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長歌

(明朝抗清民族英雄夏完淳詩詞)

鎖定
《長歌》是明朝夏完淳創作的詩。
作品名稱
長歌
作    者
夏完淳
創作年代
明朝
文學體裁
詩詞

目錄

長歌原文

我欲登天雲盤盤,我欲御風無羽翰。我欲陟山泥洹洹,我欲涉江憂天寒。
瓊弁玉蕤佩珊珊,蕙橈桂棹凌回瀾。澤中何有多紅蘭,天風日暮徒盤桓。
芳草盈篋懷所歡,美人何在青雲端。衣玄綃衣冠玉冠,明璫垂絓乘六鸞。
欲往從之道路難,相思雙淚流輕紈。佳餚旨酒不能餐,瑤琴一曲風中彈。
風急弦絕摧心肝,月明星稀鬥闌干。

長歌註釋

長歌
(1).放聲高歌。 漢張衡《西京賦》:“女娥坐而長歌,聲清暢而蜲蛇。” 唐李賀《長歌續短歌》:“長歌破衣襟,短歌斷白髮。” 明何景明《贈鄭佐》詩:“ 老鄭 空同 客,長歌 北海 尊。” 清 鄒容《和西狩》:“目瞑負多久,長歌招國魂。”
(2).篇幅較長的詩歌。 唐司空圖《馮燕歌》:“為感詞人 沈下賢 ,長歌更與分明説。”
登天
(1).昇天。《左傳·成公十年》:“小臣有晨夢負公以登天。”《莊子·大宗師》:“孰能登天遊霧,撓挑無極;相忘以生,無所終窮?”《宋史·神宗紀一》:“ 嘉祐 八年侍 英宗 入居 慶寧宮 ,嘗夢神人捧之登天。” 范文瀾 蔡美彪 等《中國通史》第一編第五章第九節:“ 秦國 西有 儀渠國 ,父母死,火燒遺體,稱為登天。”
(2).指登帝位。《素問·上古天真論》:“昔在 黃帝 ,生而神靈,弱而能言,幼而徇齊,長而敦敏,成而登天,迺問於天師曰:‘餘聞上古之人,春秋皆度百歲……人將失之耶?’” 王冰 注:“ 黃帝 後鑄鼎於 鼎湖山 ,鼎成而白日昇天。” 清俞樾《內經辨言》:“成而登天,謂登天位也。《易·明夷》傳曰:‘初登於天,照四國也。’可説此經登天之義。故下文即雲:‘迺問於天師。’迺者承上之詞,見 黃帝 既登為帝,乃發此問也。”
(3).指成仙。 晉葛洪《抱朴子·對俗》:“若幸可止家而不死者,亦何必求於速登天乎?”
(4).比喻極難。《孟子·盡心上》:“道則高矣美矣,宜若登天然,似不可及也。” 金元好問《跋閒閒自書樂善堂詩》:“從善如登天,從惡如棄屣,而於趨舍乖,知之不審耳。”《水滸傳》第七二回:“花魁的風流聲價,播傳寰宇,求見一面,如登天之難,何況親賜酒食。”《紅樓夢》第十回:“你如今要鬧出了這個學房,再想找這麼個地方兒,我告訴你説罷,比登天的還難呢!”
御風
(1).乘風飛行。《莊子·逍遙遊》:“ 列子 御風而行,泠然善也。” 北魏 酈道元《水經注·江水二》:“有時朝發 白帝 ,暮到 江陵 ,其間千二百里,雖乘奔御風,不以疾也。” 宋蘇軾《前赤壁賦》:“浩浩乎如馮虛御風,而不知其所止。” 清 王士禛《池北偶談·談藝一·粵詩》:“ 南越 輕綃似碧雲,裁為 飛燕 御風裙。”
(2).借指仙家。 宋蘇軾《和陶郭主簿》詩之二:“願因騎鯨 李 ,追此御風 列 ,丈夫貴出世,功名豈人傑。”
羽翰
(1).翅膀。 南朝 宋 鮑照《詠雙燕》之一:“雙燕戲雲崖,羽翰始差池。” 唐孟郊《出門行》之二:“參辰出沒不相待,我欲橫天無羽翰。” 明 張景《飛丸記·月下傷懷》:“思痴無羽翰,想極夢魂旋。” 清陳康祺《郎潛紀聞》卷十一:“已看文彩振鵷鸞,重向青霄刷羽翰。”
(2).飛翔;飛昇。 唐李紳《華頂》詩:“浮生未有從師地,空誦仙經想羽翰。” 清汪懋麟《阻東昌三日》詩:“舟前花鴨憑遊戲,天上飛鴻自羽翰。”
