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漢語文字)

鎖定
闕(拼音:què、quē)是漢語二級通用規範漢字 [2]  。此字最古形體為篆文,但也見於《詩經》《左傳》等先秦著作。“闕”本指建在宮殿門前兩邊的大型建築物。後轉指帝王的住所,即宮殿。又指陵墓、祠廟前兩邊的石牌坊,即墓闕。“闕”又指缺點、缺失,通“缺”,讀quē。 [3] 
中文名
拼    音
quē、què
繁    體
部    首
五    筆
UUBW [1] 
倉    頡
LSTUO [1] 
鄭    碼
TLZR [1] 
筆    順
點、豎、橫折鈎、點、撇、橫、豎折、豎、撇、撇、橫鈎、撇、點
字    級
二級(編號:5554) [2] 
平水韻
入聲·六月 [4] 
總筆畫
3+10
統一碼
基本區 U+9619 [1] 
注音字母
ㄑㄩㄝ、ㄑㄩㄝˋ
四角碼
3748₂ [1] 
造字法
形聲字(外形內聲)
字形結構
合體字,半包圍-左上右包圍結構
異體字
𨴸、𨵗、𨶏、𨶔、𨶕、𨷂

文字源流

字形演變流程圖(文中出現序號參照此圖所示文字) 字形演變流程圖(文中出現序號參照此圖所示文字)
形聲字。“闕”字甲骨文、金文未見,小篆作圖1或圖2。外部是“”字,作形旁;內部用“欮(jué)”字作聲旁表音。“闕”字既從“門”,推測其義當與門有關。闕是古代宮殿、祠廟或陵墓前面的高大建築物,通常左右各一;闕是大門前的裝飾,是大門的附屬物,故字從門。隸書、楷書承襲小篆而定型。《簡化字總表》規定“門”作偏旁簡化為“門”,所以“闕”簡化為“闕”。
據考察,最早在西周時中國已有闕這種建築出現。最初的門闕之制是有嚴格限定的,它只能建在宮門之外。據《古今注》上的説法:“闕,觀也,古每門樹兩觀於其前,所以標表宮門也。其上可居,登之則可遠觀,故謂之觀。”用闕來“標表宮門”,除了顯示威嚴之外,還可登臨“遠觀”,這就是闕的原始功能。“宮闕”一詞就是這種宮門立闕的歷史凝固。從漢代開始,闕已非宮門專用,不僅宮殿、宗廟、陵墓建闕,許多貴族官僚的宅第也可建闕,但仍然具有嚴格的等級規定。其功能也由最初的顯示威嚴、供守望用的建築,逐漸演變為顯示門第、區別尊卑、崇尚禮儀的裝飾性建築,從而具有了很深的文化底藴。
雙闕之間沒有連接,與門相比,是空缺的,所以“闕”也可以有“空缺”“殘缺”“不完善”的意義。如“拾遺補闕”“付之闕如”之“闕”。 [3]  [14] 

詳細釋義

讀音
詞性
釋義
英譯
例句
例詞
què
名詞
宮門、城門兩側的高台,中間有道路,台上起樓觀(guàn)
《詩經‧鄭風·子衿》:“挑兮達兮,在城闕兮。”
唐·王勃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城闕輔三秦,風煙望五津。”
宮闕;觀闕
借指宮廷,帝王所居之處。後也借指京城
palace;
court
漢·王褒《四子講德論》:“是以海內歡慕,莫不風馳雨集,襲雜並至,填庭溢闕。”
宋·岳飛《滿江紅·怒髮衝冠》:“待從頭,收拾舊山河,朝天闕。”
伏闕;天闕
古代神廟、墳墓前兩旁的巨柱,多用石雕成
《金石萃編‧漢祀三公山碑》:“就衡山起堂立壇,雙闕夾門,薦牲納禮。”
清·李富孫《漢魏六朝墓銘纂例》卷三:“闕者,墓道外左右所立石闕,古人即題氏諱官爵於上,以表識之。”
陵闕;石闕
古代設於士大夫門前用以旌表的建築物
《舊唐書‧朱敬則傳》:“三代旌表,門標六闕,州黨美之。”
《新唐書‧忠義傳上‧安金藏》:“本道使盧懷慎上其事,詔表闕於閭。”
泛指門户。
《淮南子‧天文訓》:“咸池者,水魚之囿也。天阿者,羣神之闕也。”
兩山夾峙的地方
《史記‧司馬相如列傳》:“出乎椒丘之闕,行乎洲淤之浦。”
郭沫若《女神‧女神之再生》:“闕後現出一片海水,浩淼無際,與天相接。”
兩眉之間的部位。
《靈樞經‧五色》:“闕者,眉間也。”
古劍名
《荀子‧性惡》:“桓公之葱,大公之闕,文王之祿……此皆古之良劍也。”
(Què,又Quē)姓氏用字 [6]  [15] 



