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閻逢春

鎖定
閻逢春(1917-1975),運城市西姚村人,著名蒲劇表演藝術家,蒲劇泰斗。曾任晉南蒲劇院蒲劇團團長、運城地區蒲劇團團長、中國戲曲家協會理事。
中文名
閻逢春
別    名
名代蓉
國    籍
中國
出生日期
1917年
逝世日期
1975年
職    業
蒲劇鬚生
出生地
中國山西運城

閻逢春個人簡介

閻逢春 閻逢春
閻逢春(1917~1975),男,蒲劇鬚生。名代蓉。山西省運城市西姚村人。出身蒲劇世家,父親閻金環是位優秀的鬚生演員。著名蒲劇表演藝術家。曾任晉南蒲劇院蒲劇團團長、運城地區蒲劇團團長、中國戲曲家協會理事。

閻逢春藝術經歷

十五歲隨父學戲,一年後便登台演出。後尋師訪友,技藝大進。但因嗓音病變,暫離舞台。一年後嗓音恢復,重登舞台,聲名大震。此後他的唱腔,表演遂自成一派。其唱腔蒼勁有力,鏗鏘大方,剛柔兼備,講求“安、點、頓、拉、閃、放”的六字演唱技法,善用充滿激情的演唱,喚起觀念共鳴。表演則以剛勁為主,節奏強烈,舒展大方,尤善運用特技刻畫人物的內心活動。閻逢春首創帽翅功,精研髯口功。年僅21歲便以“鬚生泰斗”的頭銜在晉風社掛了頭牌。 閻逢春在唱、做、念、打、舞與手、眼、口、身、步等功法方面,既繼承蒲劇傳統藝術,又有充分的選擇和獨特的創造,形成了閻派藝術表演風格。1952年全國首屆戲曲會演,他演出的《跑城》,重塑了徐策的性格特徵,受到首都文藝界知名人士的高度讚賞。
1959年,他參加演出的《竇娥冤》被拍成電影。《薛剛反朝》、《法門寺》、《大報仇》、《反徐州》、《放飯》等戲的中心唱段,也由中國唱片公司製成唱片。 [1] 

閻逢春生卒年月

誕辰:1917年,農曆丁巳年
逝世:1975年,農曆乙卯年

閻逢春李健吾與閻逢春

閻逢春的名字後來所以能收入《辭海》,全憑了著名戲劇評論家李健吾的多方呼籲。1978年春夏間,南昆《十五貫》電影重新放映,李健吾去看了,聽到有些觀眾對況鍾在苦思悶想時帽翅的擺動很感興趣,他不由得想起了閻逢春,隨後寫了《悼念蒲劇老藝人閻逢春》一文,在《山西日報》發表。
三年後,編輯《李健吾戲劇評論選》,收入《悼念蒲劇老藝人閻逢春》,李健吾特意在文後寫了一篇千餘字的《附記》,歷述自己與閻逢春的交往,並再一次肯定了這位老藝術家的成就。
中國大百科全書》和《辭海·增補本》中,都收錄了閻逢春的詞條。《李健吾戲劇評論選》好長一段時間沒能出版,得到這個消息後,他又為《悼念蒲劇老藝人閻逢春》一文寫了《附記二》。除披露《中國大百科全書》即將收入閻逢春的消息外,還提供了兩則周信芳佩服閻逢春的軼事,以證明自己當初判斷的正確。 [2] 

閻逢春閻逢春銅像

閻逢春銅像 閻逢春銅像
2011年11月11日,蒲劇泰斗、著名蒲劇表演藝術家閻逢春先生的銅像落成慶典,在位於鹽湖區東郭鎮劉範村的仙閣山莊名人苑舉行。山西省文化廳辦公室副主任張晴,運城市政協副主席閆義勇、孫濤鎖,著名書法家翟德年等出席了慶典儀式。趙望進賈起家等著名書法家向慶典組委會送來賀聯。
閻逢春先生是蒲劇史上一位承前啓後的藝術大師,他既是表演藝術家,又是戲劇革新家,他在藝術實踐中創立了聲譽最高、影響最大的閻派藝術,為蒲劇史冊留下了濃墨重彩的一筆。抗日戰爭時期,閻逢春在社會名流李逸僧的相助下,練出了一股腹音,並創造了神奇的帽翅功,一出《殺驛》唱紅了西安;由他扮演的傅作義將軍,聲震西北,極大地鼓舞了抗日將士的鬥志和精神。景梅九先生曾在《國風日報》上寫文章給以讚美鼓勵。
閻逢春在表演藝術上博採眾長,努力創新,自成一家,尤其善用特技刻畫人物,由他發展的髯口功、梢子功、靴子功等蒲劇特技,極大地豐富了角色的形象。1957年,閻逢春赴京演出,名揚京城,隨後被列為蒲劇五大名演員。
“新落成的銅像上方,刻有由著名詩人、劇作家賀敬之題寫的‘蒲劇泰斗’四個大字。左右6個人物圖像代表閻逢春塑造的6個深入人心的蒲劇人物形象,烏紗帽則代表閻逢春對蒲劇的重大貢獻:創造了帽翅功。” [3]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