(3).指書信或文章。 清姚鼐《送江寧郡丞王石丈運餉入蜀》詩:“憶昔趨階序,初欣見羽翰。” 郭沫若《紀念孫中山》詩之三:“天高風淨雁聲還,寄語 台 澎 託羽翰。”
憂天
擔心天塌下來。喻多餘的顧慮。亦以喻憂慮國家危亡。 宋劉克莊《沁園春·和林卿韻》詞之二:“疇昔憂天,如今懷土,田舍雞肥社酒香。” 清方文《移尊過萬茂先兼悼蘇武子》詩:“華髮蕭疎將蹈海,朱顏憔悴為憂天。” 清魏源《〈公羊春秋〉論下》:“憂天憫人不得已之心,百世如將見之。” 清黃遵憲《述懷》詩:“時時發狂疾,痛灑憂天淚。”參見“ 杞人憂天 ”。
瓊弁
(1).一種飾以瓊玉的皮弁。古時大夫所戴。《左傳·僖公二十八年》:“ 楚 子玉 自為瓊弁玉纓,未之服也。” 杜預 注:“弁以鹿子皮為之。瓊,玉之別名。次之以飾弁及纓。”《晉書·江統傳》:“大夫有瓊弁玉纓,庶人有擊鐘鼎食。”
(2).泛指官員的帽子,或借指官員。 南朝 梁江淹《雜體詩·效顏延之〈侍宴〉》:“中坐溢朱組,步櫩簉瓊弁。” 元陳樵《八詠樓賦》:“瓊弁盈牀,玉塵生襪。” 明夏完淳《長歌》:“瓊弁玉蕤珮珊珊,蕙橈桂櫂凌回瀾。”
玉蕤
(1).玉的精華。道家謂食之可以成仙。 南朝 梁陶弘景《真誥·運象》:“仰咽金漿,咀嚼玉蕤者,立便控景登空。”
(2).古代冠纓上的玉飾。 明夏完淳《長歌》:“我欲涉江憂天寒,瓊弁玉蕤珮珊珊。”
(3).比喻瑩潔的花。 宋蘇軾《南鄉子·梅花詞和楊元素》詞:“寒雀滿疏籬,爭搶寒柯看玉蕤。”
(4).薰香名。 唐 馮贄《雲仙雜記》卷六:“ 柳宗元 得 韓愈 所寄詩,先以薔薇露灌手,薰玉蕤香後發讀。”
珊珊
(1).玉佩聲。 唐杜甫《鄭駙馬宅宴洞中》詩:“自是 秦 樓壓 鄭谷 ,時聞雜佩聲珊珊。” 元白樸《梧桐雨》第二折:“玉佩丁東響珊珊。”
(2).形容風雨等聲音。 唐元稹《琵琶歌》:“一彈既罷又一彈,珠幢夜靜風珊珊。” 宋辛棄疾《臨江仙》詞:“夜雨南塘新瓦響,三更急雨珊珊。”
(3).晶瑩貌。 前蜀韋莊《白櫻桃》詩:“只應 漢武 金盤上,瀉得珊珊白露珠。” 宋張孝祥《鷓鴣天》詞:“情脈脈,淚珊珊,梅花音信隔關山。”
(4).高潔飄逸貌。 袁枚《隨園詩話》卷一引 清 奇麗川《和高青邱梅花》詩:“珊珊仙骨誰能近,字與 林 家恐未真。” 清張詡《摸魚兒·吳門喜晤夢華》詞:“堪喜處,是仙骨珊珊,久脱風塵苦。” 清吳蘭修《黃竹子傳》:“ 竹子 乃淡妝雅服,玉骨珊珊,花燈晨夕,一上氍毹,令人心爽。”
(5).緩慢移動貌,常用以形容女子步態。 明梅鼎祚《崑崙奴》第三折:“步珊珊,環珮長;動霏霏,羅綺香。” 清蒲松齡《聊齋志異·連瑣》:“一更向盡,有女子珊珊自草中出,手扶小樹,低首哀吟。” 蘇曼殊《斷鴻零雁記》第三章:“忽有古裝夫人,珊珊來至吾前。”
桂棹
桂木製的划船工具。《楚辭·九歌·湘君》:“桂櫂兮蘭枻,斲冰兮積雪。” 王夫之 通釋:“櫂,篙也。” 南朝 梁庾肩吾《奉和泛舟漢水往萬山應教》:“桂棹桬棠船,飄揚橫大川。” 明夏完淳《長歌》:“瓊弁玉蕤珮珊珊,蕙橈桂櫂凌回瀾。”
回瀾
(1).迴旋的波濤。 明 徐弘祖《徐霞客遊記·粵西遊日記一》:“但見回瀾素波,觸石奮出。” 清程岫《子夜歌》:“水去有回瀾,何時得郎返。”
(2).波濤迴旋。《藝文類聚》卷四引 晉 褚爽《禊賦》:“川回瀾以澄映,嶺插崿以霏煙。”
(3).喻挽回局勢。 清張佩綸《論閨秀詩》:“刼灰 五代 孰扶衰, 花蕊《宮詞》晚出疑。居士回瀾嗟力薄,昇平僅得 謝 家詩。”
何有
(1).有什麼。《詩·邶風·穀風》:“何有何亡,黽勉求之。” 鄭玄 箋:“君子何所有乎?何所亡乎?” 晉潘尼《贈陸機出為吳王郎中令》詩:“ 崐山 何有?有瑤有珉。”
