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長沙市紅十字會

鎖定
長沙市紅十字會是一個以保護人的生命和健康,促進人類和平進步事業為宗旨的組織。
中文名
長沙市紅十字會
從    事
人道主義工作的社會救助團體
紅十字精神
以弘揚“人道、博愛、奉獻”
宗    旨
保護人的生命和健康

長沙市紅十字會簡介

1911年10月武昌首義,湘軍響應赴援,負傷將士亟待醫療救護,湖南省會長沙知名人士顏福慶、曹典球、朱廷等發起組建中國紅十字湖南分會,明確:“戰時以救護戰地傷兵和難民、平時以救助天災時疫”為宗旨,推顏福慶為會長。會址初設西牌樓雅禮醫院,後改為仁術醫院。1911年,辛亥革命成功,大清紅十字會改名為中國紅十字會,並在各省建立了紅十字會分會,湖南省共建立了長沙等23個分會。
1937年7月7日,日本帝國主義發動蘆溝橋事變,當月,中國紅十字總會迅即調整會務,將湖南分會更名為長沙市分會。1938年11月12日,長沙“文夕大火”,仁術醫院遷往安化,會務停頓。
長沙市芙蓉區紅十字會醫院
1945年抗日戰爭勝利後,紅會逐漸恢復活動,參與和組織了募捐、救災、防疫和救護工作。文革期間,長沙市紅十字會被認為帶有“封、資、修”色彩而受到衝擊,紅十字組織被造反派宣佈撤銷。
1978年,國務院國發(1978)63號文件,長沙被列為首批恢復紅十字會工作的全國十個城市之一。同年6月15日,長沙市紅十字會進行改組,由委員會改為理事會。1996年,設立“長沙市紅十字備災慈善基金”,扭轉了長沙紅會人道主義救助活動完全依靠境外援助的局面。
2003年,長沙市紅十字會從市衞生局分離,實現機構獨立,成為市政府領導直接聯繫的市直單位。近年來,長沙市各級紅十字會認真貫徹落實中國紅十字會“九大”精神,圍繞長沙市委市政府率先建成“兩型城市”和實現全面小康的戰略目標,解放思想,開拓創新,紮實抓好公益項目建設,做好救災、救助、救護等各項工作,取得顯著成績,共募集發放救助金和撥付賑災款物8200多萬元,惠及困難羣眾30多萬人次,先後榮獲中國紅十字會總會授予的全國“救護工作先進集體”、“玉樹抗震救災先進集體”等多項榮譽稱號,為推動長沙經濟發展和社會和諧作出了積極貢獻。
凝聚人道力量,拓展工作思路
為推動紅十字事業科學發展,將紅十字會打造成聚集社會愛心力量的公益平台,長沙市紅十字會積極解放思想,探索實踐新的工作方式方法。
一是進一步完善理事會工作機制,積極引入湖南省內知名企業家鬍子敬、何清華等社會愛心人士擔任紅十字會理事或名譽會長,參與紅十字工作決策。
二是聘請專家學者擔任長沙市紅十字會顧問,提升思維層次,提高紅十字公益項目的策劃運作水平。
三是開展紅十字問計活動,多次邀請工商界、學術界等方面的愛心人士參加紅十字工作座談會,為紅十字事業發展把脈問診,獻計獻策。實踐中逐步形成了“實施一個戰略,突出兩個重點,抓好三項工作”的工作思路,即:一個戰略——項目帶動發展戰略;兩個重點——組織建設和救護培訓;三項工作——備災救災、社會救助和志願服務,有力地推動了長沙紅十字事業跨越式發展。

長沙市紅十字會榮譽稱號

2020年12月8日,獲湖南省紅十字系統先進集體稱號。 [1] 
2020年12月,榮獲“中國紅十字會抗擊新冠肺炎疫情先進集體”稱號。 [2] 

