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長葉火絨草

鎖定
長葉火絨草(Leontopodium junpeianum Kitam.)為桔梗目菊科火絨草屬的植物。分佈於克什米爾地區以及中國大陸的河北、東部、內蒙古、陝西、青海、西藏、甘肅、四川等地,生長於海拔1,500米至4,800米的地區,多生於亞高山的濕潤草地、灌叢、窪地、高山以及岩石上,尚未由人工引種栽培。
中文名
長葉火絨草
拉丁學名
[3]  Leontopodium junpeianum Kitam.
別    名
兔耳子草(山西)
查干一阿榮(蒙藥名)
植物界
被子植物門
木蘭綱
菊目
菊科
火絨草屬
長葉火絨草
分佈區域
中國山西、內蒙古等。

長葉火絨草形態特徵

多年生草本,根狀莖分枝短,有頂生的蓮座狀葉叢,或分枝長,平卧,有葉鞘和多數近叢生的花莖,或分枝細長(達30釐米)成匍枝狀,有短節間和細根和散生的蓮座,狀葉叢。花莖直立,或斜升,高2-45釐米,不分枝,纖細或粗壯,草質,被白色或銀白色疏柔毛或密茸毛,全部有密或疏生的葉,節間短或達3釐米,上部節間有時較長。
基部葉或蓮座狀葉常狹長匙形,漸狹成寬柄狀,近基部又擴大成紫紅色無毛的長鞘部;莖中部葉直立,和部分基部葉線形、寬線形或舌狀線形,長2-13釐米,寬1.5-9毫米,基部等寬或下半部稍狹窄,頂端急尖或近圓形,有隱沒於毛茸中的小尖頭,兩面被同樣的,或下面被較密的白色或銀白色疏柔毛或密茸毛,上面不久脱毛或無毛;中脈在葉下面凸起,有時另有2條基出脈。苞葉多數,較莖上部葉短,但較寬,卵圓披針形或線狀披針形,基部急狹,上面或兩面被白色長柔毛狀茸毛,較花序長1.5-2或3倍,開展成徑約2-6釐米的苞葉羣,或有長序梗而成徑達9釐米的復苞葉羣。
頭狀花序徑6-9毫米,3-30個密集。總苞長約5毫米,被長柔毛;總苞片約3層,橢圓披針形,頂端無毛,有時齧蝕狀,露出毛茸之上。小花雌雄異株,少有異形花。花冠長約4毫米;雄花花冠管狀漏斗狀,有三角形深裂片;雌花花冠絲狀管狀,有披針形裂片。冠毛白色,較花冠稍長,基部有細鋸齒;雄花冠毛向上端漸粗厚,有齒;雌花冠毛較細, 上部全緣。瘦果無毛或有乳頭狀突起,或有短粗毛。花期7-8月。 [1] 

長葉火絨草生長環境

生於高山和亞高山的濕潤草地、窪地、灌叢或岩石上。海拔1500-4800米。

長葉火絨草分佈範圍

產西藏西部和北部、青海東部、四川西部、甘肅南部、西部和西北部的高原及崑崙、祁連等山脈、陝西中部和山西中部的秦嶺和呂梁山脈、河北北部、內蒙古南部、東部。克什米爾地區也有分佈。 [1] 

長葉火絨草主要價值

長葉火絨草 長葉火絨草
【功 效】:1.解表清熱 2.止咳化痰。
【主 治】:用於外感發熱,頭痛、咳嗽、支氣管炎
【性味歸經】:辛,涼。肺經。
【用法用量】:內服:煎湯,3-9克。 [2]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