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阿斯洛克反潛導彈

鎖定
阿斯洛克反潛導彈也稱阿斯洛克反潛火箭(英語:ASROC,Anti-Submarine ROCket)是一種全天候,全海況反潛導彈系統。編號RUR-5。由美國海軍在20世紀50年代開發,並在20世紀60年代部署,在20世紀90年代更新升級,並已安裝在超過200艘美國海軍水面艦艇,包括是巡洋艦驅逐艦護衞艦。ASROC已部署在包括加拿大,德國,意大利,日本,中國台灣,希臘,巴基斯坦和其他海軍的軍艦上。
中文名
阿斯洛克反潛導彈
外文名
Anti-Submarine ROCket
服役時間
1961年至今
生產單位
霍尼韋爾國際
造    價
$350,000 (不包括彈頭)
總    重
488 kg (1073 lb)
全    長
4.5 m (14.75 ft)
直 徑
422 mm (16.6 in)
翼    展
683 mm (26 7/8 in)
發動機
固體推進劑火箭發動機
最大射程
22 km (12 mi)
最大速度
亞音速
制導系統
慣性制導
發射平台
水面艦艇 [2] 

阿斯洛克反潛導彈裝備介紹

美國“阿斯洛克”單級無制導固體彈道式火箭助飛魚雷,可以全天候晝夜發射。它普遍裝備在美國及其盟國的巡洋艦驅逐艦護衞艦上。戰鬥部是MK46魚雷,早期的型號是MK44魚雷,也可攜帶TNT當量約為千噸級的MK17核深水炸彈。“阿斯洛克”火箭助飛魚雷在1955年開始研製,1961年裝備艦艇。“阿斯洛克”火箭助飛魚雷由魚雷(或深彈)、降落傘、點火分離組件、彈體、固體發動機等組成,射程是由定時器控制,定時器在發射前進行設定,發射後按照定時器上所設定的時間,火箭助推器與魚雷(或深彈)分離,魚雷進入空中慣性飛行階段。在到達預定點以前,魚雷上的降落傘自動展開,減緩魚雷的入水速度。降落傘在魚雷入水衝擊的作用下解脱,與魚雷分離,魚雷入水後,自控系統操縱魚雷進入預定深度,開始以各種軌跡對敵潛艇進行搜索。當自導系統發現了目標,魚雷就進行跟蹤、追擊,直至命中。
80年代有人建議將捕鯨叉(即TarPon)和戰斧(稱作Mk5)0兩種導彈做為遠程魚雷投放系統,但這個設計仍留在圖板上,未成為現實。結果在今後較長一段時間裏,RUR一139A垂直髮射阿斯洛克(VLA)將成為美國海軍唯一的艦射反潛導彈。由洛勒爾防禦系統一阿克隆公司研製的垂直髮射阿斯洛克導彈計劃裝備帶有Mkll6Mod6,7及8反潛戰作戰系統及Mk41垂直髮射裝置的軍艦,如大部分提康德羅加級巡洋艦、斯普魯恩斯級和阿里·伯克級驅逐艦。洛勒爾公司也在考慮選擇其它垂直髮射系統。其中包括海麻雀系統的Mk48、法國一意大利的SYLVER(為紫莞15/30導彈設計的垂直髮射系統)。垂直髮射阿斯洛克導彈的有效載荷仍用Mk46Mods魚雷,儘管也可以採用新的Mk50及英國的黃貂魚魚雷 [1] 
作戰使用時,發控系統利用2台UKQ一20或UYK一44計算機接收來自反潛戰作戰系統的發射指令,並自動進行選擇、初始化及發射導彈。導彈飛離甲板,垂直髮射阿斯洛克導彈急速轉彎機動,迅速達到所要求的飛行航向,按此航向直至指令設定的推力截止點。在推力截止點,火箭發動機從彈上脱落,第二和第三級(即魚雷)仍在慣性作用下繼續沿彈道飛行,直至魚雷與彈體分離。魚雷與彈體分離後降落傘即展開使魚雷(第三級)減速,魚雷安全入水,開始尋的過程。垂直髮射阿斯洛克導彈的最大射程大約是10nmile [1] 

