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陳國良

(中國工程院院士、金屬材料專家)

鎖定
陳國良(1934年3月2日—2011年5月25日),江蘇宜興人,金屬材料專家,中國工程院院士、美國金屬學會會士,北京科技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 [1] 
陳國良於1955年從北京鋼鐵學院畢業後留校工作,歷任北京科技大學教授、博士導師、材料系主任、新金屬材料國家重點實驗室主任及學術委員會主任等職務;1960年受命領導建設了高温合金實驗室;1999年當選為中國工程院院士;2005年獲得美國金屬學會傑出成就獎 [2]  ;2009年獲得何梁何利基金科學與技術進步獎 [3]  ;2011年5月25日在北京逝世,享年77歲 [4] 
陳國良主要從事高温合金物理冶金、高温部件力學冶金及壽命估算、金屬間化合物新型結構材料、大塊金屬玻璃及其他新金屬材料、霧化噴射成型技術等材料置備新技術新工藝等方面的研究 [5] 
中文名
陳國良
國    籍
中國
民    族
漢族
出生地
江蘇省無錫市宜興市
出生日期
1934年03月02日
逝世日期
2011年05月25日
畢業院校
北京鋼鐵學院
職    業
教學科研工作者
代表作品
金屬材料學》《高温合金學》
主要成就
1999年當選為中國工程院院士
信    仰
共產主義
性    別
政治面貌
中共黨員

陳國良人物生平

陳國良
陳國良(5張)
1934年3月2日,陳國良出生於江蘇省宜興市。
1951年9月—1952年9月,在北洋大學(1951年更名為天津大學)冶金系學習。
1952年9月—1953年9月,因高等學校院系調整,轉入清華大學學習。
1953年9月—1955年9月,轉到北京鋼鐵工業學院(現北京科技大學)金相熱處理專業學習。
1954年1月,加入中國共產黨
1955年9月,從北京鋼鐵工業學院本科畢業後留校工作。
1960年,由於中蘇關係破裂,冶金工業部下達指令:北京鋼鐵學院馬上組建高温合金專業,抽調相近專業四年級的學生,學習高温合金1年,1961年必須出畢業生。陳國良受命領導成立了高温合金教研室,他帶着四五名個年輕教師創立了北京鋼鐵學院高温合金專業 [6] 
1979年8月—1981年9月,作為訪問學者,前往美國哥倫比亞大學學習和研究。
1980年,陳國良作為中國高温合金研究人員,首次出國參加國際高温合金會議,他的“提高鐵基合金的長期組織穩定性和脆化”研究,被評為會議唯一的最佳論文獎 [6] 
1989年11月—1990年7月,作為訪問學者,前往美國田納西大學及德國馬普研究所。
1992年1月—1998年9月,擔任北京科技大學新金屬材料國家重點實驗室主任。
1998年1月—2011年5月,擔任北京科技大學國家重點實驗室學術委員會主任。
1999年,當選中國工程院院士,隸屬於化工、冶金與材料工程學部。
2003年3月,擔任南京理工大學教授 [7] 
2011年5月25日上午10時18分,因病醫治無效,在北京逝世,享年77歲 [4] 

