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鎖定
闢(拼音:bì,pì,pī)為漢語一級通用規範漢字(常用字) [3]  。此字始見於商代甲骨文,古字形左邊模擬屈膝的人,右邊模擬刑具,表示施加刑法,引申指法律、法度,又轉指君主。
闢有繁體字作“闢”,表示“打開”。引申為開拓,又引申為形容詞“透徹”,還引申為排除。“闢”在古文字中像用雙手打開門的樣子,後來演化為形聲結構,從門,闢聲。漢字簡化時“闢”併入“闢”。 [2] 
中文名
拼    音
bì,pì,pī
繁    體
闢(開闢;精闢;闢謠)
部    首
[5] 
五    筆
NKUH(86);NKUF(98) [1] 
倉    頡
SRYTJ [1] 
鄭    碼
XMJS [1] 
筆    順
橫折、橫、撇、豎、橫折、橫、點、橫、點、撇、橫、橫、豎
字    級
一級(編號:3037) [3] 
平水韻
入聲十一陌 [4] 
注音字母
ㄅㄧˋ,ㄆㄧˋ,ㄆㄧ
總筆畫數
7+6(部首+部首外)
筆順編號
5132514143112
四角碼
7024₁
統一碼
8F9F
造字法
會意字
字形結構
左右結構

文字源流

【甲組】“闢”字形演變流程圖(文中出現序號參照此圖所示文字) [18]
“闢”是會意字。從“闢”字的甲骨文字形來看(甲組圖1、2),它的左邊像一個跪着的人,右邊是一種有柄的刑刀。它的構形表示了用刀對跪在地上的人施用刑罰的意思,“闢”字的造意就是執法。金文裏的“闢”字(圖3-7),中間增加了一個小方框或小圓圈,有人認為是人頭落地的樣子。小篆的形體趨向了線條化,下部的小方框或小圓圈變為“口”字(圖8、11);秦隸字形,將跪坐的人形寫作“阝”(圖9、10);漢隸字形,左邊變成“屍”和“口”(圖12、13)。楷書的形體是沿襲小篆形體發展而來的。
“闢”本義是“法”,特指刑法,這個意思今讀為pì,如“大辟(pì)”指的就是古五刑之一的死刑。由執行死刑的方向引申,指消除、剷除,如《墨子·尚賢上》:“舉公義,闢私怨。”後來詞義擴大,泛指一般的懲罰。有罪者才處刑,故引申為“罪”。罪人都認為是行為不正的人,就引申為邪僻、不正派。在古代,君權至上,王命就是王法,所以“君王”也可以被稱為“闢”,如“復辟”一詞就是指已經失去王位的君王后來又恢復了王位。 [17]  [20] 
【乙組】“闢”字形演變流程圖(文中出現序號參照此圖所示文字) 【乙組】“闢”字形演變流程圖(文中出現序號參照此圖所示文字) [19]
漢字簡化前,“闢”是不同於“闢”的另一個字。“闢”最早見於西周金文。在金文(乙組圖1)中,上部為“門”字,下部是一雙手的樣子,合起來表示將大門打開。金文的這個“闢”字是會意字。後來“闢”由簡單的打開引申為開拓、開發,還引申為形容詞“透徹”,如“精闢”。
因為同音的關係,文獻中“闢”有時會假借為“闢”字用。這個字到了小篆階段被改為形聲結構作“乙組圖3”,外部為“門”字,表示本義與門有關;內部為“闢”,表音。後“闢”簡化為“闢”,屬古通用字歸併。 [2]  [17]  [19] 

