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漢語漢字)

鎖定
餘(拼音:yú)是漢語一級通用規範漢字(常用字)。 [2]  是由兩個漢字簡化字而來—餘和餘。
“餘”此字始見於殷代甲骨文。 [4]  為象形字。本義為茅屋,後引申作剩餘,多餘 [1]  。又作姓氏。
而繁體字“餘”字最早見於秦代小篆,為形聲字,本義為多餘,剩餘,後引申為寬裕。也為姓氏
由於二字在古時通用 [10]  ,今簡化字將“餘”大部分字義(剩餘,未完和殘留義等)簡化為“餘” [11]  。而表姓氏和古文時,簡化為“餘” [12] 
中文名
拼    音
繁    體
部    首
五    筆
wtu(86)、wgsu(98)
倉    頡
omd
鄭    碼
odmf
筆    順
3411234
字    級
一級(0795) [2] 
平水韻
平聲·六魚 [3] 
總筆畫數
7
注音字母
ㄩˊ
四角號碼
80904

字源演變

字形源流
餘字字源演變 餘字字源演變

象形字。甲骨文作像居屋之形,上體像屋脊,下體像屋柱。金文二例,前者承之甲骨文,後者下體增益二小點,及冗文。戰國文字承自金文第二例。篆文、隸書承之。楷書承自隸書,中路豎筆末端鈎起而定體。在六書中屬於象形。甲骨文、金文中多借為第一人稱代詞,同“我”、“予”等。《前》5.9.2:“癸亥卜,王貞:餘比侯專?八月。”(癸亥日佔卜,王貞問:我與侯專聯盟嗎?在八月)傳世文獻亦如此。《爾雅·釋詁下》:“餘,我也。”《詩·邶風·穀風》:“不念昔者,伊餘來塈。” [4] 

形聲字。《説文》:“餘,饒也。從食,餘聲。”目前所見“餘”字的最早形式是小篆和秦隸。自漢代以來,歷代都有以同音代替方式用“餘”寫“餘”之例。1956年《漢字簡化方案》正式把“餘”簡化作“餘”,但後來又作出補充説明:“在‘餘’和‘餘’的意義可能混淆時,仍用‘餘’。”“餘’ 是“餘”字因偏旁“飠”簡化作“飠”而類推出的簡化字。餘”大部分字義簡化為“餘”,少部分字義類推簡化為“餘”,規定只用姓氏和古文中。
本義是食物有剩餘,多出來。《詩.秦風●權輿》:“今也每食無餘。”引申泛指剩餘,還引申為寬裕、豐足。由剩餘義引申為殘剩、末、其他的、整數後餘計的零頭尾數等義。 [13] 

詳細釋義

讀音
詞性
釋義
英譯
例句
例詞
動詞
飽足。
have eaten one’s fill;be full
餘,饒也。——《説文》
豐餘
剩下。
remain;leave orer
昔人已乘黃鶴去,此地空餘黃鶴樓。——崔顥《黃鶴樓》
剩餘
形容詞
剩下的,多餘的。
surplus;spare
行有餘力,則以學文。——《論語》
亦無使有餘。——《呂氏春秋·辯士》。注:“猶多也。”
今也每食無餘(餘)。——《詩·秦風·權輿》
多餘
殘留的;遺留的。
remaining
孤嶂秦碑在,荒城魯殿餘。——唐·杜甫《登兗州城樓》
肯與鄰翁相對飲,隔籬呼取盡餘(餘)杯。——唐·杜甫《客至》
殘餘
次要的。
second
唱徹《陽關》淚未乾,功名餘事且加餐。——辛棄疾《鷓鴣天》

不盡,無窮。
infinite;endless
一彈再三唱,慷慨有餘哀。——《古詩十九首》
餘音嫋嫋
其餘,其他,以外。
other
大兒孔文舉,小兒楊德祖,餘(餘)子碌碌,莫足數也。——《後漢書·禰衡傳》
得十九人,餘無可取者,無以滿二十人。——《史記·平原君虞卿列傳》
餘論
數詞
多,表示整數後不定的零數。
odd;over;more than
一車炭重千餘斤。——白居易《賣炭翁》
有竹一頃餘(餘),喬木上參天。——唐·杜甫《杜鵑》
百餘米
名詞
閒暇。
leisurely
無為也,則用天下而有餘。——《莊子·天道》
餘暇
農曆四月的別稱。
the fourth month of the lunar year
四月為餘。——《爾雅》