長沙市紅十字會匯聚社會愛心

組織募捐賑災
積極發揮紅十字會作為黨和政府在人道領域的重要助手作用,在疫病和災難發生時,積極參與人道主義救援行動,面向社會組織大型募捐賑災活動,近年來共募集款物6270多萬元,其中善款4100多萬元,物資價值2170多萬元。一是在“非典”、南方冰災等災難發生時,及時組織醫療救援隊和志願服務隊參與疫病防治和災害救援,做好募捐賑災工作,共募集款物610多萬元。二是積極參與國際人道救援,為印度洋海嘯受災地區募集善款300多萬元。三是全力參與汶川地震救援,聯合媒體組織“眾志成城·抗震救災——長沙市民愛心大行動”主題系列募捐活動數百場次,募集款物價值近4000萬元,其中善款2690萬元,物資價值1293萬元。四是玉樹地震發生後,第一時間組織長沙市紅十字會赴青海抗震救災救援隊,將聖得西集團捐贈的價值308萬元救災物資送往玉樹,深受羣眾歡迎。
同時組織開展主題為“心繫玉樹·大愛無疆”的系列大型募捐賑災活動,共募集款物價值1100多萬元,通過總會和湖南省紅十字會全部送往災區。創立公益項目,增強救助實力為突破籌資瓶頸,長沙市紅十字會組織實施“項目帶動發展”戰略,成功策劃和創立四個社會救助公益項目,項目建設實現從無到有、從小到大的重大突破,救助實力顯著增強。
一是與山河智能裝備集團合作,2010年以來,連續兩年推出每年20萬元的“紅十字山河智能牽手知青”公益項目,定向救助特困老知青。
二是與長沙新振升集團有限公司、湖南省人民醫院和長沙市三醫院合作,推出基數為50萬元的“紅十字振升金剛救治先心病兒童”公益項目,對長沙市特困家庭先心病兒童一次性資助每人醫療費1萬元,並由合作醫院減免每人醫療費5000元。
三是湖南友誼阿波羅控股股份有限公司向長沙市紅十字會捐款1000萬元,共同設立“長沙市紅十字友阿公益基金”,從2010年開始,連續10年,每年拿出100萬元救助長沙地區特困羣眾。四是與長沙市永康商會合作,設立基數為50萬元的“紅十字永康商會關愛農民工健康公益項目”,一方面,與五家愛心醫院合作,組織1000名農民工進行免費體檢;另一方面,對符合條件的400名農民工朋友每人救助1000元。在此基礎上,各級紅十字會堅持做好“博愛送萬家”等日常救助活動,近年來共發放救助款物2000多萬元,資助本地困難羣眾14萬多人次,為推進長沙經濟社會發展和文明城市建設作出了積極的貢獻。
明確紅會主業,發展救護培訓
調整工作格局,將救護培訓這一紅十字傳統項目明確為紅會日常工作主業,作為紅十字精神傳播的載體和工作的切入點,推動紅十字工作“六進”,即進機關、進學校、進社區、進農村、進園區、進工地,做大做強紅會主業。一是設立救護培訓公益項目,加大救護培訓資金投入。
2010年成立啓動資金為100萬元的救護培訓公益項目,在此基礎上,以長沙市政府名義下發《關於進一步加強紅十字救護培訓工作的通知》,明確對各區、縣(市)財政安排的救護培訓專項資金,市級按1:1的比例給予配套支持。二是明確救護培訓工作目標,以創建推動工作發展。研究制定長沙市救護培訓工作總體方案,鼓勵支持芙蓉區、雨花區、瀏陽市開展創建救護培訓模範區縣(市)工作,免費為區縣(市)提供人體模型等救護培訓教具,促進救護培訓工作深入基層。三是加強師資培訓,着手建立和儲備一支高素質的救護師資隊伍。充分利用長沙市紅十字會醫療會員單位的資源優勢,多次邀請湖南省湘雅醫院、湖南省人民醫院長沙市中心醫院等一批急救方面的專家,為全市各級各類救護師資培訓班授課。僅2011年上半年就舉辦了社區救護師資班和學校救護師資班各一期,共培訓110多名救護師。四是以救護知識競賽和技能比武為抓手,每年開展社區居民急救知識競賽和救護技能比武,向社區居民廣泛普及急救知識。五是加強與教育部門合作,在中小學生中推廣普及急救知識。
從2004年開始,以雨花區、嶽麓區、開福區等青少年素質教育基地為依託,將緊急救護知識培訓納入中小學生素質教育的內容,每年培訓中小學生10多萬人次。同時,配合中國紅十字會總會訓練中心和老牛公益基金推出的“老牛生命學堂——自救互救教育進校園”活動,為全市培訓2000名中學生救護員。雨花區紅十字會2010年啓動雨花區紅十字初級救護培訓“百千萬工程”,即2012年以前,培訓100名教師紅十字救護培訓師、1000名教師紅十字救護員、15000名學生紅十字救護員。
夯實工作基礎,加強隊伍建設
在推動工作深入基層服務羣眾的同時,市紅十字會努力加強全市紅十字系統組織建設和幹部隊伍能力建設,推動建立紅十字工作持續發展的長效機制。一是加強基層組織建設。目前,全市90%以上的街道、社區以及農村部分鄉鎮、村都成立了基層紅十字會,全市共設立紅十字服務站點78個,博愛超市46家,成為基層紅十字服務的重要支撐。
同時,在中小學校成立紅十字會,全面開展紅十字青少年工作;在友阿控股等大型企業中成立紅十字組織,基層組織不斷髮展延伸。二是加強紅十字幹部隊伍建設。定期對全市六區、三縣(市)和街道、鄉鎮紅十字會專(兼)職幹部進行業務知識和技能培訓。雨花區、嶽麓區、芙蓉區等區縣紅十字會幹部業務知識培訓深入到社區(村)一級,有效推動和規範了基層紅十字工作。三是抓好志願者隊伍建設。按照《紅十字志願者管理暫行辦法》招募、培訓志願者,組織開展救護知識進社區,紅十字知識進學校,預防艾滋病知識宣傳進工地,人道關懷進敬老院等一系列內容豐富、形式多樣的紅十字志願服務活動。目前,共有市級志願服務隊10支,志願者2.8萬餘人,其中註冊志願者2500人,成為推動全市紅十字事業蓬勃發展的一支重要力量。
展望“十二五”,長沙市紅十字會將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確領導和上級紅會的精心指導下,繼續高揚人道主義旗幟,沿着先輩們開創的人道之路,鋭意進取、紮實工作,在長沙實施“五化一率先”的宏偉藍圖上,不斷書寫長沙紅十字事業發展的新篇章。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