詳細釋義

讀音
詞性
釋義
英譯
例句
例詞
名詞
天子;君主
monarch
《尚書·洪範》:“惟闢作福,惟闢作威,惟闢玉食。臣無作福,作威,玉食。”
《詩經·大雅·文王有聲》:“豐水東注,維禹之績;四方攸同,皇王維闢。”
復辟
諸侯
《尚書·周官》:“六服羣辟,罔不承德。”孔傳:“六服諸侯,奉承周德。”
《詩經·大雅·假樂》:“百辟卿士,媚於天子。”
泛指臣下,職官
official
漢·張衡《西京賦》:“正殿路寢,用朝羣辟。”
明·沈德符《野獲編·內閣三·貂帽腰輿》:“宰相為百辟師表。”
通“躄”。瘸腿;腳病
《荀子·正論》:“王梁、造父者,天下之善馭者也,不能以闢馬毀輿致遠。”
《淮南子·説山訓》:“畏馬之闢也不敢騎,懼車之覆也不敢乘,是以虛禍距公利也。”
通“椑”。內棺,貼身之棺
《左傳·哀公二年》:“若其有罪,絞縊以戮,桐棺三寸,不設屬闢,素車樸馬,無入於兆,下卿之罰也。”
通“壁”。牆壁
《逸周書·時訓》:“小暑之日,温風至,又五日,蟋蟀居闢。”
通“壁”。星宿名
《禮記·月令》:“仲冬之月,日在鬥,昏,東闢中。”
通“臂”。手臂或像手臂的物品
《墨子·備城門》:“城上二步一渠,渠立程,丈三尺,冠長十丈,闢長六尺。”
唐·賈島《送殷侍御赴同州》詩:“猶來交闢士,事別偃林扃。”
通“璧”,扁平圓形中間有孔的玉器
《詩經·大雅·靈台》:“於論鼓鍾,於樂闢廠。”
動詞
彰明;顯明
《詩經·大雅·抑》:“闢爾為德,俾臧俾嘉。”
《禮記·祭統》:“對揚以闢之。”
徵召;官府徵聘並授予官職
appoint to
《管子·輕重乙》:“闢之以號令,引之以徐疾,施平其歸我若流水。”
《漢書·鮑宣傳》:“大司馬衞將軍王商闢宣,薦為議郎,後以病去。”
辟召;辟舉;徵辟
聚集。
《史記·扁鵲倉公列傳》:“夫悍藥入中,則邪氣闢矣,而宛氣愈深。”
除去;消除
get rid of;
remove;
drive out
《詩經·大雅·皇矣》:“啓之闢之,其檉其椐。”朱熹集傳:“啓、闢,芟除也。”
戰國·屈原《遠遊》:“風伯為餘先驅兮,氛埃闢而清涼。”
《呂氏春秋·舉難》:“桓公郊迎客,夜開門,闢任車。”
辟邪;辟惡
治理
《尚書·金縢》:“我之弗闢,我無以告我先王。”陸德明釋文:“闢,治也。”
《左傳·文公六年》:“制事典,正法罪,闢獄刑。”杜預注:“闢,猶理也。”
績麻。把麻搓捻成線或繩
《孟子·滕文公下》:“彼身織屨,妻闢緘,以易之也。”
明·梁辰魚《浣紗記·遊春》:“夜夜辟纑,常向鄰家借燈火。”
同“避”。退避;躲避;避免
avoid
《左傳·僖公二十八年》:“師直為壯,曲為老。豈在久乎?微楚之惠不及此,退三舍闢之,所以報也。”
《墨子·辭過》:“室高足以闢潤濕,邊足以圉風寒。”
《禮記·雜記下》:“唯父母之喪,不闢涕泣而見之。”
辟穀
通“襞”。重複;反覆多次
晉·張協《七命》:“楚之陽劍,歐冶所營……銷踰羊頭,鏷越鍛成。乃煉乃鑠,萬闢千灌。”
通“襞”。折迭
北魏·賈思勰《齊民要術·雜説》:“以竿掛油衣,勿闢藏。”
通“襞”。閉合。
《莊子·田子方》:“心困焉而不能知,口闢焉而不能言。”