quē
名詞
缺點;錯誤;過失
fault
《詩經‧大雅‧烝民》:“袞職有闕,維仲山甫補之。”
三國蜀·諸葛亮 《出師表》:“必能裨補闕漏,有所廣益。”
空隙;缺口
gap
《左傳‧昭公二十年》:“過齊氏,使華寅肉袒執蓋,以當其闕。”
《漢書‧王莽傳下》:“歸師勿遏,圍城為之闕。”
動詞
空缺着;也作“缺”
be short of
漢·班固《〈兩都賦〉序》:“斯事雖小,然先臣之舊式,國家之遺美,不可闕也。”
《新唐書‧忠義傳中‧許遠》:“元和時,韓愈讀李翰所為巡(張巡)傳,以為闕遠事非是。”
闕如;闕疑
缺乏;稀少
《國語‧楚語下》:“民多闕則有離叛之心。”
魯迅《吶喊‧狂人日記》:“分隔多年,消息漸闕。”
欠;應給的未給
owe
《左傳‧襄公四年》:“敝邑褊小,闕而為罪,寡君是以願藉助焉!”杜預注:“闕,不共也。”
《新唐書‧食貨志二》:“逃死闕税,取於居者,一室空而四鄰亦盡。”
缺席;應到而不到
清·俞正燮《癸巳類稿‧韓文靖公事輯》:“熙載性懶,朝直多闕,為馮延巳所劾,罷其職。”
去除
remove
《周禮‧夏官‧槁人》:“凡齎財與其出入,皆在槁人,以待會而考之,亡者闕之。”
削減
cut down
《左傳‧僖公三十年》:“若不闕秦,將焉取之?闕秦以利晉,唯君圖之。”
《漢書·谷永傳》:“闕更滅賦,盡休力役。”壟砸查注:“闕,亦謂滅削之。”
形容詞
殘缺;不完善
incomplete
《禮記‧禮運》:“是以三五而盈,三五而闕。”
宋·張先《慶佳節·芳菲節》詞:“對酒高歌玉壺闕,慎莫負,狂風月。”
jué
動詞
通“掘”,挖掘
dig
《左傳‧隱公元年》:“若闕地及泉,隧而相見,其誰曰不然?”
《國語‧吳語》:“闕為深溝,通於商魯之間。”
代詞
通“厥”。指示代詞。相當於“其”
《墨子‧非命中》:“紂夷之居,而不肯事上帝,棄闕其先神而不祀也。”
(表格信息來源:《漢語大詞典》 [5]  《現代漢語詞典》 [6] 

古籍解釋

説文解字

【卷十二】【門部】去月切(què)
門觀也。從門欮聲。 [8] 

説文解字注

門觀也。《釋宮》曰:“觀謂之闕。”此觀上必加門者,觀有不在門上者也。凡觀與台在於平地,則四方而高者曰台,不必四方者曰觀。其在門上者,則中央闕然,左右為觀,曰兩觀,《周禮》之象魏,《春秋經》之兩觀,《左傳·僖五年》之觀台也。若中央不闕,則跨門為台,《禮器》謂之“台門”,《左傳》謂之門台是也。此雲:“闕,門觀也”者,謂門有兩觀者偁闕。
從門,欮聲。去月切,十五部。 [9] 

