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開明戲院

鎖定
開明戲院由建築家沈理源設計,是民國時期位於北京珠市口的西式劇院。開明戲院始建於民國二年(1912年),是中日兩國商人合資而建。其建築整體為德國式樣,鋼筋水泥結構,水磨石飾面,當年在南城地區獨樹一幟,十分顯眼。
中文名
開明戲院
地    址
北京珠市口
始建於
民國二年(1912年)
特    點
中日兩國商人合資
建築設計
沈理源

開明戲院歷史沿革

北京開明戲院建於1924年,位於西城區珠市口西大街28號。1949年後改名為民主劇場,後又改為珠市口電影院。 [2]  舊址坐南朝北,仿照西式劇場造型,門臉為橢圓型。面闊約14米,樓共三層,建築面積約800平方米。劇場兩層,有座位800餘個。 [2] 
開明戲院是演戲的劇場,故而劇場內的設備專門為演戲而設計,比起老戲園子要先進得多,觀眾、演員都很滿意。戲院建成後,京劇名伶梅蘭芳高慶奎楊小樓餘叔巖孟小冬等經常在這裏演出。
開明戲院 開明戲院
舊日,評劇藝人只能在天橋的小戲園子唱戲,珠市口以北的中和、廣和、慶樂諸戲院均不接待他們的演出。但是開明戲院破天荒允許“評劇皇后”白玉霜來此演出,但不允許唱《拿蒼蠅》之類的“粉戲”。
後來,天橋的戲曲藝人以進入開明戲院演戲為榮,標誌着他們已進入戲曲的上層舞台。據傳,袁世凱的二公子袁寒雲,自比“建安才子”曹植曹子建,曾在開明戲院“票戲”,一時成為京城佳話。1949年後,該戲院一度稱民主劇場。
2000年,因為擴展兩廣大街,開明戲院被拆毀,有關部門曾稱要易地重建,但至今未見有重建開明戲院的影子,留下了永久的遺憾。

開明戲院特點

開明戲院是當時劇場中的革新派,比如實行售票制度:取消茶房帶坐和先看戲後收費的老規定,實行門外售票處售票以及先期售票的制度;實行劇場內男女合座;首次實行戲劇中場休息15分鐘(舊戲從來都是一演到底)。 [2] 

開明戲院特殊的地理位置

開明戲院 開明戲院
開明戲院 它的地理位置也非常特殊 [1]  ,因為再往南,一箭之遙,就是天橋,是老北京的貧民窟,那些貧民藝人和無名藝人,在那裏擺場子賣唱。要想進入當時北京的主流社會得到認可,不成文的規定,首先得先能夠在開明戲院演出。當時侯寶林、白玉霜、梁益鳴(外號天橋馬連良)等不少人,都是從天橋登開明,雞毛升上天而名聲大噪的。當時的開明戲院,就如同現在的中央電視台,是很多演員夢寐以求的地方。過去説,台下十年功,台上三分鐘。其實,有時候,這台得看是哪兒的台了,天橋的台子,就是在上面蹦躂十年,無論如何也無法和開明戲院的台子亮相三分鐘相比的。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