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防禦要點

鎖定
防禦要點,防禦地區內起支柱作用的重要地點。
中文名
防禦要點
定    義
防禦地區內起支柱作用的重要地點
防禦地區內起支柱作用的重要地點。按關係位置,分為前沿防禦要點和縱深防禦要點。主要作用:大量殺傷、消耗敵人,遲滯敵人行動;割裂敵進攻作戰隊形,為攻勢行動殲敵創造條件;以點控面,扼制敵人行動,穩定防禦態勢。中國西周時期,各諸侯國就在邊境地區選擇要道、山口和關隘作為防禦要點,構築陣地,設置障礙物,部署兵力重點扼守。春秋戰國後,隨着兵器和作戰方法的改進,為確保城池的穩定,注重在城外選擇有利地形,構築城堡式防禦要點。200年,曹操改建鄴城(今河北臨漳縣西南)時,為加強防禦,在城外加築了兩個城堡,作為防禦要點,與鄴城成犄角配置,以相互支援。明代,沿海要塞防禦體系逐步形成,出現了以炮台為基礎的防禦要點。第二次世界大戰時期,防禦要點逐步形成以支撐點為基礎的陣地體系。中國人民解放軍在防禦作戰中,重視選擇防禦要點,以穩定防禦態勢。在1948年塔山阻擊戰中,選擇了以塔山堡為核心的若干個戰術防禦要點,集中力量重點扼守,抗擊了數倍於己之敵的攻擊,確保了防禦作戰的勝利。中國人民志願軍抗美援朝戰爭中,在防禦要點構築了以坑道為骨幹並與野戰工事相結合的支撐點式的堅固防禦工事,對於穩定防禦發揮了重要作用。選擇和堅守防禦要點的基本要求:貫徹重點設防、重點守備的原則,以戰術價值為第一需求,突出主要防禦方向,兼顧次要方向;集中足夠的力量防守,並加強較多的技術兵器,保持要點的抗擊力度;構築支撐點式的防禦陣地體系;建立縱深、立體、環形的火力配系和障礙物配系;加強偽裝;嚴密組織各種保障;各防禦要點能獨立作戰,並互為依託,相互支援。選擇防禦要點的基本條件:地處要衝,敵必攻,己必守,與防禦全局安危相關;地勢險要,易守難攻,能以點制面;有較大地幅,便於隱蔽疏散地配置兵力兵器和發揮火力。若地形不利時,需要改造地形,或加大障礙物密度。防禦要點的數量和佈局,通常根據上級的作戰意圖、敵情、地形和本級擔負的作戰任務確定;在佈置防禦任務時明確,有時也可自行確定。戰術防禦要點,以支撐點為基礎構成,具有一定的正面和縱深;戰役防禦要點,由若干戰術防禦要點為基礎構成;戰略防禦要點,通常在城市和重要交通樞紐等戰役防禦要點的基礎上構成。當上級的防禦要點在下級防禦區域內時,一般成為下級堅守的重點。作戰中,防守部隊、分隊要以防禦要點為依託,頑強堅守,與敵反覆爭奪;並根據實際情況及時搶修工事,迅速恢復火力和障礙物配系,適時補充兵力和作戰物資。未來信息化戰爭中,隨着高精度、大威力破壞性武器的廣泛運用,以及作戰方式的改變和防禦要點地幅的進一步擴大,防禦要點將更加註重工事構築,疏散隱蔽地配置兵力兵器,提高整體作戰意識,適時機動力量形成新的防禦要點也將成為穩定防禦的重要措施。
發佈者:中國軍事百科全書編審室 [1] 
參考資料
  • 1.    中國軍事百科全書編審室.中國大百科全書·軍事:中國大百科出版社,2007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