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漢語文字)

鎖定
除(拼音:chú),漢語一級通用規範漢字(常用字) [1]  。此字始見於春秋戰國時代的《石鼓文》,古字形從阜餘聲。“除”的本義一般認為是宮殿的台階,泛指台階。又指去掉、不計算在內、不包括在內。在中國古代把擔任新職離開舊職稱為“除”,後授官也稱為“除”。“除”在算術中除又指一種運算方法。 [2] 
(基本信息主要來源:《新華寫字字典(第2版)》 [3]  、漢典網 [4] 
中文名
拼    音
chú、shū,zhù
部    首
五    筆
BWTY(86);BWGS(98) [4] 
倉    頡
NLOMD [4] 
鄭    碼
YOM [4] 
筆    順
橫撇彎鈎、豎、撇、捺、橫、橫、豎鈎、撇、點
字    級
一級(編號:1732) [1] 
平水韻
上平六魚(chú、shū),去聲六御(zhù) [15] 
筆畫數
2+7
統一碼
9664
筆順編號
523411234
造字法
形聲字
字形結構
合體字,左右結構
異體字
𠀺
注音字母
ㄔㄨˊ、ㄕㄨ,ㄓㄨˋ
四角碼
7829₄

文字源流

字形演變流程圖 [2]
“除”是形聲字。在石鼓文中(圖A)“除”字的左邊是一個“”字表形,表形右邊是一個“”字表音。“阜”的古字形像階梯,後引申為“山丘”之義。用“阜”作形旁的字,大都與地勢、建築有關,“除”的本義是台階,也與地勢起伏有關。到了篆文(圖1、2)的時候,“除”字依然是由“阜”和“餘”兩部分構成,但是左邊的“阜”字相對於石鼓文中的“阜”字略有些拉長。隸書中的“除”字的與法則與現代的寫法相一致。 [2]  [5] 
“除”的本義是台階,人拾階而上,每步都離舊登新,所以“除”又引申出“去舊更新”的意思來。《左傳·昭公十七年》有句話:“彗所以除舊佈新也。”意思是説,笤帚是掃除塵土、帶來清潔的東西。以後,“除舊佈新”就有了革除、更新的意思。 [5] 
除,還由去舊的意思引申出過去和盡的意思。如《詩經·唐風·蟋蟀》中説:“今我不樂,日月其除。”意思是説,今天我們不及時行樂,歲月將如流水過去。農曆十二月的最後一天稱為除,這一大晚上稱為除夕除夜 [6] 
“除”由除舊的意思又引申出迎新的意思。古代,拜官及授予新的官職,也叫“除”。唐代學者顏師古説:“凡言除者,除故官就新官也。”這句話的意思是説,凡提到哪個人除去某種官職就是説這個人就任這個新官職。 [6] 

詳細釋義

讀音
詞性
釋義
英譯
例句
例詞
chú
名詞
宮殿的台階。

《史記·魏公子列傳》:“趙王埽除自迎,執主人之禮。”
《漢書·王莽傳下》:“羣臣扶掖莽,自前殿南下椒除。”

泛指台階;階梯。
sidestep
宋·葉適《王氏讀書堂》詩:“矧今治華室,山翠湧前除。”
漢·班固《西都賦》:“周廬千列,徼道綺錯,輦路經營,脩除飛閣。”
庭除;階除
門與屏之間的通道。

《漢書·蘇武傳》:“前長君為奉車,從至雍棫陽宮,扶輦下除,觸柱折轅。”

除去雜草並堆土以便築壇的平地。

《左傳·昭公十三年》:“令諸侯日中造於除。”

指從事修治道路的役夫。

《左傳·襄公二十三年》:“冬十月,孟氏將闢,藉除於臧氏。”