通“嬖”。寵幸;偏愛
《尚書·冏命》:“慎簡及僚,無以巧言令色,便辟側媚。”
名詞
法律;法度。特指刑法
law;rule
《詩經·小雅·雨無正》:“如何昊天,辟言不信。”
《管子·宙合》:“故諭教者取闢焉。”
《左傳·昭公六年》:“夏有亂政而作《禹刑》,商有亂政而作《湯刑》,周有亂政而作《九刑》。三辟之興,皆叔世也。”
罪;罪過
crime
《左傳·僖公二十三年》:“策名委質,貳乃闢也。”杜預注:“闢,罪也。”
《國語·周語上》:“陰陽分佈,震雷出滯。土不備墾,闢在司寇。”
周圍。
《靈樞經·腸胃》:“廣腸傳脊以受迴腸,左環葉脊上下,闢大八寸,徑二寸。”
邊,側。
《左傳·莊公二十一年》:“鄭伯享王於闕西闢,樂備。”
通“繴”。一種捕鳥獸的工具
戰國·屈原《九章·惜誦》:“設張闢以娛君兮,願側身而無所。”
通“甓”。磚
《漢書·尹賞傳》:“修治長安獄,穿地方深各數丈,致令闢為郭。”
動詞
處刑;特指處死刑
宋·范仲淹《宋故同州觀察使李公神道碑銘》:“蓋殺人者一,餘四人,掩其骸爾,安可盡闢乎。”
開;打開
open(up)
《儀禮·士喪禮》:“主人即位,闢門。”
《國語·晉語五》:“(靈公)使鉏麑賊之,晨往,則寢門闢矣。”
《易·繫辭上》:“是故闔户謂之坤,闢户謂之幹,一闔一闢謂之變。”
開拓;開發
exploit;
reclaim
《詩經·大雅·召旻》:“昔先王受命,有如召公,日闢國百里,今也日蹙國百里。”
《商君書·壹言》:“則上令行而荒草闢,淫民止而奸無萌。”
《南史·裴邃傳》:“及卒,淮肥間莫不流涕,以為邃不死,當大辟土宇。”
開闢;另闢蹊徑
駁斥;擯除
refute
宋·王安石《答司馬諫議書》:“辟邪説,難任人,不為拒諫。”
魯迅《二心集·關於〈唐三藏取經詩話〉的版本》:“着論闢謬,我也略加答辨,後來收在雜感集中。”
闢謠;闢謬
偏斜;傾斜
三國魏·曹操《軍令》:“始出營,豎矛戟,舒幡旗,鳴鼓。行三里,闢矛戟,結幡旗,止鼓。”
通“譬”。譬喻;比方
戰國·屈原《九章·惜往日》:“背法度而心治兮,闢與此其無異。”
通“譬”。通曉;知曉
《禮記·禮運》:“非意之者,必知其情,闢於其義,明於其利,達於其患,然後能為之。”
通“擗”。拍胸;捶胸
《詩經·邶風·柏舟》:“靜言思之,寤闢有摽。”
毛傳:“闢,拊心也。”
形容詞
幽僻;偏僻
remote
戰國·屈原《離騷》:“扈江離與辟芷兮,紉秋蘭以為佩。”
《漢書·蕭何傳》:“何買田宅必居窮闢處,為家不治垣屋。”
邪僻,不正派
evil
《禮記·王制》:“命市納賈,以觀民之所好惡,志淫好闢。”
鄙陋;淺陋
《左傳·哀公七年》:“魯弱晉而遠吳,馮恃其眾,而背君之盟,闢君之執事,以陵我小國。”
透徹
精闢;透闢
偏執;偏激
《論語·先進》:“柴也愚,參也魯,師也闢,由也喭。”
開闊;寬廣
wide
唐·司空圖《將儒》:“獨將之不足侈其道,故分己之任以寄於人,亦由資眾力以夷大路,綽綽然其甚闢也。”
小。
《呂氏春秋·審時》:“厚糠多紕,龐闢米,不得恃定熟,印天而死。”高誘注:“闢,小也。”
-
【闢頭】同“劈頭”,一開頭;起首



