2個全國重點學科。 [1] 
博士後流動站:機械工程 [3] 
一級學科博士學位授予權:機械工程、航空宇航科學與技術(航空宇航製造方向) [5] 
一級學科碩士學位授予權:機械工程、航空宇航科學與技術 [5] 
專業博士學位授權領域:機械 [5] 
專業碩士學位授權領域:機械、工程管理 [5] 
全國重點學科:機械工程、航空宇航科學與技術 [1] 
  • 學科排名
根據2020年5月清華大學機械工程系官網顯示,清華大學機械工程系機械工程學科在中國國內學科評估為A+,2020年英國QS全球機械學科排名為14。 [4] 

清華大學機械工程系師資力量

根據2020年5月清華大學機械工程系官網顯示,機械工程系教職工人數共計168人,其中在職教授48人,副教授76人,具有博士學位教師139人。另有82名在站博士後、128名合同制人員。包括中國科學院院士3人,中國工程院院士2人,教育部“長江學者計劃”特聘教授10人,國家傑出青年基金獎獲得者8人,教育部跨/ 新世紀優秀人才支持計劃入選者13人,“萬人計劃”科技創新領軍人才4人,國家教學名師獎獲得者1人,北京市教學名師獎獲得者6人。另外,還擁有國家級教學團隊。 [6] 
中國科學院院士:潘際鑾(專職)温詩鑄(專職)雒建斌(專職) [7] 
中國工程院院士:王玉明(專職)柳百成(雙聘) [7] 
教育部“長江學者計劃”特聘教授:雒建斌、汪勁松、路新春、周明、王立平、田煜、李德才、汪家道(名單不全) [7] 
國家傑出青年基金獎獲得者:雒建斌、路新春、王立平、孟永鋼、褚福磊、田煜、劉辛軍(名單不全) [7] 
國家級教學名師:申永勝 [8] 
北京市教學名師:季林紅李德才曾攀(名單不全) [8] 
國家級教學團隊:工程材料及其加工教學團隊(帶頭人:黃天佑)、機械設計與製造系列課程教學團隊(帶頭人:申永勝) [8] 
北京市級教學團隊:工程材料及其加工教學團隊(帶頭人:黃天佑)、機械設計與製造系列課程教學團隊(帶頭人:申永勝) [8] 

清華大學機械工程系教學建設

  • 質量工程
根據2020年5月清華大學機械工程系官網顯示,機械工程系擁有1個國家級特色專業建設點,1個北京市的特色專業點;建設有5門國家精品課程,3門國家精品在線開放課程;1個國家級實驗教學示範中心,1個國家基礎課程教學基地,1個國家實踐教育中心;機械工程專業於2009年通過了全國工程教育專業認證,並於2016年通過了ABET認證(Accreditation Board for Engineering and Technology,美國工程與技術鑑定委員會的專業認證)。 [1] 
類別
名稱
國家級特色專業建設點
機械工程
北京市的特色專業
機械工程
國家精品課程
機械製圖
機械原理
工程材料
製造工程基礎
材料加工
實踐平台
國家級機械工程實驗教學示範中心
國家工科機械基礎課程教學基地
國家工程實踐教育中心
國家精品在線開放課程
工程製圖
有限元分析與應用
激光及其應用
清華大學研究生精品課
有限元分析及應用,工程應用的有限元分析專題訓練,現代CAD 技術
參考資料: [3]  [5]  [9] 
  • 教學成果
根據2020年5月清華大學機械工程系官網顯示,機械工程系近年來,8篇博士論文入選全國優秀博士學位論文,1篇入選北京市優秀博士學位論文,5名博士生獲教育部“博士研究生學術新人獎”。 [3] 
清華大學機械工程系教學成果(部分)
項目
獎項
等級
時間
為精品課夯實基礎--《機械製圖》精品教材建設
北京市高等教育教學成果獎
國家級一等獎
2017
機械設計系列課程體系改革與實踐
普通高等學校優秀教學成果獎
國家級二等獎
1997
機械原理多媒體軟件
第四屆全國多媒體教育軟件獎
國家級三等獎
2000
強化師資隊伍建設,提高機械基礎系列課程教學質量
第六屆高等教育國家級教學成果
國家級二等獎
2009
材料加工工程學科建設與創新型人才培養
第六屆高等教育國家級教學成果
國家級二等獎
2009
參考資料: [8] 

清華大學機械工程系系部榮譽

2020年3月19日,清華大學計算機科學與技術系被教育部、國家語委授予“中國語言資源保護獎”先進集體稱號。 [10] 

