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門環

鎖定
門環,俗稱響器,是安裝在房屋大門上的拉手,並供叩門之用,中國門環也常被稱為鋪首門鈸,但嚴格説來鋪首門鈸只是門環不同形式的底座。
中文名
鋪首
外文名
knocker
別    名
俗稱“門環”
作    用
用來開關大門和叩門

目錄

門環簡介

門環 門環
門環,俗稱響器,是安裝在房屋大門上的拉手,並供叩門之用,中國門環也常被稱為鋪首門鈸,但嚴格説來鋪首門鈸只是門環不同形式的底座。
門環常以金屬製成,在中國古代有嚴格的等級規定,例如據《明史》記載:“親王府四城正門以丹漆金釘銅環;公王府大門綠油銅環;百官第中公侯門用金漆獸面錫環;一二品官門綠油獸面錫環;三至五品官門黑油錫環;六至九品官門黑油鐵環……”
中國門環常以鋪首門鈸作為底座。鋪首為獸頭狀,例如椒圖。門鈸為狀,周邊有圓形、六角形、八角形等。世界其他各國的門環有以人像作為底座的。 [1] 

門環鋪首

鋪首俗稱怪獸銜環,是一種獸面紋樣,多為椒圖、饕餮、獅、虎、螭龍等兇猛獸類,鑲嵌在大門上作為門環的底座,也可不銜環而僅作裝飾用,也可用於青銅器、陶器等器物上安裝提手。
中國古代文獻中對鋪首的記載基本上為門上所用,例如《説文解字》上説:“鋪首,附着門上用以銜環者。”又如《漢書》“哀帝紀”記載“孝元廟殿門銅龜蛇鋪首鳴”,對此唐代顏帥古註釋説:“門之鋪首,所以銜環者也。”古書對除門以外其它器物上的類似飾物並無確切記載,其當時的名稱不詳,但現在也一般將其稱為鋪首。

門環歷史

關於鋪首的起源,中國古人有不同的説法。東漢應劭的《風俗通》聲稱,鋪首為春秋時期的魯班仿照(一種螺螄)的形象而發明的。但實際上在時期的陶器青銅器上就有鋪首銜環了。《後漢書》記載,商朝人以螺螄頭掛在門上,以期門户如螺螄殼般緊閉,遠離兇險。明朝楊慎據此認為,椒圖形狀像螺螄,就是起源於商朝以螺螄掛門的傳統。
根據考古發現,殷墟青銅器第三期偏早和第二期晚段器物中就已經出現了鋪首銜環,而無環的單純鋪首則可追溯到更早的二里頭文化。有現代學者認為,鋪首起源於商周時期青銅器上的饕餮紋
漢代時期,已非常盛行將鋪首裝於門户上,其鋪首的形制有多種,例如西漢孝元廟鋪首為龜蛇,乃是四象中的北方玄武造型,而漢代也有以朱雀、雙頭、虎、獅作鋪首,獸目怒睜,露齒銜環,顯得十分威嚴。漢代以後,鋪首形式變化不大,延續至今。後常以龍生九子中的椒圖作為鋪首。
 門環 門環
明清皇宮有些大門上的鋪首,只是形若銜環,並無實際的門環,因此只具有裝飾功能。而民間則常以門鈸代替獸面鋪首作為門環底座,採用圓形、六邊形、八角形等幾何形狀,中部隆起,因形似而得名。
當前最大的鋪首位於南陽醫聖祠,該青銅鋪首為虎口銜環,重達300公斤。 [1] 
參考資料
  • 1.    Larry Nash White; Emily Blankenship White (February 2004). Marietta. Arcadia Publishing. pp. 34–. ISBN 978-0-7385-3231-8. Retrieved 15 November 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