動詞
通“擘”。對半分開
《禮記·喪服大記》:“絞一幅為三,不闢。”
通“擘”。分別;區別。
《晏子春秋·問下二》:“昔吾先君桓公,善飲酒窮樂,食味方丈,好色無別闢。”
通“弭”。停止;平息
《禮記·郊特牲》:“祭有祈焉,有報焉,有由闢焉。”
名詞
通“紕”。織物邊緣的裝飾
《禮記·玉藻》:“而素帶,終闢。”
(表格信息來源:《現代漢語詞典》 [6]  《漢語大字典》 [7-8] 

古籍訓釋

説文解字

【卷九】【闢部】必益切(bì)
闢,法也。從卩從辛,節制其辠也;從口,用法者也。凡闢之屬皆從闢。
【卷十二】【門部】房益切(pì)
闢,開也。從門闢聲。
𨳥(𨴔),《虞書》曰:“闢四門”。從門從癶
【註釋】①《虞書》:指《堯典》。②癶:“攀”的古文,也作𡴂、𠬜。 [9] 

説文解字注

【卷九】【闢部】
“(闢)法也。 ”注:法當作“灋”。《小雅》:“辟言不信。”《大雅》:“無自立闢。”傳皆曰:“闢,法也。”又《文王有聲》箋、《抑》箋、《周禮·鄉師》注、《戎右》注、《小司寇》注、《曲禮下》注皆同。引伸之為罪也,見《釋詁》,謂犯法者則執法以罪之也。又引伸之為闢除,如《周禮·閽人》“為之闢”,《孟子》“行闢人”,以及闢寒、闢惡之類是也。又引伸之為盤闢,如《禮經》之闢、鄭注“逡遁”是也。又引伸為一邊之義,如《左傳》曰“闕西闢”是也。或借為“僻”,或借為“避”,或借為“譬”,或借為“闢”,或借為“壁”,或借為“襞”。
“從卪、辛,節制其辠也。 ”注:節當作“卪”,俗所改也,以卪制説卪。以辠説辛。辛從䇂。䇂,辠也。故辛亦訓辠。
“從口,用法者也。 ”注:用法上當再出“口”字。以用法説從口,闢合三字會意。必益切,十六部。 [11] 
【卷十二】【門部】
“(闢)開也。”注:引申為凡開袥之偁。古多叚借闢字。
“從門,闢聲。 ”注:房益切,十六部。
“𨳥(𨴔),《虞書》曰:‘闢四門。 ’”注:按,此六字當在“從門闢聲”之下。《虞書》當作《唐書》,説詳禾部。
“從門,從𡴂(癶)。 ”注:按,此上當依《匡謬正俗》、《玉篇》補“古文闢”三字。𡴂者,今之攀字,引也。今俗語以手開門曰攀開,讀如班。古文於此會意。《書·序》“東郊不𨴔。”馬本作“闢”。張揖《古今字詁》雲:“𨴔、闢古今字。”舊讀𨴔為開,非也。詳《匡謬正俗》。自衞包徑改𨴔為開,而古文之見於《尚書》者滅矣。 [10] 

廣韻

房益切,入昔並 ‖ 闢聲錫部(pì)
闢,便辟。又法也。五刑有大辟。從卩、辛,所以制節其罪也;從口,用法也。
必益切,入昔幫 ‖ 闢聲錫部(bì)
闢《爾雅》:“皇、王、後、闢,君也。”亦除也。又姓,漢有富室闢子方,又有闢閭彬。必益切。七。
芳闢切,入昔滂 ‖ 闢聲錫部(pì)
僻,誤也。邪僻也。芳闢切。四。
闢,上同,見《詩》。
房益切,入昔並 ‖ 闢聲錫部(pì)
闢,啓也。開也。 [13] 