清華大學機械工程系學術研究

清華大學機械工程系科研機構

根據2020年5月清華大學機械工程系官網顯示,機械工程系擁有機械設計、製造工程和成形制造三個學科方向,設有摩擦學、設計工程、製造工程、機械電子工程、材料成形制造、成形裝備與自動化等6個研究所,並建有1國家重點實驗室等5個國家和省部級科研平台,與企業建立了3個聯合研究中心。此外,還與德國亞琛大學建立了“高端裝備創新設計製造國際聯合實驗室”,與兄弟院系建立的“生物製造與體外生命系統工程交叉學科創新引智基地”,清華大學新材料國際研發中心等國際合作平台。 [11-12] 
清華大學機械工程系科研平台一覽表
類別
名單
國家、省部級科研平台
國家CIMS工程研究中心(與自動化系共建)
精密超精密製造裝備及控制北京市重點實驗室
生物製造與快速成形技術北京市重點實驗室
教育部、科技部、北京市國際合作平台
清華大學-德國亞琛大學高端裝備創新設計製造國際聯合實驗室
生物製造與體外生命系統工程交叉學科創新引智基地
清華大學新材料國際研發中心
生物三維打印北京市國際科技合作基地
與企業建立的聯合研究中心
清華大學(機械系)-廣東金明精機股份有限公司智能康復機器人聯合研究中心
清華大學(機械系)-西門子先進工業機器人聯合研究中心(JCAR)
清華大學(機械系)-北京加西亞聯合技術有限公司低空安全技術聯合研究中心
窗參考資料: [11] 

清華大學機械工程系科研成就

  • 研究領域
根據2020年5月清華大學機械工程系官網顯示,機械工程系面向機械工程的國際學科前沿,又針對國家重大需求,在航空航天、能源裝備、交通運輸、IC裝備以及生醫工程等領域開展基礎研究與先進技術開發。主要研究方向包括:數字化設計與分析、摩擦學基礎理論與技術、微納機械學與摩擦學、表面界面理論與技術、機械零部件與密封技術、機械系統動力學與故障診斷技術、生物機械系統與康復工程、智能製造設備和控制、精密與特種加工技術、機器人技術、IC製造裝備、製造系統自動化與數字化、成形制造理論及計算機模擬仿真、重型裝備設計與製造、成形過程監測控制與智能化、激光加工與微納加工、增材製造與生物製造、航空宇航製造工程等。 [12] 
根據2020年5月清華大學機械工程系官網顯示,近年來,機械工程系在下一代超大規模集成電路製造的超低下壓力平坦化裝備、超精密光刻機工件台、航空大型複雜部件裝配與塗裝機器人、重型模鍛/擠壓裝備、焊接轉子等重大核心裝備及關鍵零部件的研製,在納米摩擦學、界面減阻、轉子動力學與故障診斷、細胞三維打印、電子束增材製造等基礎前沿研究,取得了一系列理論和技術成果。 [12] 
  • 科研成果
根據2020年5月清華大學機械工程系官網顯示,機械工程系每年承擔國家重大專項、重點研發計劃、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國防科研項目以及企業委託科技開發項目等幾百項。近五年,發明專利授權894項,發表論文2700篇,SCI近1400篇,科研經費2019到系經費3.1億元。 [12] 
1958年研製了中國第一台數控機牀,與美、蘇、日幾乎同步,並獲國家科委新技術獎;1960年代參加完成了中國第一台核反應堆池殼的焊接製造任務,與企業合作研製了中國第一台真空電子束焊機、第一台60MN 自由鍛液壓機、第一台劈錐銑等;1970年代為中國集成電路製造行業研製開發了分步重複自動照相機、圖形發生器、光刻機、電子束曝光機工件台等半導體設備,參與研製了中國第一台預應力鋼絲纏繞15MN熱等靜壓壓機,國際上首次提出了“等剪應力纏繞理論”。 [12] 
清華大學機械工程系主要科研成果一覽表
成果名稱
獲獎級別
年份
新型 MIG 焊接電弧控制法
國家發明一等獎
1984
FG 及F-FG密柵雲紋版
國家發明三等獎
1981
國家發明二等獎
1984
紫外曝光分步重複照相機
國家科技進步三等獎
1985
三自由度支撐系統扇葉動平衡機
國家發明四等獎
1987
兩自由度肌肉電控制前臂假肢
國家發明三等獎
1987
切削過程聲發射刀具監視裝置與方法
國家發明四等獎
1990
計算機磁盤精密帶式振動研拋機
國家發明四等獎
1991
計算機集成製造實驗系統
美國製造工程師學會CIMS 應用與開發大學領先獎
1994
NGY-2型納米級潤滑膜厚度測量儀
國家發明三等獎
1996
大型鋼絲纏繞預應力系列壓機
國家科技進步三等獎
1998
納米潤滑的理論和實驗研究
國家自然科學二等獎
2001
多功能快速成形制造系統M-PRMS 技術
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
2002
複雜非線性系統的某些動力學理論與應用
國家自然科學二等獎
2003
超精表面拋光、改性和測試技術及其應用研究
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
2008
並聯機器人機構拓撲與尺度設計理論
國家自然科學二等獎
2013
3.6萬噸黑色金屬垂直擠壓機成套裝備與工藝技術研發及產業化
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
2015
參考資料: [12] 

