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長老

(佛教術語)

鎖定
在佛教中,“長老”“者,指德長年老之謂,《要解》雲:“德臘俱尊,故名長老,”所以以下即從德、臘二方面加以剖析。
中文名
長老
性    質
佛教術語
詞    性
名詞
含    義
指德長年老之謂

目錄

長老詮釋

德指德行,德行以行專解深,行解相資為主,要之,行而不解,增長無明,解而不行,增長邪見,有的人重解而輕行,故成記問之學,記問之學不足以為人師。以無躬行履踐故,因此將事理、因果、空有、性相、本跡、性德、修德等混為一談。皆是妄想思維,分別執著而已。因此偏離正見,增長邪見。還有的人,重行而輕解,以無能力理解、分析、綜合、歸納、演繹、判斷邪正等等。由於不明教理,導致業障於心,盲修瞎煉,因此增長無明,此二種人,皆不可取。而長老之德,是行中有解,解中有行,行解相得益彰,並已證得阿羅漢果,方堪稱為長老之德行也,《增一阿含經·卷二十二》雲:“諸根無漏缺,正謂名長老。”蓋諸根無漏缺者,唯有證得四果阿羅漢之聖人,方能達到耳。
臘,指戒臘法臘戒臘指比丘受具足戒以後之年數,法臘指沙彌剃度出家後之年數,每年結夏安居的最後一日,即農曆七月十五日,是“受歲之日”,自此名為“一法歲”。比丘受具足戒一年稱“一戒臘,”逐年遞增,沙彌出家一年稱“一法臘”,亦逐年遞增,《毗尼母論·卷六》雲:“從無臘乃至九臘,是名下座;從十臘至十九臘,是名中座;從二十臘至四十九臘,是名上座;過五十臘已上,國王、長者、出家人所重,是名耆舊長宿”。蓋耆舊長宿者,亦名“耆舊長老”(見《行事鈔下二之二》)。由此可知,戒臘法臘須在五十臘以上者,方能得此“長老”之尊稱耳。
以上德、臘二者合而論之可知,長老之德,須證阿羅漢果;長老之臘,須在五十臘以上,二者俱足,人天尊崇,是名“長老”。故藕益大師雲:“德臘俱尊,故名長老“。可見,長老之稱謂,於淨土法會中,甚不易得,難得而可貴可尊,非一般碌碌庸僧所能比擬。若德、臘分而論之,在本經之中,“長老”之尊稱,當以德為重。故蓮池大師雲:“今經所列,蓋有有德而無臘者,未有有臘而無德者也”。

長老典故

《大莊嚴經論·卷一》載:昔有檀越,去寺請僧供養,但求老(老年),大(壯年)。不用年少之僧。時寺中有年少沙彌,盡是羅漢。諸沙彌等皆作是語:“彼之檀越,愚無智慧,不樂有德,唯貪耆老”。又説偈言,“所謂長老者,不必在白髮”。又云:“淨修梵行者,是名為長老”。於是諸沙彌等,以神通力,變化成老人像,至檀越家。檀越見已,心生大歡喜,請令就坐,坐已須臾頃,還復沙彌形。檀越大為驚愕,以為諸耆老乃飲天上甘露,因此返老還童。沙彌對言:“我非夜叉,亦非羅剎,見檀越選擇耆老,於僧福田,生高下相(生分別心),壞汝善根,故作是化(化成老人像),令汝改悔”。又云:“汝今不應校量眾僧耆、少形相,夫求法者,不觀形相,唯在智慧”。云云,檀越聞是語己,身毛為豎,五體投地,求哀懺悔,所以由上可知,“長老”者,誠如蓮池大師所説:是以德論,而不以臘論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