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閼伯台廟會

鎖定
閼伯台,也稱火神台,位於商丘市睢陽區古城西南2公里處,高11.3米,周長300米。人們為了紀念閼伯的功績,就在台上修建了閼伯廟。現存有大殿、拜亭、東西配殿、鐘鼓樓。台下有戲樓、大禪門等建築,房舍宏偉,飛檐走獸,紅牆綠瓦,色彩鮮豔。每年正月初七有古廟會,謂之朝台。向為遊覽勝地。
中文名
閼伯台廟會
所屬地區
商丘市

閼伯台廟會民俗起源

《左傳·襄公九年》載:“陶唐氏之火正閼伯居商丘”。閼伯,即帝嚳的兒子,堯時封於商丘,為“火正”官,觀察祭祀大火星,以定曆法服務農事。閼伯到商丘時,選擇一塊高丘觀星授時,這塊高丘,就是流傳今閼伯台,中國天文台和南京紫金山天文台均認為這裏是中國最早的觀星台。台為圓形夯土築成。台高35米,台基周長270米,廟毀於金代,元大德年間(1297~1307)在台上建大殿、拜 廳、鐘鼓樓、東西禪門,台前建山門、戲樓。殿宇飛檐走獸,丹牆金頂,為典型民族建築風格。明清以來,幾經修葺,1981年又修。每年正月初七有古廟會,謂之朝台。
傳説農曆正月初七是火神閼伯的誕辰,因此自古以來,商丘周邊四省交界的羣眾,特別是商湯子姓的後裔宋、孔、牛、殷、湯、華、梅.諸、肖、林、鄧、武、皇甫等姓的子孫,在這一天前後,懷着對祖先無比的崇敬的心情,前去朝台進香,於是就形成規模盛大的廟會。這個廟會一般從農曆正月初一開始,到二月二方散,會期近一個月。六月二十三,又是傳説中火神的祭日,周邊四省羣眾仍是絡繹不絕,朝台進香,這次廟會一般也長達10天。

閼伯台廟會歷史沿革

閼伯台廟會閼伯台起源

位於商丘古城西南3裏處的閼伯台,又稱火神台、火星台。經專家考證及史料記載,閼伯台是距今4500多年的一處觀星台遺址,它比東漢天文學家張衡在洛陽建的靈台還早了2200多年,是中國現存年代最早的觀星台。 [1] 
商丘火神台是由人們對祖先閼伯的祭祀演變而成。閼伯是商族部落的始祖,是商朝開國君主成湯先祖,是中國早期天文學家。閼伯在高台上觀星計時,掌握四時變化,指導農牧業生產。閼伯一生不辭勞苦、嘔心瀝血,造福於黎民百姓,人們非常敬仰他,並尊稱他為火神。閼伯不僅在此處觀星居住,而且死後又葬於此。為紀念閼伯,所以稱此台為閼伯台、火星台、火神台。

閼伯台廟會非物質文化遺產

2007年,《火神祭祀》獲得河南省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後來《火神祭祀》更名為《商丘火神台廟會》,並於2020年12月成功入選第五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
為了讓社會各界瞭解非物質文化遺產現狀,增強文化自豪感,火神台管委會每年都會製作宣傳片、紀錄片,宣傳火神台廟會文化。在廟會期間,商丘市非遺保護中心定期舉辦非物質文化遺產展演展示活動,營造非遺保護與傳承的良好氛圍。同時,作為重要的文化空間,商丘火神台廟會也在各類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的保護和經濟、社會、文化的發展中起到促進作用。 [2]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