代詞
第一人稱代詞,我或我的。
I;my;me
餘弟宗玄。——唐·柳宗元《至小丘西小石潭記》
餘於僕碑。——宋·王安石《遊褒禪山記》
此地適與餘近。——明·袁宏道《滿井遊記》
餘弟,餘一人
參考資料: [5] 

古籍釋義

説文解字

【卷二】【八部】餘
語之舒也。從八,舍省聲。以諸切。 [1]  [6] 

説文解字注

餘,語之舒也。語,匡謬正俗引作䛐。左氏傳:小白餘敢貪天子之命,無下拜。此正䛐之舒。虧部曰:虧,於也。象氣之舒虧。然則餘虧異字而同音義。釋詁雲:餘,我也。餘身也。孫炎曰:餘,舒遲之身也。然則餘之引伸訓為我。詩書用予不用餘。左傳用餘不用予。曲禮下篇:朝諸矦分職授政任功,曰:予一人。注云:覲禮曰伯父寔來,餘一人嘉之。餘、予古今字。凡言古今字者,主謂同音,而古用彼今用此異字。若禮經古文用餘一人,禮記用予一人。餘、予本異字異義,非謂予、餘本卽一字也。顏師古匡謬正俗不逹斯恉,且又以予上聲、餘平聲為分別,又不知古音平上不甚區分,重悂貤繆。儀禮漢讀考糾之詳矣。從八,象氣之分散。舍省聲。以諸切。五部。 [1]  [7] 

康熙字典

唐韻》以諸切《集韻》《韻會》羊諸切《正韻》雲居切,𠀤音餘。《説文》語之舒也。《爾雅·釋詁》我也。
又四月為余月
又接餘,荇菜也。
又《前漢·匈奴傳》單于衣繡,褡綺錦袷被各一,比餘。《注》比餘,發之飾也。
又姓。由余之後。
又《集韻》詳於切,音徐。餘吾,水名。在朔方。
又《集韻》同都切,音徒。史記檮餘,匈奴山名。
又於遮切,音邪。褒餘,蜀地名。一作褒斜。《漢陽厥𥓓》褒斜作褒餘。
又葉演女切,音與。《楚辭·九思》鷃雀列兮讙譁,雊𨿜鳴兮聒餘。抱昭華兮寶車,欲炫鬻兮莫取。
又與餘同。《周禮·地官》委人,凡其餘聚以待頒賜。《注》餘同餘。 [1]  [8] 
説文解字“餘” 説文解字“餘” [6]
説文解字注“餘” 説文解字注“餘” [7]
康熙字典“餘” 康熙字典“餘” [8]

字形書法

字形對比

中國大陸 中國大陸
中國台灣 中國台灣
中國香港 中國香港
日本 日本
韓國 韓國

書寫演示

餘字書寫筆畫 餘字書寫筆畫
筆順:①撇②捺③橫④橫⑤豎鈎⑥撇⑦點

書法欣賞

參考資料:漢典網 [9] 

音韻彙集

韻書集成

字形
韻書
聲調
韻目
字母
聲類
開合
等第
清濁
反切
擬音
廣韻

次濁
以諸切
0jo

全濁
視遮切/以諸切
ʑja
集韻

全濁
祥餘切
ziɔ

次清
商居切
ɕiɔ

次濁
羊諸切
0iɔ

全濁
同都切
do

次濁
羊奸(茹)切
0iɔ
韻略






羊諸切

增韻






羊諸切

中原

陽平
魚模



全清

iu
中州

平聲
魚模





移居切


平聲
車遮





繩遮切

洪武



次濁
雲居切
oy
參考資料:漢典網 [1] 

上中古音

時代
聲韻系統名稱
韻部
聲母
韻母
備註
先秦
高本漢系統

d
i̯o

先秦
王力系統
ʎ
ǐa

先秦
董同龢系統
d
jaɡ

先秦
周法高系統
r
iaɣ

先秦
李方桂系統
r
ag

兩漢
東漢





jo



jo

南北朝
宋北魏前期
魚虞模

jo

南北朝
北魏後期北齊
魚虞模

jo

南北朝
齊梁陳北周隋

jwo

隋唐
擬音/高本漢系統

0
i̯wo

隋唐
擬音/王力系統

j
ǐo

隋唐
擬音/董同龢系統

0
jo

隋唐
擬音/周法高系統

0
io

隋唐
擬音/李方桂系統

ji
wo

隋唐
擬音/陳新雄系統

0
ǐo

參考資料:漢典網 [1] 
參考資料
展開全部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