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阿豺

鎖定
阿豺(?―424年),又作阿柴 [9] 吐谷渾第九任國王,他為武王樹洛幹弟弟,承襲武王擔任國王,諡號威王。在位時間為418年~424年。
全    名
慕容阿豺
別    名
阿豺
阿柴
諡    號
威王
封    號
白蘭王(西秦封);澆河公(劉宋封)
所處時代
魏晉南北朝
民族族羣
鮮卑族
逝世日期
424年
在位時間
418年 至 424年
前    任
武王樹洛幹
繼    任
惠王慕璝
最高官職
驃騎將軍、沙州刺史(自封);徵西大將軍、開府儀同三司、安州牧(西秦授);督塞表諸軍事、安西將軍、沙州刺史(劉宋授)

阿豺人物生平

阿豺是吐谷渾政權君主視羆之子。隆安四年(400年),視羆去世,阿豺與其兄樹洛幹等都還年幼,所以由視羆的弟弟、阿豺的叔父烏紇提即位。烏紇提即位後,繼娶樹洛乾的母親為妻,生下兩個兒子慕璝慕利延義熙元年(405年),烏紇提去世,樹洛幹即位,自稱車騎將軍。 [1-2] 
義熙十三年(417年),樹洛幹去世,阿豺即位,自稱驃騎將軍 [3]  、沙州刺史。當時吐谷渾境內有一處黃沙地,方圓數百里,不生草木,因此稱之為“沙州”。 [4] 
永初二年(421年),阿豺遣使臣服於西秦,被西秦主乞伏熾磐封為徵西大將軍、開府儀同三司、安州牧、白蘭王。 [10] 
阿豺即位後,兼併羌人、氐人,管轄着數千裏的地方,號稱強國。阿豺到西強山狩獵時,觀看墊江(今嘉陵江)源頭,向羣臣問道:“這條河向東流去,名字是什麼?從哪個地方流進哪條河水?”他的長史曾和回答説:“此河經過仇池,流過晉壽郡,出宕渠,名叫墊江,到巴郡匯入長江,經廣陵後注入大海。”阿豺説道:“水尚且知道有個歸宿,我雖然只是塞外一個小國,而能偏偏沒有歸宿麼?”於是北涼沮渠蒙遜一起遣使入貢南朝宋,在景平元年(423年)二月抵達建康,與南朝宋皇帝劉義符封他為督塞表諸軍事、安西將軍、沙州刺史、澆河公。還沒來得及拜受,宋文帝劉義隆元嘉三年(426年)給他授予新的官爵。 [5]  [10] 
在接到南朝宋的官爵前,還準備繼續向宋朝貢的阿豺就於元嘉元年(424年)十月去世,臨死時召集諸位兒子、兄弟告訴他們説:“先君車騎將軍捨棄他的兒子虔而把大業交給我,我豈敢忘記先公的舉動而自私地把大位給緯代呢?現決定由慕璝繼承我。”阿豺有二十個兒子,緯代是他的長子。阿豺又説;“你們各自拿我的一隻箭,折斷在地上。”然後又命令同母弟弟慕利延説:“你取出一隻箭折斷它。”慕利延取出一隻折斷。阿豺又説:“你再取十九隻箭折斷它們。”慕利延折不斷。阿豺説:“你們知道了吧?單支的容易折斷,多了就難以摧折。你們只要戮力同心,然後社稷江山就大有可為。”説完便去世,慕璝即位。 [6]  [9] 

阿豺史料索引

  • 《魏書·卷一百一·列傳第八十九》 [7] 
  • 《宋書·卷九十六·列傳第五十六》 [8] 
參考資料
  • 1.    《魏書·卷一百一·列傳第八十九》:(視羆)死,子樹洛乾等並幼,弟烏紇提立而妻樹洛幹母,生二子慕璝、利延。烏紇提一名大孩,死,樹洛幹立,自號車騎將軍,是歲晉義熙初也。
  • 2.    《宋書·卷九十六·列傳第五十六》:視羆嗣立十一年,年四十二;子樹洛乾等並小,弟烏紇提立。紇提立八年,年三十五。視羆子樹洛幹立,自稱車騎將軍,義熙初也。
  • 3.    《宋書·卷九十六·列傳第五十六》:樹洛乾死,弟阿豺自稱驃騎將軍。
  • 4.    《魏書·卷一百一·列傳第八十九》:樹洛乾死,弟阿豺立,自號驃騎將軍、沙州刺史。部內有黃沙,週迴數百里,不生草木,因號“沙州”。
  • 5.    《魏書·卷一百一·列傳第八十九》:阿豺兼併羌氐,地方數千裏,號為強國。田於西強山,觀墊江源,問於羣臣曰:“此水東流,有何名?由何郡國入何水也?”其長史曾和曰:“此水經仇池,過晉壽,出宕渠,號墊江,至巴郡入江,度廣陵會於海。”阿豺曰:“水尚知有歸,吾雖塞表小國,而獨無所歸乎?”遣使通劉義符,獻其方物,義符封為澆河公。未及拜受,劉義隆元嘉三年又加除命。
  • 6.    《魏書·卷一百一·列傳第八十九》:又將遣使朝貢,會暴病,臨死召諸子弟告之曰:“先公車騎舍其子虔以大業屬吾,吾豈敢忘先公之舉而私於緯代,其以慕璝繼事。”阿豺有子二十人,緯代,長子也。阿豺又謂曰:“汝等各奉吾一隻箭,折之地下。”俄而命母弟慕利延曰:“汝取一隻箭折之。”慕利延折之。又曰:“汝取十九隻箭折之。”延不能折。阿豺曰:“汝曹知否?單者易折,眾則難摧,戮力一心,然後社稷可固。”言終而死。兄子慕璝立。
  • 7.    《魏書·卷一百一·列傳第八十九》  .國學導航[引用日期2015-02-18]
  • 8.    《宋書·卷九十六·列傳第五十六》  .國學網[引用日期2015-02-19]
  • 9.    《資治通鑑》卷一百二十  .國學導航[引用日期2024-03-30]
  • 10.    《資治通鑑》卷一百一十九  .國學導航[引用日期2024-03-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