廣韻

去月切,入月溪 ‖ 欮聲月3部(què)
闕,門觀也。《廣雅》曰:“象魏闕也。”《釋名》曰:“闕,在門兩旁,中央闕然為道也。”又失也。過也,不供也。又姓,出下邳。漢有荊州刺史闕翊。去月切。三。
【校釋】過也:原脱“也”字,據鉅宋本、巾箱本、楝亭本、四庫全書本補。 [10] 

康熙字典

【戌集上】【門部】 闕
(què)《廣韻》袪月切。《集韻》《韻會》《正韻》丘月切。並音𦁐。《説文》:門觀也。徐曰:中央闕而為道,故謂之闕。《玉篇》:象魏闕也。《廣韻》:闕在門兩旁,中央闕然為道也。《正韻》:宮門雙闕也。《韻會》:為二台於門外,作樓觀於上,上員下方,以其縣法謂之象魏。象,治象也。魏者,言其狀魏魏然高大也,使民觀之,因為之觀,兩觀雙植,中不為門。
又宮門、寢門、冢門皆曰闕。《古今注》:闕,觀也。古每門樹兩觀於其前,所以標表宮門也。其上可居,登之則可遠觀,故謂之觀。人臣將至此,則思其所闕,故謂之闕。《爾雅·釋宮》:觀謂之闕。《詩·鄭風》:挑兮達兮,在城闕兮。傳:乘城而見闕。《左傳·莊二十一年》:鄭伯享王於闕西闢。注:闕,象魏也。《史記·高祖紀》:立東闕、北闕。又《秦本紀》:築冀闕。注:劉伯莊雲:冀猶記事,闕卽象魏也。
又《廣韻》:失也,過也。
又《集韻》:乏也,空也。
又《增韻》:不恭也。
又《玉篇》:少也。《左傳·成十三年》:又欲闕翦我公室。
又《廣韻》:不供也。《左傳·襄四年》:敞邑褊小,闕而為罪。注:闕,不供也。
又《增韻》:虛也。《禮·禮運》:三五而闕。注:一盈一闕,屈伸之義也。
又《增韻》:遊車補闕者曰遊闕。《周禮·春官·車僕》:掌戎路之萃,廣車之萃,闕車之萃。注:闕車,所用補闕之車也。《左傳·宣十二年》:潘黨率遊闕四十乗。注:遊車,補闕者。
又不合也。《前漢·王莽傳》:歸師勿遏,圍城謂之闕。注:此兵法之言也。闕,不合也。
又毀也。《禮·曾子問》:入自闕。注:闕,謂毀宗也。
又《正韻》:闕翟後服刻繒為衣,不畫也。《周禮·天官·內司服》:掌王后之六服:褘衣、揄狄、闕狄(、鞠衣、展衣、緣衣)。注:闕狄,畫羽飾。展衣,白衣也。《詩·衞風》:玼兮玼兮。其之翟也。傳:褕翟,闕翟,羽飾衣也。
又劍名。《荀子·性惡篇》:闔閭之干將、莫邪、巨闕、闢閭,此皆古之良劍也。
又國名。《左傳·昭十五年》:闕鞏之甲。注:闕鞏國所出鎧。
又獸名。《爾雅·釋獸》:闕泄多狃。疏:闕泄,獸名。其腳多狃。狃,指也。
又山名。《前漢·司馬相如傳》:遺屯騎於玄闕兮。注:玄闕,北極之山也。
又塞名。《戰國策》:乃摩燕烏集闕,見説趙王於華屋之下。注:闕,塞名也。
又《史記·周本紀》:西周恐,將天下鋭師出伊闕,攻秦。注:《括地誌》雲:在洛州南十九里。
又《廣韻》:姓也。出下邳。漢有荊州刺史闕羽三。
又《正韻》:亦作屈。
(jué)又《正韻》其月切,音橜。《左傳·隱元年》:潁考叔曰:若闕地及泉。又《襄二十一年》:方暑闕地,下冰而牀焉。《吳語》:闕為石郭,陂漢以象帝舜。注:闕,穿也。《管子·山權數篇》:北郭有掘闕而得龜者。注:穿地至泉曰闕。
又《韻補》叶音檜。程曉《贈傅玄》詩:元服初加,萬福鹹會。赫赫應門,嚴嚴朱闕。
又叶音乞。班固《北征頌》:雷震九原,電曜高闕。金光鏡野,武旗冒日。
又叶音卻。鄭虔季《贈陸雲詩》:𥡆𥡆閶闔,南端啓鑰。庶明以庸,帝聽式闕。
考證:“《左傳·成十三年》:又欲闕剪我公室。”謹按剪字下從羽今改翦。“《正韻》:闕翟後服刻繪為衣,不畫也。”謹照原文刻繪改繒。“《管子·山權數篇》:北郭有拙闕而得龜者。”謹照原文拙闕改掘闕。 [7] 