清華大學機械工程系文化傳統

清華大學機械工程系形象標識

清華大學機械工程系系徽主體圖案為齒輪,主體圖案中嵌入有“機械工程系”中文名字和英文簡稱“ME”文字,數字1932代表建系時間,下方為毛澤東主席題寫的清華大學名稱,系英文全稱“Department of Mechanical Engineering,Tsinghua University”環繞外圓,外圓沿用了清華大學校徽的圓面。 [4] 
清華大學機械工程系系徽 清華大學機械工程系系徽

清華大學機械工程系學生組織

  • 團委
機械系團委接受機械系黨委學生工作組及清華大學團委的直接領導,其工作主要在思想教育、社會實踐、素質拓展、志願公益、基層組織建設及幹部培養等方面開展。 [13] 
  • 學生會
機械系學生會是機械系三大學生組織之一,主要承擔為同學服務的職責,傾聽同學需求,建設系內民主,聚焦權益發展,加強網羅資源,打造品牌文體,積極對外發聲。 [14] 
  • 學生科協
機械系學生科協受機械系黨委學生工作組及清華大學學生科協領導,其職責在於統籌校系學術、科創資源,為機械系同學的學業、科研發展助力,通過舉辦科創賽事、科技培訓、組建興趣團隊提升系內課外科創活動氛圍。 [15] 
  • TMS分會
機械工程系TMS分會是清華大學學生馬克思主義學習研究協會(Tsinghua Marxism Students’ Study Society,簡稱TMS協會)在機械工程系的分支組織,同時受校TMS協會和機械工程系黨委學生工作組的領導。 [16] 
  • 研究生團總支
清華大學機械工程系研究生團總支(簡稱“系研團”)受機械工程系黨委研究生工作組和清華大學研究生團委的共同領導,是黨組織和團組織聯繫青年學生的橋樑和紐帶,以倡導研究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務”為工作原則,以全心全意為同學服務為工作宗旨,是廣大研究生自我學習和成長的舞台。 [17] 
  • 研究生會
清華大學機械系研究生會(簡稱機械系研會)是機械系研究生工作組領導下的研究生組織,同時受清華大學研究生會統籌指導開展具體工作。機械系研會以全心全意為服務同學為工作宗旨,倡導研究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務”為原則。在學校以人才培養為目標的總體思路下,機械系研會圍繞研究生相關的學術、體育、文化等主題展開具體工作,為廣大研究生營造良好的成長、成才氛圍,提升集體凝聚力。 [18] 

