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陝西師範大學網絡教育學院

鎖定
陝西師範大學網絡教育學院成立於2002年。經教育部批准,2002年2月陝西師範大學成為現代遠程教育試點院校,同年5月網絡教育學院成立。
中文名
陝西師範大學網絡教育學院
創辦時間
2002年
辦學性質
公立學校
所屬地區
陝西

陝西師範大學網絡教育學院學院概況

學院牢固樹立“以質量求生存、以服務求發展”的辦學理念,積極探索網絡教育教學模式和教學管理模式,不斷提高教育教學質量,辦學聲譽受到社會和廣大學員的普遍認可。作為“全國教師教育網絡聯盟”單位核心成員,學院堅持“為西部服務,為在職中小學教師繼續教育服務”的辦學方向,努力辦出教師教育特色。學院在讀學生3萬餘人,其中在職中小學教師佔80%,來自西部的學員達70%左右。

陝西師範大學網絡教育學院專業設置

學院設立了高中起點專科、高中起點本科、專科起點本科3個教育層次的網絡教育,開設了漢語言文學、教育學、英語、計算機科學與技術等18個專業,開發建設了350餘門網絡課程。學院自主開發的《古代漢語》、《外國教育史》和《中國古代史》網絡課程先後被教育部評為“國家精品課程”。
為支持引導學院健康穩步發展,學校成立了由相關職能部門負責人,相關學院院長、教學副院長,以及教育學科和教育技術專家為成員的網絡教育發展諮詢委員會、教學指導委員會和課件評測委員會。學院以課程資源建設、校外學習中心建設和自身建設為核心,不斷完善網絡教育質量標準,積極構建網絡教育全面質量保障體系,確保網絡教育質量的穩步提高。

陝西師範大學網絡教育學院師資建設

經過七年的發展,學院擁有了300餘名諳熟網絡教育教學方法的優秀教師,在實踐中培養和鍛鍊了一支百人規模的專業化網絡教育管理和服務隊伍,建立了立足陝西、服務西部、面向全國的120多個校外學習中心,有力地促進了各地教師學歷達標和基礎教育水平提升。
2008年7月,陝西省教育廳在陝師大設立“陝西省基礎教育資源研發中心”;同年12月,“陝西師範大學教師教育資源中心”正式成立。按照學校安排,網絡教育學院與“兩個中心”合署辦公,並承擔其具體工作。學院擁有了更寬廣的發展空間和更高層次的發展平台。
面向未來,陝西師範大學網絡教育學院將進一步發揮現代遠程教育優勢,不斷強化教師教育特色,繼續為社會培養各類應用型人才,為陝西和西部地區教師教育和基礎教育做出積極的貢獻。

陝西師範大學網絡教育學院院系設置

陝西師範大學現設有21個學院,2個基礎教學部, 63個本科專業;有 12 個博士後流動站(中國語言文學、歷史學、哲學、教育學、心理學、生物學、數學、物理學、地理學、化學、馬克思主義理論、材料科學與工程), 15個博士學位授權一級學科( 生物學、化學、中國語言文學、歷史學、馬克思主義理論、地理學、哲學、理論經濟學、教育學、心理學、數學、物理學、材料科學與工程), 103個博士學位授權二級學科, 40個碩士學位授權一級學科, 186個碩士學位授權專業,另有1 個教育博士專業學位點,20 個碩士專業學位點(含工程碩士 8 個領域),國家現有 13個學科門類中該校學位授權點覆蓋哲學、經濟學、法學、教育學、文學、歷史學、理學、工學、管理學、農學、醫學、藝術等 11 個學科門類;有國家級重點學科4個:歷史地理學中國古代史、中國古代文學動物學省部級重點學科56個

陝西師範大學網絡教育學院師資力量

學校現有教職工約2800人,專任教師近 1600 人,具有博士、碩士學位的教師佔教師總數的 80%多 ,其中具有博士學位的達49% 。專任教師中有教授300餘人,副教授近500人,博士生導師 249 人,雙聘院士3人,國家突出貢獻中青年專家 5 人,國家“新世紀百千萬人才工程”入選者 6 人,教育部“新世紀優秀人才支持計劃”入選者 23人,高校青年教師獎獲得者 2 人,教育部優秀青年教師資助計劃入選者 8 人,國家級教學名師 2 人,全國優秀教師 6人,全國、全省宣傳文化系統“四個一批”人才入選者 共2人,省級教學名師16人,陝西省有突出貢獻專家 6 人,陝西省“ 三五”人才、“三秦學者”、“百人計劃”等人才工程入選者 20 人。近年來,學校積極調整用人政策,聘請了近百名國內外著名學者作為兼職教授,其中有院士 10 餘人。
現任領導
校長房喻
房喻,1956年9月生,陝西西安人,漢族,研究生學歷,教授,博士
生導師。1982年元月,畢業於陝西師範大學化學系,獲理學學士學位;房喻教授1993年獲得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特殊津貼,1998年在英國獲哲學博士學位。曾任陝西師範大學化學與材料科學學院院長,副校長。2001年被評為全國優秀教師,2002年被評為陝西省勞動模範和教育部骨幹教師資助計劃優秀完成人員,2002年12月起擔任陝西師範大學黨委常委、副校長。2003年被評為陝西省教學名師,2004年被評為全國勞動模範。2004年6月起任校長。
黨委書記:甘暉
甘暉,男,漢族,生於1957年1月,甘肅人,研究員,1977年參加工作,1981年加入中國共產黨。1978年2月至1982年1月在蘭州大學中文系學習,獲學士學位,畢業後留校工作,歷任蘭州大學校學生會專職秘書長、校團委副書記、數學力學系黨總支副書記、校團委書記、人事處處長、研究生處常務副處長、“211工程”辦公室主任、研究生院副院長等職,2001年1月任蘭州大學黨委副書記,2002年10月起兼任蘭州大學副校長。2010年12月起任陝西師範大學黨委書記。
黨委副書記:王 濤 張建祥 司曉宏
副校長:王 濤(兼) 張渭淮 趙 彬 蕭正洪王武海 遊旭羣
紀委書記:張建祥(兼)
校長助理:馮旭東