陳國良主要成就

陳國良科研成就

  • 科研綜述
陳國良研製成功石油催化裂化能量回收煙氣輪機鐵基和鎳基二代高温合金輪盤等關鍵部件,得到大量應用,效果顯著;結合中國資源發展具有中國特色的含鎂鎳基合金;解決鐵基合金的晶界脆性。建立疲勞蠕變交互作用圖和部件壽命估算新方法;在新金屬材料領域有重要創新成果;發現鈮提高鈦鋁合金抗氧化性及高鈮合金相關係,其高鈮鈦鋁合金被譽為高性能鈦鋁合金的“首例”;塊體非晶結構研究受到重視 [8] 
  • 學術論著&專利
根據2020年5月中國工程院網站顯示,陳國良發表著作和譯著,主編專著9本,學術論文350篇及學術報告75篇,獲得專利4項 [8] 
出版時間
名稱
出版社
1988年
《高温合金學》
冶金工業出版社
1999年
《有序金屬間化合物結構材料物理金屬學基礎》
冶金工業出版社
2000年
《金屬材料學》
冶金工業出版社
2000年
《金屬間化合物結構材料》
國防工業出版社
2001年
《塊體非晶材料》
化學工業出版社
  • 學術交流
陳國良多次組織中國國內和國際專業會議任會議主席及做特邀報告,並先後在美國哥倫比亞大學田納西大學、德國馬普所擔任高級研究人員 [9] 
  • 科研成果獎勵
根據2020年5月中國工程院網站顯示,陳國良先後獲得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1項,三等獎1項;國家發明獎四等獎2項;部級科技進步一等獎5項,二等獎5項,三等獎7項 [8] 
獲獎時間
項目名稱
獎勵名稱
1990年
YL型煙氣輪機用GH132大型渦輪盤和K213合金精鑄葉片的研製
國家科學技術進步獎二等獎
1997年
高温合金中微量元素的控制及其作用研究
國家科學技術進步獎三等獎

陳國良人才培養

  • 教育思想
陳國良認為:勤學多思,才會有更多的創新。他以鄭板橋“刪繁就簡三秋樹,領異標新二月花”作為研究學問的座右銘。“刪繁就簡三秋樹”是説要抓住基礎、核心,書要越讀越薄,學問要越做越精;“領異標新二月花”是要自主創新,這是他做學問、寫文章的根本。他説:一流的大學教師,必須有嚴謹創新的學風,要以身作則,通過言傳身教使整個校園具有嚴謹創新的氛圍和環境;要切忌浮躁和短期功利行為,要強調在實踐中求實,在嚴謹中創新 [6] 
  • 指導學生
根據2020年5月中國工程院網站顯示,陳國良先後培養碩士研究生、博士研究生、博士後50多人 [8]  。20世紀50年代和60年代,為了解決國家急需的高温合金高級技術人才,共培養了高温合金本科生及進修教師480名。
  • 學科建設
1960年,陳國良領導建設了高温合金實驗室。1987年通過國家教委金屬材料專業博士點全國評估,名列第一 [10] 

陳國良榮譽表彰

時間
榮譽表彰
授予單位
1999年
中國工程院院士
2004年
國家重點實驗室計劃20週年先進個人獎
2005年
美國金屬學會傑出成就獎
美國金屬學會 [2] 
2009年
何梁何利基金會 [3] 

國家重點實驗室建設成就金牛獎
中華人民共和國科學技術部

高温合金傑出貢獻獎

陳國良社會任職

時間
擔任職務
1989年

中國材料研究學會金屬間化合物與大塊非晶合金委員會理事長

高等學校學科創新引智計劃第一屆專家委員會委員 [11] 

教育部科技委委員

《INTERMETALLICS》雜誌(國際金屬間化合物)中國主編

《INTERNATIONAL MATERIALS REVIEW》(國際材料科學評估)編委會委員 [12] 

陳國良人物評價

陳國良是一個治學嚴謹、勇於探索的學者;一名重德崇才、誨人不倦的教師;一位志存高遠、求實創新的院士。他集自己50年的科研、教學之經驗,以他敏鋭的洞察力和豐厚的學術底藴,走出了一條自己的創新之路。他重視年輕研究人員的培養和教育,無私和高尚地把自己多年的研究領域和課題傳給年輕人,幫助他們儘快成長,體現出一名科學家高尚的情操 [6] (《北京教育》評)
陳國良學風正派,治學嚴謹。他在高温合金、金屬間化合物新型結構材料、塊體金屬玻璃材料,高温部件壽命估算等先進金屬材料領域做出重大貢獻 [13] (何梁何利基金會評)
陳國良為解決殲六飛機發動機渦輪盤質量做出重要貢獻 [10] (中國工程院評)
參考資料
展開全部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