康熙字典

【酉集下】【辛部】 闢
古文:𠈳、𠊸
(bì)《廣韻》《集韻》《韻會》《正韻》並必益切,音璧。《廣韻》:君也。《爾雅·釋訓》:皇王后闢,君也。天子諸侯通稱闢。《書·大甲》:克左右厥闢。《詩·小雅》:百辟為憲。《集韻》:或作𨐝。
又人稱天曰闢。《詩·大雅》:蕩蕩上帝,下民之闢。
又妻稱夫亦曰闢。《禮·曲禮》:妻祭夫曰皇辟。
又《説文》:法也。《書·酒誥》:越尹人祇闢。註:正身敬法也。
又明也。《禮·王制》:天子曰辟廱。註:闢,明也。廱,和也。使天下之人皆明達和諧也。又《祭統》:對揚以闢之。註:對,遂也。闢,明也。言遂揚君命,以明我先祖之德也。
又徵闢也。《後漢·鍾皓傳》:前後九闢公府,皆不就。《晉書·王褒傳》:三徵七闢。
又星名,與璧同。《禮·月令》:仲冬之月日在鬥、昏、東闢中。
又姓。
(pì)又《廣韻》普擊切。《集韻》《韻會》匹闢切。《正韻》:匹亦切,並音僻。與僻同。偏也,邪也。《禮·玉藻》:非闢之心無自入也。《左傳·昭六年》:楚闢我衷,若何效闢。註:闢,邪也。衷,正也。
又傾也,側也。《禮·曲禮》:辟咡詔之。註:謂傾頭與語也。
又威儀習孰少誠實曰闢。《論語》:師也闢。又:友便辟。
又闢名,空名也。《周禮·天官》:凡失財、用物、闢名者。註:闢名,詐為書,以空作見,文書與實不相應也。
又𠛬也。《書·君陳》:闢以止闢。《周禮·秋官·小司𡨥》:以八辟麗邦法。
又與闢通。《孟子》:闢土地。
又闢除行人也。《周禮·秋官》:王燕出入,則前車而闢。《孟子》:行闢人可也。
又眾人驚退也。《史記·項羽紀》:人馬俱驚,辟易數裏。註:言人馬開張易舊處也。
又鞭闢,策勵也。程子曰:學要鞭闢近裏。朱子曰:闢如驅闢一般,大約要鞭督向裏去。
又與擗通。拊胷也。《詩·邶風》:寤闢有摽。《禮·檀弓》:闢踴。
又與躄通。足病不能行也。《賈誼·治安策》:非亶倒縣而已。
又類闢。
又闢歷,雷聲。別作霹靂。
(bì)又《集韻》《正韻》並毗義切。與避同。《詩·魏風》:宛然左闢。註:讓而避者必左。《禮·儒行》:內稱不闢親,外舉不闢怨。
又與睥同。《史記·灌夫傳》:闢睨兩宮閒。註:與睥睨同。邪視也。
(pì)又《集韻》《正韻》並匹智切,與譬同。《禮·坊記》:君子之道,闢則坊與。《中庸》:闢,如行遠。
(bò)又《廣韻》《集韻》《韻會》並博厄切,音百。《禮·內則》:麕為闢雞。註:聶而切之也。
又與擘同。析裂也。《禮·喪大記》:絞一幅為三不闢。疏:大斂之絞既小,不復擘裂其末。
(mĭ)又《正韻》莫禮切,音米。與弭同。《禮·郊特牲》:有由闢焉。註:謂弭災兵也。
又《集韻》頻彌切。《正韻》蒲麋切,並音皮。與紕同。帶之緣飾也。《禮·玉藻》:天子素帶朱裏終闢。註:闢,緣也。終,竟也。天子熟絹為帶,用朱於裏,終此帶盡緣之也。
又《集韻》必郢切,音丙。除也。《莊子·庚桑楚》:至信闢金。 [12] 
【戌集上】【門部】 闢
古文:𨴔、𨴔
《唐韻》房益切。《集韻》《韻會》《正韻》毗亦切,並音擗。《説文》:開也。從門,闢,意兼聲。《廣韻》:啓也。《易·繫辭》:其動也闢。疏:動則開生萬物,故其動也闢。又:闢户謂之乾。疏:謂吐生萬物,若室之開闢其户。《書·舜典》:詢於四嶽,闢四門。傳:開闢四方之門。《左傳·宣二年》:晨往,寢門闢矣。
又避也。《周禮·天官·閽人》:凡外內命夫命婦,出入則為之闢。註:闢行人,使無幹也。《釋文》:闢,避也。
又《集韻》匹闢切,音僻。《爾雅·釋水》:湀闢流川。註:通流也。
又《正韻》:亦作闢。《周禮·天官》閽人闢《釋文》:闢,本又作闢。𨴔字作門內卄。 [12] 