阿斯洛克反潛導彈垂直髮射

垂直髮射阿斯洛克反潛導彈是阿斯洛克反潛導彈的改進型,可裝在Mk15裝運箱中從Mk 41垂直髮射系統發射。這型導彈1993年部署使用,彈徑為35.8cm,質量為634kg,有一台有翼助推器和翻轉裝置,作戰負荷是Mk 46 Mod 5輕型反潛魚雷。
垂直髮射阿斯洛克反潛導彈是作為防空近距武器系統(CI-WS)的反潛戰等效武器而研製的,是水面艦對付在附近出現的潛艇的一種快速反應武器。1999年,洛馬公司向美國海軍交付最後一批433枚垂直髮射阿斯洛克反潛導彈,裝備斯普魯恩斯級和阿里伯克級驅逐艦。儘管海軍準備在提康德羅加級巡洋艦上裝備垂直髮射阿斯洛克反潛導彈,但由於其發射井內優先考慮防空導彈和對陸攻擊導彈,因此似乎不能再攜帶反潛武器 [3] 
日本是垂直髮射阿斯洛克反潛導彈的唯一外國用户,已採購約300枚導彈,裝備村雨級、改進村雨級和金剛級驅逐艦,洛馬公司還在為日本生產這型導彈。洛馬公司海軍電子設備與偵察系統分公司正在積極營銷該武器系統,一種型號裝備Mk 46Mod 5魚雷,另一種型號裝備較新的魚雷。彈體與Mk 54魚雷的工程組裝即將完成,分公司正在考慮組裝別的型號的反潛魚雷。還沒安排發射試驗,因為這是由用户的要求決定。公司瞄準智利、希臘、韓國和西班牙等國對快速反應反潛系統的需求,正在積極營銷垂直髮射阿斯洛克反潛導彈。
會上宣佈的一項重要提議是把垂直髮射阿斯洛克反潛導彈改造成射程185km的對陸攻擊導彈。這不是新設想,因為UUM-44A薩布洛克(阿斯洛克的核彈頭潛射改型)早已被認為是一種對陸攻擊武器。只是這系統後來被用於反潛戰,並在20世紀90年代初退役 [3] 

阿斯洛克反潛導彈優勢

垂直髮射阿斯洛克導彈在出口市場上有兩個主要優勢,一是美國海軍一再許諾在不久的將來提供該武器;二是因為垂直髮射具有作戰靈活的特點。垂直髮射阿斯洛克導彈的第一個出口對象是日本海上自衞隊,裝備其新的宙斯盾級金剛號驅逐艦。其他國家海軍面對困難的水聲條件將繼續以進攻原則使用反潛導彈。法國和俄羅斯的反潛戰部隊因艦載直升機少,所以打算用旋轉翼飛機協助水面艦只對目標進行探測和定位,目標定位後再發射導彈 [1] 

阿斯洛克反潛導彈發展

阿斯洛克發展在1950年初的火箭助飛魚雷(RAT)計劃,計劃是在中國湖的海軍軍械試驗站為水面艦艇研製針對戰後出現的新型潛艇的反潛武器,這些潛艇更加安靜,航速更高,並裝備有射程更遠的高速自導魚雷。除了裝備探測範圍更廣的現代聲納之外,另外配備一中搭載空降魚雷的航空載具,以提高對於敵對潛艇的打擊突然性。RAT計劃包括三個階段。 RAT-A,RAT-B和RAT-C。RAT-A和RAT-B是開發一個緊湊和經濟的區域反潛兵器,但被認為不可靠或範圍太近。RAT-C是一個裝備核深水炸彈的反潛武器。這可以有效打擊至少8000碼範圍內的敵方潛艇。與原來的RAT火箭不同,RAT-C是具備相當大的擴展空間並需要安裝在較大的軍艦上。RAT-C項目不僅可以安裝一個獨立的核彈頭用於反潛,並重新設計一個自動尋的反潛魚雷。為了獲得所需的精度,RAT-C火箭必須重新設計一種較大的側鰭。該設計最後兼具可靠性和準確性,以及必要的打擊範圍。然而,RAT-C在1960年達到初始作戰狀態並登上美國海軍諾福克級驅逐艦領艦時,它的名字被更改為ASROC。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