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李逸僧

鎖定
李逸僧(1878—1942)秦腔編導及音樂家。原名李翼生。因左臂跌傷,自稱“短左袂僧”。西安市人。父輩是西安南院門天德成銀號東家,家中富有。其兄弟三人,李翼生行二,劇界稱“李二老爺”。自小受家庭嚴教,學業優異,對文學、戲曲、音樂尤為愛好。
中文名
李逸僧
外文名
Yiseng Li
別    名
李翼生
國    籍
中國
出生日期
1878年
逝世日期
1942年
職    業
秦腔編導、音樂家
代表作品
蘇武牧羊、卧薪嚐膽
人物軼事
清光緒二十七年(1901年),慈禧、光緒皇帝逃奔來陝,李因“門弟”關係,被薦入宮充當侍衞,目睹了宮廷的腐敗沒落,內心燃起了反抗的怒火。宣統末年(1911),辛亥革命時,在陝西跟隨張翔初、張雲山反清,思想激進,行動果敢,因功受到擢升。後北洋軍閥陸建章督陝,因政見不同憤然出走,赴北京跟京劇名小生薑妙香學戲。民國五年(1916),陳樹藩改任陝西督軍,李二次被啓用,出任省督軍府副官主任。後又因厭惡官場生活,比此易名為李逸僧,專門從事戲曲研究和秦腔改革活動。
十世紀三十年代初,李逸僧在西安與京劇票友李遊鶴等人組織丁廣益娛樂社、和眾票社等京劇團體。他先後在《羣英會》、《黃鶴樓》中飾周瑜,《轅門射戟》中飾呂布;又與另一名票友封至模聯袂演出《法門寺》、《浣花溪》(一生一旦)。他除擅長生角戲外,丑角戲也很出色。
李逸僧博學多才,他除演京劇外,對河北梆子、山西梆子、豫劇、秦腔、眉户等也十分熟悉,還能任編導,並精通音律。民國二十年後,遷任三意社編導,對秦腔進行了諸多改革,成就卓然。在《蘇武牧羊》中,他創造了李陵唱前半句,蘇武唱後半句的唱腔形式,為觀眾所稱道。對《婁昭君》,又打破秦腔的傳統板式結構,吸收了京劇“逍遙津”的優美的韻律,創造出了一種“新腔”,經蘇哲民蘇育民演出,紅極一時,成為三意社的看家戲。還有《卧薪嚐膽》等,經他的編改,也被譽為“點石成金”之作。因而三意社社人稱他為“先師”。
李逸僧識才、愛才,深得藝人敬重。秦腔名旦何振中,從小就在李家受教,後來,何置房成家,都得到李逸僧的資助。蒲劇演員閻逢春,在西安唱紅不久,嗓子壞了,本人十分痛苦,李逸僧也很惋惜,他一面安排閻住在自己家中,出錢請漢調二簧的名教練給閻練嗓子;一面教閻練閃帽翅。為支持閻的事業,李逸僧後來又花費數百元,為閻在西安城隍廟定做戲箱、行頭。閻視李逸僧為“再生父母”,特將自己“代蓉”之名易為“閻逢春”。蒲劇演員王秀蘭,原是流落在西安的一窮女孩。八歲時,被李逸僧路過看見,認定是演員之才,便千方百計説服其母讓孩子學戲,經李逸僧口授《玉堂春》、《金玉奴》、《水漫金山》等戲,很快唱紅了西安。民國三十一年李逸僧病逝於西安,是年六十四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