漢字書寫

字形對比

字形對比(楷體) 字形對比(楷體)

書寫提示

書寫 書寫
“〔⿸屍口〕”“辛”寬窄相當,頂部“〔⿸屍口〕”低,底部“辛”低。“〔⿸屍口〕”,“屍”的㇕(橫折)的折點抵豎中線,“口”頂部在橫中線。“辛”,“立”的上橫短下橫長,下橫在橫中線;“十”,橫筆與左旁“口”底部持平。 [5] 

書法欣賞

音韻集成

中上古音

時代
字頭
聲韻系統名稱
韻部
聲母
韻母
先秦
闢、闢
高本漢系統

p
i̯ĕk
王力系統
p
ǐek
董同龢系統
p
jek
周法高系統
p
jiek
李方桂系統
p
jik
西漢



東漢





jiek


jiek
南北朝
宋北魏前期
陌麥昔錫

jiek
北魏後期北齊
陌麥昔錫

jiek
齊梁陳北周隋
陌麥昔錫

jiek
隋唐
高本漢系統

p
i̯ɛk
王力系統

p
ǐɛk
董同龢系統

p
jɛk
周法高系統

p
iæk
李方桂系統

p
jäk
陳新雄系統
p
ǐɛk
(表格信息來源:漢典 [14-15] 

韻書集成

韻書
字頭
小韻
韻攝
聲調
韻目
聲母
聲類
開合
等第
清濁
反切
擬音
廣韻
闢、闢
入聲
二十二昔

開口呼
全濁
房益切
bʰjɛk
入聲
二十二昔

開口呼
全清
必益切
pjɛk
入聲
二十二昔

開口呼
次清
芳闢切
pʰjɛk
集韻
平聲
五支
開口呼
全清
賓彌切
pjɛ
上聲
四紙
開口呼
全清
補弭切
pjɛ
上聲
四紙
開口呼
次濁
母媿(婢)切
mjɛ
上聲
四十靜
開口呼
全清
必郢切
pjæŋ
去聲
五寘
開口呼
次清
匹智切
pʰjɛ
去聲
五寘

開口呼
全濁
毗義切
bjɛ
去聲
十二霽
開口呼
次清
匹計切
pʰɛi
入聲
二十一麥
開口呼
全清
博厄切
pɐk
入聲
二十二㫺
開口呼
全清
必益切
pjæk
闢、闢
入聲
二十二㫺
開口呼
次清
匹闢切
pʰjæk
闢、闢
入聲
二十二㫺
開口呼
全濁
毗亦切
bjæk
入聲
二十三錫
開口呼
全清
必歷切
pɛk
入聲
二十三錫
開口呼
次清
匹歷切
pʰɛk
入聲
二十三錫
開口呼
全濁
蒲歷切
bɛk
禮部韻略

上聲





必郢切


去聲





毗義切


入聲





必益切


入聲





毗亦切


入聲





匹亦切

增韻

平聲





頻彌切


上聲





綿婢切


上聲





必郢切


去聲





匹智切


去聲





卑義切


去聲





毗義切


去聲





匹詣切


入聲





必益切


入聲





匹亦切


入聲





毗亦切

洪武正韻

平聲
二支


全濁
蒲糜切
b‘ie

上聲
三薺


次濁
莫禮切
mi

上聲
十八梗


全清
補永切
piəŋ

去聲
二寘


次清
匹智切
p‘ie

去聲
二寘


全濁
毗意切
b‘ie

入聲
七陌


全清
必歴切
piək

入聲
七陌


次清
匹亦切
p‘iək
闢、闢

入聲
七陌


全濁
毗亦切
b‘iək
中原音韻

入聲作上聲
齊微

齊齒呼

次清

pʼi
中州音韻

入聲作上聲
齊微





鋪米切

分韻撮要
陰去
第三幾紀記
闢、闢
陰入
第七英影應益
(表格信息來源:漢典 [14-15] 