陝西師範大學網絡教育學院對外交流

學校積極開展廣泛的國際學術交流與合作,設有西北地區唯一的“國務院僑辦華文教育基地”,其主要職責是:起草全校國際交流合作工作的發展規劃;為學校領導提供諮詢;協調全校外事活動,為院系的教學、科研和國際學術交流提供信息服務;負責學校外事接待活動的策劃、實施;校際交流計劃的統籌管理,包括計劃的制定、協議的擬訂、交流項目的實施和運轉情況的跟蹤管理、服務;外國留學生和研究學者的歸口管理,包括髮展規劃的制訂、參與招生、外事和教學管理、生活服務;外國專家的聘請、報批、外事和生活管理;國際會議的審核報批;境外辦學的聯絡、審核和報批;教職工因公出國(境)和學生因公出國(境)護照、簽證(通行證)的辦理,教職員工因私出國(境)校內有關手續的辦理;校領導交辦的其他各項事務。
半個多世紀以來,學校已發展成為一所學科門類齊全、培養體系完備的綜合性一流師範大學,為國家培養各類畢業生10萬餘人。學校還積極開展廣泛的國際學術交流與合作,先後與美國、英國、法國、德國、俄羅斯、日本、澳大利亞、加拿大、韓國、越南、香港等國家和地區的70多所學校建立了校際友好與合作交流關係,培養留學生近4000餘人。

陝西師範大學網絡教育學院教學成果

長期以來,學校以教學質量為生命線,堅持以“三級三類”教學評估為主體的教學質量保障體系,狠抓教學管理 和改革,取得顯著成效, 2000 年以來共獲國家級教學成果獎 5 項,省級教學成果獎 27 項,有 6 部教材入選“國家面向 21 世紀課程教材”,獲省部級以上優秀教材獎 6 項, 2 部教材入選教育部推薦使用的研究生教學用書, 6 門課程被評為國家級精品課程, 23 門課程被評為省級精品課程, 12 個專業被評為省級名牌專業。學校 1999 年被中央文明委首批授予“全國精神文明建設先進單位”榮譽稱號,校團委 2004 年被團中央授予“紅旗團委”光榮稱號,學校連續十五 年被中宣部、教育部、團中央授予“全國大學生社會實踐先進集體”。學校畢業生因其專業基礎紮實、知識面寬、綜合素質高、踏實敬業而深受用人單位歡迎,連續多年一次性就業率在 90% 以上,位居全國師範院校前列。學校積極實施科研強校戰略,科研實力逐年提升,尤其是人文社會科學研究具有顯著優勢。。“十一五”期間,人文社會科學共承擔省部級及其以上科研項目 472 項,其中國家社科基金類項目 81 項,教育部項目 106 項;有 118 項人文社會科學研究成果獲省部級以上獎勵;出版學術著作 432 部,教材 160 部,發表學術論文 4793 篇。
自然科學“十一五”期間共承擔省部級及其以上科研項目 442 項,其中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 160 項; 863 計劃項目 4 項, 973 前期專項項目 2 項;出版學術著作 105 部,發表學術論文 6454 篇;有 23 項科技成果獲得陝西省科學技術獎, 116 項科技成果被授予專利權,其中發明專利 112 項,實用新型專利 4 項。

陝西師範大學網絡教育學院師大特色

學校從 2006 級本科生開始按照“厚基礎寬口徑高素質強能力”的培養理想和通專結合、文理滲透的原則,實施“2+2”教師教育人才培養模式改革,學生前兩年按一級學科為基礎的大類進行通識教育,後兩年進行專業培養。2007年,北京師範大學華東師範大學東北師範大學華中師範大學、陝西師範大學和西南大學六個教育部直屬師範大學中部分學生實行免費師範教育。免費師範生可按照學校規定在師範專業範圍內進行二次專業選擇,有志從教並符合條件的非師範專業優秀學生,在入學一年後,可在教育部和學校核定的計劃內轉入師範專業,並按標準返還學費、住宿費,補發生活補助費。學校高度重視學生的綜合素質教育,在課堂教學以外,積極推進“大學生素質拓展計劃”,開展豐富多彩的校園文化活動、社會實踐活動和公益服務活動,倡導高雅藝術進校園,形成了大學生藝術節,科技文化節,綜合素質大賽,英語角等校園文化品牌活動,學生馬列讀書社先後得到幾任省委書記的親自指導。 學校積極探索教師教育“ 4+ 2 ” 城鄉合作人才培養模式,為基礎教育培養優質師資。
學校積極開展廣泛的國際學術交流與合作,設有西北地區唯一的“國務院僑辦華文教育基地”,先後與美國、英國、法國、德國、日本、澳大利亞、加拿大、韓國、越南、香港等國家和地區的 60 多所學校建立了校際友好與合作交流關係,培養留學生 3000 餘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