清華大學機械工程系學生活動

  • 科技競賽
根據2020年5月清華大學機械工程系官網顯示,機械工程系開展“挑戰杯”競賽、“挑戰杯”學生課外學術科技作品競賽、清華大學機械創新設計大賽、機械迷城大賽、新生機械創意大賽等活動。 [19] 
比賽現場的一架投石機 比賽現場的一架投石機
  • 文體活動
研究生文體活動:機械系開展研究生文藝體育活動:新生舞會讓同學們更快的融入集體;“健行杯”系內籃球、足球、羽毛球賽增進了同學及師生之間的友誼;“一二九”革命歌曲演唱會讓人銘記那段崢嶸歲月;體育俱樂部為常態化體育的開展提供了平台。機械系榮獲2018~2019 學年研究生“一二九”革命歌曲演唱會藝術水準獎,2018~2019學年研究生運動會甲組總分第一。 [20] 
2018年“一二九”革命歌曲演唱會 2018年“一二九”革命歌曲演唱會
本科生文體活動:根據2020年5月清華大學機械工程系官網顯示,機械系自院系合併以來已開展8次學生節,分別為2011年“覺醒紀”;2012年“幾度十八”;2013年“紅心J”;2014年“鉅械座”;2015年“匠心”;2016年“器語”;2017年“熔鑄”和2018年“帶着ME去流浪”。 [21] 
2019年機械系“帶着ME去流浪”學生節後大合影 2019年機械系“帶着ME去流浪”學生節後大合影
  • 社會實踐
研究生社會實踐活動:研究生社會實踐活動主要由研團總支就業實踐部負責,每學期都會組織開展學期中短期參觀實踐和寒暑假就業實踐活動,旨在拓寬該系研究生就業視野和就業面,2018-2019年度,機械系就業實踐部共派出寒暑假出行支隊7支,其中5支被評為校級重點支隊(暑假出行2支支隊均獲得銀獎支隊,寒假派出的3支支隊有望衝擊金獎支隊和金獎個人)。 [22] 
本科生社會實踐:機械系將社會實踐與學生的思想教育、專業學習、集體建設、社會服務和擇業就業相結合,每年暑假組織20餘支實踐支隊前往祖國的大江南北進行實踐調研。此外,機械系也在清華大學範圍內率先開展院系級實踐項目,“機械力量”自2013年開始已經成功舉辦六期,其中第三期和第六期分別獲得清華大學學生社會實踐金獎支隊稱號。 [23] 
實踐項目 實踐項目
  • 志願服務
研究生志願服務:組織每學年四到五次大型志願獻血活動,宣傳無償獻血精神;策劃組織愛上實驗室活動,以實驗室參觀形式,為不同院系的同學提供深入交流的平台,促進清華實驗室建設;組織研究生到“星星雨教育研究所”進行孤獨症兒童陪護活動;承辦清研智播間和清研説,以線上視頻形式傳播文化知識,展現研究生的風采;招募校史講解和校園講解的志願者;招募其他重大志願活動的志願者;宣傳各院系的志願活動等。機械工程系特色志願活動包括品牌特色志願活動“我的專業我代言”,以及新辦活動“英你而在,友我同行”中外學生互助活動等。 [24] 
本科生志願服務:機械紫荊着眼於“助盲公益”、“關注教育”、“服務師生”三個方面,開展“你的聲音,我的視界”、蒲公英支教、聯合義診、移動兑換等多個志願項目。其中,“你的聲音,我的視界”(助盲系列志願活動)影響力逐年擴大,2015年獲評“我最喜愛的志願項目”第一名,2016年榮獲清華大學首屆優秀志願項目銅獎;“聯合義診”項目亦榮獲2016清華大學優秀志願項目銅獎。 [25] 
  • 中外交流
中外學生文化交流:組織國際學生參觀長城頤和園等名勝古蹟,開展“Buddy Program”一對一中外學生交流活動。
國際學生學術引導:組織國際新生走訪實驗室、組織國際新生開學典禮暨選課活動、組織學術性講座Top Talk。 [26] 

清華大學機械工程系現任領導

類別
職務
名單
系行政領導
系主任
系副系主任
張建富張晨輝、趙海燕、方剛
系黨委領導
系黨委書記
呂志剛
系黨委副書記
參考資料: [27] 

清華大學機械工程系傑出校友

姓名
年級
備註
1951級
中國科學院院士,精密儀器與機械學系教授,機械學專家
1965級
中國工程院院士,中國工程院院長,原教育部部長
1946級
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焊接學科創始人之一,原清華大學學術委員會主任,原南昌大學校長
王恩東
1984級
中國工程院院士,浪潮集團首席科學家、執行總裁,高效能服務器和存儲技術國家重點實驗室主任
1951級
中國工程院院士,鑄造及材料加工專家
1996級
清華大學黨委副書記,中共北京市平谷區委常委、區政府副區長(掛職)
1952級
原清華大學校長
1957級
原清華大學黨委副書記
1964級
原清華大學副校長
1964級
原清華大學研究生院常務副院長
1965級
原清華大學黨委常務副書記
孫道祥
1965級
原清華大學校紀委書記
白永毅
1965級
原清華大學黨委常委
1978級
全國人大財經委副主任委員
1986級
中國兵器內蒙古第一機械製造集團公司總經理,曾榮獲“中央企業勞動模範”等稱號
李志軒
1978級
中國南車株洲電力機車有限公司董事長
1979級
四川長虹電子控股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四川長虹電器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
1980級
清華控股有限公司董事長、清華科技園發展中心執行主任
1981級
西北工業大學校長
1993級
貴州省政府副秘書長、省大數據局局長
隋少春
2003級
中航工業成飛公司生產管理部部長,國家技術發明二等獎獲得者
備註:上述校友名錄根據系校友會官網信息整理而來,僅部分
參考資料: [28] 
參考資料
展開全部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