字形書法

字形對比

字形對比(楷體) 字形對比(楷體)

書寫提示

書寫提示 書寫提示

書法欣賞

音韻集成

中上古音

時代
聲韻系統名稱
韻部
聲母
韻母
先秦
高本漢系統

i̯wăt
先秦
王力系統
ǐwat
先秦
董同龢系統
juăt
先秦
周法高系統
jwat
西漢



東漢





jat


jat
南北朝
宋北魏前期
月沒

jwət
南北朝
北魏後期北齊
月沒

jwət
南北朝
齊梁陳北周隋
月沒

jwət
隋唐
擬音/高本漢系統

i̯wɐt
隋唐
擬音/王力系統

ǐwɐt
隋唐
擬音/董同龢系統

juɐt
隋唐
擬音/周法高系統

iuɑt
隋唐
擬音/李方桂系統

kh
jwɐt
隋唐
擬音/陳新雄系統
ǐuɐt
(表格信息來源:漢典網 [12-13] 

韻書集成

韻書
字頭
小韻
韻攝
聲調
韻目
聲母
聲類
開合
等第
清濁
反切
擬音
廣韻
入聲
十月

合口呼
次清
去月切
kʰjuɐt
集韻
入聲
十月
合口呼
次清
丘月切
kʰiuɐt
𧤼
入聲
十月
合口呼
全濁
其月切
ɡiuɐt
禮部韻略

入聲





丘月切


入聲





其月切

增韻

入聲





丘月切


入聲





其月切

中原音韻

入聲作上聲
車遮

撮口呼

次清

kʼiuɛ
中州音韻

入聲作上聲
車遮





區也切

洪武正韻

入聲
五屑


次清
丘月切
k‘yet

入聲
五屑


全濁
其月切
g‘yet
分韻撮要
陰入
第十三鴛婉怨乙
(表格信息來源:漢典網 [11-12] 
參考資料
  • 1.      .漢典[引用日期2018-08-12]
  • 2.    國務院關於公佈《通用規範漢字表》的通知  .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人民政府[引用日期2022-04-13]
  • 3.    古敬恆著.漢字中的建築之美[M].上海:文匯出版社,2017.12:59-61
  • 4.    平水韻 六月  .搜韻網[引用日期2022-04-13]
  • 5.    中國漢語大詞典編輯委員會、漢語大詞典編纂處編纂.漢語大詞典 第12卷[M]:漢語大詞典出版社,1986.11:147
  • 6.    中國社會科學院語言研究所詞典編輯室.現代漢語詞典 第6版[M].北京:商務印書館,2012.06:1080-1081
  • 7.    漢語大詞典編纂處整理. 康熙字典 標點整理本[M]. 上海:上海辭書出版社, 2008.08:1329
  • 8.    [東漢]許慎 原著;湯可敬 撰.説文解字今釋[M].長沙:嶽麓書社,1997.07:1667
  • 9.    《説文解字 最新整理全註譯本》編委會編. 説文解字 最新整理全注全譯本 第4卷[M]. 北京:中國書店, 2010.12:1941
  • 10.    餘乃永校注. 新校互注宋本廣韻[M]. 上海:上海辭書出版社, 2000.07:478
  • 11.    闕的音韻方言  .漢典[引用日期2022-04-13]
  • 12.    闕的上古音  .漢典[引用日期2022-04-13]
  • 13.    闕的中古音  .漢典[引用日期2022-04-13]
  • 14.    傅永和,李玲璞,向光忠主編.漢字演變文化源流 下[M].廣州:廣東教育出版社,2012.12:1582-1584
  • 15.    新華大字典編委會.新華大字典第三版:商務印書館,2019年1月:第767頁
展開全部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