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閔春發

鎖定
閔春發,教授、博士生導師,中共江蘇省紀委委員、江蘇省人大代表,江蘇省哲學社會科學界聯合會副主席。
中文名
閔春發
國    籍
中國
民    族
漢族
出生日期
1950年12月
畢業院校
南京大學
出生地
江蘇宜興
代表作品
《高等教育大眾化與高校思想政治工作》
職    稱
教授

閔春發人物簡介

男,漢族,1950年12月生,江蘇宜興人。1978年8月南京大學數學專業畢業後留校工作,歷任南京大學數學系團總支書記、校團委青工部長,校團委副書記、書記,黨委宣傳部副部長兼研究生院管理處副處長,校學生思想政治工作處處長,浦口校區黨委書記,1995年1月至1998年8月任南京大學黨委常委、宣傳部部長,1998年8月至2001年8月任南京大學黨委副書記,2001年8月至2006年6月任蘇州大學黨委書記,2006年6月至2012年7月任南京郵電大學黨委書記,期間先後兼任南京郵電大學通達學院理事長、通達學院院長。現任通達學院院長。 [1] 

閔春發研究方向

為鄧小平理論與思想政治教育、高等教育管理,現任蘇州大學政治學理論專業(鄧小平理論與思想政治教育方向)博士生導師。先後主持或參與8項省部級科研項目的研究工作,目前正主持2004年度國家社會科學基金重大項目“高校加強馬克思主義意識形態工作和大學生思想教育工作研究”的研究工作;先後主編或參編《高等教育大眾化與高校思想政治工作》、《高校德育隊伍建設的戰略思考》等10部學術著作,在《求是》、《高校理論戰線》、《教育發展研究》、《江蘇社會科學》等核心期刊發表學術論文30餘篇,獲部省級以上科研成果獎12項。

閔春發領導方法

閔春發 閔春發
在閔春發領導的蘇州大學裏,一直貫徹着江澤民同志“七一”講話,是加強和改進黨的建設、做好各項工作的行動指南,也是面向2l世紀中國高等教育改革發展的根本指針。結合蘇州大學的實際情況,全面貫徹“三個代表”的重要指示精神,特別要加強四個方面的工作:如何結合高校實際,深入學習、落實“七一”講話精神,增強堅持黨的基本理論、基本路線、基本綱領的自覺性,為推動高校改革發展提供精神動力。第一,必須把堅持正確的指導思想和倡導科學研究的創新精神結合起來。高校是培養人才的搖籃,首先要把人的政治素質放在重要位置上,當前,要有領導、有計劃、有步驟地做好“三個代表”重要思想“進課堂、進教材、進學生頭腦”的工作,確保大學課堂成為宣傳先進文化、傳播先進科學知識的堅強陣地。第二,必須把貫徹黨的教育方針和創建國內一流綜合性大學的目標結合起來。作為國家“211工程”重點建設高校,蘇州大學的奮鬥目標是經過全校師生的艱苦努力,在若干年內把蘇大建設成為國內一流綜合性大學。為此,閔教授提出要處理好“六大關係”,即正確處理好上規模與上水平,學科建設科學研究人才培養,學科建設、科學研究與隊伍建設,本科生教育與研究生教育,基本建設投入與教學科研投入,學歷教育與非學歷教育等關係。 第三,必須把思想政治工作和促進高校的改革、發展、穩定結合起來。近年來,蘇州大學在推進管理體制改革的進程中,先後與其他三所學校合併,因此,校黨委要十分重視及時瞭解廣大師生的思想動態和麪臨的實際困難,理順師生情緒,有針對性地開展思想政治工作,最大限度地調動大家的積極性。第四,必須把發揮各級黨組織的作用和調動全體師生員工的創造性結合起來,推動學校的改革與發展。在創建國內一流綜合性大學的活動中,學校的各級黨組織堅持用黨的基本理論、基本路線和基本綱領教育廣大黨員。

