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閩南高甲戲

鎖定
高甲戲又稱弋甲戲、九角戲、大班、土班,是閩南地區的傳統戲曲劇種之一,流行於福建省閩南方言地區和台灣,以及東南亞各國華僑、華人聚居地。高甲戲孕育於明末清初,早期只是在民間樂曲伴奏下作即興的化裝表演,後來發展成專業戲班,主要演宋江故事,被稱為宋江戲。清代中葉,宋江戲吸收了其他藝術門類的表演形式,發展成有文有武的合興戲;清末又吸收徽劇、崑腔、弋陽腔和京劇的藝術因素,形成具有獨特風格的閩南地方戲曲劇種高甲戲。
中文名
閩南高甲戲
別    名
弋甲戲
地    區
閩南地區
類    別
大氣戲、繡房戲和丑旦戲

目錄

閩南高甲戲劇目

高家戲    百醜鬧春 高家戲 百醜鬧春
閩南高甲戲
閩南高甲戲(3張)
作為一種傳統民間戲曲,高甲戲的劇目分為大氣戲、繡房戲和丑旦戲三大類,以武戲、丑旦戲和公案戲居多。它有六百多種傳統劇目,包括《大鬧花府》、《困河東》、《斬黃袍》、《林文生告御狀》、《管甫送》、《杏元思釵》、《孟姜女》、《番婆弄》、《唐二別》及連台本戲《三國》、《嶽傳》等。高甲戲的音樂曲牌屬南音系統,大都來自南音和木偶戲,但節奏、旋律有所變化。演員演唱時用本嗓,行腔雄渾高昂,也不乏清婉細膩的音韻。高甲戲使用的樂器分文樂和武樂兩種,文樂以嗩吶為主,輔以品簫、洞簫、二絃、三絃、琵琶等;武樂包括百鼓、大小鼓、大小鑼、大小鈸、響盞、小叫等,顯示出濃厚的地方特色。

閩南高甲戲特色

高甲戲的腳色行當原只有生、旦、丑三個行當,後來陸續增加了淨、貼、外、末和北(淨)、雜等。這些行當中,以醜最為突出。醜行有男醜、女丑之分,男醜又分文、武丑。文丑有長衫醜和短衫醜,武丑有師爺醜和捆身醜。女丑則有夫人醜、媒人醜、老婆醜、婢醜等幾十種。醜行表演藝術豐富多姿,藝人們從生活中提取素材,創造設計了公子醜、破衫醜、傀儡醜等表演類型,以對不同人物典型行為的擬示或以對木偶戲和動物動作的模仿作為表現人物性格的手段,輕鬆幽默,妙趣橫生,誇張而不失實,帶有濃厚的生活氣息。高甲戲的武打中吸收了提線木偶和民間舞獅的技藝,形成“冷煎盤”、“大碰場”、“鳳擺尾”等動作,別具特色。
在傳統戲曲中獨樹一幟的高甲戲是閩南文化的典型代表,在海內外有着極大的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