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長舌茶竿竹

鎖定
長舌茶竿竹(學名:Pseudosasa nanunica)為禾本科茶稈竹屬下的一個種。竿高達4米,粗約1釐米。筍期4月底。生於湖南、廣東海拔400米的地區。
中文名
長舌茶竿竹
拉丁學名
Pseudosasa nanunica (McClure) Z. P. Wang
植物界
被子植物門
單子葉植物綱
禾本目
禾本科
矢竹屬
亞    科
竹亞科
北美箭竹族
亞    族
北美箭竹亞族
亞    屬
茶竿竹亞屬
茶竿竹組
分佈區域
中國湖南南部,廣東

長舌茶竿竹形態特徵

竿直立,高達4米,粗約1釐米,節下方被白粉,後變黑色,幼竿具絨毛和白粉,尤以節下方更顯著;節間勁直,綠黃色,圓筒形,光滑,因密集的白粉逐漸變黑而呈斑狀;竿環凸起;籜環明顯,常有籜鞘殘留的木栓質纖維;節內長約10毫米。竿下部每節僅分1枝,但中上部則分3枝或更多,枝開始緊貼竿,然後稍開展,無二級分枝,各枝粗細近相等。籜鞘近宿存,淡褐紫色,較厚的紙質,背部密被白色短絨毛或淺棕色較長的刺毛,具明顯或不太明顯的斑點,邊緣具密的短纖毛;無籜耳和繸毛;籜舌甚高,自籜鞘頂端延伸,中下部竿籜的籜舌高可達7-9毫米,籜舌背面在其中下部具絨毛而粗糙,頂端截平或拱形,邊緣具短纖毛;籜片直立,綠帶紫色,線狀披針形,兩面均粗糙,邊緣具疏刺狀鋸齒。小枝具2-4葉;葉鞘厚紙質,具縱肋,背部突起成脊,密被細絨毛或近於無毛乃至平滑無毛,邊緣具易脱落的短纖毛,以致通常為無毛;無葉耳和繸毛;葉舌較長,常成為自葉鞘向上延伸呈三角狀的突起,高達5-14毫米,薄紙質,下部質較厚,背面基部具微毛而粗糙,頂端尖狀隆起或鈍尖,邊緣全緣,具短纖毛;葉片橢圓形或長橢圓形,先端短漸尖,基部多少偏斜,其一邊楔狀漸尖,另一邊鈍圓,上表面綠色,無毛光滑,下表面蒼白色,具較密的向上的細毛和極細疣,邊緣均具疏細齒,次脈9-12對,小橫脈明顯。葉柄長約1.5釐米。花枝未見。筍期4月底。 [1] 

長舌茶竿竹生長環境

主要生長於海拔400米的山坡、平原、谷地和河流邊。

長舌茶竿竹分佈範圍

主要分佈於湖南省南部和廣東省。模式標本採自廣東清遠。 [2] 

長舌茶竿竹近種區別

本種外形極似茶竿竹P. amabilis (McClure)Keng f.惟後者筍棕色,淡咖啡色,籜背密被長的刺毛,籜舌,葉舌矮,易與本種區別。 [2] 

長舌茶竿竹變種

狹葉長舌茶竿竹(變種)(植物研究)圖版196
var. angustifolia S. L. Chen et G. Y. Sheng in Bull. Bot. Res. 11 (4): 5, 1991.
與原變種的主要區別為本變種葉片狹小,長6-20釐米,寬1-3釐米,葉柄長2-4 (5)毫米,次脈4-7對,一邊緣具較開展的鋸齒,另一邊緣具極疏且緊貼邊緣的短鋸齒或幾無鋸齒。花枝未見。筍期5月中旬。 [1] 
產湖南宜章縣莽山東山坑(模式標本產地)。生於海拔500米以下的河旁。 [1]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