閔春發教育經歷

“學習是思考的大門,思考是發現問題的大門,發現問題是解決問題的大門,解決問題是創新的大門。”這是蘇州大學黨委書記閔春發就並校重組後省屬綜合性大學辦學方向發出的由衷話語。蘇州大學是中國最早誕生的現代高等學府之一。1996年進入國家“211工程”重點建設高校行列,去年以“優秀”成績通過一期建設項目整體驗收,達到了全國地方綜合性大學的一流辦學水平,該校學科門類增加到11個,本科生和研究生近3萬人,使得蘇大規模空前。合併後的蘇大在國內高校中綜合排名在35位左右,屬第二層次,綜合實力和基礎學科與一流高校相比尚有較大的差距。地方高校要建設成一流大學,關鍵要辦出地方綜合性大學的特色。發展特色學科是建設一流大學的第一要素,蘇大現有2個國家級重點學科,19個省部級重點學科,1個省級“重中之重”學科。學校對學科進行評估論證後,決心扶持重點學科,目前,正採取措施建設5—6個全國一流學科。建設一流大學,必須“有所為,有所不為”。蘇大的光學工程、放射醫學、血液學、現代蠶桑絲綢工程等學科已經形成了一定的特色和優勢。地方綜合性大學要創建一流大學必須找準定位,確立地方特色。他認為為地方經濟和社會發展服務,是地方綜合性大學的職責。強調學校的發展與地方經濟建設相結合,積極服務於地方經濟和社會發展,並以此作為促進自身發展的動力,是地方院校應該始終堅持的價值追求。蘇大地處緊鄰上海、對外開放程度高、經濟發達的蘇南,這是蘇大的優勢,也是推動蘇大發展的動力。蘇州大學在學科建設、科學研究、人才培養、科技產業等各個方面與蘇州、蘇南地區和江蘇省經濟社會發展緊密結合,實現了促進地方經濟社會發展與學校自身事業進步的“雙贏”目標。

閔春發社會評價

閔春發 閔春發
人才培養要有自身特色。蘇大作為教學研究型大學,要有研究,同時又堅持以本科教學為中心,以人才培養為根本。閔春發説,十六大提出要大力推進教育創新,閔春發認為教育創新包括教育思想的創新、教育內容和教學藝術的創新以及教育體制的創新。務必樹立“以人為本”的教育理念,注重培養學生創新精神、實踐能力和科學態度,把青年學生培養成高素質的創新人才。在人才培養規劃上,要穩住規模,全面提高質量,以本科生培養為基礎,同時培養高層次人才以適應蘇南地區日益增長的需求。要改革教學方法,提倡課堂互動,重在啓迪學生的智慧,激發學生的創新意識,引導學生去發現新的問題。教學方法改過來了,培養的人才就有特色了。閔春發認為,建設一流大學需要一支特色鮮明的教師隊伍。高校不是大廈之謂,而是大師之謂。蘇大教師隊伍建設“立足於培養,着眼於提高,有選擇引進”,主要引進能夠帶領特色學科爭創全國一流的領銜人物。閔春發説,十六大提出堅持“引進來”和“走出去”相結合,全面提高對外開放水平。蘇大正採取措施派教師出國做訪問學者,以瞭解外國的教育,對改變傳統的教學方法有好處,還聘請了國外大型企業專家為兼職教授甚至首席教授,聘請地方高級應用人才做兼職教授,不求所有,但求所用。

閔春發教育理念

閔春發在教育方面一直有比較深刻的研究,全球化思考,本土化實踐——從政治、經濟、文化特性透視中國高教是閔春發教育理念的一貫主張,在閔春發的教育理念中“全球化”潮流的推進逐步波及到思想文化、價值觀念、意識形態乃至人的發展等人類社會生活的各個領域,進而對高等教育產生深遠的影響,衍生出高等教育全球化的話題。中國高等教育如何應對這一挑戰,以及怎樣積極推進全球化進程,是值得認真思考的重要課題。從高等教育基本社會職能及其文化本質的角度來看,“國際化”是中國高等教育迎接全球化挑戰並積極推進全球化進程的理性選擇。

閔春發研究成果

閔春發 閔春發
在閔春髮帶領下南京郵電大學在法律範疇的研究更深一步,在物權法的研究中,詮釋了物權法應確立觀念交付制度。確立該制度,是為適應現代工商業社會發展及WTO規制的要求,實現節省交易費用,促進交易迅捷的目的,保障經濟全球化背景下的交易安全及交易效率。構建觀念交付制度,應明確擬製交付與指示交付並非同一。擬製交付與指示交付雖具功能相同及第三人佔有標的物的表象相同的共性,但也具本質差異:一是兩者的本質屬性不同,擬製交付的邏輯前提是直接佔有的轉移,屬現實交付,而指示交付的邏輯前提是間接佔有的轉移,屬觀念交付;二是第三人的地位不同,在擬製交付中,第三人是佔有輔助人,處於“見單放貨”的超脱地位,而在指示交付中,第三人是直接佔有人,處於可以對抗受讓人的法律地位;三是立法意圖不同,擬製交付的範圍在於簡化交易,提高效率,指示交付的意圖在於鼓勵交易,增進效益;四是讓與人承擔通知義務不同,擬製交付中,讓與人無須通知第三人,指示交付中讓與人通知第三人。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