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開普勒9

鎖定
開普勒9(Kepler-9)是一個位於天琴座開普勒太空望遠鏡視野內的類太陽恆星。開普勒9已確定發現三顆系外行星,都是以凌日法發現。前兩顆行星於2010年8月26日宣佈發現,第三顆則於2011年1月1日宣佈發現。這是首次以凌日法發現多顆行星的行星系。開普勒9的其中兩顆行星互為軌道共振
中文名
開普勒9
外文名
Kepler-9
分    類
類太陽恆星
發現時間
2010年6月
質    量
1.022 太陽質量
表面温度
5774 K
視星等
13.9
自轉週期
16.746天
赤    經
19時02分17.75秒
赤    緯
+38d24m03.177s
距地距離
640 pc

開普勒9名稱與觀測歷史

開普勒9名稱

開普勒9的名稱由來自NASA專門尋找太陽系外類地行星開普勒太空望遠鏡。該恆星並無固有名稱。

開普勒9觀測歷史

2010年6月,開普勒太空望遠鏡上線觀測後43日,該計劃的科學家提出了超過700顆系外行星的候選名單以進行進一步觀測。起初,有5顆恆星被認為有一顆以上的行星,而開普勒9是其中之一。科學家確認了開普勒9在每次行星凌日的時間間隔中有明顯的光度變化。開普勒9是第一個使用凌日法發現多顆系外行星的恆星。並於2010年8月26日公佈這項發現。 [1] 

開普勒9母恆星與行星系統

已確認有三顆系外行星環繞着黃矮星開普勒9。較外側的兩顆行星開普勒9b(較接近母恆星)和開普勒9c(較遠離母恆星)是低密度的氣體巨行星;質量分別是木星的25%和17%,而半徑是木星的80%。這兩顆行星類似土星,密度都比水低。最內側的行星開普勒9d是超級地球,半徑是地球的1.64倍,軌道週期1.6日。估計這項發現有0.59%的錯誤機率。 [1] 
最接近母恆星的開普勒9d和第二近的開普勒9b軌道共振比例是1:12。而較外側兩顆行星的共振比例是1:2。開普勒9b和開普勒9c是首次以凌日法發現這種軌道形式的系外行星。軌道共振使每個行星的軌道速度改變,並且使行星凌日時間也產生震盪。開普勒9b每次環繞母星週期增加4分鐘,開普勒9c則是減少39分鐘。軌道週期的變化允許研究人員使用動力學模型得知行星的質量(凌日法一般無法得知行星質量)。這些行星質量是進一步由凱克天文台的高分辨率階梯光柵光譜儀(HIRES)以多普勒光譜學方式進一步確定。
開普勒9b和9c被認為形成於“雪線”之外。它們被認為是和原行星盤的殘餘物體交互作用後向內遷移。並且它們在遷移中被鎖定軌道共振頻率。
開普勒9的行星系
成員
(依恆星距離)
(AU)
()
--
0.027
1.59
0
44.71±0.24 M⊕
0.140 ± 0.001
19.24
0.06378±0.00040
30.79±0.17 M⊕
0.225 ± 0.001
38.91
0.067990±0.000068
參考資料
  • 1.    維基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