(2).用反問的語氣表示不難。《論語·里仁》:“能以禮讓為國乎?何有?” 何晏 集解:“何有者,言不難。”《孟子·梁惠王下》:“王如好貨,與百姓同之,於王何有?” 漢 袁康《越絕書·計倪內經》:“王審用臣之議,大則可以王,小則可以霸,於何有哉?” 晉陶潛《擬古》詩之一:“意氣傾人命,離隔復何有?”
(3).用反問的語氣表示不憐惜、不愛重等。《左傳·僖公二十四年》:“除君之惡,唯力是視, 蒲 人、 狄 人,餘何有焉?今君即位,其無 蒲 狄 乎!” 楊伯峻 注:“何有,古人習語,意義隨所施而異,此謂心目中無之也。”《呂氏春秋·知接》:“人之情,非不愛其子也,其子之忍,又將何有於君?” 清侯方域《重修顏魯公碑亭記》:“其視卿相王侯與其國封邸第,曾不若脱屣,而何有於亭?”
(4).用反問的語氣表示無關。《左傳·昭公二十八年》:“ 祁氏 私有討,國何有焉?” 杜預 注:“言討家臣,無與國事。”《左傳·哀公二十七年》:“若利本之顛, 瑤 何有焉?” 宋曾鞏《寄歐陽舍人書》:“苟其人之惡,則於銘乎何有?”
(5).用反問的語氣表示不顧慮、不在乎。《左傳·昭公元年》:“ 吉 若獲戾,子將行之,何有於諸 遊 ?” 楊伯峻 注:“言不必顧慮 遊氏 諸人。” 明李贄《與周友山》:“士為知己者死,死且甘焉,又何有於廢棄歟?” 魯迅《熱風·反對“含淚”的批評家》:“然而一切青年的心,卻未必都如此不淨;倘竟如此不淨,則即使‘授受不親’後來也就會‘瞟’,以至於瞟以上的等等事,那時便是一部《禮記》,也即等於《金瓶梅》了,又何有於《蕙的風》?”
盤桓
(1).徘徊;逗留。《文選·班固〈幽通賦〉》:“承靈訓其虛徐兮,竚盤桓而且俟。” 李善 注:“盤桓,不進也。” 晉 李密 《陳情事表》:“過蒙拔擢,寵命優渥,豈敢盤桓,有所希冀?” 唐 劉希夷 《搗衣篇》:“攬紅袖兮愁徙倚,盼青砧兮悵盤桓。” 清 沈復 《浮生六記·坎坷記愁》:“ 揖山 有田在 東海 永泰沙 ,又偕餘往收其息,盤桓兩月。” 秦牧 《藝海拾貝·北京花房》:“在裏面盤桓,時常可以感受到一種特殊的情趣。”
(2).周旋;交往。《秦並六國平話》捲上:“二將驟徵鞍,盤桓兩陣前。” 明 張景 《飛丸記·月下傷懷》:“幸得此地有個 張媽媽 ,朝夕寬慰盤桓。”《老殘遊記續集遺稿》第一回:“我曾經與 黃龍子 盤桓多日,故能得其梗概。”
(3).玩弄;逗弄。《醒世恆言·汪大尹火焚寶蓮寺》:“﹝ 汪大尹 ﹞即教令史去喚兩個妓女,誰知都被那和尚們盤桓了一夜,這時正好熟睡。” 柔石 《別》:“狗要跟着他走,他又和狗盤桓了一息,撫撫狗底耳,叫狗蹲在門底旁邊。”
(4).盤旋;曲折迴繞。 北魏 酈道元 《水經注·桓水》:“ 雍 戎 二野之間,人有事於京師者,道當由此州而來。 桓 是隴坂名,其道盤桓旋曲而上,故名曰 桓 ,是今其下民謂是坂曲為盤也。” 元 王實甫 《麗春堂》第二折:“端的個路盤桓,山掩映。” 清 龔自珍 《清平樂》詞:“青谿一曲盤桓,粥魚茶飯荒寒。”
(5).廣大貌。《文選·陸機〈擬青青陵上柏詩〉》:“名都一何綺,城闕鬱盤桓。” 呂延濟 注:“盤桓,廣大貌。”
(6).引申為傲慢自大貌。 晉 孫楚 《為石仲容與孫皓書》:“擁帶 燕 胡 ,馮凌險遠,講武盤桓,不供職貢。”
槃桓:1.徘徊,滯留。《後漢書·種岱傳》:“﹝ 岱 ﹞稟命不永,奄然殂殞。若不槃桓難進,等輩皆已公卿矣。” 三國 魏 嵇康 《述志詩》之一:“慶雲未垂降,槃桓朝陽陂。”