古時建除家定日的吉凶,把“除”當作十二辰中卯的代號。

《淮南子·天文訓》:“寅為建,卯為除,辰為滿,巳為平,主生。”
《遼史·曆象志下》:“日有晷景,月有明魄,鬥有建除,星有昏旦。”
(Chú)姓氏用字。



動詞
清除;去掉。
eliminate;
exterminate
《尚書·微子之命》:“撫民以寬,除其邪虐。”
《左傳·昭公三年》:“自子之歸也,小人糞除先人之敝廬。”
《左傳·昭公十三年》:“先除王宮,使觀從從師於乾谿,而遂告之。”
《漢書·元帝紀》:“有可蠲除減省以便萬姓者,條奏,毋有所諱。”
《戰國策·秦策二》:“武王示之病,扁鵲請除之。”
除塵;除卻;排除;
開除;剔除;廢除;
刪除;除暴安良;除惡務盡
脱下;取下。

夏衍《上海屋檐下》第一幕:“(楊彩玉)衣服也不換……(將掛了的寢衣除了給他。)”

舊時守孝期滿,去喪服,謂之“除”。

《禮記·雜記下》:“親喪外除,兄弟之喪內除。”

修治;整治
repair;mend
《易·萃卦》:“君子以除戎器,戒不虞。
《穀梁傳·襄公二十四年》:“弛侯,廷道不除。”

避免。

唐·柳宗元《凌助教蓬屋題詩序》:“棟宇簡易,僅除風雨。”舊注:“《詩》‘風雨攸除’。除,去也。”

獸換毛。

《淮南子·天文訓》:“日者,陽之主也。是故春夏則羣獸除。”

指病癒。

漢·揚雄《方言》第三:“南楚病癒者謂之差,或謂之除。”

任命;授職,一般指免去舊職,授予新職。
confer(a official)
《漢書·景帝紀》:“列侯薨及諸侯太傅初除之官,大行奏諡、誄、策。”

數學計算方法之一。均分某數為若干分。與“”互為逆運算。
divide
《舊唐書·歷志一》:“乃以十二乘之,以時法六千五百三除之,所得為半辰之數。”
除法、整除
(舊讀zhù)光陰過去、流逝。

《詩經·唐風·蟋蟀》:“今我不樂,日月其除。”
宋·王安石《元日》詩:“爆竹聲中一歲除,春風送暖入屠蘇。”

形容詞
整潔。

《老子》:“朝甚除,田甚蕪,倉甚虛。”
宋·葉適《〈丁少詹文集〉序》:“既而自温嶺、雁蕩來者,累累言其庭宇甚除,疆畎甚修。”

介詞
不計算在內。
besides;
except;
with the exception
唐·姚合《酬令狐郎中見寄》詩:“常聞欲向滄江去,除我無人與子同。”
趙樹理《小二黑結婚》十二:“縣裏把罪狀一一證實之後,除叫他們賠償大家損失外,又判了十五年徒刑。”

zhù
動詞
給予;賜予。

《詩經·小雅·天保》:“俾爾單厚,何福不除。”

shū
名詞
夏曆四月的別稱。一説通“塗”。為十二月的別稱。

《詩經·小雅·小明》:“昔我往矣,日月方除。”

(表格信息來源:《漢語大詞典》 [7]  《現代漢語詞典》 [8]  《漢語大字典》 [9] 

古籍釋義

説文解字

【卷十四下】【𨸏(阜)部】直魚切(chú)
(除)殿陛也。從𨸏餘聲。 [10] 
〖註釋〗①陛:依次升高的階梯。②從𨸏:朱駿聲《説文通訓定聲》:“階級如山石之高下,故從阜。”

説文解字注

“(除)殿陛也”注:殿謂宮殿,殿陛謂之除。因之凡去舊更新皆曰除,取拾級更易之義也。《天保》:“何福不除。”傳曰:“除,開也。”
“從𨸏”注:取以漸而高之意。
“餘聲”注:直魚切,五部。 [11] 

廣韻

直魚切,平魚定 ‖ 餘聲魚部(chú)
除,階也。又去也。直魚切。十三。
遟倨切,去御定 ‖ 餘聲魚部(zhù)
除,去也,見《詩》。 [12] 