方音集成

注意:方言字音的聲母和韻母用國際音標標註;各方言點的字音以當地城區中老年人口音為依據,僅作參考。下表所列為“開闢”之“闢”訓讀。
方言類別
方言點
發音
調值
調類
備註
官話(北京官話)
北京
pʰi
51
去聲
未註明異讀原因
官話(北京官話)
北京
pʰi
55
陰平
官話(冀魯官話)
濟南
pʰi
213
陰平

官話(中原官話)
西安
pʰi
53
上聲

官話(西南官話)
武漢
pʰi
213
陽平

官話(西南官話)
成都
pʰie
21
陽平

官話(江淮官話)
合肥
pʰiəʔ
4
入聲

官話(江淮官話)
揚州
pʰieʔ
4
入聲

晉語
太原
pʰieʔ
2
陰入

吳語
蘇州
pʰiɪʔ
4
陰入

吳語
温州
pʰi
323
陰入

湘語
長沙
pʰi
24
入聲

湘語
雙峯
pʰi
13
陽平

贛語
南昌
pʰit
5
陰入

客家話
梅縣
pʰit
1
陰入

粵語
廣州
pʰɪk
5
上陰入

粵語
陽江
pʰɪk
24
上陰入

閩語(閩南語)
廈門
pʰɪk
32
陰入

閩語(閩南語)
潮州
pʰek
21
陰入
文讀
閩語(閩南語)
潮州
pʰiaʔ
21
陰入
白讀
閩語(閩東語)
福州
piʔ
23
陰入

閩語(閩北語)
建甌
pʰi
42
陰入

(表格信息來源:《漢語方音字彙》 [16] 
參考資料
  • 1.      .漢典[引用日期2017-01-12]
  • 2.    黨懷興,王輝主編.漢字基礎與常見使用問題辨析[M]:陝西師範大學出版總社,2019.01:174
  • 3.    國務院關於公佈《通用規範漢字表》的通知  .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人民政府[引用日期2022-11-07]
  • 4.    平水韻 十一陌 闢  .搜韻網[引用日期2022-11-07]
  • 5.    商務印書館辭書研究中心 編.新華寫字字典 第2版[M].北京:商務印書館,2011.11:18
  • 6.    中國社會科學院語言研究所詞典編輯室.現代漢語詞典 第6版[M].北京:商務印書館,2012.06:73;986;989
  • 7.    漢語大字典編輯委員會編纂.漢語大字典[M]:四川辭書出版社;崇文書局,2010.04:4302-4305
  • 8.    漢語大字典編輯委員會編纂. 漢語大字典[M]. 四川辭書出版社;崇文書局, 2010.04:4398-4399
  • 9.    [東漢]許慎 原著;湯可敬 撰.説文解字今釋[M].長沙:嶽麓書社,1997.07:1240;1669
  • 10.    《説文解字 最新整理全註譯本》編委會編. 説文解字 最新整理全注全譯本 第4卷[M]. 北京:中國書店, 2010.12:1942
  • 11.    《説文解字 最新整理全註譯本》編委會編. 説文解字 最新整理全注全譯本 第3卷[M]. 北京:中國書店, 2010.12:1450
  • 12.    漢語大詞典編纂處整理. 康熙字典 標點整理本[M]. 上海:上海辭書出版社, 2008.08:1234-1235;1331
  • 13.    餘乃永校注. 新校互注宋本廣韻[M]. 上海:上海辭書出版社, 2000.07:519
  • 14.    闢的音韻方言  .漢典[引用日期2022-11-07]
  • 15.    闢的音韻方言  .漢典[引用日期2022-11-07]
  • 16.    北京大學中國語言文學系語言學教研室編.漢語方音字彙(第二版重排本).北京:語文出版社,2002.01:75
  • 17.    何金松著.漢字文化解讀[M].武漢:湖北人民出版社,2004.07:237;740-741
  • 18.    李學勤主編;趙平安副主編.字源[M]:天津古籍出版社;遼寧人民出版社,2013.07:800
  • 19.    李學勤主編;趙平安副主編.字源[M]:天津古籍出版社;遼寧人民出版社,2013.07:1041
  • 20.    駢宇騫,張文路編著.國人必知的2300個漢字常識[M].瀋陽:萬卷出版公司,2009.07:393
展開全部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