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長羽針茅

鎖定
長羽針茅(Stipa kirghisorum P. A. Smirn.)是禾本科、針茅屬多年密生草本植物。鬚根堅韌。稈高可達60釐米,具節,葉鞘長於節間,粗糙或具細刺毛;基生葉端鈍,具緣毛,稈生者先端漸尖,葉片縱卷如針狀,粗糙或具細刺毛,圓錐花序常為頂生葉鞘所包,先端絲芒狀,外稃背部具漸成條狀的柔毛,基盤尖鋭,密被短柔毛,芒兩回膝曲扭轉,芒針彎曲,內稃與外稃近等長,花葯黃色,5-9月開花結果。
分佈於中國新疆。蒙古及哈薩克斯坦、烏茲別克斯坦、吉爾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土庫曼斯坦也有分佈。常生於海拔350-2400米的石質山坡、準平原面或沖積扇處。
長羽針茅在草原地區放牧場和刈草場的一種牧草,品質中等。
(概述圖參考來源:國家標本資源共享平台 [1] 
中文名
長羽針茅
拉丁學名
Stipa kirghisorum P. A. Smirn.
別    名
大羽針茅
植物界
被子植物門
木蘭綱 [6] 
禾本目
禾本科
針茅屬
長羽針茅
命名者及年代
P. Smirn.,1925

長羽針茅形態特徵

長羽針茅
長羽針茅(6張)
多年生密叢草本。 [2]  鬚根堅韌。稈高35-60釐米,具3節,基部宿存少量的略有光澤的枯葉鞘。葉鞘長於節間,粗糙或具細刺毛;基生葉舌長1-1.5毫米,端鈍,具長1-2毫米的緣毛,稈生者先端漸尖,長可達4毫米;葉片縱卷如針狀,粗糙或具細刺毛,基生葉長為稈高2/3或與植株等長。 [7] 
圓錐花序常為頂生葉鞘所包,長10-15釐米;穎長4-6釐米,先端絲芒狀,具3-5脈;外稃長1.5-1.6釐米,背部具漸成條狀的柔毛,基盤尖鋭,長約4毫米,密被短柔毛,芒兩回膝曲扭轉,第一芒柱長5-6釐米,第二芒柱長1-2釐米,芒針彎曲,長1.2-1.8釐米,具4-5毫米的淡黃色的羽狀毛;內稃與外稃近等長,具2脈;花葯黃色,長約5毫米。花果期5-9月。 [3] 

長羽針茅生長環境

長羽針茅為旱生密叢型下繁禾草,是草甸草原和草原草場的優勢種,亞優勢種或主要伴生種。它適應於夏季温和,冬季寒冷而多雪的氣候。一般年均氣温在2-5℃,降水量在250-500毫米。適宜的土壤為黑鈣土、暗慄鈣土。長羽針茅在新疆常見於伊犁谷地和天山北坡海拔1600-1800米的低山帶,分佈於博樂和温泉山地1300-1800米的範圍內。在海拔2000米以上的中山帶,則多呈零星分佈。以長羽針茅為建羣種所組成的山地草甸草原中參與有大量的雜類草,常見的草場類型有長羽針茅+鳶尾+雜類草。羣落中主要伴生雜草有蓬子菜、山地糙蘇等。草層高度30釐米,羣落蓋度為50-60%。在伊犁谷地和海拔稍高的天山北坡山區的針茅+溝羊茅草原草場中,長羽針茅常作為亞優勢種或主要伴生種出現,在天山東段的博格達,海拔2300-2800米的山地草甸草原中,長羽針茅為常見的主要伴生種。在新疆瑪納斯河上游的草地有時也可成為優勢種。羣落蓋度為40-45%,禾本科草葉層高度10-20釐米,生殖枝高達60釐米。 [4] 

長羽針茅分佈範圍

分佈於中國新疆(富藴、布爾津、哈巴河、奇台、烏魯木齊、沙灣、博樂、伊寧、鞏留、特克斯、巴里坤、和靜等地 [5]  )。蒙古及哈薩克斯坦、烏茲別克斯坦、吉爾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土庫曼斯坦也有分佈。 [3] 

長羽針茅生長習性

長羽針茅在中國新疆春季萌發較晚,5月返青,6月下旬至7月抽穗開花,8月結實。 [4] 

長羽針茅主要價值

長羽針茅在草原地區放牧場和刈草場的一種牧草,品質中等。 [3] 
長羽針茅莖細,葉柔軟,鮮綠,營養價值高。適口性好,各類家畜均喜食,馬最喜食。耐牧,冬季殘存尚好,成為各類家畜冬季採食的主要牧草。分櫱力強,再生速度快,株叢生長茂密,葉量亦很豐富,適於放牧利用。由於長羽針茅在種子成熟時芒柱很易與稃體分離,對綿羊不會造成危害。結實期乾草在閹牛瘤胃中48小時的損失率為64.75%。所含營養物質較高。 [4] 
長羽針茅營養成分 [4] 
生育期
水分
粗蛋白質
粗脂肪
粗纖維
無氮浸出物
粗灰分
果實
8.01
11.72
1.87
24.7
48.45
5.25
0.44
0.16
枯黃
8.21
10.69
2.56
29.14
43.25
6.15
0.38
0.076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