康熙字典

【戌集中】【阜部】 除;部外筆畫:7
(chú)《唐韻》直魚切。《集韻》《韻會》陳如切。《正韻》長魚切,並音儲。《説文》:殿陛也。班固《西都賦》:玉除彤庭。
又《前漢·蘇武傳》:扶輦下除。注:除謂門屛之閒。
又《玉篇》:去也。《書·泰誓》:除惡務本。《左傳·隱元年》:蔓草猶不可除。又《昭十七年》:振除火災。《周禮·春官》:女巫掌歲時祓除釁浴。
又揚子《方言》:病癒者或謂之除。
又算法有乘除。《前漢·律曆志》:法除之。
又治也。《易·萃卦》:君子以除戎器,戒不虞。注:除者,治也。《禮·曲禮》:馳道不除。
又《周禮·地官·山虞》:若祭山林,則為主而修除。注:治道路場壇。《左傳·昭十三年》:令諸侯日中造於除。注:除地為壇,盟會處。
又《玉篇》:開也。《史記·呂后紀》:請得除宮。《前漢·高五王傳》:作清宮。
又拜官曰除。《史記·平準書》:諸買武功爵,官首者試補吏,先除。注:先除,用也。《前漢·田蚡傳》:君除吏盡未,吾亦欲除吏。注:凡言除者,除去故官,就新官。
又《正字通》:隋內官服半除,唐減為半臂。言肩有袖,至臂臑而止,今呼齊肩。又易也。新舊歲之交謂之歲除。俗雲除夕。《孟浩然詩》:青陽逼歲除。
又除道,漢縣名。《前漢·地理志》:北地郡除道縣。
(yú)又《集韻》羊諸切,音餘。《詩·小雅》:日月方除。箋:四月為除。疏:爾雅,除作餘。李巡曰:四月萬物皆生枝葉,故曰餘。餘,舒也。除餘字雖異,音實同也。
(shū)又《集韻》《類篇》並商居切,音書。《集韻》:或省作餘。義同。
(zhù)又《廣韻》《集韻》遲倨切。《韻會》遲據切。《正韻》治據切,並音箸。《詩·唐風》:蟋蟀在堂,歲聿其莫。今我不樂,日月其除。傳:除,去也。
又《小雅》:風雨攸除,鳥䑕攸去,君子攸芋。
又《小雅》:俾爾單厚,何福不除。俾爾多益,以莫不庶。傳:除,開也。
又葉魚羈切,音宜。《越采葛婦歌》:號絺素兮將獻之,越王悦兮忘罪除。 [13] 

字形書法

字形對比

字形對比(楷體) 字形對比(楷體)

書寫提示

“除”字書寫演示圖 “除”字書寫演示圖
“阝”2畫,㇌(橫撇彎鈎)一筆寫成。“阝”窄“餘”寬,頂部“阝”低,底部“餘”低。“阝”,㇌(橫撇彎鈎)的鈎尖在橫中線。“餘”,“人”,撇從豎中線右側撇向“阝”側,捺的捺腳在橫中線;第三筆橫在橫中線,亅(豎鈎)從上橫起筆,在豎中線右側,兩點左右並列。 [3] 

書法欣賞

音韻集成

中上古音

時代
聲韻系統名稱
韻部
聲母
韻母
先秦
高本漢系統

i̯o
王力系統
d
ǐa
董同龢系統
jaɡ
周法高系統
d
iaɣ
李方桂系統
d
rjag
東漢





jo


jo
南北朝
宋北魏前期
魚虞模

jo
北魏後期北齊
魚虞模

jo
齊梁陳北周隋

jwo
隋唐
高本漢系統

ȡʰ
i̯wo
王力系統

ȡ
ǐo
董同龢系統

ȡʰ
jo
周法高系統

ɖ
io
李方桂系統

jwo
陳新雄系統

ȡʰ
ǐo
(表格信息來源:漢典網 [14] 

韻書集成

韻書
字頭
小韻
韻攝
聲調
韻目
聲母
聲類
開合
等第
清濁
反切
擬音
廣韻
平聲
上平九魚

開口呼
三等
全濁
直魚切
ȡʰjo
去聲
九御

開口呼
三等
全濁
遲倨切
ȡʰjo
集韻

平聲
上平九魚

合口呼
三等
次清
商居切
ɕiɔ

平聲
上平九魚

合口呼
三等
全濁
陳如切
ȡiɔ

平聲
上平九魚

合口呼
三等
次濁
羊諸切
0iɔ

去聲
九御

合口呼
三等
全濁
遲據切
ȡiɔ
禮部韻略


平聲





陳如切



去聲





遟據切

增韻


平聲





陳如切



去聲





遟據切

中原音韻

陽平
魚模
穿

撮口呼

次清

ʈʂʼiu
中州音韻


平聲
魚模





遲如切

洪武正韻

平聲
四魚


全濁
長魚切
dʒ‘y

去聲
四御


全濁
治據切
dʒ‘y
分韻撮要

陽平
第四諸主著
穿






(表格信息來源:漢典網 [14] 

方音集成

注意:方言字音的聲母和韻母用國際音標標註;各方言點的字音以當地城區中老年人口音為依據,僅作參考
方言類別
方言點
聲母及韻母
調值
調類
備註
官話(北京官話)
tʂʰu
35
陽平

官話(冀魯官話)
濟南
tʂʰu
42
陽平

官話(中原官話)
西安
pfʰu
24
陽平

官話(西南官話)
武漢
tɕʰy
213
陽平

官話(西南官話)
成都
tsʰu
21
陽平

官話(江淮官話)
合肥
tʂʰu
55
陽平

官話(江淮官話)
揚州
tsʰu
34
陽平

晉語
太原
tsʰu
11
平聲

吳語
蘇州
24
陽平

吳語
温州
dzɿ
31
陽平

湘語
長沙
tɕy
13
陽平

湘語
雙峯
dy
13
陽平

贛語
南昌
tɕʰy
24
陽平

客家話
梅縣
tsʰu
11
陽平

粵語
廣州
tʃʰy
21
陽平
文讀
tʃʰøy
21
陽平
白讀
粵語
陽江
tʃʰi
43
陽平

閩語(閩南片)
廈門
tu
24
陽平

閩語(閩南片)
潮州
55
陽平

閩語(閩東片)
福州
ty
52
陽平

閩語(閩北片)
建甌
ty
21
上聲

(參考資料:《漢語方音字彙》 [16]  、漢典 [14] 
參考資料
  • 1.    國務院關於公佈《通用規範漢字表》的通知  .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人民政府[引用日期2021-01-21]
  • 2.    李學勤主編;趙平安副主編.字源[M]:天津古籍出版社;遼寧人民出版社,2012:1262
  • 3.    商務印書館辭書研究中心 編.新華寫字字典 第2版[M].北京:商務印書館,2011:47
  • 4.      .漢典[引用日期2020-10-25]
  • 5.    丁義誠,張國慶,富金壁等主編. 全解漢字 詳釋1500個常用漢字的音、形、義、用 第1輯 第2版[M]. 北京:新世界出版社, 2008.05:331-332
  • 6.    時學祥,趙伯平主編;中國中央電視台海外中心專題部編.語林趣話 精選本[M].成都:四川辭書出版社,2007.01:77-78
  • 7.    中國漢語大詞典編輯委員會、漢語大詞典編纂處編纂.漢語大詞典 第11卷[M]:漢語大詞典出版社,1986.11:985
  • 8.    中國社會科學院語言研究所詞典編輯室.現代漢語詞典 第6版[M].北京:商務印書館,2012.06:194
  • 9.    漢語大字典編輯委員會編纂.漢語大字典[M]:四川辭書出版社;崇文書局,2010.04:4445
  • 10.    [東漢]許慎 原著;湯可敬 撰.説文解字今釋[M].長沙:嶽麓書社,1997.07:2101
  • 11.    (漢)許慎撰;(清)段玉裁注;許惟賢整理.説文解字注 下[M].南京:鳳凰出版社,2015.07:1278
  • 12.    餘乃永校注. 新校互注宋本廣韻[M]. 上海:上海辭書出版社, 2000.07:70;362
  • 13.    漢語大詞典編纂處整理. 康熙字典 標點整理本[M]. 上海:上海辭書出版社, 2008.08:1341
  • 14.    除的音韻方言  .漢典網[引用日期2021-01-21]
  • 15.    平水韻 六魚 除  .搜韻網[引用日期2023-05-05]
  • 16.    北京大學中國語言文學系語言學教研室編.漢語方音字彙(第二版重排本).北京:語文出版社,2003.06:120
展開全部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